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時期,如果將誌願軍全換成巔峰時的四野,能否戰勝美軍?

2024-01-27歷史

在抗美援朝爆發的前夕,為了應對半島即將到來的全面戰爭,在關鍵時刻軍委直接將駐守在河南擔任我軍戰略機動兵團的13兵團3個軍(第38軍、39軍、40軍),以及在東北準備進行集體轉業編入地方軍墾的42軍快速調往鴨綠江邊境地區,組成東北邊防軍。

可以說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的角度上看,這個決定都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四野就是當時我軍最強大的野戰軍,部隊裝備好、榮譽感強。而且本身就是以東北籍戰士為主,戰火燒到家門口,其保家衛國的決心要稍強於其他地區部隊。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半島和東北氣候相同,因此四野比其他野戰軍有更強的適應力。

強大的四野

那麽既然四野這麽強,天生是為抗美援朝而生,我們是否可以做出一個假設。如果我軍光靠四野能不能打贏抗美援朝

我軍最強大的野戰軍

既然說四野是最強大的野戰軍,那麽我們就來先看看四野的實力。

在平津戰役之後,我軍對各野戰軍及所轄部隊進行了編制和番號上改編,林總率領的東北野戰軍,被整編成為第四野戰軍(以下簡稱為:四野)。

攻堅天津的四野炮兵

在渡江戰役之前,四野下轄:

轄4個兵團(蕭勁光12、程子華13、劉亞樓14和鄧華15兵團)、13個步兵軍、1個特種兵司令部(下轄第1、2炮兵師和鐵道兵縱隊)、1個坦克師、1個騎兵師、6個後勤分部和5個汽車團,汽車合計3000余輛。

總兵力達到了88萬人。

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四野和東北部隊不一樣,入關前東北兵力有100萬,但野戰軍(東野)人數才70萬人,而入關後東野兵力漲到88萬,實際上兵力是增加的,並非減少。

狗皮帽子的四野是強軍的象征

而在整編之後,四野不僅在兵力上傲居5大野戰軍之首(第二名的三野是58萬),在裝備上也是如此。

以炮兵部隊為例。

當時四野的兩個炮兵師甚至比二野全軍火力以及三野的炮縱強很多,當年彭總打固若金湯的太原,就是靠四野炮兵部隊轟破敵人的混凝土防線。

炮兵第1師裝備的日式野炮和榴彈炮,其中2個團裝備日式75mm三八式或者90式野炮,一個團(炮兵27團)裝備92式100mm加農炮或96式150mm榴彈炮。而炮兵第2師則為4個團,3個團裝備為105mm美式榴彈炮,一個團裝備150mm美式榴彈炮(遼沈戰役中繳獲) ,以上7個炮兵團,皆為334制(一個連裝備4門、一個團下轄3個營,一個營下轄3個連),每個團火炮為36門。

四野重榴彈炮部隊

東野炮兵強大支出不僅是隊屬炮兵,在軍屬和師屬炮兵層面同樣強大。

1949年3月15日,四野總部發出關於炮兵建設的第5號【炮兵命令】,在命令中對當時13個步兵軍的軍屬炮兵團、師屬炮兵營,按照各部隊實際情況進行分配,規定了軍炮兵進行摩托化運輸,而師則為馱馬和騾馬運輸,並根據各軍炮兵火炮的多少,將其分別按甲乙兩種統一編制。

甲種軍的炮兵編制:軍屬炮兵為 「333」制炮團(每個團火炮為27門),而師屬炮兵為「34」制山炮營(每個營火炮12門);

乙種軍的炮兵編制為:軍屬炮兵為「233」制炮兵團(每個團為18門炮),師屬炮兵為「33」制山炮營(每個營9門)。

四野野炮部隊

按照上述規定,全軍12個軍48個師(不含第50軍),有9個軍的炮兵團、21個師的山炮營實行甲種編制,其他3個軍的炮兵團和27個師的山炮營實行乙種編制。

基本上像王牌的38、39、40、41和43等軍都實作了甲等炮兵編制。

而1949年3月整編的四野,還並非是最強形態。

在南線大追殲的過程中,四野就殲滅改編敵軍43萬人(包含海南島戰役)。在這期間自身傷亡不足10萬,而且多數敵人一觸即潰,四野在南下的過程中也但在積極擴軍,比如原國軍陳明仁部、張軫所部都被改編成四野的兵團或者軍。

巔峰時期四野合計有19個軍。總兵力達到了150萬人。

一個軍兵力甚至達到了6-9萬人,比如45軍南下的時候為5萬多人,打到了廣州之後達到了8.9萬人,一個軍甚至比國軍或者二野一個兵團人數還多。

被四野消滅的國軍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四野南下過程中還繳獲了白崇禧華中剿總、余漢謀廣州綏靖公署等敵軍大量武器裝備,對部隊裝備進行了極大的補充。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東北老家還有當時我軍最大兵工廠之一——沈陽兵工廠等軍工補給。

