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大種族滅絕之亞美尼亞大屠殺:土耳其的刀為何落在亞美尼亞頭上

2024-04-28歷史

西方學者把亞美尼亞大屠殺、猶太人大屠殺和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並稱為20世紀人類史上三大種族滅絕屠殺事件,我們通常所說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主要指1915—1917年鄂圖曼土耳其軍隊對境內200萬亞美尼亞人進行的針對性屠殺與驅逐事件。這起大屠殺給亞美尼亞民族造成了永遠的心理傷痛,亞美尼亞共和國甚至把每年的4月24日定為「亞美尼亞大屠殺紀念日」。然而,土耳其共和國卻始終不願意承認大屠殺是種族滅絕,其原因何在?為何鄂圖曼土耳其會制造這起大屠殺?這起事件對當今亞美尼亞、土耳其兩國的關系造成了什麽影響?

一、暗流湧動:民族的覺醒與鄂圖曼土耳其的衰落

亞美尼亞人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在公元前2世紀,艾爾塔克斯王朝建立了亞美尼亞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但不久便臣服於羅馬帝國。301年,亞美尼亞王特拉達三世在聖格裏高利的感召下,宣布以基督教為國教,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15世紀早期,亞美尼亞人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由於早期伊斯蘭政權對歸順穆斯林的異教徒往往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鄂圖曼土耳其根據這一傳統,實行「米勒特」制度,保障非伊斯蘭群體有限的自治權,以維護帝國政權結構的穩定與不同宗教團體之間的團結。

但隨著1683年鄂圖曼在維也納的折戟,這個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開始走向衰落。基於黑海海峽和伊斯坦堡重要的戰略地位,沙皇俄國多次發動俄土戰爭,不斷向鄂圖曼擴張。西歐諸國不願看到俄國借打擊鄂圖曼控制黑海航路,增強國力,取得整個歐洲的霸權,於是公然幹涉俄土關系及蘇丹與信仰基督教臣民之間的關系,爭奪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及其附屬國的利益,形成了所謂的「東方危機」。第六次俄土戰爭爆發時,英國、普魯士等西歐強國威脅動用武力,援助土耳其,「東方危機」正式形成。19世紀20年代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更是標誌著西歐強國以武力介入鄂圖曼土耳其的內政。第十次俄土戰爭使土耳其喪失了黑海北岸的全部領土,俄國又借此獲得了在黑海海峽的自由航行權利。

英、法不願看到俄國在巴爾幹地區獨大,因此與鄂圖曼簽訂條約,劃分勢力範圍,以經濟擴張和教士傳教等手段對鄂圖曼帝國進行控制。1856年簽訂的【巴黎和約】使黑海海峽中立化,把整個巴爾幹地區置於大國體系的保護之下,鄂圖曼帝國風雨飄搖。

1875年,巴爾幹地區爆發了反對鄂圖曼帝國統治的民族大起義,引起列強幹涉。為劃分各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勢力範圍,1878年,各國在柏林召開國際會議,會議規定,在巴爾幹地區建立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國家,鄂圖曼帝國從此結束整個巴爾幹地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在第十次俄土戰爭時期,土耳其因戰敗而被迫與沙皇俄國簽訂【聖斯蒂法諾條約】,俄國獲得了土耳其在巴爾幹地區的大片附屬領地,一些亞美尼亞人領地歸入俄國統治區域,俄國要求土耳其保護亞美尼亞人的利益。在沙皇俄國的支持和煽動下,在巴爾幹地區基督徒獨立運動影響下的亞美尼亞人民的民族主義意識與反抗民族壓迫意識日益強烈,亞美尼亞人的獨立自治運動逐漸滲透到鄂圖曼土耳其的東部省份,這引起了蘇丹政府的極大反感。他們擔心亞美尼亞人的獨立運動會影響到帝國統治的穩定,導致帝國的分裂。土耳其人認為亞美尼亞人勾結外國政府,試圖顛覆中央政權,於是把對列強的仇恨轉移到了亞美尼亞人身上。

二、種族主義:亞美尼亞人的災難

19世紀末,亞美尼亞獨立運動蓬勃發展。1878年柏林會議召開之時,西亞美尼亞人(註:俄伊戰爭後,東亞美尼亞歸入沙俄,但西亞美尼亞仍屬於土耳其,該地聚集了大量亞美尼亞人)的一個代表團提出一個議案,聲稱要在列強同意的前提下,由鄂圖曼政府委派總督管轄自治的亞美尼亞。列強只是做出了由各國保障亞美尼亞人安全的口頭承諾,但並沒有同意亞美尼亞人獨立自治的要求。這件事使鄂圖曼政府對亞美尼亞人產生了強烈的懷疑。

1887年,一些受俄國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的亞美尼亞學生組成了一個名為「哈查克」的政治組織。1890年,一些在俄國的亞美尼亞學生在提比里斯舉行一次會議,規定成立亞美尼亞革命聯盟。該聯盟主張建立民主政府,把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致力於把亞美尼亞人民從鄂圖曼土耳其的枷鎖下解放出來。他們主張采取暴力手段,組織亞美尼亞誌願軍,對鄂圖曼政府進行恐怖襲擊。這樣的極端方式招致鄂圖曼政府的瘋狂報復與針對亞美尼亞人更大規模的驅逐、屠殺。

