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錢皇後:15年皇後,8年皇嫂,4年太後,她是英宗朱祁鎮一生的摯愛

2024-04-28歷史

天順八年(英宗朱祁鎮第二次登上皇位的年號)十二月,年僅38歲的英宗臥病在床,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便已經無法上朝,英宗便讓太子朱見深代替自己處理朝政。正月十六日,英宗自知病重時日無多,所以便將內閣重臣以及近侍召到自己的床前,擬定遺詔。

對於此時的英宗而言,太子朱見深已經到了可以親政的年紀,而且也已大婚,太子妃人選是英宗親自為其挑選的吳氏,足以母儀天下;朝中臣子們忠心耿耿,會輔佐太子登基。

他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自己的皇後錢氏,自己活著的時候可以護錢氏周全,但死後若有人欺負錢氏又當如何呢?想起自己復位時有人建議將錢氏的皇後之位廢掉,英宗的心裏就越發的不放心。本打算守護皇後一輩子,沒想到自己才38歲便已經油盡燈枯。

若是自己去世後,太子的生母周皇貴妃報復怎麽辦?

而在彌留之際的英宗能做的,便是留下遺詔,盡可能庇護妻子的周全。英宗的遺詔中一共有四條,除了第一條「皇太子朱見深繼位」外,另外三條全部與錢皇後有關。

「皇後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

「勿以嬪禦殉葬」

「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

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自明太祖朱元璋恢復殉葬制度以來,明朝的前五位皇帝在去世後都會有妃嬪殉葬。而從英宗朱祁鎮開始,便取消了這一制度。英宗敢直接違背祖宗,取消殉葬制度,不為別的,就擔心錢皇後。錢皇後無所出,按照殉葬制度是需要殉葬於皇帝的。

然而即便是留下遺詔,英宗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朱見深繼位後會因為「孝」而不得不聽其生母周皇貴妃的話,為難錢皇後。英宗便緊緊地拉著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叮囑了好多遍:「錢皇後去世後,一定要與我合葬在一起」。

錢皇後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女子,能讓英宗癡情一生,臨死都如此放不下呢?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雖然有英宗的遺詔以及千叮嚀萬囑咐,但最終在孝肅周皇後(朱見深生母)的從中作梗下,最終也沒能與英宗合葬。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張太皇太後親選,英宗癡情一生的人

孝莊錢皇後出身靖難功臣之家:

曾祖父錢整,在洪武朝時便在燕山三護衛中擔任副千戶,對燕王朱棣忠心耿耿;靖難之役時,更是跟隨朱棣一起沖鋒陷陣,立下戰功。

其祖父錢通,做到了金吾右衛指揮使的位置上,被贈與昭勇將軍;

父親錢貴承襲家中的世職後,多次跟隨永樂帝朱棣以及宣宗朱瞻基出征,憑戰功做到了都指揮僉事的位置上。

可以說錢氏家族是靖難功臣世家,滿門忠烈。正是因為如此,於正統七年錢氏被張太皇太後(仁宗朱高熾的發妻張皇後,朱祁鎮的祖母)選中,作為英宗朱祁鎮的結發皇後。

英宗與錢氏的大婚禮,非常的隆重。因為英宗明朝第一位在位時舉行大婚的皇帝,在英宗之前的五位皇帝,都是在登基之前便已經大婚,登基後雖然會舉行封後儀式,但遠遠沒有皇帝與皇後的初婚禮隆重。

這一年,錢氏只有16歲。

值得一提的是,錢氏雖然不是英宗自己親選的皇後,但是卻對錢氏一見鐘情,心裏很是喜歡,婚後二人琴瑟和鳴,感情極好。

雖然錢氏家族是靖難功臣世家,但是錢氏的娘家人爵位都太低,英宗便打算效仿自己的父親宣宗朱瞻基,加封皇後的娘家,提高錢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既然是有理可循,英宗如此做也是理所應當。

但是錢氏深明大義,並不想因為自己是後宮之主,而平白無故讓娘家人加官進爵;如此必定失真英宗的英名,所以便婉拒了英宗。英宗一開始以為錢氏謙遜,但是英宗再次提及時,錢氏還是拒絕,絲毫不像是客套。英宗這才明白了錢氏的心思,在心裏越發的尊重錢氏。

賢妻「良母」

在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況英宗是一國之君,自然後宮「佳麗三千」。作為母儀天下的皇後,錢氏自然很清楚夫君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而且她很大度,從不阻撓英宗去別的妃嬪宮裏。正是在錢氏的大度成全下,英宗的後宮不斷有妃嬪懷孕生子:

民家女周氏(孝肅皇後)先是生下一位公主,後在正統十二年生下英宗的第一位皇子朱見深

此外宸妃萬氏生下皇子朱見潾,並且在正統十四年再次懷孕,又生下一位皇子;

惠妃王氏生下一位公主後,於正統十四年再次懷孕,於景泰元年生下皇子朱見淳

英宗不斷有皇子公主出生,但就是不見中宮皇後有喜。錢氏嫁給英宗六七年的時間,一直盛寵不衰,但就是一直未見有孕。

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英宗的父親宣宗朱瞻基,廢掉原配皇後胡善祥的理由是「多病無子」。若是錢氏一直未能生下皇子的話,會不會落得跟胡善祥一樣被廢的下場呢?

