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1年陳獨秀外孫致信鄧小平,鄧公看後批示:請安徽省考慮可否撥款

2024-07-26歷史

在過去,陳獨秀那可是出名的革命黨人,是新文化運動的帶頭人物,還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對開國領袖毛澤東也有著關鍵的影響和啟發。

不過到了後來,他慢慢不被人們關註了,就連他的後代在挺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沒了動靜。

在 1981 年,陳獨秀的外孫張軍,於新疆司法部門工作,給在中央的鄧小平寫信。

而鄧小平看過信件後,特別幹脆地就做出了批示:讓安徽省考慮能不能撥款!

那麽,陳獨秀去世前前後後都有啥情況?信裏的具體內容又是啥?

接下來咱們就走進這一段過去的事。

【偉大中的遺憾】

陳獨秀出生沒多久,他父親就不在了,正巧他叔父沒兒子,於是陳獨秀就被過繼到叔父家了。

這位祖父可不簡單,很早就中了舉人,雖說沒做成啥大官,不過是個道台,在當地也算是有地位的,因而陳獨秀能衣食不愁。

但在叔父家裏的日子對他而言並非全是幸運的,一直熟讀四書五經、被封建禮教束縛的叔父,實際上從心底瞧不上陳獨秀這種出自「小戶人家」的孩子。

可陳獨秀偏偏還有點小聰明,於是從小就被要求讀儒學的經典,講之乎者也,寫八股文。

陳獨秀天性熱愛自由,自然瞧不上這種生活方式,可寄人籬下沒辦法,只得天天過著這無聊的日子。

雖說對儒學沒啥興趣,可陳獨秀在 17 歲的時候還是考上了秀才,緊接著就得準備第二年的鄉試。

這一回的鄉試能永遠地改變陳獨秀的命運。

他到南京的考場去考試,瞧見離自己座位不遠的地方坐著個大胖子。這人頭頂上紮個大辮子,上半身光著,穿著雙破鞋走來走去,手裏拿著幾張書卷,搖頭晃腦,嘴裏還嘟囔著:「今科必中」,簡直就是從漫畫裏走出來的迂腐書生模樣。

這一情形也讓陳獨秀完全不再相信封建禮教了,後來他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是這麽說的:「這幫家夥要是得意了,國家和人民得遭多大的罪喲。」

就在這時候,正趕上清王朝末期亂得不行,陳獨秀因此有了條件接受好多新思想。過了幾年,他決定去日本留學,盼著能找到真正能救國家的辦法。

回國以後,他熱情地參與革命,大膽反抗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的欺壓。可糟糕的是,後來二次革命失敗,參與這事的陳獨秀還倒黴地被當局通緝了。

流亡了好幾年才回到國內,這回回國,他對中國的未來有了新想法,於是創辦了【新青年】雜誌,一心想改變國民的思想,引領了新文化運動。

起初,他比較著迷英美等國的資產階級思想,一心向往那種繁榮富裕的社會,然而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利使他看清了帝國主義的真面目。

就在這個時候,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陳獨秀以及他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好友、中國共產黨另一位創始人李大釗,都對這新思想特別感興趣。

兩人於是就踏上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在那個時候,毛主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管理員,常跟這兩位前輩交流,還被這種新思想給吸引住了,後面的故事這才發生。

毛主席到了晚年的時候,也曾回想自己跟陳獨秀相處的那些事兒,他覺得和陳獨秀的交流對他特別有好處,還覺得陳獨秀對他的影響「或許比其他任何人都大。」

就這麽著,靠著這些前輩的使勁兒,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了,中國共產黨於 1921 年成立。而且在國民黨一大的時候,和孫中山先生想法一致,兩黨一塊兒搞起了規模宏大的國民革命。

然而沒多久,孫中山先生離世後,蔣介石居然背叛革命,兩黨的合作迅速瓦解,共產黨人被國民黨反動派大肆屠殺。

在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上,陳獨秀的責任比較大,他犯了機會主義的錯,把革命的領導權和武裝都給交出去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革命的行程。

