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誰來主持大局?毛主席:我那位小老鄉正合適

2023-12-31歷史

1948年6月,國民黨元老 程潛 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兼長沙綏靖公署主任,成為了湖南的一把手。

讓許多人詫異的是,作為國民黨軍政要員的程潛,上任後卻是做了許多有利於人民的事,那個時候有人見狀便說,程潛的「野心」可不小勒。

而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程潛的「野心」,其實也不過是為了早日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 ,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程潛也逐漸傾向於 和平解放湖南。

能夠不打仗就解放湖南,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員會經過縝密的分析後,認為程潛有走和平道路的可能,因而中共湖南省工委決定加強爭取工作,盡量和平解放湖南。

為此, 中共湖南省工委專門成立策反小組,面對程潛,以及長沙各界致力於和平解放的民主人士。

在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努力下,很快便收到了結果。

1949年6月,程潛 向中共湖南省工委遞交了致中共中央、毛主席的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裏,程潛明確表明自己站在人民利益立場,堅決反對戰爭,力主和平。

毛主席看到備忘錄,十分欣慰,因為能夠兵不血刃的解放湖南,他也很高興,因為湖南,是他的家鄉。

隨後,毛主席給程潛發電 先生決心采取反蔣反桂及和平解放湖南問題之方針,極為佩慰。」

毛主席的電報,讓程潛堅定了要走和平解放湖南的道路,不過在完成這個歷史使命前,他一個人,還是有些不夠。

在當時國民黨於湖南的將領中,程潛四處挑來挑去,最終選擇了 陳明仁

陳明仁是黃埔一期生,是國民黨能很能打的將領,可惜的是由於他太過於正義,有時候經常被蔣介石冷落。

1946年時,陳明仁明明打了大勝仗,幾個月後,蔣介石卻給了他一個閑職,對此,陳明仁內心氣憤。

程潛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刻找到了陳明仁。

此時陳明仁也對黑暗的國民黨官場失去了信心,兩人一拍即合,當即表示要合作,一同為湖南的和平解放事業而努力。

很快,日子有了盼頭。

1949年8月4日,在程潛,陳明仁的率領下,「長沙起義」爆發,宣告湖南正式 脫離國民黨政府,加入人民民主政權。

當天晚上,人民解放軍進駐長沙, 湖南宣告和平解放。

由此,長沙成為了 自長春、北平之後的第三個和平解放的省會城市。

不過,蔣介石並不願意看到人民解放事業進展如此順利,為此,他命令白崇禧,在長沙搞破壞。

對於蔣介石的招數,毛主席早有了解,而湖南解放後,自然是要歸屬於人民群眾「當家做主」,肯定不可能再讓國民黨「卷土重來」

而此時湖南魚龍混雜,再加上各地匪患,國民黨遺留軍隊太多,局勢相當復雜。

那麽,該由誰來主持湖南大局呢?

一時間,對於這個人選組織捉摸不定,毛主席得知後,很快一錘定音: 「我看我的那位小老鄉正合適

接著,毛主席說出了他小老鄉的名字,聽到這個名字,許多人心服口服,當即同意。

毛主席的小老鄉是誰?為什麽毛主席對自己的這位小老鄉如此的信任呢?

1955年9月,我軍進行了全軍的首次大授銜,有10人被授予了元帥軍銜,有10人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排在大將第一名的,是赫赫有名的 粟裕

對於粟裕,許多人非常了解,他在我軍中屬於後來者居上的優秀將領之一,紅軍時期,他默默無名,職務不高,到了抗戰時期,開始揚名,直到解放時期,一躍成為了三野的代司令員。

如果不是因為粟裕的資歷有些年輕,那麽他入選元帥職務,可謂是勢在必得。

排在大將第二位的是,在徐海東。

徐海東 與粟裕的經歷有些不同,或者來說,有些相反,在紅軍時期,徐海東的大名可謂是名震整個中國,甚至蔣介石曾懸賞10萬大洋來捉拿他。

由於傷病原因,自1942年後,徐海東逐漸結束指揮前線,開始養病,這一養,都是數十年。

有人疑惑的是,徐海東由於養病,沒有參加解放戰爭,為什麽他還能當上大將,並且在大將中排名第二呢?

徐海東對革命有大功,這是毛主席說的,具體的事,發生在1935年的12月。

當時中央紅軍歷盡千辛後抵達陜北,由於沒有軍餉,一時間部隊戰士們難以度過冬天,毛主席思來想去,決定向紅十五軍團借2500元。

此時擔任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的,正是徐海東。

毛主席向徐海東借錢,實際上,也是試探徐海東的選擇。

要知道,此時的紅十五軍團隸屬於紅四方面軍領導,在此之前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已經和中央紅軍「決裂」

這段時期,也是毛主席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就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徐海東為毛主席送來了一盞明燈。

徐海東拿到毛主席的借條後,內心羞愧,隨後,他找來軍團的後勤部長,當即取走了5000元,這些錢,直接被送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毛主席看到這些錢,內心震動,非常感慨,而徐海東送來這些錢,也表明了他的態度,是完全支持中央的。

對此,毛主席更加欣慰,也是由於此事,毛主席在多次的公共場合說道: 「徐海東同誌對革命有大功。」

1955年授銜時,養病數年的徐海東被黨中央確定為了十位大將的人選之一。

當時評銜時,毛主席知道徐海東對革命的貢獻,因為他開口道: 「徐海東必須是大將,而且應該是第二,僅次於粟裕。」

徐海東得知後毛主席的話,感到有些愧疚,連忙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

徐海東認為黨組織給他的軍銜太高,因而他希望能給自己降銜。

毛主席當即表示不同意,為此,毛主席還專門派人周恩來總理前往徐海東的家裏,向徐海東闡明原因。

周恩來來到徐海東家裏,對徐海東說 :「給你評大將,不高,也不低。」

由此,徐海東成為了十位大將中的第二名。

接著,其余被評為大將的其他八人分別是 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這八人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實在不少。