事實證明並不會如此!

英宗深愛自己的發妻,哪怕是錢氏一直未生下一兒半女,也從未有廢後的心思。

按照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錢氏一直未生下嫡子,那麽英宗便可將長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畢竟有理可循:英宗便是在生母孫氏做貴妃時所生(孫氏此時未被封皇後),而且在繈褓中時便已經被封為太子。

隨著長子朱見深慢慢長大,英宗還是沒有立長子為太子的打算,想要等著錢氏為自己生下嫡子;如此便可以名正言順,將嫡子封為太子。

然而錢氏的好訊息還未到,英宗便成為了瓦剌人的俘虜。

身為一國之君的妻子,錢氏其實是幸福的。作為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皇後人選大多情況下皇上並不能做主,需要長輩來為自己選。若是長輩所選的皇後人選,皇帝不喜歡也實屬正常。比如宣宗朱瞻基,就不喜歡皇祖朱棣為自己選的皇後胡善祥,而偏愛孫氏。然而錢氏,雖然跟英宗是先婚後愛,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確實很感人。而且即便是錢氏一直未懷孕生子,英宗也沒有嫌棄,一直未曾改變對錢氏的深情。

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英宗的一生還是比較坎坷的,先是被瓦剌人俘虜,後被親弟弟囚禁多年;在這樣的情況下,錢氏不僅沒有「大難臨頭各自飛」,而是與英宗真真正正成為患難夫妻。也正因為如此,英宗對錢氏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為了英宗錢氏眼瞎腿瘸,風貌不再

正統十四年,瓦剌人率兵侵擾明朝邊境,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英宗決定禦駕親征瓦剌。然而英宗與率領的20萬大軍全軍覆沒,英宗也被瓦剌人活捉。

英宗被俘後,明廷便決定用財物換回皇上。錢皇後便拿出自己所有的財寶,然而瓦剌看到如此多的財寶後胃口是越來越大,想要利用英宗在自己的手裏,逼迫明廷一步一步妥協。

面對瓦剌人的「不知足」,而且「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後為了朝廷,便將非親子的朱祁鈺推上皇位,史稱明代宗。對於錢氏來說,這個訊息如同五雷轟頂。錢氏在意的不是自己的皇後之位還能不能保得住,而是自己的夫君歸期未定,生死不知。

而且錢氏的父親與兄長,也都死在了土木堡,此時的錢氏已經無依無靠。

已經無能為力的錢氏,便跪著為夫君祈福,若實在是累了便稍微歇一會,然後再接著跪。她希望自己的誠心能換回自己的夫君,自代宗繼位後,錢氏便不再是皇後,而是皇嫂,自然沒有了以前的衣食住行。再加上錢氏日日為夫君跪著祈福,整日哭泣,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錢氏便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條腿。即便是如此錢氏仍舊不肯就醫,她願意用自己的一只眼睛、一條腿換回自己的夫君。

最終,在景泰元年於謙與石亨等人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保住了大明王朝的國都。使得瓦剌人不得不將英宗放回,不過此時的代宗朱祁鈺已經坐穩了皇位,很顯然沒有退位的意思,而且還將哥哥朱祁鎮當成一個大患。

代宗不僅直接拒絕朝臣們向哥哥行君臣之禮,而且在哥哥回宮後便將其關在了南宮。

錢氏作為皇嫂,早已被趕去了南宮居住。英宗看到妻子後,大吃一驚,沒想到才一年沒見,妻子便已經如此模樣,完全沒有了以前的風姿綽約。原本失去了皇位不得自由,英宗便受到很大的打擊,見到發妻,英宗心裏便更不是滋味。

經歷如此多的事情,英宗不僅沒有嫌棄錢氏,反而更加珍視。

不得不說「患難見真情」,更不得不說英宗確實是一個有良心的癡情男兒。

從英宗回到京城開始,便同錢氏以及自己後宮的妃嬪們一起生活。

在孫太後將朱祁鈺推上皇位的時候,便將長孫朱見深封為太子;但是代宗並不想多年以後將皇位傳給侄兒,所以便想方設法廢掉了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封為太子;而且對囚禁南宮的哥哥以及嫂嫂們越來越過分,不準許他們踏出南宮一步。

