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司馬炎臨終部署有什麽問題?問題大著呢,想得挺美但其實全是漏洞

2024-03-04歷史

280年,司馬炎滅吳;282年,司馬炎身邊最大的政治大老虎賈充下線;283年,司馬炎一生最為頭疼的政治威脅弟弟司馬攸很「巧妙」地病死了;289年,大病一場的司馬炎,被士族集團借著「蒼天示警」勸告要小心外戚集團,司馬炎臨終醒悟,開始動手削弱楊氏外戚的權力,並加封宗室王爺、增封自己的皇子們,希望他們能壓制外戚、士族,保護自己那個傻兒子平安過度……

所以,到了司馬炎臨終前,西晉的政治格局其實基本上是回到了西漢初年的模樣,一幫子手握軍政大權的自家王爺去與外戚集團、功臣集團相互防範。

這種局面其實也不是不可以維持和立足,不然人家西漢怎麽能逐漸完成中央集權的終極使命?但各人有各人,司馬炎是得了劉邦的病,卻沒有劉邦的命。人家劉邦的大漢傳承四百年,他的大晉30年後就會成為奇恥大辱的偏安政權了。

搭好「諸侯王拱衛皇權」的大框架後,轉過年後,也就是公元290年,一輩子勞心勞力的苦命皇帝司馬炎燈枯油盡了,四月份駕崩於含章殿。

他在去世的前一年,確立他叔叔司馬亮的宗室核心地位,將其封為了大司馬、大都督、假黃鉞,並把自己的親兒子們都放到了各鎮去督軍事,也算是為大晉操碎了心。但是,對不起,司馬炎同誌,不是蒼天對你一輩子的苦心孤詣有意見,而是對你們司馬家幾代人缺大德的操作無法認同,你的用心良苦馬上就要被辜負了。

其實大家可能還是有點小瞧了司馬炎的權謀之術,他明面上確實是想打造一個「宗室、外戚、士族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宗室勢力總攬全域,控制核心軍事力量;外戚和士族互相制衡,管理營運日常政務。最後,等到皇權強大後,才慢慢集權。但老狐貍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動了一點手腳的,他選的宗室和外戚首領都是他認為沒啥水平的平庸之人,宗室代表是比較窩囊的司馬亮,外戚楊家是最拎不清事的楊駿。

司馬炎這麽安排的潛在用意是什麽呢?是給接班人日後集權減少阻力。

那麽,難道司馬炎不擔心這些平庸的護主之人保衛不了他那個傻兒子嗎?他覺得人多力量大。朝堂之內,有司馬亮領銜的宗族勢力和楊駿領銜的外戚勢力共同制衡士族集團;朝堂之外,還有自己那麽多親兒子手握兵權來保駕護航。問題應該不會很大!

可問題又來了,大家會奇怪司馬炎如此要死要活地護著自己那個傻兒子到底有什麽意義?司馬衷給人當了一輩子玩偶然後去世了,大晉的未來又何去何從呢?不還是會出現各種大權旁落的風險?司馬炎處心積慮一輩子,到頭來不還是給他人作了嫁衣裳?

司馬炎自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傻兒子是一點指望不上了,醜兒媳婦賈南風更是不能給一丁點機會,那特麽是政敵賈充的女兒,蛇蠍心腸,她要是得勢,能把咱們司馬家連根拔起都說不定。所以,司馬炎來了一招「隔代傳承」,他在去世前就宣布了司馬衷之後,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的第一接班人。

只要司馬遹能順利接班,自己這一輩子心力憔瘁就都值得了。為什麽?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司馬遹這孩子。

這孩子並不是司馬衷的皇後賈南風所生,賈南風這輩子雖然憑借權力威逼利誘,睡了不少身強體壯的老爺們,但是肚子一直沒啥動靜。正應了司馬炎當年那句話「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啥意思?賈家的種不好,妒心重、缺多德,容易斷子絕孫。放到賈南風身上,便是「地不好,不容易出糧食」的意思。

也就是說,司馬遹並不是司馬衷的嫡子。既如此,司馬炎憑什麽在政治遺囑中,指定將來要由司馬遹來繼承皇位呢?而且司馬衷繼位後,便立馬落實了他爹的意願,把司馬遹立為太子了。

惠帝即位,立為皇太子

這事是不是相當詭異?不是嫡子本來就沒有繼承權嗎?盡管皇後賈南風當時沒有生育,但她畢竟還年輕,還有機會生孩子呀,你司馬炎這麽早就把這個事做成定局,怎麽也有點說不過去吧?

