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3年杜聿明參觀毛主席故居,離開前特意交代:將這句話留給後人

2024-01-30歷史

1973年,杜聿明前往參觀毛主席舊居,走到其中的解放戰爭展廳時,他關於這段時期感觸良多,不禁感慨道:「毛主席是戰神!」

然後扭頭對工作人員說:請把這句話留給後人。

在場的工作人員都十分崇拜有雄才大略的毛主席,但是覺得「戰神」這種說法似乎有些迷信了,杜聿明卻堅持稱:這種說法十分準確。

杜聿明曾經是黃埔一期生,蔣介石親訓的侍衛親兵性質的嫡系中的嫡系,也是國名黨將領中的佼佼者。

身為蔣介石嫡系,為何杜聿明對毛主席有如此高的評價?

毛主席舊居之旅

1973年,位於湖南韶山的毛主席故居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解放軍曾經的「死敵」,杜聿明、宋希濂等國民黨將領。

對於館內的工作人員來說,接待如此特殊的顧客是非常有難度的,畢竟曾經雙方是敵對關系。

況且,在毛主席舊居陳列館中,除了毛主席青少年時期的一些日常生活與求學事跡外,剩下的大多都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些展室,裏面存放著不少毛主席指揮解放軍戰爭的史實性圖片。

二人隨著工作人員的介紹一路參觀,來到解放戰爭展廳門口時,宋希濂卻開始鬧別扭了,不願面對自己以往的糗事,覺得尷尬,還拉著杜聿明不想進去。

杜聿明比較想得開,勝敗乃兵家常事,他還拿陳毅元帥為例,告訴宋希濂:真正的軍人從不怕面對失敗!

況且,站在人民的角度來說,他們的戰敗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杜聿明的一番話徹底打消了宋希濂的顧慮,一行人跟著工作人員踏進了展廳,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認識了以往參與過的戰爭。

之後便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

在參觀完毛主席故居後,杜聿明內心十分激動,久久不能平靜,忍不住向宋希濂說出了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想法:

「淮海戰役失敗以後,我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反思。

毛主席用人是「五湖四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蔣介石只信任嫡系。

毛主席的軍事思維遠遠高於蔣介石,蔣介石自己沒有卓越的軍事才能,還聽不進去別人的話,又喜歡越級指揮。

加上國民黨內部的腐敗已經到了不可逆轉的境地,敗走台灣是必然的。」

在功德林的十年時間裏,杜聿明就已經深刻反思了自己曾經的過往,以及蔣介石敗退台灣的原因,這些想法在他心中已經隱藏了許久,直到今天才得以吐露。

十年改造,重獲新生

杜聿明在被俘後,對於共產黨極其排斥,曾一度心灰意冷,認為自己早晚會死在共產黨手上。

然而,杜聿明沒想到的是,共產黨對待戰俘的態度極其和善,他先被送到解放區受教育,後來又「改造」於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是唯一身兼戰犯與戰俘雙重身份的人。

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是清朝末年建造的一座監獄,新中國成立後成為關押和改造戰犯的監獄。

杜聿明雖是階下囚,卻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顧。被俘時就身患4種疾病,光他自己知道的就有胃潰瘍、肺結核、腎結核。

但杜聿明從未對別人說起過自己的身體狀況,他並不希望自己的病被治好,也想借著一身病痛達到慢性自殺的目的。

杜聿明還患有嚴重的脊椎炎,脊椎僵硬令他幾乎不能動彈,晚上睡覺連翻身都難,整宿整宿地睡不著。

直到有一天,管理功德林的李科長發現了杜聿明的不對勁,站起來雙腿並攏後,臀部一塊大一塊小。

之後便趕緊將杜聿明送進了急診室,醫生按照他的脊椎形狀特制了一個石膏模,躺在上面不僅能減少睡覺時的痛苦,還能慢慢糾正他的脊椎形狀。

除了脊椎問題,杜聿明的腎結核也非常嚴重,但他一直以為自己得的只是普通的腎炎,直到後來小便越來越困難,到了需要動手術的地步。

但杜聿明一直擔心即使動了手術,自己以後也會是個殘廢,於是對看病這件事便十分的消極。

功德林的工作人員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穩定他的情緒,最終杜聿明終於同意了動手術。

當時,鏈黴素是治療杜聿明病情的關鍵藥品,但是當時大陸還不能自主生產,國外對中國又實行藥物封鎖,中央為了杜聿明的病情,專門從香港、澳門采購藥品。

杜聿明臥床治病期間,得到了十分精心的照顧,因為生病的緣故,杜聿明飲食上的禁忌很多。

管理員們自己吃窩頭,杜聿明卻能吃到紅燒魚、燒雞和雞蛋等食物,每天還有一份牛奶。

幾年後,來到功德林時一身病的杜聿明成功痊愈。

病好了以後,一向嚴肅矜持的杜聿明激動地直流眼淚,他說:「黨的關懷教育,不但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也治好了我身上的頑疾,真是再生之恩德!」

蔣介石必敗

功德林為了方便戰俘們學習改造,專門成立了一間圖書館,裏面的書籍除了馬克思、列寧、毛主席的著作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傳記文藝小說和社會科學專業類的書籍。

圖書館的建立對杜聿明來說是一個十分驚喜的訊息,他頻頻進出圖書館,在學習過程中,杜聿明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往以及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

