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第一狂人劉文典:和蔣介石當面對峙,他一腳踢向蔣介石的肚子

2024-02-01歷史

人們都說,時勢造英雄,很多時候都是因為 時代原因才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 。民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但是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充滿了戰爭,但是又充斥著民主資訊的時代。除了湧現出一大批 卓越的軍事領導者和政治領導者 ,在文學史上也掀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變,許多的文學家在民國時期像一顆顆明珠一樣在歷史的浪潮之中閃耀著自己卓越的光芒。這些著名的文學家們在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方面都為中國的文學做出了貢獻,但每個人性格不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 民國時期最為狂妄的一個文學之人劉文典 ,讓我們走進他的人生去看一看,一位國學大師的人生歷程。

劉文典出生於1989年,安徽的一個小鄉村,原名文聰,字淑雅,七歲的時候在當地的蕪湖小學進行學習,敏而好學,機警上進,從而受到了當時擔任教員的 陳獨秀先生的賞識 ,對他格外栽培。在陳獨秀先生的影響之下,他接受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思想, 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 ,學習了 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思想 ,意識到中國人民要爭取獨立民主,民主自由的新生活,這些新思想培養了他獨立健全的人格意識。後來在1907年,劉文典正式加入了 中國同盟會,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同盟會同誌 ,並且在1909年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毅然決然前往日本留學,漂洋過海之後終於到達了那個陌生的國度開始了兩年的學習,因為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 ,這個在中國有著開天辟地歷史意義的事件發生之後,極大地振奮了當時身為年輕人的劉文典,

在1912年懷揣著滿腔熱血回歸祖國,並且在上海擔任【民立報】的編輯 ,與當時的於右任,邵力子等人一同大力宣揚民主革命思想,為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很大貢獻。一年以後, 他又一次前往日本進行為期三年的學習 ,一年以後 加入了中華革命黨成為了孫中山總理的秘書 ,在一起經常探討民主革命思想,並且於1916年回國任教。

回國之後,他先在 北京大學任教 ,教授中國傳統文獻學也就是對於諸子文學的一種研究與學習。劉文典對於傳統文學有很深的見解,因此他的課堂經常是妙語連珠,引經據典,讓學生們贊嘆不已。在1916年到1927年間,他先後出版了一系列。書籍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廣大的反響,尤其是在文學界,人們對他的書籍贊嘆不已,先後出版了 【淮南鴻烈解集】【莊子】【說苑】等一系列著作 ,這在文學界來說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因此遭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視。

後來1927年,劉文典前往安徽省立安徽大學的校長。在安徽任職期間更是進一步的研究了傳統文學的發展,並且於1929年受邀請來到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擔任教授和主任一職,除了教授功課之外,劉文典還在課余時間繼續攻克校勘古籍的工作,估計是是古代歷史的見證,是古代學者用畢生心血所書寫下來的精華,對於每一個學者來說,都不應該讓它失傳,因此,劉文典一直以來都將從事校勘工作,挖掘歷史價值,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他在安徽擔任大學校長期間,完成了 【莊子補正】【說苑補】 等書的編撰,他所做的 【莊子】一共十卷,全書講述了對於莊子內外雜篇的註解和校註 。這對於歷史上研究莊子來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因為他它是將歷代以來解釋莊子的所有的觀點總結在一起,進行一個歸納和總結,並且廣泛參照了著名學者等人的。將所有人的觀點分門別類的寫在個片相關的內容之下, 對於中國來研究莊子這一著作十分來說有著 裏程碑意義

都說文人是有那麽幾分傲骨在裏面的,說白了其實也是一份臭脾氣,因為學文學的人都是有那麽幾分清高在裏面的,他們看不慣社會的黑暗,他們一直以來都將追求中尋找光,追求公平與正義,作為自己人生的己任, 文人風骨就是如此這般 ,作為當代文學大師的劉文典也不例外。因此,1927年,在劉文典出任安徽大學校長的時候。與蔣介石因為學潮的事故發生了劇烈的爭執。當時蔣介石執掌國民黨政府,是說一不二的掌權人,在軍界政界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是劉文典作為一介文人,卻不肯向他屈服,在蔣介石嚴苛責令他交出共產黨員的名單,並且嚴懲肇事者的時候,他以情況太過於復雜作為理由而不肯懲辦自己的學生,因 此被蔣介石懷恨在心說他是老封建,是一個學閥,而暴脾氣的劉文扁也不甘示弱,公然說蔣介石是一個新軍閥,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蔣介石, 蔣介石派人將它抓起來,想要當眾槍斃示威。後來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力保之下,以及一座學子的巨大壓力而之下,才不得不釋放了劉文典。