答案還是要從司馬遹的身世上去找。司馬遹是怎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呢?話說司馬衷到了該交配的年齡時,司馬炎擔心自己的兒子司馬衷傻到了忘記男人本能的份上了,便從自己後宮之中選了一個叫謝玖謝才人去技術指導或者叫循循善誘一下,結果謝才人去了東宮不久,就宣布懷孕了,生下來的這個孩子便是司馬遹。

玖清惠貞正而有淑姿,選入後庭為才人。惠帝在東宮,將納妃。武帝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東宮侍寢,由是得幸有身

這個問題大家可以認真去想一想。謝玖既然能被司馬炎派去給司馬衷做技術指導,說明她在司馬炎那裏一定是有過實戰經驗的。然後,去了之後就馬上宣布懷孕了。不間斷地服侍了兩任男友,還剛好在交接期間懷孕的,這孩子是前男友還是現男友的,誰能說得清?

這個問題大家可能覺得很重要,但是司馬炎覺得並不重要,或者說,這就是他所需要的答案。我的還是他的,不都是我們司馬家的嗎?賈南風生的,我才擔心那不是我們司馬家的血脈呢。

謝玖宣布懷孕後,第一時間就向司馬炎申請回到皇宮保胎,理由是賈南風的醋勁太大。最後,在前男友現公公司馬炎的庇佑下生下了孩子。

賈後妒忌之,玖求還西宮,遂生湣懷太子

司馬遹生下來之後,就一直被司馬炎帶在身邊,天天跟他的那些皇子愉快地玩耍。

幼而聰慧,武帝愛之,恒在左右。嘗與諸皇子共戲殿上

完了之後,還跟他爺爺當年誇他弟弟司馬攸一樣,他也使勁地誇他這個「大孫子」。經常在朝堂上說,這孩子將來能把我們司馬家發揚光大。

因撫其背,謂廷尉傅祗曰:「此兒當興我家」

老是這麽幹巴巴地誇司馬遹顯得很沒有說服力,司馬炎後來又給司馬遹找了個參考人物,這人可不簡單,正是司馬炎的爺爺司馬懿,他對群臣說司馬懿像他爺爺。

嘗對群臣稱太子似宣帝,於是令譽流於天下

司馬炎如此大力度地捧孫子司馬遹,用意是相當明顯,就是學他爺爺當年隔代指定接班人唄。

可他跟他爺爺司馬懿的操作條件卻完全不一樣。司馬懿是因為司馬師太優秀了,所以指定發展路線走司馬師這一脈,然後司馬師生不出兒子,所以從司馬昭那裏過繼一個過來重點培養,這一點毛病都沒有。但你司馬炎呢?本身就是讓一個傻兒子當家,而且兒子和兒媳婦都還年輕,生不生得出兒子猶未可知,你這早早就把司馬遹指定為了接班人,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呀!

即便司馬炎解釋說,我就是慧眼識珠,就是一眼相中這孩子了。將來賈南風要是生不出兒子,咱就把這孩子過繼給賈南風,把他順利上位。如果賈南風生了兒子,咱就把賈南風廢了,另立皇後。可萬一這些新的變故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勢力,他們不願意擁護司馬遹呢?

