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和朱老總各內建兵時,敵人說誰「最為兇悍」?

2024-02-05歷史

在近代中國的漫漫戰火歲月中,毛主席和朱老總作為傑出的軍事家,書寫了令人矚目的戰爭篇章。

毛主席以其獨具創見的戰略思維和政治謀略,領導著共產黨軍隊艱苦跋涉,最終走向了光輝的勝利,朱老總則以其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出色的軍事指揮,深刻影響著戰場上的態勢。

兩位偉大的領導人在中國的近代戰爭中都樹立了不朽的功績,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的敵軍對毛主席的獨創性戰略和政治智慧感到敬畏,而對朱老總的堅韌和戰鬥經驗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兩位領導人在敵人眼中的形象,好似戰爭中的雙雄,一個如巧奪天工的劍客,一個如不動搖的堡壘,然而,究竟誰更為「兇悍」? 一天,朱德看報紙,上面刊登了這樣的話:

「湘贛邊的毛部和湘南的王楷(朱德的化名)部,以王楷部最為兇悍。」

百折不撓朱老總

朱德元帥早年投身革命,參與締造了人民軍隊,享有「紅軍之父」的美譽,而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事指揮家成長的路徑是有經驗可循的。

朱德早年從軍,曾在蘇聯學習,從而掌握了較為系統的軍事科學知識,但是他同時具備靈活的感悟力,進而鉆研出了軍事指揮的科學性與藝術性並重的軍事指揮思想。

在蘇聯時,朱德就在想,「部隊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贏就打不贏就走,再不行,拖著隊伍上山」,這就是遊擊戰思想的雛形。

他在遊擊戰中發明了反包圍、反掃蕩、反蠶食,還有迂回穿插、深入敵軍、集中兵力殲滅、分散兵力偷襲、平原遊擊援助山地、山地遊擊支援平原等等方法,這一系列凝結著高度藝術性的智慧思維成為了人民軍隊重要的思想武器。

具體到朱德的作戰上,我們要看到朱德能夠利用戰場實際的情況,而發揮他高超的應變能力,【孫子兵法】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戰爭是一場雙方攻防的激烈較量,朱德曾在1929年6月指揮紅四軍攻打閩西重鎮龍巖城,當時的守軍負隅頑抗,此時,他指出,我軍兵力少,沒有刺刀、手榴彈與敵人搏鬥,就采用了挖橋、打洞的戰術對敵軍進行分割,各個擊破,很快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在紅軍反圍剿的過程,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李德提出以堡壘對堡壘的作戰方法,企圖透過短促突擊取得勝利。

此時,紅軍北線、東線、西線、南線或吃緊或告急,朱德臨危受命,擔任起指揮重任,收拾殘局,他調遣紅一、九軍團,發揮運動戰特長。

他率部在東部殲滅李延年兩個師4000余人,並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從而拯救了紅軍,這是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唯一的一次勝利。

而朱德能夠在戰場上沈著冷靜,發揮其大智大勇的指揮藝術,是需要剛進勇猛的大無畏精神的。

在反圍剿的過程中,部隊行進到石徑嶺附近時,面對懸崖峭壁和僅有可以透過的一個路口,朱德帶領隊伍緊急疏散。

此時,他親內建領幾個警衛員從長滿灌木的懸崖峭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敵人後側發起進攻,以至於敵人驚恐萬分,紛紛逃跑,從而將出關的關口讓了出來,大家滿懷著勝利的喜悅,沖殺出去。

回看朱德元帥,我們發現他不單單是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元帥,更是能夠沖鋒陷陣的英雄。

所以說,朱德作為一名戰士和指揮員的優秀素質是不容置疑的,這就不得不提到他早年間曾追隨蔡鍔將軍參加護國運動並擔任團長的經歷。

在與土匪、軍閥周旋的過程中,熟練地使用了遊擊戰術,並總是能夠以少勝多。

而1927年南昌起義南下廣東途中,朱德作為負責左翼作戰的司令,與侯鏡如親自挑選了幾十人組成敢死隊,采用了遊擊戰法,敵人退就追著打,敵人停就四面八方打冷槍,幹擾敵人,不讓他們休息。

遊擊戰的思維,朱德是主要的探索者和建立者,而遊擊戰不是嘴上說說而已,更要落實到實踐,那麽朱德身經百戰,身先士卒的精神和能力就完全地發揮了出來。

所以在國民黨的重點打擊物件上,朱德以作戰剛猛而被列為重點的刺殺和懸賞物件。

由此看出,看來要論作戰,「剛猛」一詞朱德當仁不讓,而要說到毛主席的指揮風格,那就與朱德的風格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運籌帷幄毛主席

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顯示出毛主席靈活機動的作戰思維。

1931年,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反圍剿,他認為毛主席是書生出身,壓根兒沒有把他放在眼裏。

我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後,迅速展開進攻,分散在建寧等地進行群眾工作,然而,僅一個月後,蔣介石再次調動30萬大軍,發動更大規模的第三次圍剿,使紅軍陷入困境。

