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真實的道光皇帝:面臨運河危機,曾果斷決策,開啟漕糧海運新時代

2024-07-27歷史

道光剛剛上台的那些年,不光自律甚嚴,而且廣開言路,鼓勵禦史上條陳發表意見。這些條陳,也就是意見書,由道光親自批閱後,都要分發軍機處及各部處理。條陳裏面免不了會由事及人,對軍機大臣或各部大臣提出尖銳的批評甚至是舉報。常見的情況是,當事官員不敢不遵從皇帝的旨意,但卻會牢牢地記住舉報人的名字——哼哼,我可是講究人,今天你擺我一道,說不定哪一天我也會讓你變成死玩意兒!

道光留了個心眼,他會把條陳中禦史的名字和發表日期都一一裁去,更有甚者,有的條陳從行文風格和語氣上,很容易讓人看出是誰誰誰,他就索性把前後文也裁掉,只保留中心意思。這麽一來,哪怕是心眼兒再窄的大臣也難以打擊報復,而禦史們要是還不感動,那就等於白活了。

所謂以德治國真不是一句口號,它首先體現的是倡導者自己的素質和水準,厚道也是一種。

連精神出軌都不允許,這是道光的道德境界,而這也成為他對手下官員評判優劣,「甄別賢愚」的一個重要標準。

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說的是地方上的官吏,一般而言,京城的普通官員都沒什麽額外油水,小日子也沒那麽好過。有個翰林家裏很窮,薪水不高,又不願到地方上做官,生活因此陷入窘迫,常常靠跟朋友借錢度日。某天,他又去朋友那裏借錢,去了之後當然不能一開口就說這麽俗的事,於是兩人下棋賦詩,一直玩到傍晚,這就把借錢的事給忘了。

道光聽說後,把翰林調到內閣,並且告訴他,沒有人保舉和推薦你,要提拔你的正是我本人:「為什麽要提拔你,因為從借錢的那件事上,我就看出你是一個靜退有操守的人!」

德只是一個方面,道光並沒有忽略官員的能力。在他剛剛登基稱帝的那幾年,除了拿自己作榜樣,倡導「以德治國」外,還沒忘記要虛的實的一起來,曾經大力推行實政。

所謂實政,用道光的話來說,就是要「實心實力辦事」,只重效果,不求虛名。在倡辦實政的大旗下,道光當起了伯樂。

1824年冬,運河大堤忽然潰決,導致運糧的漕船擱淺,這讓執政才四年之久的道光大為不安。從皇家宮廷,到各級官員,再到駐於北方的八旗軍隊,其糧食大部份都要依賴於南糧北運,一旦運輸卡住,大家都得餓肚子。

道光趕緊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有人提出「暫雇海運」,從海上開辟新的運糧通道。當時大部份官員都反對,理由不是說海運不可行,而是說以前沒這個先例,因為誰也沒見老祖宗從海上運過糧食。

道光力排眾議,旗幟鮮明地支持漕糧海運,並任命陶澍為江蘇巡撫,具體經辦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