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軍攻入大都後,本該亡國的元朝仍延續幾十年,元順帝逃跑是關鍵

2023-12-10歷史

前言

遼闊疆土,英明君主,這本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最璀璨的光環。然而,積重難返的危機已然暗流湧動。公元1368年冬,元大都破城之日,正是這個少數民族王朝走向覆滅,萬劫不復的起點。這一刻,誰不為之唏噓?

更嘆息的,莫過於當仁不讓成為這一歷史畫卷焦點的那位年輕帝王——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一生坎坷,他歷盡人世滄桑;一片熱忱,他拼盡全力來挽狂瀾。雖一時不救盛世衰微,但孤帆遠影碧空下,獨留壯誌未酬的傳奇,足矣教後人發指惋惜:彼帝王也,生無余地,死無所歸。

少年登基,安得渡盛世?

當元順帝於1333年出生之時,正值元朝國勢如日中天。那一代開國之主成吉思汗以武力統一漠北各部族後南下攻占中原,奠定了自漢武帝以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疆域遍及歐亞的大帝國。金碧輝煌的大都城,雲集天下英豪。長生殿之上,正是這古老興替,萬國來歲的中心。

然而,正如生辰地乾元殿所預示的那般,少帝註定一生跌宕起伏,進退維谷。1335年,其父元明宗被叔父阿速吉八大王所弒。母子二人被迫出宮,寄居佛寺,以度難關。當這冷酷無情的宮廷政變發生時,妥懽帖睦爾年僅兩歲。

五年間,他與母親棲身空門,遠離了帝王宮禁的榮華。日復一日,他目睹著簡陋僧寮之中那些虔誠的僧人整日念經禮佛。也就在這裏,妥懽帖睦爾學習到了蒙古王公早已拋棄的漢人典籍,涉獵了【易經】、【論語】等等。這為日後重振蒙漢一統帝國埋下了第一粒種子。

1340年,本已名存實亡的皇位重新回到這位8歲少年身上。阿速吉八大王已死,朝野推戴妥懽帖睦爾為帝。是年二月初一,萬邦來朝的瑞景再臨京師,金吾衛千戶高什執白玉璽上元殿,眾臣跪迎年僅8歲的少帝登基為皇,是為元順帝。

然而,好景不長。權傾朝野的右丞相伯顏幾乎將帝王扮作傀儡,架空一切實權。元順帝不過是那被輸入勢力擺布玩弄的稚童罷了。直至1344年,腐朽積習已釀成天下窘迫之勢,伯顏才讓位於元順帝親政。那時,少年已年滿16歲。

權臣去世的同一天,年輕的帝王也終於得以真正為這江山擔當。16歲便清理萬機,振作乾坤,這是無數人也難以想象的艱巨任務。而對於元順帝而言,更重要的,是他必須在這內憂外患勢成水火的局勢下,扭轉國運,挽救蒙古第一帝國。

孤帆懸浪,引領國運

然而,元順帝繼位之初,所面臨的卻已是一潭死水。多年苛捐雜稅導致百姓不堪重負。朝綱敗壞,奸佞當道,子不教父之罪,積重難返。而日益壯大的明朝,更已蠢蠢欲動。

少帝登基那一年,正值紅巾軍興起,各地響應,借機作亂的現象。這些農民起義軍一度擊潰了元軍的進攻,聯合割據。國內漸漸大亂,積弊已形成,難以收拾。

此時,明朝軍隊的攻勢也已逼近元首都大都。外患燎原,內憂化深淵,偌大帝國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也就在這個時候,還未及冠的元順帝帶上了挽救江山的重任。他一方面剿滅割據勢力,一方面又對抗明軍,力圖重整江山。可悲的是,元朝全境已經大亂,只怕一場風雨,便將散作烏有。

