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戰國七雄的地盤到底是怎麽來的

2024-08-09歷史

要知道在西周之前,天下的版圖並沒有連成片,武王和周公的分封,相當於建立軍事據點,後來透過軍事殖民和文化同化,才逐漸擴大版圖,四周的晉、秦、齊、楚都擴張成了超大領土面積的國家,把各國邊界連起來了,導致中原諸姬無處擴張,領土很小。

具體說來,西周最開始實行的采邑制度,很多諸侯獲封的土地都只相當於一個鎮左右的大小,而分封的國名實際上就是這一小片土地的地名 。

比如畢公高的封地就在畢原,是塊比白鹿原還小的原,而受封的諸侯大夫為了顯示自己的顯赫地位,後人大多數以封地名為氏,因此畢公高的後人都叫畢X,直到畢萬再次受封。

韓、趙、魏,都是這種小塊領土的地名,韓在陜西韓城、魏在山西芮城、趙在山西洪洞。晉國最早是唐叔虞受封於唐(山西河津),唐叔虞兒子又稍遷至晉水之畔,之後以此為根據地,逐漸擴張成大國,導致韓、魏、趙都被囊括在晉後來的領土範圍之內 。

晉國在吞並掉魏國之後,就把魏地封給功臣畢萬,結果才有了新的魏氏,同樣晉武公也因功把吞並的韓地封給他叔父,這才有了新的韓氏, 只有趙氏比較古老,直接來自於周穆王的分封,初侍周,周幽王時期往侍晉 。

韓、趙、魏三卿後來不斷壯大各自封地,並在諸卿鬥爭中獲勝,三家分晉,雖然不斷遷都,但封地依然保持最初采邑的名字,最後被周天子列為諸侯 ,於是有了韓、趙、魏三個諸侯國。

西周和戰國的南韓、魏國,名字系出同源,都來自於韓、趙這兩個小塊采邑的名字。如果獲勝的不是這三家,而是別的大夫,那分晉列侯之後,大機率也能找到西周對應的諸侯國。

至於他們都是周文王後人,也不算巧合,由於當時貴族壟斷了教育權,輔佐諸侯的都是貴族,即使是畢萬這樣的落寞貴族。比如說肉食者鄙的曹劌,也不是平頭百姓,而是周文王嫡子曹叔振鐸的後人。

而當時的貴族哪家最多,當然是姬姓貴族。武王伐紂,諸姬並起,周武王和周公本來就是大封親戚來拱衛天下,文王十個嫡子,加上庶子有一百多位,因此諸侯手下大夫姬姓比例很大就不出奇了 。

實際上經過激烈競爭殺出重圍的戰國七雄,韓、魏、燕是文王後裔,齊是文王姻親姜太公之後裔(雖然後來被舜帝後裔田氏取代,但基業是姜齊打下的),秦、趙是周之大夫後裔,只有楚是自己默默打拼出來的。

即使到了現代,中國流通的姓,也有一半出自姬姓,為文王之後(當然戰國後期姓氏合一的時候,封地百姓也有取封地上諸侯大夫之氏為姓)。由於姬姓直接來源於黃帝(黃帝部落在姬水),可以說是黃帝之後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