宮裏勢利眼的太監宮女們見到皇上如此,自然也不會好好對待南宮的英宗。如此一來,南宮的衣食住行便很難為繼。面對這樣的困境,錢氏不僅沒有抱怨,反而安撫英宗,並且帶著南宮的妃嬪們一起做繡品,來換一些吃食或者是用的東西。

就這樣,錢氏與英宗等人度過了艱難的七年囚禁生活。

終於在景泰八年得以重獲自由,孫太後與石亨等人密謀發動南宮之變,迎英宗重新坐上皇位

糟糠之妻不可棄

英宗重新坐上皇位,按照規矩當然需要再次冊立皇後。錢氏作為英宗結發的妻子,從沒有做錯事,自然還是當之無愧的皇後。但是錢氏早在景泰元年便已經身有殘疾,而且因為病痛早已沒有生育的能力,不可能再生育皇子公主。

更何況英宗的長子朱見深已經被封為太子,其生母周氏母憑子貴被封為皇貴妃。

周氏便想要跟自己的婆婆孫氏一樣,取代錢氏,做到皇後之位上去。

此時的孫太後還在世,有一位叫孫冕的太監進言:錢皇後沒有生育皇子而且身有殘疾,實在是不再適合做皇後;周皇貴妃是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可將其冊立為皇後,如此才能讓大明王朝不丟了面子。

孫太後覺得孫冕的話也不無道理,然而從未有廢後想法的英宗得知後大怒,直接將孫冕狠狠斥責一頓,後妃們的位份保持原樣。

哪怕是糟糠之妻已經風貌不再,也沒有生兒育女,英宗絲毫沒有嫌棄,仍舊願意讓錢氏來母儀天下。就這樣在英宗的庇護下,錢氏得以過了幾年安穩舒心的日子。

英宗原本打算庇護錢氏一輩子,只是讓英宗自己也沒想到的是:自己才38歲便已經到了彌留之際,臨死之前唯一放不下的便是錢氏。

如此便有了開頭的一幕,英宗不僅留下遺詔庇護錢氏,而且還叮囑托孤大臣一定要讓錢氏在百年後與自己的合葬帝陵。

然而沒了英宗庇護的錢氏,不僅在生前的日子不好過,就連去世後都沒能與夫君合葬。

終,未能與夫君合葬

英宗病逝後,皇太子朱見深登基,史稱明憲宗,年號成化。新帝登基除了冊封皇後、妃嬪外,最要緊的便是要定下皇太後的尊號。周皇貴妃作為新帝生母,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太後;而錢氏作為朱見深的嫡母,理應地位在周氏之上,先將錢氏的尊號定下,才能定周氏的尊號

但是沒有了英宗,周皇貴妃便仗著自己的兒子是皇帝,對此事大加幹涉,直接下懿旨:

錢皇後是病廢之人,不應當被尊為太後;應當將皇帝生母周皇貴妃獨尊為皇太後;更何況錢氏無子,並沒有被尊為皇太後的資格,理應遵循宣宗廢掉胡皇後後位之舉廢掉錢氏。

英宗留下遺詔庇護錢皇後,此事周皇貴妃自然很清楚。

但即便是如此,周皇貴妃還是想要用新帝生母的身份獨尊皇太後之位。

周皇貴妃的懿旨一出,朝臣們對其大為不滿,首先提出反對的便是顧命大臣李賢:

先帝的遺詔上說的很清楚,怎能隨意更改呢?

大學士彭時也支持李賢:

皇上以孝治天下,豈能只尊生母不尊嫡母呢?

兩位朝廷重臣既然提出了反對,其他的臣子自然也跟隨其後提出反對。

周皇貴妃最終敵不過群臣,想讓兒子朱見深站出來替自己撐腰;但此時的朱見深還是深明大義的,勸說自己的生母「嫡庶尊卑有別」,要接受兩宮皇太後並尊的事實。

周皇貴妃不得不妥協,在周皇貴妃仗勢欺人的時候,錢氏一心沈浸在失去夫君的悲痛之中,絲毫沒有為自己將來作打算的意思。但群臣們見不得錢氏如此受委屈,所以便在定兩宮皇太後尊號時,提出:

雖然兩宮皇太後並尊,但畢竟有區別,應當將錢皇後與周皇貴妃的尊稱有所區別。

憲宗還是支持群臣這一建議的,就這樣,錢皇後被尊為 「慈懿太後」,而周皇貴妃則是被尊為「皇太後」。

(一下稱呼周氏為周太後,錢氏為錢太後)

不過雖然兩宮皇太後並尊已成事實,但是周太後仍舊心有不甘。

大臣們見周太後如此,便很清楚若是錢太後病逝要與英宗合葬時,周太後必定還會從中作梗,自然不甘心自己這位皇帝生母在死後卻不能與先帝合葬。所以便建議,修建英宗帝陵時建三座墓室。

