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是中國農歷的鼠年,是蔣介石「生涯中最失意的一年」。
這一年他多次「飛行視察極端危險地點」,「連患失眠,致不能獲有適當的休息,任何安眠藥劑均無補於事。最後他不得不於每晚飲威士忌酒一杯半,始稍安睡。在南京時,他每夜輒以長途電話與前線各將領交談,指導散布各地的國軍作戰。」(董顯光【蔣總統傳】)
這段話出自國民黨欽定的蔣介石傳記,想必比較接近實情。
這一年蔣介石的政治活動可以分為兩段,一段終於4月19日經過「行憲國大」的選舉,出任總統,並授予不受憲法限制的「緊急處置的權力」。另一段終於次年1月21日宣告「引退」,回到出生地浙江奉化,但仍在幕後操縱黨政軍大權。
國民黨最津津樂道的是蔣介石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的第一任總統,而最不願談論的是李宗仁當選中華民國行憲後的第一任副總統。
李宗仁在國民黨諸派系中屬於廣西幫,也就是所謂的「桂系」,乃中華民國時期新桂系首領。桂系人馬,既不屬黃埔系,也不是浙江幫,歷來為蔣介石所難容,總想去之而後快。事出有因,1927年8月桂系將領白崇禧等迫使蔣介石下野,距蔣發動「四一二」政變僅四個月。1929年初李宗仁等發動桂系軍隊進行反蔣戰爭。同年秋又與粵系張發奎聯合反蔣,再次占據廣西。次年李宗仁站在馮玉祥、閻錫山一邊,參加蔣閻馮大戰,失敗後率軍退回廣西,並將其打造為爭奪政治權力的基地。
但是,桂系人馬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都立有大功,去之卻不易,不但不易,反而愈去愈易引起反感。
蔣介石與桂系將領李宗仁(左)、白崇禧(右)
南京國民黨政府明令規定於1948年3月29日召開第一屆行憲國大,選舉正、副總統之後,時任軍事委員長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決定競選總統,遂將私意告訴老友白崇禧、黃旭初和甘介侯三人。白時任國防部長,黃任廣西省政府主席。白、黃二人對李的企圖一致表示反對。白崇禧還特地請黃紹竑、程思遠、韋永成三人先後飛北平(今北京)勸李宗仁打消這個念頭。這些老朋友都竭力反對李競選,認為蔣必定不會支持,競選必然落選;倘若硬要競選,勢必引起他與蔣之間的嚴重摩擦。
據李宗仁回憶:「我與蔣先生磨擦起來,則向來被目為‘桂系’首腦的一白二黃勢必被卷入漩渦,而遭池魚之殃。故與其聽我知其不可而為之,以致牽累大家,不若早早斷念於未萌之時,免惹多疑善忌的蔣先生不快。」(【李宗仁回憶錄】)
老朋友之所以反對李競選,是因為他們都不了解李競選副總統的國際背景。
1947年7月,美國政府派特使魏德邁來華調查蔣軍在內戰中失利的緣由。一個多月後,魏德邁離華前夕,在報端發表一篇談話,指責蔣介石政權「精神破產」,「麻木不仁」、「貪汙無能」,又謂「中國的復興有待於富有感召力的領袖」。這篇極為坦率的談話無疑暗示人們,蔣介石己不中用了!
