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需選拔「代總理」接替周恩來,毛主席推薦了一人,他是誰?

2023-12-19歷史

1950年,毛主席推薦一人接替周恩來,他是誰?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是周恩來,但是如果提到第一位「代理總理」,可能很多人就會感到困惑了......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總理和副總理都是透過選舉產生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職位上,而且當時的周恩來總理威望極高,那麽為什麽會出現一個代理總理呢?

周恩來總理又去了哪裏呢?這一切都與一份毛主席給黨中央的電報有關。1950年1月2日下午11點,正在莫斯科存取的毛主席給中央發來了一份電報。

史達林同誌電邀周恩來同誌來莫斯科,共同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及貸款通商銀行等協定。電報發出後,中央要求在5日內準備好相關事宜,希望恩來同誌攜帶貿易部長及必要的助手和檔,於1月9日從北京出發。

這份電報促使周總理不得不放下國內事務,緊急前往莫斯科。有人可能會疑惑,一份協定而已,為何需要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出馬呢?

實際上,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正是這份條約,才有了後來蘇聯對中國的大力援助,以及後來一系列的中國工業化和五年計劃。

這份協定對中國的變革具有重大意義,以至於毛澤東和周恩來必須共同出面。作為當時的領導者,毛澤東的離開意味著周總理能夠繼續掌管全域,但周總理的離世使人們不禁思考,誰來領導國家。

毛澤東提出了一個建議,由董必武代理政務院總理。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賞,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並通報了毛澤東的建議,希望董必武代理政務院總理和總黨組書記,全面負責政務院的工作。

雖然人們最初擔心可能會有異議,但結果令人驚訝,會議一致透過了這個提議。因此,董必武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位代理總理。

董必武同誌是否頂上周總理的位置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僅具備出色的才能,而且能力出眾。1949年9月30日,中國政協會議已經選董必武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之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還舉行了三次全體會議,任命董必武同誌為政務院副總理,同時擔任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主任。

也就是說,董必武同誌本來就是周總理的「副手」,當周總理外出公幹時,他完全能夠代理總理一職,而且沒有工作業務上的壓力。

董必武同誌在任職後,其卓越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1950年春季,河北省、平原省、山東省和蘇北等地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

在這危急時刻,周總理離京,董必武同誌毅然接過重任,組織相關部門前往受災地區進行救援。在會議上,他明確表示,雖然高級政府領導無法走遍每一個災區,但應在其所屬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進行視察和指導。

他隨後親自擔任救災委員會主任,與薄一波、傅作義等人緊密合作,全力以赴進行救災工作。為了確保「不許餓死一個人」的目標,董必武同誌積極與各方溝通,成功呼叫22.42億斤糧食。

在中央、地方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幫助受災民眾度過了難關。

董必武除了應對災荒,還完成了其他任務,例如統一全國財政支出,穩定物價,制定婚姻法,嚴禁煙毒和其他毒品,廢除封建把頭制度,制定人民法庭組織通則,為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做準備。

人們回憶說,董必武在擔任政務院總理期間,白天參加並主持各種國務活動,晚上還要召開研究國內外重大問題的會議,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8個小時,是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直到1950年3月4日上午,毛主席和周總理回到北京,董必武才結束了他的代總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