但是周太後堅決反對,並且在兒子面前哭哭啼啼,憲宗實在是無可奈何,此事便擱置了。

雖然錢氏的地位高於周氏,但是錢氏從不爭權,但即便是如此周氏仍舊不放過,找到機會便會與錢氏作對。

憲宗的發妻吳皇後是英宗親自為其挑選的,但是憲宗不喜歡,而是喜歡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貞兒。萬貞兒極其有心計,憲宗在萬貞兒的迷惑之下決定廢掉吳皇後。

錢氏很清楚吳皇後並無過錯,所以便提出反對;

而周太後原本對吳皇後沒有什麽不滿,但是見錢氏反對廢後,便故意站到錢氏的對立面上,支持兒子廢後。經此一事,憲宗對嫡母錢氏心存芥蒂。

在憲宗大封生母的娘家時,對嫡母的娘家絲毫沒有提及,這讓錢氏在後宮的日子更加難過。

成化四年,在英宗去世四年後錢氏也抑郁而終,年僅42歲。

錢氏病逝後,按照英宗遺囑與英宗合葬一處,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周太後堅決反對,要求兒子朱見深為其嫡母另擇墓地,至於與英宗合葬之人只能是她自己。此時的憲宗對嫡母已經有芥蒂已久,自然會向著自己的生母,而且都已經想好如何對群臣提及此事。

憲宗一提起此事,大臣們怎麽會不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呢?還沒等憲宗說完,大學士彭時便直接提出反對,而且閣臣們一個勁地勸說憲宗要孝順有大義。面對群臣你一言我一語,憲宗憋了半天,終於說了一句話:連親生母親的話都不聽了,我還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嗎?

聽到憲宗如此說,彭時便再次提出:修建三座墓室,錢太後在英宗之左,而周太後死後則安置在英宗右邊。其他的大臣也隨聲附和,可以如此。

但是周太後說什麽都不肯,憲宗本以為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可以做主此事。

沒想到群臣反對,都在為錢太後請命。

即便是如此,周太後仍舊不同意,直接下諭旨:為錢太後另擇墓地。

面對周太後此舉,一共八十位大臣跪在文華殿外大哭,從早上一直哭到了下午的申時(三點到五點)。見群臣如此堅持,周太後擔心會惹出什麽事情,便只好答應,準許錢太後與英宗合葬。憲宗為嫡母上謚號孝莊皇後,並升附太廟,九月將錢太後下葬裕陵與英宗合葬。

本以為錢氏可以順順當當地與夫君合葬一處,死後也永不分離。

然而,周太後又怎麽肯與錢氏在死後還要分享夫君呢?

在修建英宗裕陵的時候並未事先留下皇後合葬的墓穴位置,所以便需要重新營建兩座墓穴,然後再從地下打通通向英宗墓穴的通道。

周太後居然故意讓營建墓穴的太監將錢太後墓穴的通道挖錯方向,然後再將通道堵上。至於周太後的墓穴,則是有一條非常寬敞的通道直接通向英宗的墓室。

就這樣,錢太後墓穴雖然臨英宗修建,但是墓穴之間沒有通道,便算不得合葬。

不僅如此,周太後還決不允許錢太後的神牌供奉在英宗的神牌旁邊。

就這樣,錢氏在死後卻要與夫君分離,若是英宗泉下有知的話,不知有多痛恨周氏與兒子朱見深。

雖然在孝宗登基後,發現了孝莊錢皇後墓穴通道的事情,也決定為其打通通道;但是礙於可能影響風水之說而作罷。不過孝宗也算是為孝莊錢皇後出了「一口氣」,在祖母周氏去世後,並未將周氏的神牌供奉與太廟,祖父英宗的神牌旁邊,而是供奉與奉慈殿

結語

錢皇後與英宗之間的愛情確實很感人,不管錢氏變成什麽樣子,英宗從未想過拋棄發妻,反而越來越疼惜。而錢氏對英宗的感情也是矢誌不渝,不管夫君身處何種位置,錢氏都願意與夫君一起。也正因為二人一共共患難多年,才讓英宗在臨死前如此不舍錢氏。

錢氏就像是英宗人生黑暗時的一束光,讓英宗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錢氏有夫君一生的愛,確實是身為人妻之幸;

然而錢氏的一生卻非常的坎坷:

因為夫君被俘,而瘸了一條腿、瞎了一只眼睛,一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也正因為如此,差點丟掉皇後之位;

因為新帝不是自己的兒子,太後之位四年,卻極其淒涼;

哪怕是死後都不得安穩,好不容易能夠與夫君合葬,卻沒有打通通道,周氏此舉實在是陰狠,讓人不得不為錢氏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