魏德邁返回美國後,國務院鑒於他的報告過於敏感,未即公布,且作參考,並向司徒雷登征詢意見。司徒雷登答復說:一切跡象表明「象征國民黨統治的蔣介石,其資望已日趨式微,甚至被視為過去的人物……李宗仁的資威日高,說他對國民政府沒有好感的謠傳,不足置信。」
司徒雷登的判斷足以說明,李決定競選副總統完全出自美國杜魯門政府有計劃的安排。(參見程思遠【蔣介石發表求和聲明的經過】)
於是,李宗仁分別致電白崇禧和吳忠信,表示他已決心競選副總統,請他們便中轉報蔣先生,希望蔣同意他競選副總統。不久,接白、吳復電,皆謂「介公之意國民大會為實行民主的初步,中國共產黨同誌均可公開競選,介公對任何人皆亳無成見雲雲」。
1月8日在外國記者招待會上,一位美聯社記者向李問及此事,李回答說,「我確有此意圖,不過尚未征得蔣先生的同意」。
此訊息一出,即哄傳海內外,各方反響均極為友好。1月11日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寄簡訊說,他聽到這個訊息甚為高興,因為將來競選,正如運動員賽跑一樣,雖「只一人第一,要個個爭先,勝固可喜,敗亦欣然」。所以,他對我的決定「表示敬佩,並表示贊成」。
此後,程潛、於右任、莫德惠宣布參加競選副總統,民社黨也推出徐傅霖參加競選。此時已有五位副總統候選人,其中國民黨三人,民社黨一人,莫德恵以「社會賢達」身份參選。
1948年3月29日國民大會如期在南京開幕。四天前李宗仁到南京後,即請見蔣介石。蔣在官邸接見,寒喧既畢,李便向蔣報告他已決心競選,「事先曾請吳、白兩位報告過,承蒙俯允,現在希望更有所指示。蔣先生說,選舉正、副總統是民主政治的開端,黨內外人士都可以自由競選,他本人將一視同仁,沒有成見。得到蔣先生這項保證,乃興辭而出。」
大會開幕後,總統為蔣所得,固天下莫能與之爭,幾位副總統候選人遂展開了激烈的競選宣傳。雖鹿死誰手尚難定奪,但一般預測李宗仁當選的可能性最大。
但事態的發展並非依李本人的意願而轉移。蔣介石在意氣上非要把李壓下去不可。
為了貫徹蔣的意圖,召開了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監委臨時聯席會議。表面上是為將來行憲交換意見,實際上是想使李接受「由黨提名」這一主張,把他從副總統候選人中剔出去。一天,正在會議休息期間,洪蘭友突然請李宗仁到某休息室去。到了門口,見於右任、居正、吳稚暉、程潛、吳忠信、張群、陳果夫、孫科、丁惟汾等已在裏面。坐下後眾人都默不作聲,氣氛異常沈重。過了一會兒,張群站起來,說是奉總裁之囑,特請諸位先生來此談話,接著他推吳稚暉說明其中原委。吳「略謂,本黨一向是以黨治國,目前雖準備實行憲政,不過國民黨本身須要意誌統一,才能團結,這是本黨內部的事,與實行憲政還政於民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故蔣先生認為本黨同誌參加正副總統的競選應尊重本黨意旨,由黨提名,這辦法確極公允,應該照辦的。」根據這個原則,吳又口沫橫飛說了一套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張群遂打斷吳氏的話頭,解釋蔣介石的苦衷說:「總裁深恐由於副總統競選引起黨內的摩擦,為防患於未然,總裁有意使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由黨提名。如果大家同意,我即去另一間休息室報告總裁。」
吳問李的意見如何,李宗仁聽他們說了一大堆話,心中極不以為然,「乃申明不贊成這項辦法。選舉正副總統既是實施憲政的開端,則任何國民都可按法定程式參加競選。如果仍由黨來包辦,則我們的黨將何以向人民交代?」
接著,李宗仁強調說,以前在北平時,他便向總裁建議從緩行憲,先將國內政局穩定再說,總裁當時並沒有考慮我的建議,只說解決今日問題一定要行憲。現在既已行憲,本人主張一切應遵循憲法常規辦理,任何其他辦法,本人將反對到底。(參見【李宗仁回憶錄】)
最後,居正站起來打圓場說,「我看德鄰先生既不贊成這項辦法,那就請嶽軍兄去回復蔣先生罷。」
