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白受到山東儒生嘲諷後,一氣之下寫下一首詩,現已成罵人的絕句

2024-05-08歷史

前言

李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史上具有時代性的一位偉大詩人,但是天才往往都是孤獨的,是不被肯定的,李白的一生也沒有實作他的誌向。

年少成名的李白,其自身的能力是不容忽視的,但在李白來到魯地的時候卻碰到了滑鐵盧。這種氣李白怎麽也忍受不了,當即就寫下了一首【嘲魯儒】進行嘲諷。

一、性格特點

提到李白相信大家的腦海中都會湧現出一個詞——天才,正是天才,可以說在當時的大唐盛世中擁有能力與才華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李白依舊是憑借一己之力成為了時代的代名詞。

在李白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背誦課本了,在他不到十五歲的時候已經自己作詩多首了。他的名字也在當地也是無人不知的。漸漸他也結識到一些社會上層人士,即使是這些人在遇到李白的時候也都是嘉獎與推崇。

這個時候的李白只有十五歲,可以說正是年少成名,起點太高,也鑄就了他的性格特點。正是因為眾人的賞識,讓年少的李白就擁有了別人可能畢生都不敢奢求的自信。

可以說自信是十分重要的,但凡事不能太過,自信太過就是自負了。正是因為他的自負與狂妄的性格才使得他的半生都是孤獨的。

李白的一生除了詩以外就是酒了,可以說正是這兩樣東西陪伴他度過了余生,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大多可以看出他的率真與真摯的感情,這也是他沒有涉世朝堂的有益之處。

要是李白在經歷過了朝堂的黑暗之後,他一定不會留下今天這麽多的讓人感嘆的著作。

二、【嘲魯儒】

對於李白這樣的人來說,他也有一個夢想就是可以執杖走天涯好不瀟灑。之後的李白就輾轉來到了山東,但是讓李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的山東之旅並不是十分的開心。

縱觀李白從離開家開始,這一路上無論是去到那個地方都是飽受稱贊的,畢竟他的才識在那。可以說是能夠聽到李白作詩一首就已經是十分榮幸的事情了,但是在山東的李白卻罕見的遭到了嘲笑。

受到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響,山東子弟大多都是飽讀詩書的,但是就是因為讀書太多了導致他們的思想很難轉變過來。可是李白卻是一個喜歡與眾不同,不喜歡循規蹈矩之人。

今天來說就是李白不適宜當地人的思想。李白作為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思想也與他作詩的風格一樣。

他想的從來都不是一步步科舉考試從而得到重用,而是想要憑借自己的能力得到皇帝的重用,不走科舉那條路。

但對於當時一直都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學子們看來,這完全是一種荒謬的行為。常言道話不投機半句多正是如此。

但是李白向來是在眾人的稱贊聲中長大的,有人說他自恃清高,但是李白確實是有能力站在別人的上面,自古以來哪有天才是沒有脾氣的。

李白的放蕩不羈在山東簡直是獨一份,大家都是循規蹈矩就你來了之後要反其道而行。可以說只是聽聞就讓許多山東學子們不喜了。在兩方接觸中,魯地的學子可以說直接將對李白的不喜展現出來。

甚至有的激進學子更是妄言李白根本就不配為一個詩人,只是一個碌碌無為的花花公子。最開始的時候李白也是忍耐了下來的,畢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隨著學子們越來越激進,就連李白這種向來不在意名聲的人也受不了了。當即就寫下了一首【嘲魯儒】用來嘲諷魯地的迂腐的學子。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思想不同。

一邊是創新一邊是循規蹈矩。可以說李白對於魯地的學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的古板。就像【嘲魯儒】的第一句所言的「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可以說第一句就讓魯地的學子們臉色變的青紅不已。

簡單來說就是在與魯地的學子探討學問的時候發現他們只會死讀書。一直都在這五經中尋找一切事情的解法。

這也就是嘲諷魯地儒生不懂變通,第二句李白更是直言「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李白詢問當地儒生一些治國的方針與策略的時候,他們卻是迷迷茫茫不知應該如何回答。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怪不得當年秦朝的時候丞相李斯,不重用儒生,就儒生的這個樣子怎堪重用?

其實這一句的嘲諷之意還不是很嚴重,最後一句可以說能將一些學子氣的吐血。「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有關於國家大事,什麽都不知道,還是不要再學習了直接回去耕種吧!

可能這就是文人嘲諷的方式吧,在這首詩中,李白沒有用一個不雅的字眼,但是就這樣依舊將當地的文人氣的不行,並且在那之後李白可以說是徹底的放飛了自己。

再遇到魯地的學子嘲諷自己的現象,可以說是毫不留情的嘲諷「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在這個方面那些只知道讀書的魯地學子,怎麽也不及李白犀利,只能是被李白追著嘲諷。

三、蜀文化的影響

在李白的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多次提到了一個地方就是——蜀地。這是他成長的地方,可以說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個地方。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與風格,可以說在李白的詩作中,受到蜀地的影響是最容易看出來了的。蜀地還有一個別的名字——四塞之國。正是因為他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他是眾多文化交匯才得到的產物。

即使是在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由於蜀地地理位置的特殊,他也並沒有將全部的文化都變為了儒家思想,這也為之後李白在去往山東的時候感到不適應相呼應。

之後經歷了多年的演變後,蜀地的文化可以說是更雜了。其中不僅有儒家,還有道家甚至還有黃老之術。

在李白出生的時候,蜀地的文化並沒有得到統一,李白就是在這樣混亂的文化交匯之下長大的。他幼時學習了多種思想,也就預示著在他的身上存在著多種文化。

巴蜀之地大多都是極具浪漫主義的,這是整個巴蜀的大局勢,所以李白也受到了影響,他之後的所有詩作都是浪漫主義的。

結語

可以說李白對於孔子也是十分尊敬乃至推崇的,不然他也不會千裏迢迢的來到魯地,即使是之後他作詩嘲諷當地的學子,但針對的只是那些死讀書之人,對於孔子的看法他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李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給後世留下了無窮無盡的財富,也正是因為這使他廣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