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女兒問鄧小平:這一輩子和誰關系最好?鄧公說出三個人的名字

2023-12-30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1993年, 鄧小平的女兒 鄧蓉 發表了【我的父親鄧小平】 。鄧蓉的性格不同於其他的兄弟姐妹,她愛說愛笑,外向熱情。

在書的釋出會上,當記者問起鄧蓉有關鄧小平的問題時,鄧蓉都是大大方方的回答。在此期間,有個記者提問: 「您認為跟您的父親關系最好的幾個人是誰?」

這個問題放在別人身上,可能就會以家人之類的搪塞過去,畢竟如果當眾說出父親跟別人的關系有遠近親疏,對父親會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鄧蓉坦率地告訴記者:「很多年前我也問過我的父親,這輩子跟他關系最好的幾個人是誰。 當時父親跟我說是 周總理 聶伯伯 李伯伯 他們是我父親的戰友,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如果父親在這裏,也是這個答案。」

這三個人做過什麽會被鄧小平認為是此生的至交?

周總理是我的兄長

周恩來與鄧小平,與其說是戰友,不如說是 惺惺相惜的知己、一生的伯樂。

16歲的鄧小平去法國讀書,但是由於法國剛剛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極度蕭條,原本應給鄧小平的資助也沒有實作, 鄧小平只能一邊勤工一邊讀書。

當時的鄧小平還並不了解共產主義,他去法國讀書,就是想在歐洲找到中國的救國之路。

在法國,鄧小平認識了周恩來,也了解了共產主義 ,在周恩來的講述下,一幅廣闊的藍圖在鄧小平面前展開,他開始堅信,共產主義絕對能將中國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

於是,鄧小平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他開始在 【赤光】雜誌擔任編輯 。在周恩來的指導下,他開始透過書籍、透過世界的革命案例來分析共產主義,並行表了很多文章。

周恩來也對他的眼光和見地感到震驚,周恩來沒想到這個十幾歲的少年對於世界的格局和未來的發展竟然有這樣清晰而大膽的設想。他們越聊越興起,越聊越感覺未來的中國前途無量。

在法國的一個五平米的狹窄小屋內,周恩來和鄧小平就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周恩來將已經撰寫且修改好的稿子交給鄧小平,鄧小平油印裝訂,二人合作默契。

隨著加入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影響力雖然增大了,但是生活愈發艱苦了。大家擠在這個五平米的小屋裏,夏熱冬寒。床位緊張大家只能在地上打地鋪,每天一睜眼就要開始寫作、出門宣講、油印裝訂、修改……

入不敷出,條件異常艱苦。於是周恩來和鄧小平商量後, 決定開一家豆腐店 ,當時中國的豆腐在法國是緊俏產品。於是鄧小平胡周恩來的工作除了革命的相關工作外,還要再加上豆腐店的經營工作。

雖然生活忙碌,但是鄧小平卻覺得很充實。每天跟這些思維活躍的年輕人在一起,思想的花火激情碰撞,他們想出了很多絕妙的想法。

這家豆腐店在鄧小平的經營下也逐步走上正軌,豆腐店的收益不僅能維持留學生的正常生活開銷,還能支持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部的額外的經費。

那段艱苦而充實的回憶,深深的印到了鄧小平的腦海裏。他時常說: 「雖然我白天賣豆腐,晚上刊印,看起來工作很多,但是很多繁重的工作都被周恩來拿去了,他就像我的兄長,時時照顧著我。」

回國後,出於對鄧小平能力和眼界的認可, 周恩來舉薦鄧小平擔任副總理 ,成為了自己的助手。當時周總理負責外交的有關事務,很多國內的事務就交給了鄧小平打理。

周總理在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發現自己的決定十分正確。當時鄧小平在一些事情上的眼光和格局,甚至都超過了自己,有些事情,鄧小平還十分具備前瞻性。

周恩來覺得鄧小平未來不可估量。在日常的工作中, 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周恩來將自己能教的、能講的都告訴了鄧小平,鄧小平本身也是適應能力極快,能力絕佳。

但這樣快樂的日子沒有過多久, 1969年10月,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 ,此時的周恩來自身情況也不太好,但他還是以總理的身份專門寫信給當地領導。