在黨國要員勸退無效後,蔣介石親自出馬了。不久蔣單獨召見李,希望他放棄競選,以免黨內分裂。李宗仁說:「委員長,我以前曾請禮卿、健生兩兄來向你請示過,你說是自由競選。那時你如果不贊成我參加,我是可以不發動競選的。可是現在就很難從命了!」
蔣問道:「為什麽呢?你說給我聽。」
李答道:「正像個唱戲的,在我上台之前要我不唱是很容易的。如今已經粉墨登場,打鑼鼓的、拉弦子的都已叮叮咚咚打了起來,馬上就要開口而唱,台下觀眾正準備喝采,你教我如何能在鑼鼓熱鬧聲中忽爾掉頭逃到後台去呢?我在華北、南京都已組織了競選事務所,何能無故撤銷呢?我看你還是讓我競選罷!」
蔣說:「你還是自動放棄的好,你必須放棄!」
李說:「委員長,這事很難辦呀!」
蔣說:「我是不支持你的。我不支持你,你還能選得到?」
李聞此言惱火了,說道:「這倒很難說!」
蔣似乎也生氣了說:「你一定選不到!」
李不客氣地反駁道:「我可能選得到!」
聽完這句話,蔣滿臉怒容,從沙發上站起來說:「你一定選不到,一定選不到!」
李也跟著站起來:「委員長,我一定選得到!」
這次晤談不歡而散後,蔣介石召集心腹密商對策,其間蔣竟聲稱,李某參加競選副總統直如一把匕首插在他心中,各位如真能效忠領袖,就應該將這把刀子拔去。
4月3日,李宗仁與程潛、於右任結成一條聯合陣線,一致反對副總統候選人由黨內提名的決策。次日,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體會議在南京中央黨部禮堂舉行,專門討論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問題。主持會議的蔣介石首先講話,主張首屆總統應提出一位黨外人士擔任,並提出下列人選標準:(1)在學術上有成就者;(2)在國際上有聲譽者;(3)曾對國家有貢獻者。蔣表示,他無意於競選總統,寧願當行政院院長。說完便離開會場。
休息後繼續開會,改由孫科主持。黃埔系多數人贊成蔣不當總統,但戴季陶等人主張仍推蔣做總統候選人,張道藩且說:「如果贊成總裁不做總統,請問有什麽辦法要國大代表另選他人?」
結果,經上下午兩次會議討論,仍一致推蔣為總統候選人,由陳布雷打電話報告蔣,他仍不贊同,最後,決定交中央常務委員會研究後再行決定。
4月5日上午,中央常委會在黨部會議廳舉行,研究蔣介石是否當總統候選人問題。會上仍是兩種對立主張相持不下。張群見狀站起來說,「並不是總裁不願當總統,而是依據憲法規定,總統是一位虛位元首,所以他不願處於有職無權的地位。如果常委會能想出一個補救辦法,規定在特定時期,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置的權力,他還是要當總統的。」
常委會當即推定張群、陳立夫、陳布雷三人前去見蔣轉達常會決定,如蔣願任總統,當在憲法外另訂條款,賦予他以必要的權力。
5日下午,中央常委會繼續開會。張群說:「已征得總裁同意,在憲法外另定條文,如臨時條款之類,使總統在特定時期得為緊急處置。在這個條件下,他願意當總統候選人。」常委會當即照張群的意見透過決議。這就是4月18日在首屆國民大會透過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
4月6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會繼續召開。張群代表常委會作研究報告,建議以蔣介石為本屆總統候選人。當即由全會決定:本屆總統候選人,仍擁護總裁競選,但黨不提名,本黨同誌得依法聯署提名。唯下屆總統、副總統競選,應由黨提名。
在透過上述決議時,經張群說明:根據此決議,總裁和居正同誌都可以依法聯署競選總統;李宗仁、孫科、程潛、於右任四位同誌都可以聯署競選副總統。
4月19日國民大會舉行全體會議選舉總統,蔣介石以二千四百三十票當選。居正作為陪選人也得到二百六十九票,廢票三十五張。
4月20日國民大會公告六名副總統候選人,23日開始選舉副總統的投票程式。這次選舉是國民黨當政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全國各界乃至國外新聞界皆予以密切關註:何人當選副總統?
