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我軍在大涼山發現一名奴隸,知道姓名後,緊急向中央匯報

2024-01-05歷史
1950年,我軍在大涼山發現一名奴隸,知道姓名後,緊急向中央匯報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穿越崇山峻嶺,終抵達四川石棉的安順場。此刻,他們身負第五次反「圍剿」戰敗的沈重壓力,面對著艱難的長征,踏入了蜀地的廣袤山川。

在這段漫長而曲折的歷程中,紅軍時刻面對著敵人的追逐和圍剿。然而,他們身上的堅定意誌和不屈的信仰成為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一次次戰勝了強大的敵人,譜寫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河——這些都是紅軍的英勇壯舉,是他們不屈不撓的勇氣的寫照。然而,來到大渡河畔的1935年5月,紅軍再次面對著險峻的地形,即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這次行軍的目標是越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地方,最終向著陜北進軍,與其他紅軍主力匯合。然而,大渡河的對岸並非紅軍所期望的寬廣平原,而是敵軍設下的層層阻礙。

蔣介石緊急命令第2路軍總指揮薛嶽北渡金沙江,直逼川西。與此同時,川軍第24軍在大渡河左岸築起堅固的陣地,而第20軍及第21軍則部署在大渡河以北,意欲借助大渡河的天險,將紅軍一網打盡。

蔣介石高舉著20萬大軍的巨大壓力,欲將紅軍徹底封堵於大渡河南岸。在一場緊張的作戰會議上,他發出激昂的呼聲:「讓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這一豪言壯誌旨在鼓舞己方士氣,然而,這也使得紅軍面對的困境更加嚴峻。

回溯歷史,蔣介石選擇了借鑒太平天國時期的經驗,以石達開的悲劇為警示。石達開曾因對渡水戰術的誤判和準備不足,在大渡河邊被清軍圍殲。蔣介石的呼聲暗含著對這段歷史的銘記,他急欲避免自己落入相似的陷阱。

紅軍面對的是一片壯麗而危險的大渡河。這條江水寬達300公尺,雨季時卻蔓延至500公尺,湍急的激流令人望而生畏。渡過這條河流是一場極為艱巨的任務,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氣和智慧。

大渡河地理位置險要,兩岸崇山峻嶺,使得紅軍若選擇繞行,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敵方已經采取了措施,將大渡河上的船只和船夫強行轉移到北岸,同時縱火焚毀了南岸的房屋,使得這片區域變成了一片荒蕪之地。

紅軍在面對如此險峻的困境時,並沒有被打敗的念頭。在1935年5月12日的「鐵廠會議」上,中共中央在四川會理召開,對突破大渡河防線制定了周密的計劃。

毛主席的指示明確了紅軍在彜區行軍的戰略方向,強調了與當地勞苦大眾建立聯系的必要性。這並非僅僅是為了獲取當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更是為了確保紅軍能夠在彜區行軍的過程中得到民族平等政策的遵循。在這一關鍵時刻,紅軍需要當地人民的信任和協助,以成功渡過大渡河。

為了在這危機時刻中找到出路,紅軍采取了詳盡周密的計劃。透過繪制行進路線略圖,標註沿途重要路徑、裏程和村落分布,紅軍確保了對整個行軍過程的深入了解。這一嚴密的情報收集工作為後續計劃的執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計劃執行的關鍵時刻,紅軍決定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透過偽裝一支部隊為主力紅軍,沿寧雅大道行進,制造大量煙塵,引誘和混淆敵人。這種計謀的目的是誤導敵人,使其錯誤判斷紅軍的真實動向,為紅軍主力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創造有利條件。

情報顯示安順場的房屋和船只幾乎全部被毀,給紅軍的渡河計劃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當敵軍下令焚毀安順場南岸的房屋時,第24軍的賴執中面臨了一場道義與責任的沖突。安順場的一半房產屬於他家,他艱難地面對著是否執行這一淪陷性的命令。不忍心看著家鄉的家園被摧毀,同時,他也並未發現紅軍跡象走這條路線。因此,他向上級保證,只要紅軍一出現,他會立即執行點火的任務。

當紅1團的先頭部隊急行軍80多公裏,悄悄抵達安順場時,他們發現這裏依然屹立著很多房屋,甚至還有一艘小船。在這關鍵時刻,賴執中的決斷成為了紅軍突破大渡河的關鍵。

紅1團第2營佯攻渡口下遊,而第1營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在20多分鐘的激戰後,紅1團成功占領了安順場,而賴執中則被驚訝的紅軍俘獲。

