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巢雖然殘暴,但他卻為中國拔掉了一個,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2024-02-06歷史

在紛亂的唐末時勢中,黃巢起義如一場狂風暴雨,雖一度占領長安,但未能奠定新的大一統朝代。盡管其軍隊以「淘物」、「洗城」、「搗磨寨」等殘暴行徑聲名狼藉,後世評價為「流寇主義」的原因之一,但從歷史的深遠角度來看,黃巢起義深刻終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士族基礎。

黃巢起義不僅在史書中留下了血腥的烙印,更是歷史行程中的一次政治地震,撼動了當時社會的根基。黃巢軍自號「沖天大將軍」,但其軍隊並非穩定統治者,而是流動作戰,主要以搶掠為生。入主長安後,缺糧缺物使得局勢動蕩,黃巢軍未能掌握實質權力,留下的是一地的混亂和不穩定。長安居民初信「黃王起兵,本為百姓」,但很快就陷入了動蕩,韋莊的【秦婦吟】描繪的「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成為當時長安的真實寫照。

黃巢起義不僅在戰場上展現了殘暴一面,在長安,軍隊的無序化混亂也對各地豪強世族造成了巨大打擊。黃巢軍首當其沖地打擊了富有的家族,尤其是大族世家,使得繁盛數百年的門閥政治迎來終結節點。他們的流寇習氣和針對高門富室的軍事手段,雖然並非主觀目標,但最終結果卻對大家族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使得許多研究者將黃巢起義視為門閥政治的宣告終結,是中國古代政治演變中的重要節點。

黃巢本人雖非平民,卻在唐朝科舉體制中屢次受挫,體現了對權貴世族的不滿。他的出身並非赤貧,黃巢少年時已展現騎射、詩書等多方面才華。然而,他在科舉考試中屢屢受挫,這樣一個充滿才華的個體,在當時的制度下卻無法獲得應有的認可和機會。這一經歷無疑深深激發了他對豪門士族的不滿和反感。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8年),大旱和重稅重役的情況下,窮苦人民與當地朝廷官吏頻生沖突,形成了以黃巢為首的一夥。這一起義最初是對當時政治體制的反抗,但由於招安爭執、招降破裂等波折,黃巢與王仙芝決裂,進而將大軍屯紮在溵水,「掘塹五重,百道攻之」,形成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

黃巢軍在取得勝利後,進入長安,控制都城局面,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然而,由於黃巢軍一直采取的是流動作戰,缺乏穩定的基本盤地區和制度規則,他們在長安的統治並未能穩固。黃巢軍在長安時期,軍事上顯得不思進取,給了逃到四川的唐王室喘息之機。局勢開始動蕩,黃巢的部屬紛紛變得狂暴,「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將長安城變成了韋莊所描述的「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場景。

黃巢起義中,黃巢自身的態度和軍隊的構成特點,使得居住於各地的豪強世族成為首當其沖的打擊目標。盡管黃巢軍的目標並非直接指向大家族,甚至存在相當程度的無序化混亂,但最終結果卻是對大家族造成了沈重的打擊。長期以來,大家族透過暗箱操作科舉、掌握權力財富,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黃巢軍的起義雖然非門閥政治的主觀目標,卻透過劫富濟貧的手段,對大家族實施了有效打擊,徹底宣告了門閥政治的終結。

唐末農民起義對門閥政治產生的沖擊,是黃巢起義影響的延伸。門閥士族透過掌握九品中正制度,一手把持選拔官制,使得家世、才能和品德成為官員選拔的主要標準。這一制度雖然在唐朝時期已有所改變,但門閥豪族的隱性影響力仍然根深蒂固。唐隋時期,雖然科舉制度已初步實行,但大家族的影響仍然存在,他們透過更為隱蔽的手段,如公薦和通榜,繼續對科舉進行幕後操控。

安史之亂首先對門閥士族造成了一定的動搖,但這一制度並未被徹底摧毀。然而,黃巢起義的爆發使得門閥政治徹底終結。黃巢軍的劫富濟貧,不僅解決了軍需問題,也成為激勵軍隊、凝聚士氣的手段。然而,這一模式在黃巢軍中變得習慣化,進而導致了種種被史書特寫的殘暴行為。黃巢起義對門閥政治的打擊,最終推動了科舉制度的崛起。

黃巢起義後,門閥士族喪失了對「九品中正制」的掌控,科舉制逐漸成為主流。而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得到提高,為社會文教事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黃巢雖未預見這一切,但他的起義在歷史行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它是門閥政治的徹底終結,也是科舉制度崛起的重要推手。

在長時間的歷史開發中,九品中正制度在中國政治演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這一制度的實施並非沒有弊端。九品中正制度的出現,是統治者為了獲取世家豪族的支持而做出的妥協。雖然有助於遴選出較為優秀的人才,但其選擇權長期被「著姓大族」掌控。到了東晉時期,公卿世家代代相傳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門閥世族的力量日益壯大。隋唐時期,科舉制度實施,但由於世家的隱性影響力仍然根深蒂固,他們透過更為隱蔽的手段,如公薦和通榜,繼續對科舉進行幕後操控。

然而,唐末農民起義對門閥政治的沖擊,促使黃巢起義成為歷史的分水嶺。門閥士族失去對九品中正制度的掌控,黃巢起義劫富濟貧的模式對大家族實施了有效的打擊。這使得門閥政治的根基徹底動搖,為科舉制度的崛起創造了條件。黃巢起義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變遷產生深遠的影響,為科舉制度崛起創造了歷史機遇。

黃巢起義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其影響卻深遠而廣泛。黃巢並非平民,卻屢次受挫於科舉制度,這使得他在起義中對門閥豪族表現出明顯的反感。起義的爆發使得豪門士族喪失了對九品中正制度的控制,科舉制度得以崛起。唐末農民起義對門閥政治的沖擊,使得門閥士族再無力壓制科舉制度,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