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擔任總參謀長時,配備的11位副總長都有誰?為何7人未就任

2024-01-03歷史

粟裕,戰爭年代的璀璨將星,戰績輝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新中國成立後,雖然有過一段養病期,但其卓越的能力得到了中央的一致認可。

恢復健康後,他被委以重任,1954年10月,他接替聶榮臻擔任總參謀長,負責全軍的軍事訓練、組織編制、兵役動員等工作,責任重大。

有趣的是,中央在任命他為總參謀長的同時,還任命了十一位副總參謀長,但其中七位並未到任。

粟裕是淮海戰役的王者,但他卻遺憾地錯過了兩場重要的戰事。上海解放後,中央開始考慮台灣問題,毛主席在1949年6月14日寫信給粟裕,讓他開始研究奪取台灣的方案。

不久之後,粟裕被任命為攻台委員會主任。然而,由於當時我軍不擅長海戰,攻台計劃被一再推遲。然而,國際形勢的變化使得北韓半島的戰爭爆發。

為了保護領土安全,中央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了東北,台灣問題被暫時擱置。在正式出兵抗美援朝之前,中央組建了東北邊防軍,這是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前身,而粟裕被任命為司令員兼政委。

雖然主席最初希望粟裕能夠出征,但由於他的身體狀況不佳,羅瑞卿去看望他時發現他甚至連下床都很困難,因此他再次錯過了這次機會。

如果粟裕能夠率領東北邊防軍解放台灣或參與抗美援朝,他有很大可能會被授予元帥的稱號,但無奈的是,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

粟裕在前往東北邊防軍就任之前,先在青島療養了一段時間,但由於當時國內醫療水平有限,他的身體並未好轉。於是,在中央的批準下,他前往蘇聯就醫,直到1951年9月才回國。

回到國內後,中央立刻安排粟裕到總參工作,他先後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第二副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

在粟裕擔任總參謀長之前,副總長一職總共只有四人,除了他之外,還有黃克誠、張宗遜、李克農。 然而,當粟裕擔任總參謀長時,中央還任命了陳賡、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韓先楚八人為副總長,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然而,雖然有十一位副總長,但真正到總參上班的只有陳賡、李克農、張宗遜、張愛萍四人。這一點在張愛萍的兒子張勝所著的【父親張愛萍】一書中有所記錄。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許多工作需要統籌安排,導致七人未能就職。許世友擔任華東軍區的負責人,陳毅和粟裕在北京擔任重要職務。

他們工作繁忙,無法抽出時間去總參就職。

楊成武在抗美援朝後,擔任了北京軍區司令員、京津衛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防空部隊黨委書記等職務。他身處北京,肩負著保障首都及中央領導安全,領導防空軍獨立軍種建設和北京軍區軍事訓練的重任,工作日程繁忙,無法經常前往參謀部,因此兼任副總長更多是一種象征性的職務。

鄧華作為抗美援朝的一員,擔任過第二任誌願軍司令員,他在北韓戰場的表現和貢獻令人欽佩。停戰協定簽訂後,他才回國。

為了防範美國和南韓可能再次挑起戰爭,中央任命回國不久的鄧華為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和改編後的沈陽軍區司令員。

然而,由於東北地區是全國的工業重心,鄧華需要處理軍事訓練、部隊調配等問題,因此無法抽身。

彭紹輝同誌在西北地方工作多年,自1952年起擔任西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務。西北軍區是六大軍區之一,他因為工作原因無法離開。

1955年,西北軍區改組為蘭州軍區後,彭紹輝同誌又同時擔任了副總參謀長和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的職務。雖然他同時也負責訓練總監部的工作,但是他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了新成立的訓練總監部,因此在總參謀部工作的時間相對較少。

王震,一位為解放新疆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為新疆的穩定長期駐守邊陲。抗美援朝結束後,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遊弋,導致台海局勢緊張。

為了應對戰備需要,中央決定修建一條北起江西鷹潭,南至福建廈門的鐵路。由於工程難度大,沿途地勢復雜,且受到美軍艦船的威脅,時間緊任務重。

在考慮良久後,中央決定讓王震將軍擔此重任。王震將軍擔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立即率領鐵道部隊奔赴前線。他們用26個月完成了原計劃用3年才能完成的鷹廈鐵路,使中國在面對美國的挑釁時有了足夠的底氣。

當時,王震將軍肩負責任重大,經常親臨第一線監督,全身心投入鐵路建設中,因此未能如期去總參上任。

黃克誠與粟裕在戰爭年代曾同時擔任師長,在粟裕升任副總長後,黃克誠也緊隨其後成為副總長,並且身兼數職,包括總後勤部部長和中央軍委秘書長等。

他的忙碌工作得到了彭德懷的贊賞,因此他更多時間是在國防部協助彭德懷處理日常工作,為彭老總減輕壓力。在1958年,當粟裕不再擔任總參謀長後,黃克誠接任了這個職務,繼續為國防事業做出貢獻。

韓先楚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爭年代未嘗敗績,抗美援朝運動戰時也常常親赴前線指揮。然而,在文化方面,他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

他只念過一年私塾,識字有限,甚至在把人名字讀錯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北韓戰場上,誌願軍雖然成功趕回美軍,但一些高科技裝置還是讓我們感到震撼。

韓先楚意識到,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需要加強學習。因此,從北韓戰場回來後,他進入武漢高幹文化速成班學習,刻苦努力,最終取得了高中水平的語文和數學成績,並獲得了畢業證書。

然後,他又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深造。雖然連年的征戰使他的身體出現問題,但他仍然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寧願忍受身體不適也不願放棄學習。

甚至在胃病發作、疼得頭上汗水直流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上課,毅力讓人敬佩。

韓先楚將戰場上無畏無懼的精神,帶到了他的學習生活中。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他的老師楊得誌深感敬佩。楊得誌曾是韓先楚的戰役系主任,兩人在軍事學院共事了3年。

盡管韓先楚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仍然堅持帶病聽課,堅決不放棄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他的專註和投入,最終讓他無法擔任總參職務。

然而,韓先楚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無疑將成為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從這些將軍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新中國的初期人才短缺十分嚴重。每個人都要承擔多項職責,工作繁忙無比,而且由於高強度的工作,他們的健康狀況常常受到影響。

一代人承受了幾代人的辛勞,真是令人敬佩!向老一輩革命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