在這片被摧毀的土地上,惟一幸存的小船成為了紅軍突破大渡河的希望。然而,這艘小船並沒有經過任何偽裝,也沒有掩蓋。紅軍急需一個熟練的船工,能夠帶領他們成功渡過大渡河,打破敵軍的封鎖。

在危急時刻,主人公帥仕高挺身而出。他成為這個關鍵時刻的救世主,為紅軍提供了通往北岸的逃生工具。帥仕高的熟練駕駛讓小船成為了紅軍渡河的利器。

然而,搶占了北岸只是帥仕高任務的一部份。他需要解放北岸被敵人控制的船夫和船只,確保大部隊能夠順利過河。

緣分常常降臨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當國民黨在南岸驅趕船夫的時候,帥仕高悄悄地躲藏在一旁。紅一團的先遣隊正在四處尋找熟練的船工,而他一開始只是躲在門縫中窺視。

那時,國民黨對紅軍進行了充滿妖魔化元素的宣傳,雖然帥仕高並不完全相信,但他也沒有勇氣直接去看個究竟。當紅一團的戰士敲響他的門時,他害怕地不敢開門。

然而,當他透過門縫看到這些紅軍戰士時,他們的穿著破爛、草鞋和赤腳的樣子讓他大吃一驚。這與國民黨軍隊的形象截然不同。在這一瞬間,帥仕高決定冒險開啟門。

紅軍戰士知道他是船夫後,表現出了極大的歡喜。隨後,他們的團長親自前來,向帥仕高請求,希望他能帶領他們過河。

在紅軍的號召下,帥仕高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協助渡河的請求,並召集了幾名願意幫助紅軍的船工。一切準備工作在靜悄悄的夜晚進行,為明天一早的渡河行動做好了準備。

清晨的25日,劉伯承和聶榮臻親臨大渡河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的第1營營長孫繼先挑選了17名勇士,組成了渡河突擊隊。小船由帥仕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

7時,強渡行動正式展開,北岸的敵人迅速察覺到河面上的小船。碉堡內的輕重武器齊齊開火,河面上瞬間彈雨如註,子彈打在河面上濺起漣漪。為了保護突擊隊渡河,南岸的紅軍果斷動用迫擊炮,兩發炮彈準確命中對岸碉堡,將原本「咆哮」的機槍一舉啞火。

突擊隊趁機前進,冒著密集的槍彈和炮火,在飛湍的激流中奮力前行。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帥仕高等船工明白,河中無處不在的暗礁是此刻的最大威脅。因此,他們在加速前行的同時,小心翼翼地避開河中的障礙,謹慎地引領小船穿越激流。

在渡河的關鍵時刻,帥仕高格外小心,深知船只一旦碰到暗礁,將威脅乘員的生命,乃至整個行動。然而,幸運之神似乎眷顧著他們,一切都在順利進行。小船以極快的速度接近對岸,突擊隊開始最後的沖刺,如箭一般迅速沖向渡口。

敵人意識到關鍵時刻的到來,紛紛集火射向小船。南岸的迫擊炮再次轟鳴,兩炮準確命中敵人的碉堡,為紅軍突破敵軍封鎖鋪平了道路。

在這個危急關頭,發生了一場戲劇性的變故。當敵人的槍炮掃射向突擊隊時,帥仕高等人劃的木船突然被急流推向一塊大礁石。面對危險,帥仕高毅然跳下船,背對著船身,奮力頂在礁石上,改變了船的航行方向。在急流的沖擊下,他用自己的身軀為小船擋住了前行的障礙,最終成功將小船引導到岸邊。

突擊隊在帥仕高英勇的指引下,迅速登岸,並在火力的掩護下勇敢沖鋒,浴血奮戰。不久後,他們成功奪取了渡口的控制權。隨後的增援部隊及時趕到,徹底擊潰了敵人,成功鞏固了渡河點。

渡口一旦被紅軍占領,帥仕高迅速組織了70多名船工,日夜不停地擺渡,歷時3天,將紅軍主力全部安全送過了大渡河。這次大渡河戰役取得了圓滿勝利,而帥仕高等船工的勇氣和付出功不可沒。