一名失去丈夫的亞美尼亞婦女抱著孩子無家可歸

1894—1896年是亞美尼亞屠殺的第一階段,亞美尼亞革命黨人試圖借西歐列強幹涉之機策動武裝起義,謀求本民族的獨立;而國內的極端穆斯林勢力也因蘇丹曖昧不清的態度十分不滿,試圖采取措施組織鄂圖曼改革的推行。1895年9月30日,哈查克黨人在伊斯坦堡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活動,遭到軍警的血腥鎮壓。10月25日,在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因一亞美尼亞人開槍襲擊而傾巢出動,對道路上的亞美尼亞人展開報復屠殺。之後,雙方又互相展開報復,很多亞美尼亞人被迫背井離鄉。

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發動起義,宣布恢復1876年憲法,實行專制與中央集權統治。青年土耳其黨人多是「泛突厥主義」的信徒,因此對境內少數民族尤其是亞美尼亞人的迫害比起前任蘇丹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亞美尼亞人恰恰是支持恢復憲法的,因為憲法強調鄂圖曼帝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但亞美尼亞人卻因此遭到了叛亂部隊的屠殺,而趕來平叛的政府軍隊並沒有對此行為加以制止,反而趁火打劫,加入到針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之中,導致2萬余名亞美尼亞人死亡。

一名失去孩子的亞美尼亞婦女

德國以1億法郎貸款作為條件,意圖獲得土耳其的支持,而青年土耳其黨人的政府為實作泛突厥主義的政治主張也選擇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同盟國的陣營,他們決定采取措施將多元的鄂圖曼社會變成由單一土耳其民族構成的社會。1914年12月,青年土耳其黨的高級官員在一次秘密會議上草擬了臭名昭著的「十項措施」,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有計劃的驅逐與屠殺。

次年2月25日,鄂圖曼陸軍大臣恩維爾帕夏根據第八項措施「以適當的方式消滅鄂圖曼軍隊中的所有亞美尼亞人士兵」,下令把所有亞美尼亞人士兵調出軍隊,解除武裝,將其編入勞動營,歸入非彈頭隊序列,這些手無寸鐵的亞美尼亞人大都被土耳其人殺害。後來,凡城總督以征兵為借口,要求再征召4000名亞美尼亞人入伍,亞美尼亞人並沒有聽從。這些亞美尼亞人被指控意欲發動叛亂。4月20日,兩名幫助被調戲的亞美尼亞婦女脫困的亞美尼亞男子被土耳其士兵槍殺,這激起凡城的亞美尼亞人爆發叛亂,成立亞美尼亞政府。這種行為坐實了亞美尼亞人「分裂國家的企圖」,成為後來大規模屠殺的導火索。4月24日傍晚,土耳其政府以策動東部省區亞美尼亞人叛亂為由,按照精英、男性、婦孺、老人的順序開始大規模殺害首都伊斯坦堡的亞美尼亞人。

亞美尼亞屠殺的地點分布

5月,鄂圖曼政府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塔拉特要求大維齊爾薩伊德·哈裏姆帕夏透過將亞美尼亞人遷徙到其他地區安置的法律。之後鄂圖曼議會透過了【特西爾法】法律,鄂圖曼政府開始驅逐所有的亞美尼亞人。9月,議會又透過【征用及充公臨時法】,沒收亞美尼亞人的所有財產。鄂圖曼政府為監督亞美尼亞人離開家園,從監獄裏釋放出大批囚犯,組成「特別組織」,由他們負責押送這些亞美尼亞人。在押運過程中,土耳其政府使用了悶罐車,並在沿途的荒漠地帶建立一些集中營,最後這些亞美尼亞人被土耳其政府「清洗」幹凈。一戰結束後,土耳其民族主義運動高漲,結果那些好不容易幸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又成了土耳其的靶子,遭到大規模屠殺。

穆罕默德·塔拉特

三、傷痕何處彌補?亞美尼亞余波難平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推翻鄂圖曼帝國的統治,但他們堅決否認這起事件的性質是種族滅絕大屠殺,認為這只是內戰和社會動蕩時期的正常死亡,而且,在種族動亂時期,雙方互有傷亡。基於以上原因,土耳其共和國政府始終拒絕向亞美尼亞人民道歉。

2007年11月10日,土耳其總統阿蔔杜拉·居爾認為發動大屠殺不符合土耳其民族的性格,在歷史上也從未留下過土耳其民族屠殺過其他民族的記錄。土耳其的亞美尼亞裔作者赫蘭特·丁克因說出一戰期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制造了「亞美尼亞大屠殺」而被土耳其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槍殺。隨著歐洲呼籲土耳其「面對過去」的呼聲日益高漲,土耳其政府的態度也更加強硬。他們認為,外國議會因懷有某種特殊的政治目的而對一項未經確認的歷史問題(指大屠殺)作出決定,這對土耳其是不公正的。

土耳其第11任總統阿蔔杜拉·居爾

文史君說

在土耳其的屠殺事件被曝光之後,亞美尼亞人對土耳其的憎恨與日俱增,1965年4月24日,在葉里溫舉行的紀念亞美尼亞屠殺五十周年活動迅速轉為群眾示威運動。1966年,一部關於大屠殺的檔組譯出版,亞美尼亞人又在葉里溫為遇難者建造了一座紀念碑。亞美尼亞人曾經被大規模地強制遷離故土,從而定居在異國他鄉,但他們從未與祖國失去聯系,他們對居住國政府施加政治影響,以支持祖國的生存。亞美尼亞因此獲得了一個外號——「高加索的以色列」。

參考文獻

[英]伯納德·路易士著,範中廉譯:【現代土耳其的興起】,商務印書館,1982年。

王三義:【亞美尼亞人問題的起源與演變】,【世界民族】2004年第6期。

[法]雅各·塞姆林,祝東力譯:【從大屠殺到種族滅絕】,【國際社會科學】第20卷第4期。

楊進:【飽經風霜的民族—亞美尼亞人】,【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8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神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