他在 1929 年給開除黨籍了,1931 年雖說被黨內一部份人短暫選為書記,可到底沒長久,很快就又脫離黨組織了。

但是呢,陳獨秀心裏的正義和理想始終沒滅,接下來的幾年,他寫了好多文章去批評蔣介石不抗日反而反共的態度,覺得這就是他「奴性」的體現,是在向帝國主義投降。

這把蔣介石給氣壞了,吩咐手下把陳獨秀給抓了。蔣介石以前勸過陳獨秀加入國民黨,想借此報復開除他的共產黨。

但是蔣介石把陳獨秀的心思完全想錯啦,陳獨秀和共產黨人只是觀點和主張有分歧,沒啥私人仇怨,他心裏認可的還是社會主義道路。

所以陳獨秀堅決不答應國民黨那邊發來的請求,國民政府想給他定罪的時候,他就寫下:「我本來就沒罪,有罪也是因為擁護中國民族的利益,因為擁護大多數勞苦人民,所以才得罪了國民黨罷了。」

這就是陳獨秀的風骨和信仰,加上他的社會影響力,國民黨對他沒辦法。

國共第二次合作以後,陳獨秀被放了出來。黨中央的周恩來和毛主席特別惦記這位「五四時期的總司令」,多次請他回黨內,周恩來還親自上門去請。

但陳獨秀只是講:「李大釗沒了,延年沒了,……除了周恩來、毛澤東,黨中央沒我能信得過的人啦,我也落伍了,歲數也大了,中央開會,我咋整呢?我這人又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我何苦搞得大家不歡而散呢?」

就這麽著,陳獨秀在又孤獨又貧窮的狀況下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日子,1942 年在江津離世了。

陳獨秀人生中或許有些許遺憾,比如沒能瞅見抗日戰爭勝利的那個時候,也沒見證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

【二、致信鄧小平】

時間到了 1981 年,這時候陳獨秀墓已經是第三次修繕了,他的外孫給鄧小平寫信,期望能得到安徽政府的幫忙。

那為啥陳獨秀的墓得多次修繕呢?這得從他去世的時候講起。

1942 年在江津離世後,這訊息很快就被各方勢力知曉了,就連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也打算借此做文章,在暗地裏阻攔陳獨秀下葬,想要拿陳獨秀的死搞輿論宣傳。

陳獨秀的三子陳松年,在好些年後回想起這段過往,心裏滿是感慨。

他先到了江津,把陳獨秀的遺體放進靈柩,接著打算啟程運回老家安慶。可路太遠,自己運根本不行,只能依靠專業的運輸服務。

登記結束,靈柩先被送去了重慶,接著由當地的浙江會館負責運輸,陳松年也跟著去了重慶。

但咱們都清楚,那時候的重慶是國民黨的地界,陳松年特別擔心靈柩裏父親的身份被國民黨特務發現,怕出啥岔子。

所以按程式在靈柩上刻下葬人的姓名時,陳松年沒用「陳獨秀」這個名字,而是刻上了父親科舉考試時用過的「陳乾生」。

就這麽著,一路上謹慎小心,捂得嚴絲合縫,總算歷經了漫長行程回到了安慶老家。

因為當時的局勢情況限制,這一行人沒法在家鄉給陳獨秀辦隆重的葬禮,只是簡單立了個碑,把陳獨秀和他妻子合葬了,墓碑上還是跟以前一樣刻著「陳乾生」這三個字。

這是陳獨秀墓頭一回修建。

後來,陳松年由於工作忙,急急忙忙離開了家。這地方太偏了,而且也沒人曉得這是陳獨秀的墓碑,所以好些年過去了,也很少有人到這兒來。

1953 年,毛主席到了安慶陳獨秀的老家。想起曾經的這位前輩、導師,心裏感慨極了,特意跟安慶的地委書記講,要在生活上給陳獨秀的後人一定程度的照顧。

由於陳獨秀過往的經歷,在大家看來,他無疑是個有爭議的人,所以陳松年一直沒把父親墓碑所在之處向各界公開。不過,毛主席一直牽掛著他們,這讓陳松年心裏感到很安慰。

轉眼間到了 1980 年,這時候中國才剛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政府也把不少精力放到了文化和歷史方面的事業上。