在這危急的情況下,由於領導的繁忙和突發的形勢,紅軍無法及時表達感激之情,只能將身上所有的8塊大洋全部交給了帥仕高。

敵人並未被打敗,他們得知了安順場的戰況,紛紛聚集而來。為了粉碎敵人的合圍,紅軍迫切需要搶占上遊300裏的瀘定橋。帥仕高和紅軍不得不匆匆分別。這次別離對帥仕高來說無疑是心情沈重的,但他明白紅軍的任務遠未結束。

紅軍繼續他們的漫長征途,而帥仕高則回到了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然而,他並未能逃脫敵人的追擊。蔣介石下令調查這起事件,帥仕高等人幫助紅軍的事情被敵人知曉,他成為了國民黨特務秘密通緝的物件。

得知訊息後,帥仕高只得匆匆逃離了自己的家鄉。長征取得了勝利,紅軍曾路過他的故鄉,尋找他想要向他致敬,但是他的蹤跡卻如同江水中的漣漪,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便劉伯承派遣大量人手前去尋找,也毫無所獲。

時光飛逝,來到了1950年。解放戰爭結束後,解放軍積極清剿土匪流寇,努力使全國得以徹底穩定。西康軍區副政委魯瑞林率部進入大涼山展開剿匪行動。

大涼山當時主要是彜族地區,奴隸制度盛行。地方上的奴隸主擁有大量奴隸,這些人與逃亡的國民黨殘余勢力勾結,試圖最後一搏,抵抗解放。在這場剿匪行動中,關鍵問題不僅僅是戰鬥,更是如何根除封建殘余。

根據中央的部署,剿匪部隊不僅負責建立地方政權,還要推動土地改革,解放當地的貧苦大眾。然而,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消滅「奴隸制」。這項使命背後,是對封建制度的堅決抵制,是為了確保大涼山地區的真正解放。

在那個時代,奴隸主的奴隸過著悲慘的生活。他們的命運不屬於自己,奴隸主不僅占有他們的勞動和財產,更有隨意剝奪他們生命的權利。

魯瑞林的部隊在剿匪過程中,每次清剿土匪都會宣傳黨的政策,動員群眾,同時實施土地改革,旨在解放當地的貧苦大眾。然而,在剿匪工作初期,參與的隊伍主要是漢族人,語言差異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障礙。

剿匪工作進行得十分緩慢,面對彜族地區的群眾,隊伍內沒有人懂得彜族語言,導致有效的溝通變得非常困難。有一天,部隊成功剿滅了一個奴隸主的部隊,前往一個寨子準備進行宣傳工作。

當他們開啟山門時,卻發現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的奴隸,而那些精壯的奴隸卻被奴隸主帶走,躲進了山林。工作隊是臨時組建的,領頭的是一位姓趙的連指導員。由於隊伍裏沒有人懂彜族語言,趙指導員只能透過打手勢來與這些人交流。在清點人數時,他們發現了一個奴隸,顯然是外來的,看起來像是漢人。

這位漢人看起來大約五十歲左右,身材高大,但十分瘦弱,左眼已經失明。部隊的接待人員向他問好,試圖與他溝通,但他卻沈默不語。

他的神情木然,當接待人員與他交流時,他的眼神微微變動,好像又能聽得懂一樣。

趙指導員看著他,微微嘆了口氣。

並非奇怪那個人的反應,因為他在這段時間裏了解了這裏奴隸們的悲慘命運。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生活的,對奴隸主的話深信不疑,缺乏反抗意識。

這裏的奴隸大多已經麻木,因此顯得木然,無法與人溝通。

事情卻在後來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這名被我軍發現的奴隸,在知道他的姓名後,負責人趕緊向中央發去了急報。趙指導員一把拉住他的手,「仕高兄弟!你不知道嗎,你當年幫助紅軍渡河的事情,我們紅軍戰士都知道!而且中央領導還特地把這個故事宣傳了出去,所以我才知道你的。仕高兄弟,這些年你在哪裏?我們找了你好久啊!天哪,你怎麽變成了這個樣子!」趙指導員趕緊讓人拿把椅子,給他倒水,請他慢慢地說。

「15年了,沒想到我還能見到紅軍!」帥仕高老淚縱橫,內心說不出的激動。聽他講完之後,眾人才知道當初發生的事情。

當時在他們這些船工們幫助了紅軍之後,親戚給他報信,說國民黨要來抓他,帥仕高只好慌慌忙忙收拾些行李,逃出了安順場。可是他這一去,沒想到,就再也沒有能回來。

帥仕高在外面躲一段時間後,準備等事情過去了就回去,可是,他低估了敵人對他的恨意,抓他的布告貼得到處都是,一直沒有撤下。就這樣,帥仕高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一回去肯定會被抓住的,所以他便開始了流浪。

