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塵埃——唐代最成功的突襲戰:雪夜下蔡州

2024-01-27歷史

原創 章雪峰

唐憲宗李純(唐德宗李適的孫子)於永貞元年(805)即位,他繼承唐德宗李適的削藩遺誌,選賢舉能,先後任用杜黃裳、武元衡、李絳、裴度等一時賢才為相,使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形勢都有了比較大的改觀,具備了較好的削藩條件。

此時,全國的節度使已增至四十九個,力量進一步被分化,個別節度使割據的條件已大為削弱。但是,成德節度使王士真、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淮西節度使吳少誠仍然時常與中央對抗,隨時都可能構成對中央的威脅。

對於藩鎮的專橫跋扈,自安史之亂以來,朝廷多數大臣都主張縱容姑息、得過且過。

淮西藩鎮叛亂前情

元和九年(814),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任節度使。唐憲宗李純遂決定出兵討伐,任命荊南節度使嚴綬為招討使,率各鎮九萬兵馬前往討伐。

吳元濟則向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師道求救。王承宗和李師道一面派兵以協助朝廷進討的名義前往暗中相助,一面派人潛入東都洛陽放火燒毀軍需儲備錢帛三十余萬緡、谷三萬余斛,又派人潛入長安殺死主張討伐吳元濟的宰相武元衡、擊傷另一主戰派大臣裴度。

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大臣紛紛要求停止討伐淮西、撤銷裴度職務。

唐憲宗李純決心很大,不僅不停止討伐,反而提拔裴度為宰相,將用兵討伐之事全部委托給裴度負責,並下令出兵進攻成德和淄青兩鎮,以為武元衡報仇。

由於朝廷陷入兩面作戰,戰線過長,兵力分散,加之將領不力等原因,連吃敗仗,戰爭打了幾年也無多大進展。元和十二年(817),唐憲宗李純下令停止對成德和淄青作戰,專心對付淮西,並派名將李晟的兒子李愬前往淮西指揮作戰。

李愬原任太子詹事,位卑名微,但他不愧是名將之後,熟諳文韜武略。

亂局中李愬接手平叛

當時,朝廷對淮西的作戰分西面與北面兩條戰線:北面戰線由名將李光顏統率,從郾城向南壓向蔡州,連戰皆捷,對淮西吳元濟形成最大威脅和壓力;西線由唐州(今河南泌陽)向東推進,先由高霞寓為帥,後由袁滋統率,都連吃敗仗,故西線將士都或多或少有畏敵怯戰情緒,淮西方面也不把唐州的唐軍放在心上。

正月,李愬到達唐州後,深知當時唐軍屢遭挫敗,將士個個害怕出戰。他到任後,第一步便是因勢利導,籠絡將士之心,故意顯示出懶散懦弱的樣子以繼續麻痹淮西。

這就是兵法上所謂「形之,敵必從之」的戰略原則。他逢人便說:「皇上知道我這個人懦弱忍讓,故派我來安撫你們。至於爭戰攻取,不是我關心的事。」

他還親自到各兵營巡訪慰問,安置撫恤傷病員;又故意「不事威嚴」,當部下提醒他註意治軍不嚴的後果時,他說:「我並非不知道不應該這樣。我的前任袁滋因在敵人面前表現無能而罷官,敵軍對他很輕視。如今我受命繼任元帥,敵人一定加強戒備。所以,我故意表現出治軍不嚴的樣子,敵人就會以為我像前任那樣懦弱而放松警惕,然後我們才可設計破敵。」

果然,淮西吳元濟既連續擊敗唐軍,又輕視李愬名位素微,遂不加戒備。

平叛之前的細密籌備

二月份,李愬確定偷襲淮西巢穴蔡州(今河南汝南)的戰略方針,馬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一是大量派出間諜和利用敵方間諜刺探敵人軍情。李愬采取優待俘虜的政策,每次抓獲敵人兵卒或間諜,都要親自撫慰和詢問敵情,因而對敵方城守戰略、地形險易、兵力虛實、路途遠近等都了如指掌。

孫子說過:「凡是我軍所要攻擊的目標和城池,都必須先弄清其守將及其部下將領的姓名等,必須充分利用敵人的間諜進行反間。」李愬正是運用了孫子這一戰術思想。

二是化敵為友,以毒攻毒。二月初唐軍抓獲淮西猛將丁士良,李愬給以官職,讓他繼續帶兵,丁士良感激不已,又獻計擒獲文城柵謀主陳文洽,誘降了文城柵守將吳秀琳及其三千守軍,大大削弱了淮西西線的防禦。

