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治國如醫之庸醫四象:從朱由檢到波爾布特的反面典型

2023-12-15歷史

古人雲: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治國其實就如同治病一樣,若遇良醫則病人很快康復,若統治者是良醫,則國泰民安。

然而不幸的是統治者通常都是庸醫,他們治國無方弄權有術,帶來的往往是無盡的災難,若按破壞力的層級來劃分,大概可分為以下四類。

初級庸醫的治國方式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問題,不顧全域的利益,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試圖解決復雜的問題,再加上庸醫能力有限,反而會讓局勢更加惡化,最終無力回天。

明朝末年的朱由檢就是一個典型的初級庸醫,他一上台就發現國庫空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想當然的開出了裁撤驛站的藥方以節省開支。

然而他沒有想到,這樣做的後果是造成了包括李自成在內的大量人員失業,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民變。

為了盡快平息民變,他又向百姓征餉,就像抱薪救火一樣,民變反而越剿越熾,朱由檢最終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導致國破身亡。

然而客觀地說,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朱由檢是真的在為國事日夜焦勞,他是真的想讓國家好起來。

與現代的統治者不一樣,在家天下的皇權時代,皇帝都是把天下當成自己的企業來打理,他們是真的想讓企業紅火起來。

因為百姓過得富足安康,自己的江山才能金甌永固,因此對於初級庸醫朱由檢,後人對他的感官並不是那麽壞。

而現代的統治者與古代的皇帝就不一樣了,他們首先考量的並不是百姓的富足,而是自己的權位。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們的生活過好了,就會思考民主法治等層面的東西,這對統治者來說就是巨大的威脅。

因此他們都喜歡搞一些務虛的形式主義,務實的民生反而放在其次,弄清楚他們的執政邏輯後,就能理解他們的手段。

相對於初級庸醫,第二代就要厲害多了,他們頭痛醫臉,腳痛也醫臉,對他們來說,能不能止痛不要緊,只要面色看起來好就行。

他們擅長用一些虛假的宣傳,來掩蓋真實的問題,讓人民和外界以為一切都很美好,其實是在欺騙自己和別人。

比如在1932-1933年期間,因為史達林錯誤的農業政策,農戶的糧食被強行收繳,烏克蘭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數百萬人因此而喪生。

然而聯盟大國的政府不僅否認饑荒的存在,還透過宣傳機構積極宣揚農業產量的增長。

在史達林的英明領導下,各地都在大豐收,各種擺拍的照片充斥著各大報紙,數百萬餓死的生命仿佛不存在一樣。

對於史達林來說,餓死多少人無所謂,只要宣傳搞得好,自己依然偉大光榮,官方的粉飾使得國際社會對於實際情況知之甚少,直到多年以後才逐漸揭露了真相。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成本低且見效快,因為如果真的要去解決實際問題,政府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去賑濟饑民。

就算能救活大部份人,但是發生饑荒的事情讓外界所知,就會失真最高領導的光輝形象,在史達林時期,沒有什麽事情有最高領導的面子重要。

然而這種方式也有其弊端,就是無論如何粉飾太平,真相終究會浮出水面,而始作俑者必然會遺臭萬年。

到了第三代庸醫就更加邪乎了,他們頭痛堵嘴,腳痛也堵嘴,也就是不讓人民說話,不讓人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只要不喊出來,就沒有病痛。

他們擅長用一些殘酷的手段來鎮壓人民的反抗,讓人民沈默,這方面的佼佼者當屬羅馬尼亞的齊斯古。

在齊氏統治羅馬尼亞期間,為了打造自己所謂的不朽功業,他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政策,包括強制儲蓄和國家債務,以支持他的現代化計劃和大規模建設計畫。

可想而知,這些想當然的政策不但沒有為國家帶來繁榮,反而導致了經濟失衡、資源浪費和生產效率低下。

人們面臨著糧食短缺、商品匱乏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不足,農村地區受到農業集體化的影響,農業生產大幅下降,食物供應更是極度緊張。