在這漫長而孤獨的流浪歲月裏,帥仕高遭遇了無數的艱辛和磨難。他身世不凡,曾是紅軍長征時的英雄,但在反動勢力的追捕下,他成為了無家可歸的格拉斯哥流浪者。

在外鄉的流浪謀生本就是一項極為艱難的挑戰。漸漸地,帥仕高來到了大涼山的彜族地區。在那裏,他度過了一段艱苦的時間。然而,命運對他似乎並不仁慈,他身無分文,且患上了眼疾,生計變得愈發困難。

在彜族地區,他成為了一個無依無靠的格拉斯哥流浪者,每一天都是對生存的拼搏。貧窮和疾病讓他陷入了絕境,生活如同無底深淵,令人感到絕望。

為了生存下去,帥仕高最終不得不做出了一種令人痛心的選擇——賣身為奴。成為奴隸,意味著失去了自由、被剝奪了尊嚴,而奴隸主則擁有生殺大權。這樣的境遇,是對曾經紅軍英雄的極大諷刺,也是對他艱難命運的無奈吶喊。

然而,堅韌的求生意誌讓他頑強地支撐了下來,一直到解放軍終於找到了他。訊息一傳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趙指導員意識到這個訊息的重要性,立即讓身邊的通訊員回到總部,將這一喜訊傳達出去。

帥仕高在彜族奴隸部落裏被找到,這個訊息傳到中央後,中央立刻致電相關負責人。指示要妥善安排帥仕高的生活,讓他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帥仕高回到家鄉,結束了長達15年的流浪生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成為了家鄉的英雄,名聲遠揚。在家鄉人的心中,他是一個傳奇的存在,而他所經歷的故事也感動了無數人。帥仕高這位40多歲的男人,在回到家鄉的那一刻,對於這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地方充滿了感慨和思考。

隨著時間的推移,帥仕高成為了一個備受尊敬的人物。他經常受邀到各地,與部隊官兵和廣大群眾分享他與紅軍之間的感人故事,傳承紅軍的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的教育。他的親身經歷成為歷史的見證,也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1966年,開國元帥彭德懷親自前來看望帥仕高。他們早已相識,而在1955年,政府組織了大渡河20周年紀念活動,彭德懷親自安排帥仕高一行人來到北京。這次的再次相遇,對於兩人來說,更是一次重逢故人的機會。回溯歷史,他們之間早已有著深厚的緣分。帥仕高當年獲得8塊大洋的那位慷慨之人,正是彭德懷本人。因此,相較於其他人,彭德懷對帥仕高有著更為深厚的情感。

然而,當帥仕高開啟醫院房門,見到彭德懷時,竟一時認不出這位當年的慷慨之人。十年過去,彼此間的變化已讓帥仕高有些無法辨認。


帥仕高聽到彭德懷的問候,疑惑地回答:「你找誰啊?」彭德懷則面帶微笑地說:「你是帥仕高嗎?我找的就是你。當年你駕船幫助我們強渡大渡河,我還給了你幾塊大洋,作為答謝。」

兩位老友在這番交談中重溫了當年槍林彈雨的場景。他們共同回憶起那段艱難歲月,仿佛又回到了紅軍渡河的那個決定性時刻。

上世紀80年代,一群開國將領再次踏足安順場,懷著崇敬之情,尋訪曾經英勇的帥仕高。這一次他們不再帶著槍支和戰火,而是攜帶著一系列珍貴的禮物,如大衣、收音機、縫紉機等,送給這位曾在紅軍渡河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表達對他的深深感激之情。這些禮物成為了帥仕高生活中的寶貴珍品,被他精心保存至今。

在2007年,帥仕高因其傑出的愛國擁軍事跡被評選為「愛國擁軍新聞人物特別獎」。由於當時年事已高,他的孫子代表著這位英勇老人,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了這一崇高殊榮。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個人的褒獎,更是對那個英雄時代的錚錚誓言的肯定。

如今,我們享受著幸福安寧的時光,是因為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犧牲換來了國家的解放。在這個當口,我們更要銘記這樣的英雄,傳承他們堅毅不拔的革命精神,將這份愛國情懷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