吳秀琳又獻計說,要取蔡州,非先抓獲淮西猛將李祐不可。

於是,李愬又設計擒獲了李祐,而且對李祐采取特別優待的措施,任命他為自己部下最精銳的警衛部隊「六院兵馬」的總指揮。

李祐為感激李愬對他的信任,也就傾其所能為李愬出謀劃策。李愬又大量招撫淮西難民,借以收攬民心,瓦解敵人士氣,這就是兵法上所謂「用兵不如用民,用友不如用敵」的戰略原則。

三是組織承擔突襲任務的特種突擊部隊。李愬來到唐州以後,感覺到兵力太少,便要求朝廷增派部隊,朝廷為之增派步騎六千余人。

接著,李愬在全軍中挑選出三千敢死將士,組成特種部隊,號稱「突將」,針對突襲的戰術要求,親自教練,日夜不停,使之始終處於戰備狀態。

四是組織部隊在三月至五月間,首先一步步地肅清蔡州外圍據點,與蔡州北面的唐軍李光顏部取得了聯系,切斷了蔡州與其所轄申、光二州的聯系,並在朗山攻擊戰中故意輸掉以驕敵軍士氣。

這時,北路軍在李光顏的指揮下,連連取勝,一直打到了蔡州北面的軍事要地洄曲。七月,裴度親自來到北路軍前線督戰,使前線將士精神為之大振。

雪夜奇襲蔡州

九月,李祐向李愬建議說:「蔡州精兵都在洄曲和四周外圍據守,守州城者盡是老弱病殘,我們可以乘虛直搗蔡州。等到周圍各城敵人守將得知訊息,吳元濟早已被我擒獲。」

李愬非常贊同這個戰略計劃,在得到裴度同意後立即實施。

十月十五日,大雪紛飛,李愬決定利用天寒大雪的氣候條件,率軍出發奔襲蔡州。其軍事部署是:由李祐、吳秀琳率三千「突將」為先鋒,自率三千人為中軍,李進誠率三千人為後衛,乘雪夜出發。部下都不知道到哪裏去,只是說「往東走」。

到達蔡州外圍的張柴村,李愬指揮部隊一個不留地消滅了敵軍布置在這一帶的警戒兵力,然後命令部隊停下休息吃飯,在留下五百將士負責撤毀蔡州與周圍各鎮的道路橋梁後,又於夜間率軍出發,這時李愬才告訴將士,這次出發是前往蔡州襲擊吳元濟。

監軍宦官一聽竟嚇得當場哭了起來,說:「我的天啊,果然落入李祐奸計了!」諸將也個個面無人色,以為必死無疑。

到達蔡州城下時,正是半夜,大雪仍然下個不停,蔡州城內外無一人覺察出唐軍的到來,李愬立即指揮眾軍悄悄登城。由於蔡州三十年都沒見到唐中央軍,都沒打過仗,守門兵士一個個正在熟睡,毫無戰鬥警惕性。

沒經多大戰鬥,吳元濟即束手被擒,蔡州落入唐軍手中。隨後,申、光二州也相繼投降。

李愬雪夜襲蔡州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突襲戰戰例。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完美的成功,一是他戰前透過敵人的降將、戰俘和敵我雙方的間諜對敵情做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同時對自己的部下將士也深入基層做了詳細摸底,知己知彼,當然就能百戰百勝;二是戰前他為突襲戰鬥做了長達九個月的周密部署和準備工作,突襲戰鬥是在有充分把握和周到準備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能夠一戰而勝。此外,李光顏從北線牽制住吳元濟主力兵團也是李愬取得突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吳元濟被擒、淮西平定,對其他割據藩鎮震動很大,淄青兵馬使殺李師道,歸順朝廷,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憂慮而死,其弟王承元仿照魏博田興的做法,主動上表歸順。至此,唐朝四分五裂的局面暫時宣告結束,唐憲宗李純削藩的戰略目標終於實作。

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後,削藩與反削藩的戰爭從大歷十年(775)開始,到元和十二年(817)平定河北四鎮,打了四十二年,算是暫時結束。至此,大唐的天下,至少在形式上是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