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南北朝,為什麽沒有東西朝?

2024-07-18歷史

中國歷史有一段特殊的南北朝時期,即從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南朝宋,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一統全國。但是我們卻沒聽說有東西朝這個概念。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稍微轉換一下概念,即:中國歷史上南北對峙的政權不在少數,但是為什麽沒聽說過東西對峙的政權?

其實東西對峙的政權並不在少數,只不過它們往往都隱藏在歷史的夾縫中、歷史的碎片中 。因為大部份南北對峙的政權,基本上只有南、北兩個主要政權,比如東晉與前秦,北魏與南朝,金與南宋,甚至入關之初的清朝與南明。而大多數東西對峙的政權,則往往不僅僅有東、西兩個政權,東西對峙往往伴隨著南北對峙,是亂世分裂的一部份。

首先就是秦滅六國的最後一年,秦與齊的同時存在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奮六世之余烈,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五國後,中原大地上只剩下東方孤零零的齊國,此時的齊國與其說是在堅守,不如說是在等死。雖然時間只有一年,但也算是東西並存的兩個政權。況且早在公元前288年,為了區別與其他五國「王爵」的尊號,秦昭襄王稱西帝,並尊齊湣王為東帝,這兩位老兄同時開啟了帝號的開端。

其次就是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的對峙 。公元前206年鴻門宴後,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的形勢基本上可以判定為東西對峙的典型政權。雖然明面上還有燕王、齊王、趙王、九江王等勢力,但實力最強的,最有說話權利的無疑是劉邦與項羽。直到公元前202年,劉邦徹底平定西楚,建立西漢一統天下。

接下來就是三國末期,魏滅蜀後,魏與東吳以及後續的西晉與東吳對峙 。公元263年曹魏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公元266年2月,司馬炎迫使魏元帝禪讓,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滅亡。公元279年至280年,司馬炎伐吳,東吳滅亡後西晉統一全國。從公元263年到公元280年這17年間,是名副其實的東西對峙。只不過西晉的版圖對東吳呈包圍的狀態,因此也可以說是南北對峙。

而東西對峙的典型政權,則要數接下來南北朝時期,北朝的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這個階段 。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後,由於中文化改革過於激進,其王公貴族與北境六鎮的傳統鮮卑人發生矛盾產生了六鎮之亂。後在權臣宇文泰與高歡的把持下,北魏於公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時間沒過多久,550年,高歡之子高洋接受東魏皇帝元善見的禪讓建立北齊政權。宇文家也不遑多讓,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覺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禪讓,建立北周,直至577年北周武帝率軍滅北齊,中國北方東西對峙的局面結束。

唐朝與吐蕃的對峙算是比較奇葩的一對 ,因為吐蕃與唐朝國力的此消彼長,吐蕃時而納貢稱臣,時而舉兵對抗,並在安史之亂後占領了河西、隴右一帶。有唐一代,始終沒能擺平西部的這個頭號勁敵。所以說是唐與吐蕃東西對峙也不算誇大其詞。

吐蕃先於唐朝滅亡,但各部族勢力仍在。唐朝滅亡後,高原上的吐蕃人依舊與西夏、大理與北宋形成東西對峙的局面。在中國各個封建王朝當中,北宋的外患也是最為嚴重的,幾乎呈現全包圍的形勢。

在所有東西對峙的政權中,大清與準噶爾的攻防可謂是最為激烈。時間長達一百多年,歷經康雍乾三代。 準噶爾汗國本是蒙古草原瓦剌部族的組成部份。明朝中後期,在大明與大清死磕的時間段內,他們在草原上默默發育,逐漸壯大,並在康熙初年建立準噶爾汗國。

公元1735年雍正和準噶爾帝國簽訂和約:規定兩國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清,以西屬準噶爾。此時是準噶爾汗國最為強盛的時期,管轄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亞南部以及中亞地區的哈薩克以及烏茲別克等廣大地區。

到了乾隆時期,十全武功的這位爺怎能容忍疆土之內有他人存在。更咽不下祖父、父親與準噶爾征戰簽訂合約的折這口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攻克伊犁並成功俘獲準噶爾大汗綽羅斯·達瓦齊,至此同清朝康、雍、乾三代持續對立的準噶爾汗國終於被平定。

當我的視線從清朝走向民國,盯著抗戰時期國土淪陷圖許久後,我突然發現,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沒能出現我們嚴格意義上所判定的東西朝,其實是因為中國地形的三級階梯所導致的,第一級階梯牢牢圈住青藏高原,氣候惡劣自然環境嚴酷,這裏雖然可以產生政權但是卻無法長久的與東部進行對峙。

太行八陘

而第二級階梯太行山一線卻有太行八陘這樣的通道可以通往東部平原與中原地區。因此,從地理角度看,在冷兵器時代,南北對峙要比東西對峙更容易實作,畢竟長江天塹在當時的確是不可逾越的。而抗戰時期的汪偽政權與重慶國府政權,也算是最後一次的東西對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