在友人的開導下,杜聿明解開了對陳明仁長沙起義的疑惑:在這件事中起關鍵作用的人是程潛,沒有程潛點頭同意,陳明仁不可能也不敢揭竿起義。

而曾經說出「我的骨頭燒成灰,始終都是不變的國民黨黨員,生是國民黨人,死是國民黨的鬼!」程潛都倡導和平起義了,其中的含義值得深思。

之後,杜聿明這塊「頑石」想通了以往不明白、也不願接受的道理。

他曾在學習體會中寫道:「站在人民的立場來看,中國抗戰勝利是在共產黨以堅決抗戰政策,與國民黨妥協、退讓、投降勢力的鬥爭中的勝利。

國民黨只能代表四大家族一小部份人的利益,而共產黨則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

由此看來,共產黨的勝利是必要的。」

之後,杜聿明陸續借走了克思、列寧、毛主席的著作以及一些哲學類書籍。

杜聿明說:「我以往讀的書,大都是些帝王將相的家譜,這對於我走上與時代發展相反的道路有著重大影響,今後可要多學些其他知識啦。」

漸漸地杜聿明對毛主席的了解越來越多,對於這位共產黨的領導也越來越佩服。

作為曾經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將領,杜聿明忍不住將二人放在一起對比,發現蔣介石敗走台灣是必然的。

毛主席講「不拘一格」,蔣介石搞「任人唯親」

東北地區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關鍵的戰略區,可以說東北地區就是革命成功的基礎。

當時,共產黨在東北地區搶戰的主要人員是彭真、林彪等人,而彭真由於缺乏戰爭經驗,與林彪經常意見相左。

毛主席得知後,直接破格提拔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也就是說,林彪在東北直接集東北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這一任命效果立竿見影:「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讓國民黨顧此失彼,迅速扭轉了共產黨在東北的不利戰局。

反觀國民黨這邊,多次陣前換將,杜聿明也是被換下來的一員。

原本陳明仁和杜聿明在東北時局勢一片大好,然而,陳誠眼紅軍功,想辦法將他們搞走了自己上任,結果他一上任東北很快就失守了。

可以說,陳誠為遺失東北負主要責任。

國民黨內有人主張一定要嚴懲陳誠,但蔣介石卻刻意包庇,將陳誠調去別地繼續從政,後來甚至還成了副總統。

蔣介石如此看重陳誠,與其「保定系」、「黃埔系」和浙江老鄉的身份不無關系。

有一天晚上,陳誠睡不著便看了一會【三民主義】,剛好被查夜的蔣介石看到了,得知陳誠是浙江人後,第二天就將其提拔為少校炮兵隊長。

蔣介石這種任人唯親、唯私的用人方法,沒有制度的保證,容易引起他人不服,最後造成眾叛親離的下場。

毛澤東強調「放手使用」,蔣介石則喜好「越級指揮」

國民黨裏面派系眾多,再加上蔣介石性格多疑,情況就變得更加混亂。

蔣介石是大權獨攬,小權亦不放過,每逢重大戰役,他都要越級指揮至團、營,使得各級將領看起來形同虛設。

白崇禧曾經評價蔣介石說:

「我們蔣老總指揮作戰,連一個步兵營、交警大隊都要幹預,搞得前線將領縮手縮腳,動彈不得。有人說他是步兵指揮官,我說他是步槍指揮官」。

而毛主席能夠迅速擺脫細枝末節,直指問題核心,正是這種氣魄和胸襟,讓他能放心大膽地對前線將領放權。

比如,毛主席曾對粟裕五次放權。

山野、華野集中行動,毛主席電示:「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孟良崮戰役,毛主席電示:「我們不遙制」。

豫東戰役,毛主席電示:「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要請示」。

濟南戰役,毛主席電示:「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

淮海戰役,毛主席授權粟裕「機斷專行」。

尤其是淮海戰役,杜聿明對此感觸頗深,畢竟他就是在這場大決戰中被粟裕俘虜的。

在淮海戰役中,毛主席數次采納了粟裕的建議,促進了淮海戰役的最終勝利,也成就了以少勝多的奇跡。

而蔣介石在淮海戰役中的做法與毛主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下級不信任,事前遲疑不決,任命後又不放心手下放手去幹,常常越級指揮。

杜聿明在打仗時可以說是完全被蔣介石牽著鼻子走,因為他很清楚如果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便不會受到重用。

於是,杜聿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只能服從命令了,至於其他的,交給上天吧!」

於是在淮海戰役中,蔣介石讓他救黃百韜,他照做;讓他增援黃維,他也聽命。

本來杜聿明依靠著自己的智慧和軍事才能,在淮海戰役上已經占據了時間優勢,結果卻被自己人坑慘了!

也難怪杜聿明會發出「毛主席是戰神」的感慨。

功德林華麗轉身

經過10年的學習與改造,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為第一批特赦戰犯,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

1960年7月,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來華存取,周總理和陳毅特意邀請了杜聿明前來作陪。

在宴席期間,蒙哥馬利問杜聿明:「你的百萬大軍呢?」

杜聿明笑了笑指著陳毅說:「我都送給他了。」

陳毅也幽默地說:「你可沒那麽大方,是被我們一口一口吃掉的。」

事後,杜聿明說:「陳毅的話我只同意一半,另外一半是被國民黨自己敗掉的。」

意思是說,蔣介石和國民黨丟掉了民心,人民最終選擇了共產黨。

被特赦後,杜聿明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致力於促進祖國統一的大業,多次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呼籲台灣同胞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去世,在彌留之際卻始終惦記著祖國的統一:「盼在台灣之同學、親友、同胞們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為子孫萬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