毛主席果斷決定千裏回師,主力從建寧出發,與紅七軍會合,集結在高興圩一帶。

在敵軍包圍的半包圍態勢下,紅軍透過向東突進,迅速殲敵1萬余人,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毛主席采取靈活機動戰術,佯動一部份兵力引誘敵軍,主力則向西急進,使敵軍疲於奔命,在連續打擊下,敵軍疲憊不堪,蔣介石只能下令退兵。

紅軍在反擊中取得勝利,共擊潰敵人7個師,殲敵17個團,斃傷俘敵3萬余人,繳獲槍支2萬余支,經過三次反圍剿,紅軍的作戰原則逐漸形成,中央根據地鞏固擴大。

毛主席的軍事天賦在這次誘敵深入和靈活作戰中得到充分發揮,為中央蘇區的鞏固奠定了基礎。

與朱德組建敢死隊的身先士卒相比,我們不能以一個軍人的標準來看待毛主席,而應該以戰略家、軍事家的角度來看待這位不世出的領導人。

珠聯璧合,天下無敵

毛主席的軍事指揮藝術已經發揮的爐火純青,中國革命最終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正是實踐的力量。

如果要說打仗兇猛、作戰勇猛,沒有人能比得上朱德,而如果要論打仗的靈活度、戰略思維的高度沒有人能比得上毛主席,這二人各有所長,又不謀而合,相輔相成。

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戰友,這在決定我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戰役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那就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經典之作,他曾在四川、貴州、雲南之交的山地穿插迂回、左右逢源,並最終逃出反圍剿的包圍圈。

而這場精彩的、偉大的生死之戰,正是在毛主席的指揮之下,朱德的執行當中得以實作。

一渡赤水,因為土城之戰失利使北上渡江方案受挫,最終西渡赤水,以避川軍鋒芒,二渡赤水則是在蔣介石驅動各路敵軍向南修集結之時,我軍采取了主動行動,跳出包圍圈,進攻敵兵薄弱的黔北地區,進而取得了婁山關和遵義大捷。

而三渡赤水與四渡赤水則實作了虛實結合,輕易地將合圍遵義之強敵甩在身後,並以紅九軍作掩護,護送中央紅軍主力突破遵義懷仁封鎖線,最終強渡烏江,成功地將圍堵之敵甩在身後,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我們不能忘記的是,當時的軍事指揮三人組由毛主席、周總理、王稼祥組成,而此時擔任紅軍總司令和中央軍委主席的朱德則是這次戰役的實際指執行者。

但他們都曾在不同場合談到四渡赤水的歷史意義,更高度評價毛主席在部署和指揮戰役中的關鍵作用。

周總理曾說,在敵人前堵後追的情況下,毛主席采用了兜圈子的方法四渡赤水,再進遵義,甩掉敵人,最終勝利地渡過了金沙江。

而在二渡赤水時,朱德曾經對紅一軍團指戰員發表過如下講話,如果大家記得六年前我與毛主席帶領3000多人下山,粉碎了蔣介石的四次圍剿,那麽現在紅軍有3萬多人,還有什麽可怕的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毛主席與朱德元帥精誠合作就可以再創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神話。

【孫子兵法】說,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為之神,毛主席與朱德同樣能夠做到孫武所說的高超境界。

這兩位百年難遇的戰神,行軍打仗各有其獨特風格,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長為偉大的導師和戰無不勝的元帥,都是透過不斷的學習,嚴格的自我約束、自我要求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才成立的。

結語:

回顧這段戰爭歲月,毛主席和朱老總在戰爭中的堅持、智慧和英勇成就了中國的解放,為國家的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在這個交織著榮耀與犧牲的篇章中,我們不僅僅看到了兩位領導人的偉大,更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奮起,他們的豐功偉績,如同戰爭中的鼓號激蕩在時光的長河中,激勵著後人不斷邁進。

歷史已經給予了最真實的評價,而我們則應該永遠銘記那段因他們而崛起的歲月,他們的光輝將永遠鐫刻在中國的歷史長卷上。

在戰爭的硝煙散盡後,他們所留下的精神遺產,將繼續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途,成為永不磨滅的豐碑。

參考文獻:

[1] 於化民. 毛澤東在四渡赤水戰役指揮中的關鍵作用[J]. 黨的文獻, 2022, (05): 52-61.

[2] 秋實, 王穎. 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是如何學習指揮打仗的[J]. 黨史博覽, 2022, (09): 32.

[3] 張家康. 運籌帷幄與決勝千裏:抗日戰爭中的毛澤東與朱德[J]. 黨史文苑, 2015, (19): 10-15.

[4] 陳文峰. 朱德在我軍遊擊戰術形成過程中的歷史作用[A] 研究朱德(第一輯)[C]. 雲南省黨史研究室、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朱德生平思想研究委員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朱德生平思想研究委員會, 雲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 2013: 8.

[5] 於海濤. 朱德指揮藝術探析[J].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2010, 26 (04): 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