因此哪怕是擴軍到150萬人,四野的裝備其實並沒有落下多少甚至更強。

以東北邊防軍之一的39軍為例。

在抗美援朝前,他們一個軍將近5萬人(從4個師變成3個師)。步槍將近15000支,衝鋒槍4500支,輕重機槍1300支。在炮兵方面步兵炮36門,師屬山炮36門,中小口徑迫擊炮350門,大口徑迫擊炮24門。軍屬36門制榴彈炮團(在抗美援朝前被獨立編入炮兵部)

四野組成的誌願軍清一色的美式裝備

其他各軍裝備型號雖然和39軍不一樣,但大體相差不大。大致為:

軍下轄榴彈炮或者也跑團,師下轄一個12門制山炮營,團下轄6門支援火炮(4門步兵炮配2-4門重迫擊炮),營下轄4門制81或者82中口徑迫擊炮。

這樣一個四野步兵軍,平時的戰鬥力要強過國軍美械五大主力。

那麽,強如150萬的東野大軍,將近18個軍,是不是可以完全組成誌願軍出國作戰,戰勝美軍呢?

四野繳獲的國軍火炮

完全體四野,可對抗美軍

先來個直觀數據對比,抗美援朝時期誌願軍巔峰兵力為135萬人,19個軍(27個軍為輪戰數量),而四野則有150萬人,19個軍。從人數上看,四野的兵力要勝過入朝作戰的誌願軍。那是否就可以認定如果四野全軍出動,是否也能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呢?

如果僅僅是靠四野自身的話,這個結果並不好說。

由四野組成的首批入朝作戰誌願軍

四野是我軍中戰術和紀律最好的部隊之一,個人和基層營連戰鬥力都很高,而且即可在濕熱,也能在抗美援朝這樣的惡劣天氣戰場中作戰。如果四野全部出動,在兵員素質上來說,他們是可以和三野相差不多,但應該要稍強於二野和華北軍區部隊。從第一到第五次戰役的戰果上看,四野的部隊斬獲是要稍微強於其他的野戰軍的。

所以這150萬的兵力的品質,起碼不輸給各軍區部隊組成的這135萬誌願軍。

但四野的部隊並非沒有弱點。

三野9兵團作為第二批入朝作戰誌願軍

先說裝備。

首先是這150萬部隊,裝備都是萬國牌,剛開始打美軍還行,一旦戰局陷入僵持,那就是後勤部隊的噩夢了,光步槍具有——三八式、中正式、春田式、漢陽造等,子彈從6.5到7,92。而本來誌願軍後勤就弱,這琳瑯滿目的口徑,步槍如此,機槍、衝鋒槍和火炮更是如此。

而且長此以往下去,四野的火力將越打越弱,而且火炮也得不到補充。

而且誌願軍這135萬隊伍裏面,還有數量龐大的炮兵、坦克和空軍部隊,軍種的戰鬥力要強過以步兵為主體的四野部隊,以炮兵為例誌願軍隊屬炮兵就有超過8個師,24個團,這個是要比參加抗美援朝前的四野強的。

誌願軍的火箭炮部隊

再說人。

四野部隊強,是那13個軍強,例如其他在中南地區的新兵、以及國軍起義部隊(不算50軍)戰鬥力尚待考驗,而僵持階段這些部隊可能會成為敵人的突破口,而我軍其他軍區部隊組成誌願軍,雖然不如四野王牌軍,但也是經歷過戰火考驗的部隊,戰鬥力的值得信賴。

因此,如果不靠國內支援,以四野自身的能力,未必能在3年的戰鬥中肯定戰勝美軍。

當然,進一步說,如果四野部隊出人出力,同樣在入朝作戰的中後期,補充同等的蘇械炮兵、裝甲兵和飛機等支持,發展成為完全體,也是可以和美軍掰手腕的,至少其表現不比從各軍區挑選出來135萬誌願軍要差多少。

而且東北部隊在極寒地區的戰鬥力,也是為他們加分不少……

善於在嚴寒天氣中作戰的四野部隊

所以雨田君的結論就是:

如果這150萬四野部隊入朝,如果按照抗美援朝爆發前的裝備的話,不一定能戰勝美軍。但如果獲得和入朝誌願軍同樣的武器裝備和支援的話,肯定也能戰勝美軍。

能征善戰的四野部隊

雨田君說

那麽既為何四野部隊這麽「香」,我軍在組建誌願軍的時候,不幹脆讓他們全上呢?

這其實也很簡單,一方面四野在中南還有一大堆任務要做,需要再湖南、江西和廣西剿匪,還有數省的防區需要守,要防止老蔣在華南搞事情,不可能全部入朝參戰。另一方面,我軍參加看給援朝,不可能對著一支野戰軍霍霍,肯定要采取輪戰,一來確保每個野戰軍都能和世界最強軍隊打擂台,提升自己,二來也確保四野部隊能減少的損失,不至於打成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