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總理問溥儀想幹點啥,溥儀提出兩個職業均被拒,如今成熱門職業

2023-12-30歷史

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長達十年的監禁生活,直到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令。自那時起,他正式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公民。

溥儀出獄後年僅53歲,還未到退休年齡,重新回到北京與家人團聚。然而,他覺得過於清閑,因此渴望找份工作來充實自己的生活。
周總理似乎洞悉了他的心思,在中南海與他會面,詢問他未來的打算。
溥儀稍作思索後,提出了兩種職業選擇。然而意料之外的是,總理拒絕了他的要求。而就在當時,溥儀所提出的兩個職業如今都成為熱門行業,吸引著眾多人湧向其中。
他所提及的兩種職業究竟是什麽?為何總理要予以拒絕呢?
溥儀出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
溥儀是道光皇帝的曾孫,而他的父親載灃則是光緒皇帝的胞弟。

他的人生經歷著與眾不同的命運,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危在旦夕之際,三歲的溥儀被確定為光緒皇帝的繼承人。
隨後,光緒和慈禧相繼在兩天內辭世。
溥儀,3歲的孩童,在半個月後被抱到了太和殿,他哇哇大哭著,在山呼萬歲聲中正式登基,成為清政府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
看起來溥儀的命運確實不錯,他原本並非太子,但由於光緒無嗣,他無需爭奪皇位,如同天上掉下餡餅般輕松地成為了皇帝。

然而,美好的時光並不會長久。三年後,武昌城頭突然響起了槍聲,辛亥革命爆發了。
隆裕太後在1912年2月12日悲傷欲絕地哭泣著,被袁世凱強迫代表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正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標誌著持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帝制的終結。
溥儀登上皇帝寶座後不久便從中跌落,摔得鼻青臉腫。他被歷史潮流所淹沒,成為了一個「亡國」之君。
可以這樣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溥儀的遭遇著實令人感到悲傷。
在歷史長河中,一旦皇帝被推翻,他的政治命運就基本上已經結束了,很難再有機會東山再起。

眾人以為溥儀的一生將會如同南唐後主李煜一樣,在紫禁城中度過淒淒慘慘戚戚的余生。
然而,誰都沒有預料到,五年後溥儀竟然能夠逆境重生,重新崛起。
張勛率領著數千名辮子軍於1917年6月30日浩浩蕩蕩地進入北京城,上演了一場復辟的醜劇。在遺老遺少的簇擁下,12歲的溥儀再次踏上金鑾殿,登上皇帝寶座,並受到群臣的朝拜。
然而,這出醜劇在全國人民的憤怒呼聲中匆匆上演,又匆匆落幕,僅僅12天便成了笑料。

溥儀兩次登基兩次被推翻,他不過是野心家們手中的一枚棋子,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只是被人操控的提線木偶。
如果要追究責任,溥儀頭上也不應該輪到,他年幼無辜,對是非和善惡不明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論如何, 這種來來去去的折騰讓溥儀感到心驚肉跳,丟盡了面子。
溥儀第二次被推翻之後,他或許曾以為自己不會再經歷動蕩,可以度過幾十年的安穩生活。然而,「傳奇」故事卻遠未畫上句號。常言道事不過三,他的命運似乎還未經歷盡頭。
袁世凱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和清廷簽訂了【優待條例】,使得溥儀在民國成立後保留了作為小遜帝的權利,此外,民國政府還每年撥款四百萬元供他支配。
1924年,張勛的行動給溥儀造成了困擾,馮玉祥下令終止了【優待條例】,取消了各種特權,並宣布「永久廢除皇帝尊號」,要求溥儀「自行選擇住所」。