面對一國的掌權人,一個軍閥勢力,就尚且如此暴躁,他的脾氣可見一斑。這其實是因為劉文典從不肯向勢力妥協 ,他有自己所堅持的道義與真理,他不因為強權而阿諛奉承,也不因為權貴而而違背內心,這其實就是他作為文人的風骨。 這也是歷代歷年以來,中國文人士大夫歷來傳承的一種精神風骨,士可殺不可辱,作為一個文人,他雖然沒有上陣殺敵的能力,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自己的道理面前, 他永遠會堅守自己所遵循的道理

隨後,1937年年底,發生了震驚中外的 盧溝橋事變是標誌著日軍侵華戰爭正式訪坊 ,作為學者的劉文典當時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來得及跟隨清華,北大等學校撤離南下,因此滯留在了北平,因為其高深的學問以及在學術界巨大的權威,在整個文學界和社會上都具有廣泛的影響,日本人看中了它巨大的影響力,在侵占北平之後,多次派人邀請甚至威脅他來日偽政府擔任官職。這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是萬萬不可能的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作為文人的劉文典,更是深深地明白這些道理,文人的風骨從不曾消失,對於他來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果擔任了日偽,政府的官員,那無疑是戳自己的脊梁骨。

大多數的文人脾氣都很古怪,劉文典也不例外 ,與他在文學上的極高成就相對應的是他孤高狷潔,恃才傲物的性格。對於他所尊敬的人,尊敬至極,對於他所厭惡的,他從來不顧忌其他,耿直傷人,不留情面。面對他所尊敬的陳寅恪先生,他推崇至極,對於他的學問中仔細拜讀,面對先生也是恭恭敬敬,從來不敢造次,曾多次公開承認他不如陳寅恪先生學問的十分之一。而與之相反的是,他十分看不起搞新文學的沈從文先生,多次發表對於沈從文的不滿,曾經直言 「如果沈從文這樣的人,都能當得了教授,那我算什麽?」 。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的時候,有一次遭受到日軍的敵機轟炸,在所有人都前往防空洞尋找掩體進行保護的時候,劉文典看見正在匆匆尋找安全之地的沈從文之時,竟然憤怒大罵到 「陳寅恪跑是為了保存國粹,我跑是為了保存【莊子】;學生跑是為了保存文化火種,可你這個該死的,什麽用都沒有,跟著跑什麽跑啊!」。 如此這般言論,可謂是十分不留情面,沈從文與劉文典之間仿佛並沒有什麽恩怨情仇,但是劉文典就是看不慣從事新文學研究的沈從文,這樣的性子怎麽不讓人說一句太恃才傲物了呢?可能這就是文人的一種傲骨吧。

後來1943年以後,劉文典在雲南大學任教,擔任了文史系的教授。劉文典的課,在當時的中國文學界上一直是備受人們追捧的,每節課前去聽課的學生數不勝數,劉文典講課從來不按照規定的時間下課,如果講到興頭上,甚至從下午一點講到五點。曾經有一次下午的課剛上到下午三點,他就宣布下課,原來是因為他想要把所要講的一篇【月賦】放在第二天晚上對月當講,學文學的人可能是有些清高在裏面的吧。

在雲南大學先後講授 「杜詩研究」、「溫李詩」、「文選學」、「文賦研究」、「歷代韻文選」以及顧炎武、夏完淳評價等課程 ,並著手撰寫 【杜甫年譜】 ,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我們研究古代文學有著巨大的借鑒意義。

劉文典先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學大師,他的知識十分深厚,同時融匯了中西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對於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巨大的意義,他的【莊子】至今仍舊是中國學習莊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範本,而他所提出的「觀世音菩薩」的寫作方法,強調講究觀察,世故,音韻,人情,這對於我們今天寫作來說仍舊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人無完人,或許在為人處事方面,他有一些自己的不足,但是在文學史上,它的作用是我們無可否認的, 面對這樣一位文學大師,我們只有拋開自己的主觀感受,在歷史的角度去認真的了解這一位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