周總理要求不要把鄧小平放到條件艱苦的地方 ,鄧小平及其妻子的身體不好,務必放在南昌或者南昌的市郊,也盡量不要讓他們參與勞作。周總理知道,此時參加勞動意味著什麽。

在鄧小平到達南昌市郊後,周總理還是不放心,又給當地領導寫信告訴他們務必給鄧小平安排一棟兩層的單獨的小樓,要獨門獨院。鄧小平一家住在二樓,一樓由工作人員居住。

1972年,周恩來開始尿血、失眠還伴隨著心臟病。在去醫院檢查後,他查出了 膀胱癌。

周恩來知道沒時間了,要是自己走了鄧小平的境遇一定極遭。於是他開始了一系列的安排。

最終中央同意了鄧小平「復出」, 1973年,鄧小平回到了北京,繼續擔任副總理。

而周總理此時的身體已經扛不住了,身體就像篩子,四處漏風。但是他還是努力 推動鄧小平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 ,並強撐病體,將鄧小平一路送到機場。

在飛機臨行前,他跟鄧小平說: 「好好幹,別給中國丟臉,我在北京等你。」

而後,周恩來的身體實在撐不住了,在家一天內昏厥兩次,只能請了兩星期病假,去醫院調養身子。

鄧小平也沒有讓他失望, 鄧小平的此次出席,讓世界認識到了鄧小平,提高了鄧小平的國際聲望。 鄧小平在回國時,知道周恩來喜歡吃法國的牛角麵包,還專門找了多家店,為周恩來買了100個麵包。

1975年,周恩來將鄧小平推到了國務院代總理的位置,周恩來因為病痛的折磨,已經瘦到了61斤,他拉著鄧小平的手說 :「小平,沒有我你也幹的很好,你比我強,我相信你。」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離世。 鄧小平主動申請主持周總理的追悼會。在念追悼詞的時候,短短幾句話,鄧小平數次哽咽,淚如雨下。

那天,他失去了自己一生的知己,失去了自己的兄長,那個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惦記他,為他開辟前路的兄長。

我還想吃富春的那碗面

李伯伯就是 李富春 ,李富春可以說是鄧小平的親密好友,他也是鄧小平在法國留學時認識的,他們一同在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中,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

在他們認識的時候,鄧小平也認識了李富春的妻子 蔡暢 。當時他們一同在法國,生活都很艱難。李富春同妻子都覺得鄧小平生活的太苦了,經常借聚會之名,請鄧小平來家裏吃面。

鄧小平總是誇,這輩子吃的最好吃的面條就是在富春大哥家吃的了。

後來等二人再次相見是在江西中共蘇區, 當時的鄧小平因為反對王明的錯誤傾向而被嚴重批判, 當時所有人都對鄧小平避之不及。

李富春知道了這件事, 冒著被批鬥的風險給鄧小平送飯送了一碗熱騰騰的面條。

當時鄧小平被關在一個小房間裏,李富春見不到鄧小平的面,但是他擔心鄧小平這個耿直的孩子會想不開,經常隔著窗戶,勸慰鄧小平,鄧小平深受感動。

後來,1934年長征開始了,鄧小平因為被批判,就將他從轉移名單上劃走了,這不只是不讓鄧小平參加長征這麽簡單,而是直接將鄧小平從革命隊伍中剔除了。

李富春自然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他賭上總政治部主任的職位,力排眾議,將鄧小平加到了名單中。 他在會議上慷慨陳詞,他說 鄧小平的工作能力和眼界在當前的隊伍中都是一流的,鄧小平只是在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最終,鄧小平的名字被加上了,鄧小平也跟隨大部隊開啟了長征之路。

後來, 1954年,李富春和鄧小平都被任命為副總理,兩家還成為了鄰居。 簡單來說就是,李富春在家喊一聲鄧小平,鄧小平就能直接從大門口進去。

因為這種便利條件鄧小平夫妻倆經常去李富春家玩,打麻將、下象棋。鄧小平的妻子卓琳和李富春的妻子蔡暢邊聊天邊做飯,他們的孩子從這家跑到那家,從房前跑到屋後,而鄧小平胡李富春則做在一起,要麽討論國家大事,要麽就來一局象棋對弈。