溥儀將被迫離開紫禁城,無論他想去哪裏都可以。
馮玉祥這樣做的理由也很充分,是因為溥儀先違約,他這樣做是對溥儀違約行為的懲罰。
馮玉祥在政治上顯得不夠成熟,缺乏遠見和戰略眼光,對待溥儀的態度有些輕率,未能妥善控制他並且管理失誤。
馮玉祥其實誤解了情況,溥儀雖然沒有職務和權力,但帝制中國難以贏得民心的事實不容置疑;然而溥儀仍然保留皇帝的身份地位,作為清王朝在東北地區的象征,「愛新覺羅」家族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因此,這種做法為溥儀再次復位提供了便利,埋下了隱患。
在這一方面,馮玉祥的遠見不及東北王張作霖。
盡管張作霖出身於土匪,但他具有獨到的政治眼光。在清王朝土崩瓦解後,他一直透過各種手段向溥儀示好,頻繁地往溥儀的賬上打錢。
在張作霖的看法中,溥儀被視為一筆政治遺產,或者說他是一張牌,在政治上打好的話,勝過百萬雄師。為了贏得溥儀的支持,張作霖前往天津租界拜訪溥儀,並甚至屈尊向這位風光不再的皇帝下跪。
日本人也看到了溥儀的利用價值。
日本人一直懷著強烈的覬覦之心,希望將中國東北虎地區分割出去。因為東北地區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發源地,他們認為如果能善加利用溥儀,就可以正當地使東三省「獨立」起來。

這塊遮羞布或者說吉祥物的存在,使得日本人直接在那裏建立一個傀儡政權或者直接吞並東北聽起來要好得多。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鐘麟率軍進入紫禁城,逼迫溥儀離開。當時,溥儀剛剛結婚兩年,身邊有皇後婉容和皇妃文繡兩位美人相伴。在天津居住時,溥儀面臨了一個難題:他的兩個妻子花銷巨大,而自己的財政狀況不佳,收支不平衡,讓他苦惱不已。
在這個時候,張作霖和日本人為了各自的目的,及時伸出援手,給溥儀解決了緊急情況,因此溥儀對他們心存感激。

八國聯軍侵略北京時,日本軍隊表現得最為激烈,當時溥儀尚未出生,因此對此毫不知情。
日本人幫助溥儀實際上是虛假的,他們真正的目的是侵略中國。然而,遺憾的是溥儀過於軟弱,沒有識破他們的險惡用心,反而將日本人視為自己的救世主。
日軍特務土肥原賢二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立刻將溥儀從天津租界挾持到淪陷區東北,隨後很快又讓溥儀再次登上皇帝寶座。
由此可見,如果溥儀在民國政府的「保護」之下,遺失這樣的「吉祥物」事件是不會發生的,這也表明了日本人的深謀遠慮和馮玉祥的失策。

無論如何,溥儀已經年滿25歲,具備了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前兩次他登基時是被他人操控,而這一次完全由他自己作出決定。
歸根結底,溥儀始終沒有放棄恢復大清國的念頭,為了實作這一理想甚至不惜借助強盜的勢力,在他看來這是一樁非常劃算的交易。
溥儀在1934年正式宣布將國號改為「滿洲帝國」,並定下了新的年號「康德」。

「康德」是指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寫,其意圖顯而易見,即是要重現大清帝國昔日的輝煌。然而,溥儀很快意識到自己只是日本人操縱的一個傀儡,在內政和外交事務上根本無權決定,所有事情都需得到日本人的授權,他不過是一枚被操控的印章而已。
溥儀甚至連自由都沒有,只能在「紫禁城」內活動,一步也不能踏出。保衛他安全的人員後來甚至被換成了日本人。
溥儀的衛隊原本是由他精心挑選出的滿族青年武士組成的,他們個個身手不凡,武藝高強。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溥儀忠心耿耿,堅定不移。
因此,溥儀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這支戰鬥力超強的「護軍」身上,他竭盡全力為他們提供精良的武器裝備,並且給予他們高水準的物質待遇。

盡管武器再好,戰鬥力再強,但實際上這支隊伍只有幾百人,它只是一支衛隊,根本無法完成其他任務。
然而日本人卻難以忍受這一事實,他們竭盡心思地想要摧毀它。
日本士兵在1937年6月28日與溥儀的「護軍」在「大同公園」發生沖突,日本人利用這一事件為借口解除了衛隊的武裝。
自此以後,日本關東軍便負責保護溥儀的安全,因此這位偽滿洲國的皇帝只能惶惶不安地生活,再也感受不到安全。
這表明,盡管溥儀一生中當過三次皇帝,每次都給人以風光的印象,但他始終是別人手中的棋子。