再加上政府的集權控制和腐敗導致的資源的不合理分配,更加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在齊氏的倒行逆施下,國家被搞得千瘡百孔,人們對齊氏的怨恨也在與日俱增。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第三代庸醫的齊斯古想到了堵嘴的方法,他為此頒布了臭名昭著的的「打字機法」,這是一種極端的控制手段。

該法規定全國所有的打字機都必須到警局備案,所有的印刷品和影印件都必須和政府的公文一模一樣,一個字都不能改。

包括任何拼寫錯誤或語句錯誤,即使發現了錯誤,也不能更正,因為與官方釋出的原文不一致就是犯罪。

透過這種極端殘酷的手段,齊氏很快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人民的傷痛再也喊不出來了,只要沒有人喊痛,仿佛就國泰民安了。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威力大,見效快,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而缺點是治標不治本,且副作用大,真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這些問題達到臨界點的時候,其爆發的力量會將統治者吞噬,2000年前陳勝喊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強大的大秦帝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常常有驚人的相似,1989年12月21日,布加勒斯特的廣場上有人喊了一句打倒齊斯古,就像一粒火星一樣,一下就燃爆了積壓在人們心裏多年的怨氣。

於是這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紅色皇帝在三天後就被槍決了。

到了第四代庸醫更是登峰造極,幹脆嘴也懶得堵了,甚至連臉都不要了,直接捂住自己的耳朵,聽不見叫喊就一切安好了。

1975年4月17日,波爾布特帶領紅色高棉占領了首都金邊,正式奪取了政權,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時常感嘆自己的國家生病了,已經不純潔了。

為了讓國家純潔,波爾布特在國內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清洗,包括醫生、教師、商人等等除了貧農而外的人都成了屠殺的物件。

每個人都被要求穿上統一的黑衣,從事統一的繁重勞動,因病累而倒斃的不計其數,不到四年時間,就有200萬人因為波爾布特的妄念而喪身。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波爾布特一手打造了一個地獄般的世界,很難想象受過高等教育,且留學法國見過世面的波爾布特的內心對自己制造的累累白骨會毫無波瀾。

但他卻不願意反思自己的錯誤路線,躲在深山裏繼續發號施令,反正人民的慘叫和慘狀自己不想聽也不想看,所謂掩耳盜鈴,不管有多少萬人坑,只要自己沒看到就是沒有。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無需付出任何代價,一切問題只要視而不見就好,而缺點是自欺欺人且違背了天道。

1979年,當越南軍隊進入柬埔寨的時候,人們歡呼雀躍的歡迎這支外國入侵軍,這一天也被定為柬埔寨的解放日,被自己的人民拋棄,可見波爾布特有多麽的不得人心。

1998年4月15日,波爾布特在被自己的部下叛變後,孤獨地死在了叢林中,他的死因至今不明,他的屍體被焚燒在一堆輪胎上,沒有任何人為他哭泣。

他的失敗是因為他的冷漠,他沒有尊重人民的存在,也沒有關心人民的感受,為了實作自己的幻想,他不惜犧牲一切。

這就像一個沒有良心的醫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和狂妄,不惜用實驗和折磨去摧毀病人,結果都是身敗名裂,永遠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透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到,治國如醫,良醫難求,不同層次的庸醫,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災難,而真正的良醫為什麽少之又少呢?

這是因為治國如醫,要有高超的醫術,也就是治國的能力與智慧,這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深刻的洞察,明智的決策以及堅定地執行,這些都要靠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其次還要有仁心仁術,也就是治國的情懷與良知,這需要有對國家的責任,對人民的關愛,對社會的公平以及對自己的謙卑。

這些素質都需要長期的修養和磨煉,不是人人都具有的,因此真正的良醫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而唯有一個優秀的制度,才能讓庸醫不能作惡,暴君無法施暴,人民才能免受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