司馬炎對「孫子」司馬遹的偏愛多少有點莫名其妙,至於具體內情,或許只有司馬炎自己知道。

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司馬懿指定的司馬攸,最終結局不大好,他司馬炎指定的司馬遹,最終結局也好不到哪裏去。這是後話。

總而言之,大家要明白,司馬炎的臨終布局其實就是一個曲線救國,他的傳承核心其實是孫子司馬遹,而不是兒子司馬衷。

這樣就會導致一個什麽問題呢?外戚勢力就不會配合你司馬炎的生前部署,你特麽就是把我們當成了「寂寞難耐階段的過渡者」,我們憑什麽對你死心踏地?咱們誓死維護你們司馬家的利益,最後你們筆鋒一轉,桃子都留給司馬遹去摘了,我們圖個啥?

再加上司馬炎並沒有在司馬亮和楊駿之間明確主次關系,一山不容二虎的問題也隨之爆發了。

就在司馬炎快不行了的時候,外戚楊駿就迫不及待地大量安插自己人守在司馬炎身邊,他要在第一時間掌控局面。

及帝疾篤,未有顧命,佐命功臣,皆已沒矣,朝臣惶惑,計無所從。而駿盡斥群公,親侍左右。因輒改易公卿,樹其心腹

司馬炎要死不死的時候,清醒過一段時間,發現身邊全是楊家的人,就把楊駿臭罵了一頓。隨後正式下詔讓司馬亮和楊駿共輔朝政。楊駿表示你都快不行了,說話指定不好使,我不要和司馬亮共同輔政,我要一人輔政。於是便扣壓了這份詔書。

會帝小間,見所用者非,乃正色謂駿曰:"何得便爾!"乃詔中書,以汝南王亮與駿夾輔王室。駿恐失權寵,從中書借詔觀之,得便藏匿。中書監華廙恐懼,自往索之,終不肯與

同誌們,現在知道為什麽立遺囑通常要多個無直接利益關系的見證人在場作證了嗎?

司馬炎彌留之際,楊皇後啟奏父親楊駿輔政,還提前把檔都準備好了。這實際上就已經是裝模做樣走個流程的政變了,你司馬炎已經無力去改變什麽了。

信宿之間,上疾遂篤,後乃奏帝以駿輔政,帝頷之。便召中書監華暠、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遺詔

所以,司馬炎去世時留下的遺命是:楊駿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將軍如故。這一連串官職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吧,全是分量極重的實權崗,楊駿已經大權獨攬了。

至於司馬炎從癱瘓到去世,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麽,史料之中沒有具體記載,咱也不瞎聯想。咱只提醒大家,司馬炎被封鎖訊息到去世中間有八天時間,八天時間能發生任何我們可以想象的事情。所以,我們對於重大事務的交接,一定要在自己可以獨立自主的時間內完成。

夏四月辛醜,以侍中車騎將軍楊駿為太尉、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己酉,帝崩於含章殿

楊駿上位後,第一刀就是砍向他之前的競爭對手司馬亮,下令讓他滾出洛陽,到許昌去督豫州諸軍事。

楊駿這招是又狠又蠢。狠在他直接拿宗室核心人物司馬亮開刀,蠢在自己打壓政敵居然還給人家兵權。你特麽把人家揍得皮青臉腫,然後丟把刀給人家,讓人家去外地勤練武功再來找自己報仇?再說,你把司馬亮趕走,西晉這麽一大攤子,你支棱得起來嗎?士族集團當年怎麽不把你們楊家當人看,你這麽快就忘記了嗎?你女兒原來是皇後,現在司馬炎死了,賈南風才是皇後,賈充家族那麽雄厚的外戚勢力,你拿什麽去防?

