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榕:這輩子和誰關系最好?鄧小平:總理,還有你李伯伯和聶伯伯

2024-01-10歷史

為了紀念她最敬佩的人——鄧小平,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鄧榕決定寫一本書,書名就叫【我的父親鄧小平】。

在采訪中,記者問鄧榕:「你認為你父親和誰的關系最好?」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和父親關系最好。不過,他也曾經提到過周總理、李伯伯和聶伯伯。小時候,我經常聽父親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

對於周總理,鄧小平一直視他為兄長。他們曾在法國留學期間相識,同樣是留學生,都在國外勤工儉學。

周總理對鄧小平的關照和幫助,讓他深深感動。

在接受義大利記者的采訪時,鄧小平曾說:「周總理是一位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他的工作時間總是超過12小時,甚至達到16小時以上,一生如此。他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兄長,他是同事們和人們都很尊敬的人。」

鄧小平胡周恩來雖非擅長表達情感之人,但對周恩來來說,他對鄧小平的才華非常欣賞。鄧小平看待事物的角度十分獨特,周恩來對此深感贊嘆。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向薄一波詢問他對鄧小平胡劉伯承的工作方法有何看法。薄一波思考片刻後回答說,兩人做事風格雖有不同,但最後都能出色完成任務。

周恩來深有同感,他指出:「你說得對,小平同誌的風格是舉重若輕,劉伯承同誌的風格是舉輕若重。」薄一波恍然大悟,然後問周恩來喜歡哪種風格。

周恩來誠實地回答:「我喜歡小平同誌的方法。」後來,中央決定將鄧小平調到江西工作,周恩來擔心他們會不適應那裏的環境,於是親自為他們安排住所,並努力為鄧小平創造回京的機會。

鄧小平、劉少奇、周恩來、鄧穎超,這幾位老友感情深厚,彼此關心。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中,周恩來也會盡力為鄧小平提供幫助和溫暖。

鄧小平十分感激周恩來,回京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向他表達感謝。在人群中,周恩來一眼就認出了鄧小平夫婦,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眼中都充滿了激動和感動的淚水。

鄧小平回來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代表團離京那天,周恩來忍著病痛的折磨,為鄧小平等人送行。

這四位老友之間的友誼深情,讓人感到十分溫暖和感動。

鄧小平同誌的能力備受認可,在聯合國會議上表現出色,贏得了世界的廣泛關註,被譽為「周恩來總理的親密同事」和「周恩來總理最好的代理師」。

然而,周恩來總理的病情突然惡化,藥物已無法控制,需要立即手術。盡管周總理堅持工作到深夜,甚至徹夜不眠,但他的身體已經無法承受。

鄧小平得知後十分擔心,詢問了負責周總理病情的醫生,得知周總理患的是無法治愈的膀胱癌,手術只能延遲病情,不能根治。

這個訊息讓鄧小平十分震驚,他沈默不語,心痛不已。鄧榕回憶,那天父親回家後一直沈默不語,母親問他怎麽了,他才說出實情。

母親當場就哭了出來,父親的眼圈也紅紅的。

鄧榕從沒見過父母如此模樣,自己也忍不住哭了出來。第二天,鄧小平早早來到總理辦公室,總理還在工作。鄧小平勸總理趕緊做手術,總理笑瞇瞇地放下手中的檔,說:「他們也一直勸我做手術,但當時你還在江西,我不放心,我想等你回來。可你回來了,我還是放不下工作。」

在鄧小平的勸說下,周總理終於約了醫生,住進了病房。進入手術室前,躺在手術車上的周恩來還不忘問身邊的人:「小平同誌來了嗎?」

鄧小平連忙上前,握住周恩來伸出的手。周恩來艱難地對他說:「這一年你幹得不錯,比我強得多!」連續5個小時的手術,鄧小平內心十分煎熬,內心十分慌亂。

當手術燈滅的那一刻,他的心好像提到了嗓子眼,醫生從手術室裏出來說:「病人現在狀態還是比較良好的,不過,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全身,已經無法醫治了。」

1975年12月20日淩晨,周總理病情突然惡化,正在搶救。鄧小平被驚醒,匆忙起身準備前往醫院,妻子讓他把鞋穿好,但他並未聽到。

當他到達醫院時,周總理已經躺在病床上熟睡了過去。鄧小平陪在鄧穎超身邊,守護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周總理醒來後,鄧小平才離開。

