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棣最喜歡的兒子,到底做了什麽,被自己侄子活活烤死?

2024-04-06歷史

他是永樂大帝朱棣最喜愛的兒子,卻被老爹的一張空頭支票誤了一生

他戰功彪炳,卻被自己的侄子做成「瓦罐燜雞」;

他一心想當李世民第二,起兵造反卻迅速落敗;

他是不可一世的猛將,卻被史書描寫一個人菜癮大,只會作死的王爺;

他就是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的次子,漢王朱高煦。

1380年,朱棣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從小就長得英武高大,喜歡騎射。長大後更成長為一名勇猛的武將。

在幾個兒子之中,朱棣認為朱高煦最像自己,相比於大兒子的臃腫肥胖,二兒子朱高煦最得朱棣的喜愛。

雖然生於皇家,但是朱高煦卻沒有讓自己的父親失望,他很快就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

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

朱高煦就是朱棣手上最鋒利的一把尖刀,屢立戰功。

白溝河之戰、東昌之戰、浦子口之戰,如果沒有朱高煦數次在關鍵時刻的神勇發揮,朱棣早就死了好幾次。

而在又一次被朱高煦於亂軍之中解救後,朱棣情不自禁地說出了一句話

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病

這句話的意思相當於告訴朱高煦,你有很大可能取代大哥,成為我的繼承人。

而這句話實際上卻是一張空頭支票, 也正是這張空頭支票誤了朱高煦的一生。

靖難之役成功後,朱棣如願以償登上了帝位。

既然老爹當了皇帝,那麽繼承人也就將會是下一個皇帝。

立誰當太子,也就成了朱棣、朱棣的兒子們以及文武百官關心的焦點。

雖然朱棣在心裏的確是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朱高煦,但是喜歡歸喜歡,立誰為太子,卻不是皇帝一個人可以說了算的。

恪守儒家禮制的文官們更喜歡老大朱高熾,除了朱高熾更為寬厚仁慈之外,立嫡立長是最重要的原則。

朱高煦的支持者則是一幫和他出生入死的武將,他們認為朱高煦在靖難之役裏功勞最大。一個武將出身的皇帝,更可能照顧武將集團而不是文官集團的利益。

此外朱高熾還有一個優勢,他的兒子朱瞻基是朱棣最疼愛的孫子,有這樣一個「好聖孫」,讓他成為太子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強。

最終,朱棣還是選擇了長子朱高熾。

那句「 汝努力,世子多病 」的暗示始終環繞在朱高煦的腦海之中,他憤怒,他不甘。

他開始想成為李世民,想為了皇位再搏一把。

朱棣對這個兒子太了解了,於是他把朱高煦的封地安排在遙遠的雲南。

朱高煦當然不願意去,去了遙遠的雲南,自己就徹底和皇位說再見了。

他憤怒地說

我究竟犯了什麽罪,竟要驅逐我到萬裏之外

朱棣一代雄主,終究還是舐犢情深,既然你不去那就不去吧。

朱高煦認為只要老爹一天沒死,大哥一天沒有登上帝位,我就還有機會。

就算大哥真的當了皇帝,那又怎樣?

大不了再來一次靖難之役嘛,老爹可以,我為什麽不可以?

在帝位面前,親情算什麽?

老爹是怎麽上位的?還不是從自己侄子建文手裏搶來的

千古一帝李世民怎麽上位的?還不是殺兄滅弟,軟禁父親換來的。

他們做得,我朱高煦一樣可以做到

朱高煦一直在找機會給大哥上眼藥,下絆子。太子朱高熾身邊的謀士文臣一個個被他弄進了監獄。

解縉被埋在雪地裏活活凍死,黃淮和楊溥則足足吃了十年牢飯

表面上看朱高煦集團屢屢得手,但是朱棣只不過借此敲打太子,他同樣緊盯著朱高煦的一舉一動。

為了太子順利接班,朱棣削去了朱高煦的兩護衛,又將他安置在了山東樂安州,距離北京很近,

這樣的目的也就是防著朱高煦 ,萬一想造反,朝廷的大軍可以朝發夕至。

這一次,朱高煦也情不甘情不願地去了樂安。

1424年,朱棣死在第五次北伐的途中。周圍群臣秘不發喪,等到朱高煦得知老爹去世時,大哥朱高熾已經在北京繼位。

在這場皇位爭奪戰裏,朱高煦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過朱高煦的機會還有,他那個大哥身體不好,當了皇帝九個月後就掛了。

朱高熾死了,朱高煦覺得自己的機會又來了,他先是安排殺手半路伏擊朱瞻基, 失敗之後又開始策劃自己的靖難之役。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讓朱高煦打上了荒誕、無能的標簽。

朱瞻基禦駕親征,朱高煦困守在樂安城中。朱高煦第二天就白衣出降。

朱高煦版的靖難之役就這樣荒唐地結束了。

投降後的朱高煦被自己的侄子朱瞻基廢為庶人,圈禁於京師

1429年秋天,朱瞻基去看望自己的叔叔朱高煦。

不知道為什麽,朱高煦突然伸腿絆倒了朱瞻基。沒有防備的朱瞻基頓時摔倒在地,場面非常尷尬。

朱瞻基頓時大怒,下令把用一口三百多斤重的銅缸罩住朱高煦。讓人挑來無數木炭,將炭堆在了銅缸之上,炭火悶燒之下,朱高煦被活活烤死。

一個王爺,皇帝的親叔叔,就這樣以一種「瓦罐燜雞」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到這裏為止,就是史書上記載的朱高煦的一生。

按照這個邏輯,人們很容易帶著嘲笑的心態,把朱高煦定位成一個人菜癮大的失敗者。

可朱高煦真的有這麽不堪嗎?

朱高煦,一個從小就跟著父親在軍營中征戰的皇子,一個屢次帶兵破局的猛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怎麽又會是如此愚蠢懦弱的人呢?

史書說朱高煦起兵造反後,固守樂安,沒有主動出擊才最終敗亡。

可是朱高煦全程參與了靖難之役,他知道朱棣是怎麽打贏的,靠的就是靈活機動的戰術,他怎麽會愚蠢地固守一座孤城呢?

更離奇的是,如果朱高煦都起兵造反了,怎麽就可能靠著朱瞻基在樂安城下喊了幾句話,就偷偷投降?這還是那個在數十萬大軍中沖殺來回的悍將嗎?

如果朱高煦是這樣的人,朱棣怎麽會對他如此贊賞?

而至於他最後絆倒朱瞻基的行為,更是充滿了一種濃濃的陰謀味道。

已經是階下囚的朱高煦,像個小孩一樣去絆倒朱瞻基有什麽用呢?又不能改變任何結果,還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實在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冷靜悍勇的人會做出來的事。

只有一種可能,這一切都是朱瞻基粉飾的。

朱瞻基始終知道朱高煦覬覦帝位,他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個叔叔。他當然知道靖難之役,他當然知道李世民,他最怕自己的叔叔成為李世民,最怕自己的叔叔再來一次靖難之役。

有沒有可能這一切都是朱瞻基自導自演的一出戲呢?只為了除掉自己二叔,並且順便黑一下叔叔的形象。

或者正應了那句話,歷史就像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想她什麽樣,她就是什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