時任安慶市文化局副局長的張君,有次偶然跟陳松年聊天時了解到,陳獨秀的墓碑一直立在其家鄉。之後,張君就帶著一幫工作人員上山去找了。

多年雨水不停沖刷,一行人艱難跋涉,總算到了陳松年之前說的那個地方。可因為多年雨水沖刷,加上旁邊草木生長,幾個人咋都找不到陳獨秀先生的墓碑。

這時候,村裏有個老農站出來了,說自己曉得墓碑在啥地方。原來當年陳松年帶著他父親的靈柩回來的時候,這老人幫忙擡過。

在老農朱雅盛的幫忙下,一夥人總算成功找到了陳獨秀先生的楠木棺材,可糟心的是,以前墓前的那塊石碑現在找不著了。

在場的人都覺得特別惋惜,曾經那民族的偉人、革命的英雄,當下多少有點淒慘。不過這會兒相關政策沒出來,政府不能撥款給墓碑做修復。

於是大家就親自動手把陳獨秀的墓收拾了一下,市文物商店又出了 200 元,正兒八經地在墓前立了一塊石碑。

除了把陳獨秀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陳延年、陳喬年、陳松年、陳和年這四個兒子的名字也被刻上了,就這樣立起了這塊石碑。

這屬於陳獨秀墓碑的第二次修築。

第二年,上級部門出台了新的有關政策,陳獨秀的外孫張軍很快就知道了這個訊息,他覺得能把外公的墓碑好好修建一下了,所以才有了前面他給中央鄧小平寫信那回事。

在挺長的一段時間裏,有些居心不良的人把陳獨秀說成投降派、漢奸之類的,這就導致了大家對陳獨秀產生了誤解。

但鄧小平對這一位革命前輩可是相當尊重的。實際上,在抗戰的時候,陳獨秀雖說沒個正式的職位,可一直都在為抗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一直到死,他的日子都過得清正廉潔。

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擺在首位,堅決不和帝國主義還有國民黨反動派有啥瓜葛。所以,鄧小平曾經評價陳獨秀「不是耍陰謀手段的」,是正兒八經的共產黨人。

所以收到信以後,鄧公很快就做出回應:讓安徽省琢磨琢磨能不能撥款。

另外,鄧小平親自跟中央辦公廳說,要把這件事穩穩當當地辦好。

中央辦公廳的同誌當然不敢大意,就在這一年的七月專門給安徽省委辦公廳發函,還著重指出可以把陳獨秀墓當作歷史文物來保護。

既然這是歷史文物,那肯定有它的保存辦法。一開始,安慶市政府的想法是立個標誌就行,不再重新修繕墓地,保持它原本的樣子。

然而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到實地檢視後才曉得事情沒那麽容易,上次的修建工作特別粗糙,就只是把墳墓加高了些,這大半年下來,因為這兒雨水多,墓地又塌得不像樣了。

沒轍呀,安慶市文物局只得又給市政府送出報告,盼著能再撥一筆錢來,把整個墓地重新修整一番。

安慶市政府商量好了要撥 2 萬塊給這個計畫,可等著省級部門正式批準又差不多用了兩年。

到了 1983 年,這筆錢才徹底到位,陳獨秀同誌墓地的第三次修建這才正式啟動。

經過這一輪修建,墓地總算煥然一新了,墓碑上沒刻啥復雜的字,就只有「陳獨秀之墓」這五個大字。

簡約、直接,這是陳獨秀曾經的同鄉兼好友,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朱蘊山同誌給出的建議。