愛人在身邊,家人在身邊,最好的朋友也在身邊……

這段時間是鄧小平最安穩快樂的日子了。

然而 1974年李富春因病逝世 ,當時的鄧小平剛回北京不久,鄧小平在李富春的葬禮上致悼詞,數次落淚。

鄧小平感慨他們之間,平白浪費了好多年。

鄧小平也經常跟兒子說,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惦記著李富春家的那一碗面,吃一碗,心情就好了。

但是其實他哪是惦記面啊,是在惦記李富春。

我會實作聶帥的理想

聶榮臻 跟鄧小平也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時認識的,由於都是四川老鄉,聶榮臻與鄧小平一見如故。當時鄧小平去法國的時間比聶榮臻要短將近十個月,因此 鄧小平到法國後,生活中很多安排都是聶榮幫的忙。

聶榮臻欣賞鄧小平的遠見,鄧小平欣賞聶榮臻的果斷,二人都期待著與對方共事,真正成為戰友。

還好這一天來的不算晚, 1930年,鄧小平擔任紅一軍團宣傳部長,聶榮臻是政委。 二人在長征路上一路扶持,相互幫助,很多決策上,鄧小平都給了聶榮臻出乎意料的想法。

後來在長征路上,鄧小平生病,臥床不起。聶榮臻知道這件事後,將自己名額下的牛奶都交給了鄧小平。長征的路上太苦了,牛奶是極度稀缺資源,聶榮臻想都沒想就給了鄧小平。

1952年,鄧小平就任副總理,他的家跟聶榮臻就隔著一個胡同。每次吃完飯後,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都會約著去散步。

他們有次聊起來韓戰,聶榮臻感慨的說: 「美國的裝備太先進了,中國以後要是有該多好,我們再也不會受欺負了。」

這句話被鄧小平記到了心裏。

後來聶榮臻擔任總參謀長時,因為工作過於繁忙,身體不適暈倒在辦公室裏。聶榮臻養病期間,鄧小平多次去看望,經常給聶榮臻帶點家裏的菜,跟聶榮臻聊當前的工作安排。

當時聶榮臻告訴鄧小平,自己不想再擔任參謀長, 「科技救國」是聶榮臻一生的願望 ,他希望自己辭掉總參謀長的職務後,能接替陳毅管理科學技術工作。

鄧小平知道這是老友畢生的心願,於是 在鄧小平的努力下,中央拍板決定聶榮臻主管科學技術工作。

聶榮臻接管工作後,就開始了組建中國科技大學,發展飛彈、衛星的工作。

當時國家的生產力十分低下,中央很多人認為當下的任務是將國民生產力提升上去,科學技術工作是個長期的工作,可能研究很久都沒有成效,浪費人力物力。

所有人都不是很看好聶榮臻,聶榮臻在這種環境中也備受壓力,很多申請工作都申請不下來。

鄧小平知道聶榮臻的想法,也知道發展科學技術對中國的意義,當時的中國沒有制敵的武器,就還會陷入之前的危險境地,被動挨打。

於是當時擔任副總理的鄧小平全力支持,並籌備人力物力供聶榮臻發展科研工作。

後來,鄧小平因某種原因被調離中央,聶榮臻也為鄧小平的「復出」做了很多努力,在鄧小平恢復工作後,聶榮臻還交代: 「全軍要統一,整體聽毛主席的,細節要聽葉帥和小平同誌的指揮。」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時,聶榮臻也是第一個支持,他知道鄧小平是有何等的遠見,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必定有很大的發展。

他經常跟鄧小平說 :「我希望見到在你帶領下的一個繁榮的新中國。」 鄧小平說: 「不會讓你失望,你一定會見到這樣一個新中國。」

但是最終聶帥還是沒有等到這一天, 1992年5月,聶榮臻去世 ,88歲的鄧小平無比悲傷。

後記

這三位摯友,每一位在鄧小平心中都重達千斤,他們為了實作共產主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貢獻了自己的一生。

一生中有這樣三位好友,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