當日第一次投票結果:李宗仁以七百五十四票領先,孫科以五百五十九票居第二,第三為程潛,得五百二十二票,第四於右任,得四百九十三票,莫德惠、徐傅霖殿後,各得二百余票。
初選因無人得到法定超過二分之一的票數,依選舉法的規定,取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選人,即李宗仁、孫科、程潛於次日舉行第二次投票。
4月24日第二次投票結果如下:李宗仁一千一百六十三票,孫科九百四十五票,程潛六百一十六票。還是沒有一個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依法須進行第三次投票。競選至此達到最高潮,各地民眾對此都感莫大興趣,電台不斷播送投票訊息,報紙則發行號外。
不料風暴驟起。蔣介石當日召見賀衷寒、袁守謙,要他們把所有投給程潛的票全部改投孫科。同時,蔣又示意程潛放棄競選,並要他將選票皆投給孫科。程潛嚴詞拒絕,當晚即發表聲明放棄競選。
李宗仁與程潛在競選中原訂有口頭協定,程既放棄,李勢難獨行。24日晚飯後,李宗仁召集白崇禧、黃紹竑、黃旭初、邱昌渭、程思遠等人舉行會談。次日淩晨2時與會者最終作出決定:放棄競選。
4月25日南京各報赫然刋發李、程棄選的聲明,兩位候選人指出,這次國民大會在選舉副總統,存在著某種壓力,使各代表不能本其自由意誌投票。
聲明激起李、程支持者的強烈憤慨,紛紛表示拒絕參加下一次投票,致使25日的國民大會無法如期舉行。孫科處境尷尬,也不得不放棄競選。鑒於這種情況,國民大會被迫休會。
25日下午,蔣介石召開中常會,決定派人勸請各候選人收回成命,俟會外協商取得結果後再召開國民大會。26日並未取得任何結果。27日蔣介石召見白崇禧說,「北伐和抗戰兩個時期,因有你和德鄰的幫助而得到最後勝利。今天這個局面,仍需要你們兩位支持。希望你勸促德鄰重新參加競選。我一定全力支持他,以達到合作到底的目的。」
白崇禧向李宗仁匯報,謂蔣信誓旦旦,自應對塔克辛任。黃紹竑聽罷只看著天花板微笑。李沈吟一下,答應取消放棄競選之舉,但說「總不能私相授受,要由(國大)主席團出來轉圜才行。」
4月28日國民大會重開,舉行第三次投票。結果,李宗仁得一千一百五十六票,孫科得一千零四十票,程潛得五百一十五票。這次投票結果表明蔣仍支持孫科,他對白所說的不足為信。但蔣勸李重新出來競選,已使李在政治上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李宗仁現在儼然成了國民黨內爭取民主改革的代表人物,凡是對蔣不滿的人大多站到李宗仁一邊來了。
4月29日上午,國民大會舉行第四次投票。依選舉法規定,取得絕對多數者當選副總統。午後計票,結果李宗仁得一千四百三十八票,孫科得一千二百九十五票。李以微弱多數戰勝孫科,當選第一屆副總統。
李宗仁雖當選副總統,但據他回憶:「有關軍國大事的重要會議,蔣先生照例不要我參加,招待國際友人的重要宴會,蔣先生也向不邀請我陪客。只有幾次總統招待國內元老的餐會,我偶而被邀作陪罷了。」(【李宗仁回憶錄】)
而白崇禧國防部長一職卻被免去,遺缺由何應欽繼任。白夫人馬佩璋曾扳著面孔對程思遠說:「你同邱毅吾(即邱昌渭)做了一樁好事,把德公選為副總統,而把我們健生拉下台了!」
其實這正是蔣氏分而治之的慣技,就是不讓桂系兩個首領在一個地方工作,以免對其造成威脅態勢。抗戰期間,白到南京出任副總參謀長,李即去徐州任第五戰區司令官。抗戰勝利後,白任國防部長,李去北平任行轅主任。現在李進京任副總統,白崇禧自然得挪窩了。6月28日白在漢口就任華中剿總總司令一職。
1948年下半年,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共產黨指揮的人民解放軍由防禦轉入進攻。先後爆發的晉中、豫東、濟南戰役,殲滅國民黨軍19萬,解放交城、平遙、濟南等地。9月開始的遼沈戰役,至11月殲滅國民黨軍47萬,解放東北全境。11月開始的淮海戰役,至次年1月殲滅國民黨軍55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12月開始的平津戰役,至次年1月殲滅國民黨軍52萬,解放華北地區。
1948年1月,國民黨聲稱一年內可以消滅共產黨軍的有形力量。到1949年1月一年過去了,國民黨非但沒有消滅共軍,反而要被共軍消滅。
12月中旬,淮海戰役接近尾聲,共產黨戰勝國民黨勢成定局。蔣介石固然感到大勢已去,國內外許多民意機關,甚或高級將領也都認為前途無望,希望政府在猶有可為之時,與共產黨恢復和談。