但好在楊駿也不是一無是處,他還知道怕死,上位之後就馬上給自己配備規模宏大的保鏢團。

置參軍六人、步兵三千人、騎千人,移止前衛將軍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衛,其差左右衛三部司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馬十人給駿,令得持兵仗出入

想當年,為了勸阻司馬炎趕走司馬攸,禁軍將領羊琇就密謀要弄死他們楊家代表楊珧。現在,你們楊家更加不可一世了,想弄死你們楊家的人就更加多得去了。你不給自己多配點保鏢還真不安全。

隨後,司馬炎出殯時,他都不敢出殿,帶著禁軍百人躲在宮中當宅男。

自是二日而崩,駿遂當寄托之重,居太極殿。梓宮將殯,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武賁百人自衛

一看楊駿如此怕死,暗殺的機會恐怕比較難找了,廷尉何勖等人就已經開始遊說輩分最高、官銜最大的司馬亮直接明槍明刀地去弄死楊駿。

勖曰:"今朝廷皆歸心於公,公何不討人而懼為人所討!"或說亮率所領入廢駿

司馬亮啥反應?這貨直接給他們司馬家丟臉了,連司馬炎的殯葬都沒參加就跑許昌上任去了。你特麽楊駿都跟你圖窮匕見了,一上台就叫你滾,你還有啥客氣可講?現在有人主動給你遞刀子,你慫啥?該出手就出手唄!

司馬亮走了之後,楊駿如釋重負,但他也知道自己才、德、名都不配位,於是大面積搞利益拉攏。朝廷內外群臣一律晉升一級,參與司馬炎喪事的晉升二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律封為關中侯,免除一年的賦稅。

駿自知素無美望,懼不能輯和遠近,乃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開封賞,欲以悅眾

搞笑不?啥官職、爵位、稅賦,這些在我楊駿眼裏就跟大白菜一樣,今天我心情不錯,每人十斤,都給拿回去,不準拒絕哈!跟現在有些單位逢年過節搞慰問一樣,面粉或大米多少斤,人人有份。

這裏必須要跟大家講一下,職場之中的獎懲,切記不要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否則真的會適得其反。首先,大家的待遇都提高了,以後就降不下來了,往後的維護成本就高了一個檔次;其次,人人有份的情況下,是沒有人會真正記你的好的,大家要記住,恩和怨、愛與恨,其實都基本來源於比較差;最後,這還會稀釋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容易拉仇恨。比如一個科室就5個人,你說咱們人少,內部份配就不要分彼此了,大家都享受科級待遇算了,你看原來的科長恨不恨你。

所以,楊駿認為自己這一大手筆「俘獲」了宗室與群臣的芳心,以後會齊心協力輔助自己執政。但實際上,人家一邊提幹、數錢,一邊罵他是個二百五。

楊家有沒有明白人呢?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司馬炎故意沒選來輔政的楊駿的兄弟楊珧、楊濟兩人。他們兩人早已看出,沒有司馬炎給他們家月台,他們楊家是不可能鎮得住場面的。

所以,楊濟就勸楊駿要把司馬亮喊回來,那是個慫貨,攻擊力不夠,正好用來當肉盾。有啥事把他推到前面,咱們楊家躲在後面。否則,我們楊家有滅族的危險。

濟謂傅鹹曰:"若家兄征大司馬入,退身避之,門戶可得免耳。不爾,行當赤族

還有其他的楊家明白人,也都在勸楊駿趕緊把司馬亮弄回來。還跟楊駿講了宗室和外戚唇齒相依的道理。

鹹曰:但征還,共崇至公,便立太平,無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專,豈獨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親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為援,所謂唇齒相依,計之善者

別看楊駿之前那麽怕死,窩裏橫那是一把好手,他僅僅拒絕了家人們的勸導,還把有見識的倆個兄弟楊珧、楊濟給安排內退了。

駿弟珧、濟並有俊才,數相諫止,駿不能用,因廢於家

當然,楊駿並不完全是因為楊珧、楊濟勸他,他就讓他們到旁邊涼快去了。他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用自我削弱來示好群臣和宗室。你們看,我可是大公無私哦,把我兩個兄弟都給退休了,咱不是個吃獨食的人,以後大家和睦共處可好?

