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照亮千年運河的「點點繁星」

2024-01-16歷史

照亮千年運河的「點點繁星」

中國大運河,穿越古今,溝通南北,見證了古往今來中華大地上幾乎所有的興衰沈浮。而讓這條世界歷史上首屈一指的人工運河綿延千年,至今仍發揮著巨大價值的,除了那些閃耀在運河史上的名人誌士,更需讓人銘記的,則是一位位未曾留下姓名的勞動人民。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那些照亮千年運河的「點點繁星」。

開鑿運河,管理工程量浩大,需要大量勞役參與。中國歷朝歷代對於此項工作的管理制度也存在差異。秦漢魏晉時期,河道開鑿疏浚便是主要的徭役之一,但那時對河渠運道的日常維護尚未成慣例。隋唐時期,由於朝廷對運河的日常維護力度加大,夫役征調和組織日益制度化、常態化。到了宋代,朝廷建立了專司河道治理疏浚工作的河清兵,成為了日常河道維護的常規力量。而元代無論在運河開鑿的夫役組織,還是在運河日常維護上,較前代都更加重視,甚至還出現了專門從事運河治理工作的閘戶、河戶等。明清時期,運河管理成為官府的重要職能之一,運河丁夫的使用制度化程度也最高。

運河夫役雕塑

除此之外,歷代運河征調夫役來源也各有不同,但大致上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將開鑿疏浚運河作為徭役的一種型別,征調民夫無償參與治理工作。這在唐代以前是夫役的主要來源,到隋代時,這種征調形式所動員的修河人力達到了頂點。第二種是利用軍隊開展運河開鑿疏浚工作。較大的運河工程涉及人力較多,歷代均派遣軍隊參與,在宋、元時期的運河工程及其維護中,軍隊甚至發揮了主要作用。第三種是透過招募等形式征調夫役。唐代時已經出現了夫役出錢找代役,政府出錢招募的情況。宋代免役法出台後,招募民夫參與運河工程成為普遍現象,到了清代更是明確禁止派夫,全面進行招募。

運河修建場景

在歷代運河開鑿過程中,使用夫役的人數多少一般取決於工程量大小以及工期的長短。隋煬帝登基後,議開通濟、邗溝、永濟、江南河四渠,運河夫役征調規模達到歷史最高峰。大業元年(605年),煬帝前後征調黃河以南、淮北諸郡民百余萬開鑿通濟渠,又征調淮南民眾數十萬疏通古邗溝。大業四年,朝廷再次征調河北(黃河以北)諸郡百萬民眾開永濟渠。由於修永濟渠征用民夫過多,出現了「丁男不足復征丁女」的情況。大業六年,修江南河,從鎮江到杭州共計八百余裏,寬十余丈,所耗民力也在數十萬以上。如此大規模、高強度、超常規的民夫征調,導致的結果正如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記載「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城臯,北至河陽,相望於道」。

隋煬帝巡視運河修建

入唐以後,運河的開鑿不再是主要工作,而是在隋大運河的基礎上加以維護疏通,保證漕運暢通即可。因此,唐朝便在夫役管理方面下了番功夫,設堰監、津令、渠長、鬥門長等職,負責最基層的夫役管理。據【水部式】規定,州縣設定男丁二十人、工匠十二人,輪番看守,負責閘壩啟閉,並在其有所損壞時及時修理。當出現閘壩破損比較嚴重時,有司應向上級部門申報,從而差遣更多夫役前來相助。

古代大運河盛景

元代的涉運夫役管理則以軍戶制度為基礎。元代軍戶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襲。在運河治理方面也出現了專司河道疏浚的河戶、專司閘壩維護的閘戶等。閘戶不僅要掌握修閘必須的鐵、木、石灰燒制等技術,還需要承擔閘壩啟閉、巡邏等任務。閘官是閘戶的管理者。 在通惠河、會通河、禦河等主要運道上設定閘官61人,每一閘官下轄閘戶若幹,這同樣也是明清時期閘官制度的開始。

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漫長的水道,更是一段連線著政治、經濟、文化,承載著古代勞動者智慧與付出的史詩。當中華文明的燦爛畫卷再次展開時,那些曾經鮮活的、為之付出過心血的靈魂,都會化作漫天點點繁星,照耀著華夏兒女踏浪而行。

稽核丨陳銳

監制丨樊弋滋

統籌丨羅景月

文案丨燕乃一

責編丨孟京

美術設計丨楊樺

校對丨王子月

參考文獻丨【運河誌】

圖片來自於網路

中國水利報社新媒體中心( 影視制播中心 )出品

(收聽更多夜讀文章,請關註「中國水事」微信公眾號,從選單欄—主題欄目—夜讀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