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諸葛亮的三宗罪,讓後人質疑不斷,那他的歷史地位為何仍然崇高?

2024-04-14歷史

前言

諸葛亮,作為古代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然而, 盡管他被譽為千古良相,卻也有著一些被後人質疑的罪責

諸葛亮的三宗罪究竟是什麽?為何讓後人不斷質疑,但他的歷史地位仍然崇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其中的緣由。

一、漢室將亡

東漢王朝統治長達四百年,可就在這一代人的眼中,它已經名存實亡。內有黃巾起義、農民暴動不斷,外有胡人入侵、邊疆騷亂頻仍,朝政黑暗腐敗,國力日漸衰微。

黨錮之禍過後,東漢的統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董卓這個奸雄竟然膽大包天,擁戴獻帝西遷長安,焚毀洛陽城池,徹底斷絕了劉氏王朝在中原的根基。

一時間,天下嘩然。諸侯割據,各懷鬼胎,孰主孰臣,已然不明。有人欲擁立劉姓王族繼承大統,有人則企圖自立為帝開創新朝,還有人想死死守住最後的皇室遺民。

二、三種主張

面對漢室將亡的現實,當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主張:

其一,擁立劉虞繼承皇統。這是冀州刺史韓馥、渤海太守袁紹等人的想法。劉虞乃光武帝之後,在位時施仁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可他卻婉言推辭,不願復興王朝。

其二,自立為帝。這是袁術的想法。據【三國誌】記載,袁術將當時的混亂比作戰國時期,認為袁氏已有稱帝的預兆,於是他最終真的自立為帝,不過很快便歸於失敗。

其三,擁立獻帝復興漢朝。這是曹操謀臣荀彧、袁紹謀臣沮授的主張。他們認為雖然漢室名存實亡,但利用其殘余的皇統還是可行的。

三、曹操先人一步

在這三種主張中,曹操采納了荀彧的建議,先人一步迎取獻帝於許昌,使自己的勢力迅速做大。諸葛亮也承認:" 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

與此同時,沮授也對袁紹進言,希望他能效仿曹操之舉。可是,袁紹內心深處並不贊同,他更傾向於郭圖、淳於瓊的意見,認為漢室已無望復興,不如將目光放在奪取中原。

結果,袁紹雖一度後悔,想控制皇帝以自靠近,但為時已晚,被曹操斷然拒絕。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是個精明能幹、機警果斷的人,他先發制人,贏得了先機。

四、諸葛亮的"三分天下"策略

與曹操、袁紹等人不同,諸葛亮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他認為,當時天下大亂,曹操已占據北方,孫氏統治江東,與其圖謀一統天下,不如先分裂為三足鼎立的格局。這種想法與同時代的魯肅"天下鼎足 "之說不謀而合。

諸葛亮深知,劉備雖有漢室皇親之尊,但目前實力單薄。因此,他建議劉備先在西南一隅打下根基,待將來時機成熟,再圖復興漢室,一統天下。這一策略立足當下現實,放眼未來發展,前後連貫,高瞻遠矚,可謂是當時最為高明的謀略。

五、漢室存亡

雖然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但他的最終目標,仍是復興漢室、一統天下。正如他在【出師表】中所說: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越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與此同時,周瑜卻對魯肅說,他認為漢朝必將滅亡,統一天下的機會在東南一隅。孫權雖口頭上說要"輔漢",但內心也未必真心擁護劉氏王朝。

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與東吳人對漢室存亡的看法是有分歧的。諸葛亮堅持要復興漢室,而東吳則懷有其他打算。這種分歧,註定了雙方今後難以攜手並肩。

六、諸葛亮的政治抱負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等人,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負。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他 "長於理政,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可見諸葛亮本是一位政治家,出將入相只是權宜之計。

他熱愛故鄉的民謠【興父吟】,這首歌頌揚齊相晏嬰以二桃殺三士,使齊國安寧的故事。由此可見,諸葛亮以輔佐先王為己任,決不會做出背叛篡權的事。

當年,李嚴曾勸諸葛亮受九錫稱王,但遭到拒絕。後來李嚴在北伐時陽奉陰違,最終被諸葛亮削職貶謫。

七、用人之道

諸葛亮不僅忠心於國君,對於用人亦有獨到之處。他重視人才,量才錄用,對各路人馬一面調和,一面精心搭配。

【三國誌】記載,諸葛亮在荊州時,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業公威等俱遊學,他常對三人說:"你們三人,任進可至副刺史 。"三人問他自己將至何境,諸葛亮只是笑而不語。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諸葛亮早已洞悉人才的重要性,並對自己的前程有著堅定的信心。後來他果然成為蜀漢丞相,一手遴選人才,為國家儲備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除了錄用人才,諸葛亮對手下也有嚴格要求。斬馬謖便是他嚴懲貪婪之徒的典型案例。馬謖是諸葛亮最信任的謀士,可是他卻貪圖私利,被諸葛亮無情處決,以儆效尤。

由此可見,諸葛亮雖然寬厚仁慈,但在原則問題上卻是堅持不懈、秉持公允。正是這種用人之道,為蜀漢造就了一支忠誠卓越的人才隊伍。

八、外交手段

除了用人之道,諸葛亮在外交方面也頗有手段。他一直奉行聯吳抗曹的政策,與東吳人保持著暫時的同盟關系。

盡管雙方對漢室存亡有分歧,但在共同面對曹魏的強大威脅時,還是選擇了聯手。諸葛亮深知,單憑蜀漢一股力量難以對抗曹魏,必須借助東吳的力量。

同時,諸葛亮也極力拉攏關中和西北各族,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他不遺余力地向各路英雄好手丟擲橄欖枝,吸納了大批人才,為蜀漢註入了新的活力。

正是憑借出色的外交手段和人才運用,諸葛亮才能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抗爭,為復興漢室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於一身的傑出人物。 他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提出"三分天下" 的高明策略;他忠心於國,拒絕篡權,堅持復興漢室的理想;他重視人才,賞罰分明,用人之道可圈可點;他外交手段出眾,維系了蜀吳聯盟

正是憑借著遠見卓識、高尚品德和過人才能,諸葛亮才能在那個動蕩年代中顯赫一時,成為後世景仰的楷模。他的一生經歷、政治主張和做人處事之道,都值得我們反復玩味、深入探討。

古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諸葛亮正是後者的傑出代表。他的一生都在為天下著想,為百姓謀福利,這種精神和境界,正是我們當代人最應該學習和弘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