但是權力遊戲,誰跟你啥事好商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以為你辭退你兩個兄弟,我們就能接受你。你特麽把司馬亮都擠走了,就是想一家獨大,我們不打倒你是誓不罷休的。

楊駿在趕走司馬亮之後,他們楊家就徹底走上了一條沒有回旋余地的不歸路。同時,也宣布司馬炎臨終前的部署破產。

關於楊駿是怎麽一步一步帶著他們楊家走向絕境的,咱們留到後面再詳細介紹,今天先來分析一下司馬炎臨終布局的背後漏洞。

第一點,司馬炎預設司馬亮和楊駿兩人輔政,這種安排是非常不可取的。兩元輔政歷來都是最不穩定的。就兩個人,誰都不一定服誰。如果誰都不一定鬥得過誰,那就變成一個僵局了,有分裂的危險;如果東風壓倒了西風或者西風壓倒了東風,必定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內耗。一般安排輔政大臣,都是三人以上,且最好是單數。

第二點,司馬炎沒有明確主次,這同樣是職場大忌。一個這麽大的計畫,你安排兩個負責人,還點名主次。小事情,大家還可以相互協商、讓步,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但遇到重大問題呢?誰聽誰的呢?誰跟誰妥協呢?這種情況,搞到最後基本上就是一地雞毛或者魚死網破。當下很多小夫妻爭奪家庭話語權,不就是如此?

第三點,司馬炎的權力交接跨度比較大,選擇了曲線救國的隔代指定繼承人,這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漏洞。權力和利益往往是捆綁在一起的,利益則跟情感的親密度強烈相關。你讓司馬衷接班是一手明牌,然後指定司馬遹接班又是一手明牌,很多人有很多機會和時間去針對性破你這個局。比如楊氏外戚,賈氏外戚都知道權力不會在自己這一系傳遞下去,你怎麽保證他們不會亂來?比如司馬家族的宗親,一看你指定一個庶出孫子繼位,其他會不會因此有想法?他們覺得自己比司馬遹更有資格當皇帝怎麽辦?

第四點,司馬炎在權力交接的過程中過於排斥士族集團的人,同樣非明智之舉。堵不如疏,從歷史規律來看,枝繁葉茂的士族集團是根本防不住的,你既然早已知道士族集團有瓜分權力大餅的欲望,而你那個傻兒子又根本沒有能力守護權柄,而且你還故意從宗室和外戚中選了兩個比較平庸的人來輔政,你就得考慮宗室和外戚有可能壓不住士族集團,就得預防其他勢力透過拉攏士族集團從而攪渾這灘水。你的終極目的是要把皇位交到你孫子手裏,至於是誰交過去,其實真的不重要。你安排一個跟你孫子走得近的士族大佬輔政,讓三方勢力去平衡,不香嗎?

總結一下,司馬炎轉了個大彎、下了盤大棋,但他終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那個傻兒子司馬衷把他限制得死死的,他折騰出太多花樣也無濟於事。其實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去賭他弟弟司馬攸沒有篡位之心。

為了防他弟弟司馬攸,進而對士族集團親近司馬攸變得異常敏感,進而引進被封印近百年的外戚集團,司馬炎和司馬家的路其實基本上就走不通了。外戚專政,其實要是來自士族集團內部的外戚,與士族集團同穿一條褲子,才有可能把傷害降至最低。

東漢中後期以來,實際社會的主流和權力的基本盤都掌握在士族集團手裏,這是歷史大勢,沒有逆天的能力、手腕和勇氣,是不應該去強行改變它的,這才是真正的順勢而為。你讓外戚楊家上位,士族集團會容他?你在世的時候,他們不敢怎麽樣?你死了,護不著他們的時候呢?還有你兒子背後的外戚呢?他們一定會就著你開的這個口子蜂擁而至的?新外戚替代舊外戚會不會引起一番腥風血雨呢?然後,一灘渾水之中,誰能全身而退呢?

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之中,一定要記住一點,如果不是自己有絕對的控局能力或者清晰認識,一定是要盡量去簡化一些事,不要輕易去把事情搞得更復雜,因為在一個更復雜的環境之中,你會不會變得身不由己,真無法預料。

同理,盡管有時候規矩、秩序會讓我們感覺束手束腳,但我們沒有重建、重組的能力時,也不要輕易破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