然而,周總理最終還是離世了。追悼會上,鄧小平強忍悲痛,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走到周總理的遺像前,鄧小平忍不住失聲痛哭。

鄧小平深情致追悼詞:按照總理的遺願,鄧小平將周總理的骨灰撒向大海,告別這位親愛的兄長、敬愛的老戰友。在周恩來兄長離世之前,鄧小平還失去了另一位他最親密的友人——李富春。

他們的革命友誼源於留學法國的那段時期。1920年,鄧小平赴法留學理想破滅後,曾多次遭遇困難,但就在他即將絕望的時候,他遇到了由李富春、趙世炎、周恩來發起建立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李富春邀請他一起加入共產黨,共同為國家和民族奮鬥。在先進同學的影響下,鄧小平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積極組織和參加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政治鬥爭。

1924年,鄧小平加入中國共產黨,與蔡暢一同在巴黎進行入黨宣誓。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對他們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後,鄧小平與李富春、蔡暢結下深厚友誼,他親切地稱他們為大哥、大姐。李富春和蔡暢在法國相遇並相愛,鄧小平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人。

這些年輕人在巴黎開創了一片屬於他們的天地,開始了他們的職業革命家生涯。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他們住在巴黎戈德魯瓦街17號的一個小房間的工作室,共同編輯機關刊物【少年】。

他們白天工作,晚上為黨工作,周恩來則全脫產。盡管他們生活在簡陋的環境中,但他們懷揣著希望,努力工作,頑強奮鬥,這是他們在艱苦環境中唯一的目標。

在法國巴黎,鄧小平胡李富春夫婦生活在一起,而蔡暢的廚藝令鄧小平贊不絕口。他尤其喜歡蔡暢做的面條,而蔡暢親切地稱鄧小平為「小弟弟」和「小胖子」。

能在這個異國他鄉找到知音,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現在,他們幾人相依為命,生活雖然艱苦,但他們之間的友誼逐漸轉化為親情。

他們既是親密無間的戰友,也是血濃於水的親人。1925年,他們三人又一起去了蘇聯學習。在不同的時期,他們根據國情選擇了相同的道路,一起投身於革命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胡李富春都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兩家人一起搬進了中南海,只隔著一堵墻。

這時,兩家人更是親密無間,大人們常常坐在一起吃家常飯,孩子們則一起玩耍。鄧榕小的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天天跑到李伯伯的家纏著蔡媽媽一起玩,從來不會感到陌生和害怕。

卓琳非常敬重蔡暢,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會找她請教,而蔡暢也非常信任卓琳的眼光,不會選料做衣也會找她幫忙,他們互相視對方為家人。

鄧小平胡李富春在工作上經常一起出差,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政治觀點出奇的一致,既是知己也是親人,相互了解非常深入。

即使在政治上兩家人都受到了影響,但他們的關系始終如一。有一天,鄧榕交給鄧小平兩盒煙,他非常疑惑,後來才知道是李富春讓手下去的,這讓他感受到了來自親人的關愛,即使李富春自己也深陷困境,心裏依舊掛念著他。

鄧小平回京後,立即去探望了重病的李富春,李富春艱難地睜開眼睛說:「小平,你回來了,沒事就好。」

鄧小平的人生中充滿了深情厚誼,一句話就能讓他淚流滿面。在好友李富春離世後,他主持追悼會並致悼詞,高度評價了李富春的一生。

即使在忙碌的間隙,鄧小平一家也會去看望蔡暢,蔡暢的熱情好客讓人感動。他們圍坐在一起,回憶起革命時期的輝煌時刻,雖然已經年邁,但他們眼中的光芒仍然存在。

鄧小平赴法留學期間,有三個關系最好的人:周恩來、李富春和聶榮臻。他們的友情和默契,是鄧小平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這些經歷告訴我們,鄉親之情和友情是人生中非常奇妙的緣分,它們總在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出現。

