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啥說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外國?西方學者:中國人的信仰我們做不到

2023-12-19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師渂

編輯|t

隨著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個民族強大的力量,也吸引了全世界更多目光。

但是聚光燈下的我們,除了得到贊美與祝福,自然也會收到許多的詆毀和謠言。

殖民時代就開始用野蠻方式占據了世界範圍內話語主導權的一些西方國家,一會兒鼓吹「中國威脅論」,希望在國際事務上孤立中國。一會兒又宣傳「中國崩潰論」,前一秒在他們嘴裏還在不斷試圖強大稱霸的中國仿佛下一秒就要土崩瓦解了。

但在如此的輿論環境下,還是有著一些西方的有識之士,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英國學者馬丁·雅各。他認為「中國有著其他國家沒有的文明意識。」

他口中的文明具體指代什麽?中國與西方之間的這種差異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馬丁·雅各)

下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馬丁雅各的中國情緣

馬丁雅各1945年出生在英國西米德蘭郡科芬特里,而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剛剛結束,新的世界秩序即將建立,這大概也是馬丁與戰後世界的幾個大國結下不解之緣的開始。

完成大學的學業後,馬丁成為了一名記者,在英國當地的一家媒體工作,後來他又到了著名的【泰晤士報】擔任記者和編輯。

在這個過程中,他註意到一點,每天接觸到的來自於西方國家的各種資訊中,都有著中國的身影。

(馬丁·雅各)

但奇怪的是,在這些報道中,中國似乎是一個很糟糕的國家,無論從政府再到人民,都被西方國家批的一無是處。

但事實上,在近些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綜合國力卻在不斷地提升,這也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

這樣一來,馬丁的心中就產生了疑問?究竟真相是怎樣的,生活在東方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又信仰著怎麽樣的文明。

而作為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專家的馬丁雅各也對世界上各個民族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懷揣著好奇心,在上個世紀末期,他來到中國,這片他向往已久的土地。

(馬丁·雅各)

在中華大地上,他深入到各個角落中,無論是政府的高層、知名的企業家、或者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民眾,都成了他的研究物件。

他透過與這些人的交流,加深了自己對於中國的理解,再結合自己豐富的社會學知識,他意識到,西方輿論宣傳體系裏的那個「中國」並不是中華民族本來的面貌,他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這個中國。

他還花了大量時間學習中國的歷史,這個有著五千年豐富故事的民族的輪廓,在他的心中愈發清晰了起來。

終於在2009年他完成了【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一書,向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民眾還原了一個真正的中國。

(馬丁·雅各)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幸福感的民族,他們勤勞、勇敢、不懼任何挑戰,在一次次世界大潮的起起落落中始終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

這裏的「統治」自然也要打上引號,因為他在書中提到,雖然中國日漸強大,但他們從未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他認為「中國有著其他國家沒有的文明意識,當要定義中國或者中國人的時候,我們想到的不只是過去一兩百年,是更長的時間維度。」

以「人」為核中華文明

正如馬丁雅各所說,中國有著其他國家沒有的文明意識,而這樣的意識自然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華夏民族。

(馬丁·雅各)

在文明剛剛產生的時代,生產力是否落後,人們還要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知識的匱乏也讓眾人無法找到隱藏在現象背後的規律,無法做出有效的應對。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就需要一個精神上面的寄托,宗教也由此產生了,談到宗教,自然就會聯想到神、佛、魔這些概念。

西方的基督教中有上帝,中國的道教中也有著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印度的佛教中也有著各路的佛祖。表面上看上去沒有不同,都有著上位的神和下位的人,人們都需要對神話故事中的神仙們保持著敬畏之心。但細究起來裏面卻大有名堂。

我們先看看西方的宗教,選取其中最為代表性的三個宗教。

(基督教中的上帝)

一是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神,是宇宙的創造者和支配者,神是三位一體的,即父、子、聖靈

二是信奉唯一的真主阿拉,強調信仰的純一性。神也是全能的,對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產生全面的指導作用。

最後則是猶太教,同樣強調一個獨一無二的上帝。猶太教的神是智慧和正義的源泉,與人類有著契約關系。

接下來再看看中華民族所信奉的教義。

一是道教,其對於神的概念較為模糊,它更註重追求道和自然的原則,追求超越形式化的宗教儀式。道教中的神祇更多是與自然、道和無為等觀念相聯系。

(道家——老子)

二是儒教,比道教更甚,不強調對神的崇拜,而更註重人際關系、道德和社會秩序。儒家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不是個體與神之間的關系。

我們就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別,在古代西方的文明體系中國,神是絕對無法逾越的存在,他對人類的生活起到百分之百的掌控作用。

而中國的宗教信仰中,神是一個更加抽象的概念,他們或許有形象,如上文提到的玉皇大帝等,但他們的存在更像一種「工具」的存在,最終是為了人類而服務。

道教的落腳點在人和自然,和「道」上,這裏的道與今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也有著諸多聯系。