陳賡 是我軍中有名的「開心果」,他與許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與此同時,陳賡也有一段特殊的經歷,那就是在大革命時期,曾救過蔣介石的命,因而陳賡在國民黨中,也有著特殊的身份。

對於陳賡,也許更多人的了解則是來自於電視劇【亮劍】,

在電視劇中,作為主角的李雲龍,每次都會被旅長訓的乖乖不敢說話,而這位旅長,就是我軍歷史上的陳賡原型。

您想想,李雲龍那麽暴躁的脾氣,遇到旅長就沒轍了,這是不是也意味著陳賡更加的厲害呢?

排在陳賡後面的是,是毛主席的第一位秘書譚政。

譚政 說起來與陳賡還是親戚關系,因為譚政的第一位妻子,就是陳賡的親妹妹,井岡山時期,譚政擔任了毛主席的秘書,從此逐漸成為了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人。

也正是由於如此,譚政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譚政之後的 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等人,也都是我軍在各個時期都有著巨大威名的將領。

蕭勁光 是新中國首任海軍司令員,張雲逸領導了百色起義,資料很深,毛主席說中國共產黨有資歷夠與國民黨對話的人沒有幾個,張雲逸是其中一位。

張雲逸 之後的羅瑞卿,是毛主席的「貼身保鏢」在許多的歷史關鍵時刻,羅瑞卿都是毛主席的「衛士」,對此,毛主席笑稱 :「天塌下來由羅長子頂著。」 羅長子,即羅瑞卿。

王樹聲 曾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僅次於徐向前, 許光達 則是紅二方面軍走出來的優秀將領。

可以說,能夠當上大將的人,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也許看到這裏有人說了,為什麽不講大將排在第三的黃克誠呢?

之所以要在最後將黃克誠,那是因為黃克誠的身份有些特殊,其實,他就是毛主席 口中自己的「小老鄉」

要說我軍從湖南走出來的優秀將領並不少,可是為什麽在湖南解放後,毛主席先點黃克誠的名字呢?

毛主席親自點名,其實也是源於他對黃克誠的了解和信任。

黃克誠 是湖南永興人,1902年出生,23歲參加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紅軍時期,黃克誠在中央蘇區任職,不過由於他的職務較低,因而此時的他與毛主席並沒有太多的交集。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黃克誠的革命人生,就是如此。

在我軍的將領中,湖南籍的將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著崇高的理想,為了革命事業,雖萬死而不辭,除此之外,他們的脾氣,還非常的倔。

換而言之,這其實也是黃克誠身上的一個優秀,那就是他 始終敢於堅持真理,雖九死其猶未悔。

1930年紅三軍團攻打長沙,黃克誠認為紅軍力量小,時機未到,因而反對,被其他人認為是擾亂軍心,隨後被降職,盡管如此,黃克誠依然堅持自我。

1931年肅反,黃克誠為了保護戰友被保衛局抓了起來,當時他本可以置身事外,但是他認為,不能堅持做錯的事,因此,他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直到彭德懷的介入,他才「逃過一劫」

長征途中,黃克誠屢屢提「反對」意見,因而他也屢屢被降職,最終從師政委降到了普通士兵,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持說真話。

也正是由於黃克誠秉直,正義的性格,最終他的名字傳到了毛主席的耳朵裏。

不過,就憑這些讓黃克誠主政湖南,成為開國大將第三位,顯然有些不夠。

陳毅說過 :「黃克誠雖然近視眼,可是 他看事情卻是千裏眼啊!」

1945年抗戰剛結束,黃克誠就以個人名義向中央發了一封電報,其內容是建議中央調精兵10萬到東北建立大戰略根據地。

毛主席看到黃克誠的報告,內心驚喜,此時,他的心中也正在謀劃著此事,而中央也是對此事討論不多,作為新四軍的師長,黃克誠有如此戰略眼光,毛主席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在東北的三年多時間裏,黃克誠淬煉了自己的強大人生,也正是因為如此,1949年初在平津戰役結束後,毛主席點名黃克誠擔任天津解放後的首任 天津軍管會主任兼天津市委書記。

由於在戰前做好了準備,黃克誠帶著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接管天津的工作。

毛主席得知贊不絕口,認為黃克誠的工作能力十分之強。

隨後,毛主席決定親自在香山召見黃克誠。

接到通知,黃克誠不敢耽誤,立刻趕來北京。

在這次的會面中,毛主席明確表示,要黃克誠擔任湖南解放後後的首任省政府主席,主持湖南大局。

毛主席對黃克誠說 :「 你有天津的經驗,又是去我們的家鄉,風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毛主席的信任和器重,讓黃克誠十分感動。

1949年10月,黃克誠走馬上任。

在湖南,黃克誠待了三年。

在這三年的時間裏,黃克誠以強大的工作能力在穩定湖南 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調整城鄉關系的同時,還帶領湖南人民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鎮反等一系列工作。

可以說,黃克誠在湖南的三年,也是為湖南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他稱為新湖南的奠基人名副其實。

黃克誠在湖南的表現,讓毛主席更加滿意,

1952年,毛主席又將黃克誠調到中央擔任要職,從此,黃克誠的人生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