當鄧小平抵達法國時,受到了當地中國留學生的熱烈歡迎,其中包括了聶榮臻。當聶榮臻發現鄧小平也是四川人時,激動得幾乎跳起來。

他們懷揣遠大理想,一起探討國家國情,分析局勢,共同決心為復興中華做出貢獻。他們講著相同的家鄉話,感覺分外親切,他們的默契合作也十分出色。

從1931年起,聶榮臻和鄧小平先後進入了中央蘇區,鄧小平擔任紅軍【紅星報】的主編,聶榮臻則擔任紅一軍團的政治委員,他們共同戰鬥了兩年。

在「西安事變」發生之前,由於工作操勞過度,鄧小平得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傷寒病,幾天沒有進食,高燒不退,昏迷不醒。

得知這一情況後,聶榮臻立即詢問醫生,醫生告訴他:「現在鄧小平同誌不能食用過硬的食物,需要吃一些有營養的東西。」

在那個物資極其匱乏的時代,聶榮臻焦急萬分,突然,他想起張學良送來的物資中或許有牛奶。他立即找到負責物資分配的戰士,說明情況並獲取了幾罐牛奶。

正是這寶貴的牛奶救了鄧小平的命。鄧小平胡聶榮臻不僅在生活中相互照顧,軍事上也配合默契,共同經歷了無數次戰役,一起見證新中國的誕生。

1952年,鄧小平一家從四川搬到了北京,住在北京景東山腳下的小胡同裏,而聶榮臻的家就在一墻之隔。他們都被這種奇妙的緣分所震撼,甚至鄧榕都羨慕他們的友情,她說:「只要有空閑時間,爸爸媽媽、聶伯伯和張媽媽總會一起去散步。」

聶榮臻的女兒聶力與他漫步公園湖畔,欣賞落日余暉和湖中悠遊的天鵝,景象如畫,美麗無比。鄧榕回憶說:「小時候,我和弟弟放學後總是徑直跑到聶伯伯家的院子裏玩耍,爬假山、鉆山洞、摘長豆角。」

聶榮臻有個女兒力力姐姐,鄧榕一直叫她力力姐姐。雖然力力姐姐比他們大幾歲,不像他們那樣頑皮,但非常疼愛這兩個可愛的小家夥,經常帶他們一起玩耍,還拿出自家的水果糖分享給他們。

兩家關系親密無間,鄧榕從小就把聶榮臻當作自己的父親。1957年,鄧小平一家搬進了中南海,但這並沒有影響兩家的聯系。

鄧小平常常帶著家人去聶榮臻家品嘗他做的正宗四川小吃——豆花。

當鄧小平胡聶榮臻坐在一起時,他們的氛圍總是輕松而溫馨,鄧小平習慣性地稱聶榮臻為「老兄」,他們總是談論國家大事,他們對黨和人民的熱愛深深植根於他們的內心。

這些年輕人在革命道路上共同成長,如今已經是年邁的老革命家。當86歲的鄧小平探望91歲的聶榮臻時,他還幽默地說:「過了90歲,就是勝利。」

聶榮臻哈哈大笑。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整個下午都在愉快地交談,從未間斷過笑容。1991年,聶榮臻迎來了92歲生日,但由於公務繁忙,鄧小平未能親自到場,但委托自己的妻子卓琳將祝福送到。

雖然聶榮臻沒有見到鄧小平的身影,但他還是微笑著說:「你也替我問小平好。」

聶榮臻回憶起卓琳身邊的鄧榕小時候總愛拉著他說:「聶伯伯,你什麽時候能忙完呀,毛毛想聽故事」,然後深情的問他記得嗎?

鄧榕點頭回答記得,聶榮臻表示現在還後悔沒有早點給毛毛講故事。1992年,聶榮臻病情加重,但他有一件事情還沒有做,那就是記錄鄧小平南巡談話。

他找來秘書,仔仔細細地聽了一遍,然後說:「幫我拿一下紙和筆。」然而聶榮臻發現自己已經拿不動筆了,只好改用錄音機。

他用沙啞的聲音說:「我已經93歲了,入黨70年,從未脫離過黨的崗位,始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最後他表示堅信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並贊同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內容。

聶榮臻對鄧小平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嘆他們的深厚友情。在那個革命的年代,一群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走到一起,盡管身處異國他鄉,他們依然攜手並進,創造了無數個中國奇跡,他們的精神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