蔣介石為此曾兩度找李宗仁到官邸商談,說明他想即時引退,希望李能頂起這局面來同共產黨講和。李宗仁忙說:「這局面你都幹不了,我如何頂得起?」 蔣一再勸李接受,李卻竭力推辭。
蔣介石又叠派吳忠信、張群、張治中等來李官邸,幾度相勸,李宗仁均表示:無論如何不願承當。推辭的緣由:一是確實幹不了,二是與蔣相處二十余年,深知其詭計多端,說話不算話。(參見【李宗仁回憶錄】)
1月4日蔣介石親自來李住處拜訪。此次移樽就教,對引退之事說得非常具體。蔣首先問道:「你看現在這局面怎麽辦?」
李答道:「我以前就向總統建議過,武漢和徐州應劃為一個單位,統一指揮。今日挫敗的原因雖多,而最大的毛病是出在指揮不統一之上。」
蔣說道:「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徐(州)蚌(埠)失敗後,對方立刻就要到江北,你看怎麽辦?」
李答道:「我們現在樣樣都站在下風,但是也只有與共產黨周旋到底,走一步算一步!」
蔣搖頭說:「這樣下去不是事!我看我退休,由你頂起這局面,和共產黨講和!」
李說:「你尚且不能講和,那我更不行了!」
蔣說:「你擔起這局面,馬上就不同了。」
李仍說:「總統,這局面你如支持不了,我就更支持不了。無論如何,我是不能承當此事的。」
蔣則說:「我支持你。你出來之後,共產黨至少不會逼得我們這樣緊。」
李宗仁還是堅決不答應,蔣介石便打道回府了。
次日蔣派張群、吳忠信前來,還是逼李繼任總統,好讓他退休。李宗仁露骨地表示,當今局勢非民國十六年可比,蔣下野未必能解決問題。
不久,蔣又找李去談話,李還是拒不從命。於是,蔣搬出憲法逼李就範:「我以前勸你不要競選副總統,你一定要競選。現在我不幹了,按憲法程式,便是你繼任。你既是副總統,你不幹也得幹!」
李回應道:「按憲法,我是無法推辭,但是現在的局面,你尚且幹不了,我如何能頂得起?」
蔣答:「共產黨絕不同我講和。你出來,最低限度可以變一變。」
李說:「我出來,共產黨一定要我無條件投降。」
蔣說:「你談談看,我做你後盾!我做你後盾!」
1月21日蔣介石在其官邸舉行緊急會議,宣布:「在目前情況下,我個人非引退不可,讓德鄰兄依法執行總統職權,與中共進行和談。我於五年之內絕不幹預政治,但願從旁協助。」
全場氣氛萬分哀痛。社會部長谷正綱起立疾呼:「總裁不應退休,應繼續領導,和共產黨作戰到底!」
蔣以低沿的語調回應說,「我已作此決定了!」隨即告訴李宗仁:「 我今天就離開南京,你立刻就職視事」。
李問:「總統什麽時候動身,我們到機場送行。」
蔣答:「我下午還有事要處理,起飛時間未定,你們不必送行!」說著走向門外,於右任老態龍鐘地追上去,口裏喊著:「總統!總統!」蔣稍停,於直言:「為和談方便起見,可否請總統在離京之前,下個手令把張學良、楊虎城放出來?」蔣把手往後一撒:「你找德鄰去!」
離開會場,蔣介石便徑赴機場,乘專機飛到杭州去了。
蹊蹺的是,上一個鼠年蔣介石在西安遭張、楊兵諫,而這一個鼠年在南京遇陳布雷屍諫。
陳布雷原名訓恩,三十八歲(1927年)由蔣介石介紹加入國民黨,歷任軍事委員會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國民政府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乃蔣氏第一號筆桿子,貼身的文字侍衛官。蔣的作品都是陳的傑作。他筆耕二十年卻沒有一部文集傳世,都跑到別人的文集裏去了。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終年五十九歲。臨死前夕,據其秘書蔣君章披露:蔣介石「決心推行總動員戰鬥,囑先生起草方案」,陳正與洪蘭友等研擬,尚未定稿,而蔣「催索甚急,數次以電話相促。先生在電話中高聲答曰:我不會辦,此為先生對最高當局之失態。即召我上樓,授以三案,要我整理合並,速成一案,語氣間頗感失言之憾。越一日,而先生不起矣。」
促使陳布雷自殺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失態」,而是「陳布雷曾經勸告蔣介石罷兵,同共產黨舉行談判,雙方早日結束內戰,讓百姓休養生息。但蔣介石不僅沒有聽從,而且事後表示不滿。陳布雷感到徹底失望,百念俱灰,於是以身殉職,示己忠貞,免得蔣介石猜疑。
從這一點來說,陳布雷的自殺也可謂屍諫。」(陶永標【屍諫 –蔣介石秘書陳布雷自殺經過】)
再說陳的女兒陳璉1939年便加入了共產黨,1947年在北平被國民黨保密局逮捕。蔣介石聞之大為驚訝、震怒。這一點更易引起蔣氏的猜疑,陳布雷自然心知肚明。
受蔣切責而失態,不過是壓垮陳布雷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