因此,日本在戰爭中失敗,偽滿洲國滅亡後,溥儀被關押在蘇聯戰俘營和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教育。他深刻意識到自己對人民犯下了重大罪行,並意識到自己的一生過得並不光彩。
因此,他在監獄裏努力改變自己,積極學習各種知識,期望悔過從善,重新塑造人生。
1959年,溥儀終於迎來了特赦的訊息,塔克辛心滿滿,準備把握命運,施展余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1960年1月26日,總理周恩來好像洞悉了溥儀的內心,特意在中南海請溥儀和他在京的親人吃了一頓盛大的「年夜飯」。
為了避免與溥儀家族自行安排的除夕晚宴發生沖突,周總理提前安排了時間。
總理的用心良苦之舉,旨在為特赦後的溥儀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和家族環境,讓他得以開始新的生活。
周恩來在溥儀的七叔載濤在場時,主動提出讓溥儀「還得結婚」,並且建議七叔負責為溥儀「張羅張羅」這件事,溥儀聽後深受感動。

1931年,他的妃子文繡因為與丈夫關系不和而登報要求離婚。另一位皇後婉容因為與她的侍衛發生了婚外情被溥儀打入冷宮,隨後她沈溺於鴉片,最終在抗戰勝利不久後病逝。
溥儀由此成為了孤身一人。
總理一見面就提出要為溥儀找物件,這讓溥儀感到心裏暖暖的。
一見面,總理就表示願意幫助溥儀尋找終身伴侶,這讓溥儀感到無比溫暖。
隨後,總理又向溥儀詢問:「你有什麽職業願望嗎?」

周恩來作為一國總理,每天繁忙工作之余還關心他的生活和工作,這讓溥儀深感感動。前面已經提到,溥儀在戰犯管理所期間就開始為出獄後的就業做準備。現在見到總理詢問他,溥儀立刻表示自己早已考慮過,並希望成為一名醫生。
溥儀並非一時心血來潮才有了這種想法,而是有其深層原因。由於小時候身體不好,溥儀經常生病,然而皇帝卻掌握著全國最頂尖的醫療資源,太醫們的醫術更是精湛無比。在與太醫的長期接觸中,溥儀漸漸積累了不少醫學知識,久病成醫,幾乎成了一個半個醫生。

在戰俘管理所,溥儀閱讀了大量醫學著作,因此他相信只要稍加提升自己的知識,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然而,在考慮之後,周總理並未贊同溥儀的選擇。
溥儀年逾半百,要在這個年紀學醫可謂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畢竟,「人過三十不學藝」,而他已經超過了這個年齡限制。如果他在治療病人時出現任何差錯,以他的身份將會引發相當大的政治影響。
周總理否定了溥儀想當醫生的願望後,溥儀接著詢問:「總理,我是否可以去故宮擔任解說員呢?」
溥儀3歲就到了故宮,畢竟那裏曾是他的家,他在那裏生活了十多年,對每一個角落都了如指掌,對文物的歷史也了然於心。

溥儀如果擔任解說員,完全不需要接受培訓,他肯定能夠以非常專業、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講解,至少不會出現將皇帝像掛錯的情況。
周總理稍稍猶豫了一下,再次拒絕了溥儀的提議。畢竟故宮遊客眾多,背景復雜,而溥儀身份非同一般。他若現身,必然引來眾多圍觀者,對故宮正常的參觀秩序會造成影響。
溥儀當時已經年過半百,而解說員一站就要幾個小時,他的身體恐怕難以承受。
而且,溥儀在擔任偽滿洲國皇帝期間也犯下了許多罪行,如果有人以遊覽的名義為難他,肯定會對他的人身安全造成影響。
這兩個職業一直以來都備受青睞,尤其是畢業生。醫生拯救生命,享有豐厚待遇;而故宮解說員則是一種備受尊重的工作,可以說是身份光彩的編人員,工作輕松自在。

溥儀的這些念頭,周總理早就打消了。雖然兩種職業都不錯,但卻不適合溥儀。實際上,周總理早已想好了一個適合溥儀的工作,那就是先讓他到植物園裏工作。
植物園人跡罕至,十分寧靜,這對溥儀來說也相對安全。此外,植物園的空氣清新,有益於身體健康,能夠延年益壽,而且無需公開露面。

溥儀仔細一想,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於是他點頭表示同意。接著,他在1960年初至1961年初做了一年的園丁工作,隨後被調到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專員職務。
漂泊了半生的日子終於結束,溥儀最終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直到196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