最後,靠著社會各界還有各級政府一塊兒使勁,陳獨秀同誌墓地的第三次修建順利完工了,陳松年當年的願望也達成了。

【三、多次的改善】

在往後的日子裏,陳獨秀同誌的墓地多次被修整、完善。

在鄧小平同誌的【對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意見】中,高度認可了陳獨秀同誌的歷史貢獻。

而被國民黨殺害的陳獨秀同誌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同誌,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安慶市政府特地安排了好些專家去實地勘測,就是想弄出一個更完備、更靠譜的修建方案。

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合作之下,第四次修建熱火朝天地進行了,這次修建的規模那可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之前幾次加起來都要多。

這次修建總共花了 120 萬元,墓地面積原本才 185 平方米那麽小,一下就擴大到了 1058 平方米。

高 4 米,直徑 7 米,這是陳獨秀墓冢現在的樣子,石碑上的刻文不再是原來的「陳獨秀之墓」,變成了「陳獨秀先生之墓」,多出來了「先生」這兩個表示尊稱的字。

在新世紀,到了 2004 年,有關陳獨秀同誌墓地的工作有了根本性的重大突破。

安慶市政府在墓地周邊規劃了 1.37 平方公裏的地,打算建一個跟陳獨秀有關的,有很多教育、文化和紀念價值的園林。

再過了兩天,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帶頭,全新的擴建方案被正式透過,陳獨秀同誌墓地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修建工作正式啟動,陳獨秀墓正式變成了陳獨秀園。

今天,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十裏鋪鄉林業村那兒依舊有個獨秀園,園子前面有個墓牌坊,正中間寫著「獨秀園」這仨大字。

而墓碑坊的兩側分別刻著「民主」與「科學」,「民主」跟「科學」乃是「五四運動」的精神核心以及總號角。

同樣為大家所熟知的陳獨秀同誌,在新文化運動裏提出了「德先生」與「賽先生」這兩個很生動的概念。

從 1942 年一直到 2006 年,歷經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經過多次的付出,陳獨秀同誌的墓地總算有了全新的模樣。

人們能夠知曉一個更為立體、更為全面的陳獨秀先生,六十多年的時間擱在歷史長河裏不算長。

不過這 60 多年,既見證了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也見證了人們精神信念高度充實的歷程。

尊重歷史才可以把歷史學得更好,重視文化才能夠讓精神家園更豐富,把理想信念堅定下來。

這就是咱們一次又一次修繕陳獨秀墓地等帶有歷史元素的工程的價值所在。

【結語】

陳獨秀同誌是個很有個性的思想家,他來自舊社會,卻能很快接受新思想,還啟發了民眾的智慧,給中華民族的覺醒立下了永遠不能被忘記的功勞。

陳獨秀同誌是個特別勇敢、啥都不怕的革命家,他的信仰和意誌從來就沒動搖過,一輩子都在為民族和人民努力奮鬥。

今天,咱們瞻仰陳獨秀同誌墓地的時候,得記住這段歷史,記住那些為中華崛起努力奮鬥過的戰士們。

正是他們一輪一輪地琢磨、行動和摸索,才使得中國在波瀾壯闊的世界潮流裏重新站直了身子,走出了獨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參考材料:

陳獨秀墓四次修建的歷程 帥文潔;【百年潮】 2007-02-04

陳獨秀後人的起伏人生 卞毓芳 湖南文史 2003-05-05

回望百年中國大家族系列的第十五篇:安徽陳氏——一部百年的悲壯歷史 曹輝;季天琴;劉以順;光華時; 【新聞天地(上半月)】 2011 年 7 月 1 日

陳獨秀墓的變化 樹藝 近代中國 1993 - 05 - 31

關於五四時期陳獨秀哲學思想的研究 陸陽 中共中央黨校 2019 年 7 月 1 日

責任編輯: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