(孔子)

我們可以將他理解為一種規律,只有掌握了規律才能更好地改造這個世界,才能實作思想與身體上地雙重解放。

儒家的「儒」字拆開來則是一個「人」和一個「需」,被人所需要是儒家的本質,他提醒我們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結合以上的內容,我們發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關註我們作為「人」這一存在的意義以及我們要努力達到的境界,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佛教傳入中國後能迅速被本土化和認可。

因為在佛教的教義中,佛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境界,只要你丟擲了欲望,多種善果,你也能「立地成佛」,這與中華民族以人為本的思想不謀而合。

(佛教)

馬丁雅各註意到了這些差異,他認為正是著幾千年來的傳統,讓日漸強大的中國從來沒有稱霸的思想,而是將全人類共同的幸福扛在了肩上。

因為我們不想變成「神」,我們只想做一個更好的「人」,和所有的人類同胞一起做更好的「人」。而西方直到很多年以後的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中才意識到這一點。

自信而溫良的中國人

無獨有偶,近代國學大師,精通十幾個國家語言的辜鴻銘在這個問題上也有著類似的見解。

生活在晚清的他,目睹了孱弱的中國如何被西方帝國主義欺壓、侮辱。

(辜鴻銘)

但在外國留學多年的他卻沒有變成一個崇洋媚外的人,雖然他的思想略顯封建與守舊,但有一點他始終沒有改變,他一直在強調,中國人有著獨特的精神,中國人應該自信起來。

他強調了對儒家思想的尊崇,認為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贊揚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如仁愛、孝道等,認為這些價值觀塑造了中國人的道德品質。

儒家思想是否過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沒有疑問的是,道德是中國人區別於西方世界的重要特征。

正如辜鴻銘在北大的演講中所說,中國人是生活在心靈世界中的一個民族,我們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溫良。

(辜鴻銘)

溫良既不是懦弱也不是溫順,而是一種為他人所想的品質,強調一種溫暖、仁慈、寬容的品質。溫良是一種具有深刻道德內涵的美德,體現在對待他人的溫和態度和寬容心胸之中。

這種品質與傳統思想中的仁愛、孝道等倫理觀念相契合,強調個體與社會、個體與他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再者,中華民族始終強調中國人心靈中對社會、家庭和集體責任的感知,這也區別於西方近乎偏執的個人主義,我們始終相信人類是一個有著共同命運的結合體。

毛主席也曾說過,沒有什麽神仙皇帝,歷史是由人民自己創造的。

(毛主席)

西方國家之所以不能坐視中國的強大,而要詆毀和造謠抹黑中國人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在他們的骨子裏沒有這種溫良。

從殖民時代開始,他們就用堅船利炮打破了別的民族原本平靜的生活,搶奪了大量的財富,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從客觀上來說,這種原始積累,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也讓人類的歷史前進了一大步,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種進步也是建立在血淋淋的生命之上的。

但崛起後的西方世界仿佛忘記了這樣的歷史,他們開始自詡文明人,並且有了很深的路徑依賴,認為強大起來的中國人也會像原來的他們那樣,開始稱霸。

(馬丁·雅各)

但正如馬丁雅各所說:「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幹涉其他國家,對待世界的態度更加平胡、包容,世界慢慢會熟悉中國的做事方式。」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這是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一名有著實事求是態度的學者得出的結論,顯然比信口開河的西方媒體更加可信。

結語——讓文明走的更遠

結合以上的內容,我們大致明白了什麽是馬丁雅各口中中國人獨有的文明,這是一種對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關系的獨到見解,是剝離了暴力、血腥、掠奪、稱霸等概念,而追求共同的和諧、進步、發展的信仰。

我們擁有了強大的資本、自信和底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優秀的中華文明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人們看見。

(傳播中華文明的孔子學院)

我們不像西方世界一樣強行灌輸文化,而是與他人開展友好的交流,力求形成於其本土文化的融合,最後塑造不同民族之間的認同感。

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從創造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到以此為基礎創造全世界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

但也要註意,再讓我們的文化變得多姿多彩的同時,一定不能改變我們原本的底色,那是我們的根基,也是血脈。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想在世界文化領域占領高地,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讓我們的文化優勢,能夠被更多人認識並喜愛。

參考資料:

藍庫林.中國的獨特性在於文化的獨特性[J].社會觀察,2009,(11):25.

祝伶俐.馬丁·雅各的文明國家觀論析[D].上海師範大學,2021.

王雨.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的民族文化意蘊[J].文學教育(上),2022,(07):135-137.

趙雋楊,李基禮.劍橋大學政治學與國際問題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各西方視野中的大國雄心[J].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2017,(11):61-64+60.

胡天琪.馬丁·雅各的社會歷史觀研究[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