或許,這就是帝王的悲哀。一生跌宕起伏,少年便失去父母,登上九五之尊,卻無絲毫皇權。待得他得以獨擋,國家已到萬劫不復之時。

北上重建蒙古,圖謀復興

公元1368年冬天,大都城終於失守。據傳,當最後一支守城軍隊鑿開城門,引入明軍時,他們大聲高呼「開國之君成吉思汗就在北方」,似是以期北元可東山再起。

當天長城失守、都城陷落的訊息傳來時,元順帝正駐蹕應州。他了解大勢已去,不再執著於中原故土,帶領親信北歸,希冀能在蒙古高原重整旗鼓。於是在1368年,元順帝率數萬宗室大臣北行,輾轉之間渡過渡口,翻越陰山,直至回到蒙古腹地。至此,元朝正式覆滅。

然而,元順帝並未放棄對中原的統治渴望。在他率部回到故土的第一年,明太祖便派兵深入漠北進行追擊。雙方展開多次激戰。 每一次作戰的勝負,都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這位年輕的君主。然而,當追擊的明軍來勢洶洶,到處留下血跡之時,知曉大勢已去的元順帝最終只能下定決心,率先撤軍,放棄對中原防線的爭奪,退守回鮮卑故土。

在漠北重整旗鼓的同時,元順帝又數度派遺使者出使於西域各國,聯合哲別、察合台後王與明朝對抗。甚至,他還曾多次修書招撫,希望能與明太祖停戰議和。

然而,此時的明朝正是鋒芒畢露之時。太祖朱元璋對蒙古人的積怨甚深,一心欲將之驅逐出中原腹地。於是,北方明軍的反撲之勢日趨猛烈。他們一方面嚴密防守長城各口,另一方面又主動出擊,緊鑼密鼓追擊北狩不已。

面對不斷強大的明軍攻勢,元順帝在甘肅、河套一帶苦苦支撐,然終因寡不敵眾,被迫西遷至捕魚兒海。至此,短短14年間,他已經率領部下無數次翻山越嶺,顛沛流離。這無疑是對一個還不滿40歲的少年汗王的巨大折磨與考驗。 黯然銷魂,不復帝國

無奈的,世事難料。對元順帝而言,無論是重振帝國的數位,似乎都渺茫無望。北至漠北深處、東臨遼東古都,再無一寸土地是他舊日統治的領土。這一度雄踞歐亞,馳騁四海的蒙古大汗王庭,早已在錦繡江山間駕鶴西去,難覓蹤影。

公元1388年,大蒙古國最後的汗王——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去世。他去世後下落不明,死因成謎。北元政權最終滅亡。曾經生辰金殿殿、萬乘儀仗的元順帝,竟不復留下骸骨。唯獨遺下落寞北風裏,一襲旌旗飄零的頹影。放眼漠北之時,但見黃沙漫天,白骨片片。如是而已。

而那一年,正值朱元璋勘定明朝神宗的皇子朱標建文帝正遭廢黜,深宮之中翻江倒海的動蕩不已。誰曾想當初的元順帝,方始伊始便跌進乾坤俯仰不已的旋渦;而今,走馬上任的新君主也未必能長驅直入,引領這個國家跋山涉水。這便是天命的無常吧。正所雲:王孫固有舊山河,審斷乾坤。

結語

當我們帶著些許哀其不幸的心情追思那些風華正茂便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少年君主時,也許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方能真切體察那句「天子守宮門,誰復驚鐵馬」的淒涼。

當初募天下英雄的元順帝,一度雄踞半壁江山。而當末日黯然來臨之時,他也不過是個面臨絕境的普通人而已。哪怕他拼盡全力,到最後關頭仍舊要孤獨地面對那逼近的滅亡與死亡。

人總要死。但如若想到這個鬥誌昂揚的少年人,他本可安享榮華富貴,而事與願違的命運卻讓他經歷了漫長的顛沛流離,這中間那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他是否也會像所有普通人那樣需要哭一場、慟一場,來發泄心中的不甘與無奈?

如今,睹物思人,踏上蒙古高原浩瀚遼闊的原野,俯瞰著漠北黃沙,只一眼,便可想見當年金戈鐵馬的盛世輝煌。然而轉念一想,曾幾何時,這片土地上真正統治的帝國與帝王,已煙消雲散,難再覓蹤影。唯余天高雲淡,茫茫大漠送鐘山,道不盡那人生幾多淒涼。何其蒼茫而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