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國中將萬毅,1959年維護彭德懷被撤職,鄧小平批示:應恰當安排

2024-02-27歷史

1936年10月5日,一名叫海倫·斯諾的美國女記者遇到了一位東北軍青年軍官,在與其進行了一段時間深入交流後,女記者回到美國立即發表了一篇文章,即:【東北軍想打回老家去】。

在這篇文章中,年輕軍官是這樣說的:「中國人殺中國人簡直荒唐,我們必須一致對外。我們應該和紅軍合作,因為他們提出了同樣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政府十分害怕和紅軍合作,東北軍不害怕 。」

而當時說出如此慷慨激昂話語的軍官,便是東北軍最年輕的團長萬毅。他是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也是後來的開國中將。

他的精神讓張學良敬佩,他的戰功讓毛主席驚嘆,而他的存在更是讓蔣介石恨不得殺之而後快。那麽這位萬毅將軍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萬毅出生於遼寧省金縣,18歲考入東北軍陸軍軍士教導隊,當時的隊長正是「少帥」張學良,所以他算很早就與張學良有過密切接觸的人,而當時張學良也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1929年,他進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9期學習,因為成績屢次名列第一,所以在1930年畢業時,他得到了張學良親自頒發的獎品。畢業後,由於才華出眾、表現優異,他開始在張學良手下步兵總隊第3隊第1營擔任少校營長。

這位年輕營長一腔熱血,他一直希望東北軍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但可惜,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東北軍被迫選擇了不抵抗政策,這一舉動讓萬毅非常不滿。

在1935年,他被調往西安張學良身邊接受考察時,當時張學良在渭河邊感慨要在這裏建立東北新村。這位年輕的營長直言不諱:「為什麽要在這萊恩家?咱們東北哪個地方不比這裏強?」

看到眼前這位營長如此義憤填膺,張學良頓時沈默不語,他欽佩這位年輕軍官的勇氣,更為自己的家鄉淪落而失落。

1936年1月,張學良重新組建第五十七軍第109師,年僅29歲的萬毅被任命為該師第627團中校團長,成為了東北軍中最年輕的團長。

也正是在這一期間,他認識了那位美國女記者,然後就有了開頭的那段著名的問答。這篇文章後來在美國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讓美國人對東北軍愛國軍人抗日有了一個良好印象。

成為團長後,萬毅一直力主不惜一切代價抗日,而此舉卻與國民黨的某些政策產生了沖突。

——尤其是共產黨的抗日力量一直得到萬毅的保護與支持,更是讓蔣介石極為不滿,他甚至對張學良說:你那個團長萬毅十分反動 要求張學良將其處理掉,但張學良並沒有理睬。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的西安事變爆發,萬毅率部擋住胡宗南腳步 確保了事變的成功。他當時向中央軍喊話,告訴他們事變的真相是為了抗日救亡,此舉極大安撫了人心,避免了雙方的進一步沖突。

當然,這也進一步引發了蔣介石的不滿。1937年2月,伴隨著張學良被扣押,東北軍群龍無首,蔣介石開始反攻倒算,期間抓住了萬毅,並對其進行調查。

但萬毅一番抗日難道有罪的問答,讓其啞口無言,使得蔣介石不得不無罪釋放。

抗戰全面爆發後,萬毅帶著部隊參加江陰要塞保衛戰,頂著日軍飛機大炮血戰五晝夜。之後又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繼續與敵人血戰。但由於蔣介石的瞎指揮,部隊徹底被沖散,萬毅本人流亡十余天才逃回57軍軍部。

1938年,中共中央長江局派出共產黨人與萬毅進行秘密交談,萬毅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根據當時戰士們的回憶,只要萬毅領導哪個部隊,哪個部隊的革命氛圍就很濃厚,他的「八路軍作風」在國民黨部隊中顯得獨樹一幟。

在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又發動了111師反共事件,萬毅不幸被逮捕。在之後的日子裏,萬毅被關押了整整9個月。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被關押期間,於學忠的總部遭到日軍襲擊,此時萬毅居然以囚徒之身,挺身而出,指揮總部警衛營,突出了敵人包圍,使得於學忠得以脫險。

1942年,蔣介石要求魯蘇戰區司令於學忠:萬毅通敵叛國,應予就地秘密處決 此事引起了於學忠的不滿,他回復蔣介石:俺當兵二十余年,還沒幹過這種缺德之事。於是對蔣介石的命令堅決不予理睬

後來,在蔣介石的步步緊逼下,萬毅最終選擇越獄逃到八路軍指揮部。黨組織對他的歸來表示了熱烈歡迎,並且讓他擔任剛剛起義的111師師長。

根據資料記載,在之後的反掃蕩作戰中,萬毅頭部負傷,子彈穿過的腮部,舌頭被穿了一個洞,擊碎了7顆牙齒 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獲知後,立即派醫生穿過封鎖線為其緊急治療。

當時醫生還對其感慨:今後你會變得更加漂亮,因為你多了個酒窩,從此以後萬毅也就有了一個文雅的綽號「酒窩將軍」。

1945年,黨的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山東代表團副團長朱瑞在大會上稱萬毅為不死的吉鴻昌,而這個稱號也被歷史所銘記,成為了萬毅為抗日作出貢獻的重要表彰。

解放戰爭時期,萬毅擔任了第七縱隊司令員,率領部隊殺回東北。1946年,他帶著部隊參加了四平保衛戰,此戰痛擊國民黨王牌部隊新一軍,震驚了杜聿明。

後續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成立,這支部隊便是「萬歲軍」38軍的前身,萬毅則擔任這支部隊的縱隊司令員。之後他帶著這支部隊發動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戰役 幫助我軍極大的扭轉了東北的局勢。

1948年,他成為第五縱隊司令員,在後來的蒙特內哥羅阻擊戰中,成功幫助友軍殲滅了廖耀湘兵團。之後參加平津戰役,率領部隊全面占領了交通樞紐豐台,與兄弟部隊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

期間面對國民黨的猛攻,第五縱隊始終牢牢的守住豐台不失。當時毛主席大喜過望,稱贊道:「你們在豐台搞得不錯嘛!」

建國後,萬毅被授予開國中將殊榮。隨後得到彭德懷的任命,和錢學森一起研究飛彈武器,之後又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五部部長,參加了原子彈研究。

宋任瓊當時回憶原子彈爆炸過程,他高度評價萬毅,稱其為「國防科技現代化的功臣」。然而,就在這個時間節點,萬毅和宋任瓊一起上了廬山,參加了廬山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萬毅明確反對大躍進中的浮誇風,並且公開表示:我基本同意彭總的信 就這樣一番言論,使得他陷入到了當年的政治浪潮中,被扣上了「大帽子」。

受到此事的沖擊,萬毅被撤銷了一切職務。但萬毅始終沒有屈服,他一直堅持實事求是,堅決沒有冤枉一個同誌。直到1973年,終於恢復自由。

但他對於當年的事情始終一直堅定自己的態度,因此在1977年,也就是事情發生的18年後,寫信給中央反映情況,向鄧小平提了一個特殊要求,即:希望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軍隊中工作。

看到萬毅的信後,鄧小平在信中寫了21個字進行回復:既無政治歷史問題,就應做恰當安排,他過去有貢獻。就這樣,萬毅又回到了部隊中擔任總後勤部顧問。1988年,他還榮獲了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直至1997年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