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戴鐵帽子的紅軍部隊,人手一支花機關,號稱精銳中的精銳

2023-12-21歷史

紅軍精銳部隊,戴鐵帽持花機關槍。

1935年1月28日,貴州赤水土城青杠坡。一場暴雨在寒冷的夜晚中激起了無盡的霧氣,將遠處的山巒和田地籠罩在雲霧中。

川軍郭勛祺部正在猛烈進攻「漏風埡」,地如其名,冷風刺骨。紅軍中革軍委的指揮部就在前方數百米處,那幾位大名鼎鼎的「匪首」,仿佛觸手可及。

由於錯誤的情報,彭德懷指揮紅三、五軍團在土城地區與川軍郭勛祺旅已經「拉鋸」了一天,最危急的是川軍已經抵達中革軍委指揮部前沿,情勢十分危險。

紅軍面前的川軍已經不再是朱德、劉伯承等人眼中大革命時期的模樣,郭勛祺旅更是川軍的最精銳。劉湘麾下的兩大精銳,即川軍教導師和模範師,教導師郭勛祺旅每一連有三個湯姆森衝鋒槍班,三個步槍班,三個擲彈筒班,幾乎武裝到了牙齒。

曾經打王家烈的黔軍順風順水的紅軍,這次卻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的兵力和實力,導致前指陷入了險境。敵人已經到了鼻子底下。

「漏風埡」的背後就是赤水河,紅軍無路可退,危急關頭,突然從高處傳來一陣陣火舌,將川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無數黑影從迷霧中躥出,一陣猛沖猛打,把川軍精銳趕下了山坡。

這些黑影猶如神兵天降,露出真容才見是一群頭戴鋼盔,手持「花機關」的紅軍「戰士」,個個威風凜凜,勇敢無畏,讓川軍摸不著頭腦,紅軍哪來的這樣的精銳?

問滇黔地區的百姓眼中最能打的紅軍是哪一支,回答百分百是那支戴鐵帽子的。這支頭戴鋼盔,手持衝鋒槍,與以往形象不同的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軍委幹部團。

在1934年10月,中央領導機關與紅軍主力部隊結束了中央蘇區,準備踏上長征之路。為了滿足轉移的需要以及保障軍委機關的安全,中革軍委決定將紅軍大學校、第一步兵學校、第二步兵學校及特科學校合並,恢復工農學校建制。

隨後,長征正式開始,軍委幹部團應運而生。陳賡被任命為軍委幹部團團長,宋任窮則擔任政委。幹部團下設4個步兵營和1個上級幹部隊。

軍事一、二營主要由第一、第二步兵學校連、排長級幹部學員組成;政治三營主要由第一、第二步兵學校政治科的連隊指導員、機關幹事學員組成;特科四營則由培養炮兵、工程兵、機槍幹部的特科學校學員編成;「上幹隊」則由培養營團軍政幹部的紅軍大學學員編成。

可以說,軍事一、二營都是連排級軍事主官,政治三營都是連級指導員,特科四營都是炮兵、工兵等特殊兵種幹部,而「上幹隊」則是團營級幹部,甚至地方縣長、縣委書記。

這支部隊無疑是一支精銳,所有人員都有著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無論在戰鬥素養還是戰鬥作風上,都冠絕整個紅軍部隊。

長征開始後,軍委幹部團除了要承擔軍委縱隊的前衛和開路警戒任務外,還要繼續承擔其紅軍學校的職責,為紅軍各部隊、機關儲備、培訓和輸送幹部。

這是一支精英薈萃的部隊,營長李榮曾是解放海南島的烈士,營政委丁秋生是開國中將;黃彥斌曾是紅十三師代理團長,蘇啟勝是紅二方面軍教導團政委,劉道生是開國中將;林芳英是第一步兵學校政治教員兼政治科科長,羅貴波曾任紅三十五軍軍長、政委;韋國清是紅軍大學總支書記,開國上將;隊長蕭勁光是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的中將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政委余澤鴻是建寧警備區政治部主任兼建寧獨立師師長。

此外,軍委幹部團還有溫玉成、劉昊天、曾庫林等未來的重要人物。他們頭戴紅星鋼盔,手持人稱「花機關」的MP18衝鋒槍,火力強,射術精,是名副其實的「精銳」。

在長征中,軍委幹部團以智取勝,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技術活。抵達烏江渡口後,紅軍發現僅有兩條小木船,前方是湍急的烏江,後方則是數十萬追兵。

危急關頭,陳賡率領幹部團特科營工兵連挺身而出,用竹筐投水固定,經過36小時的艱苦努力,終於成功架設了一座安全的浮橋,保障了中央紅軍順利過江。

在隨後的土城戰役和青杠坡之戰中,幹部團雖然裝備精良,但卻面臨著極其艱難的戰鬥。關鍵時刻,朱德總司令與劉伯承親臨一線,指揮幹部團作戰,並成功脫離戰場。

二渡赤水時,紅軍重新占領遵義,但面臨著敵眾我寡的困境。陳賡率領軍委幹部團再次出現,解救了紅軍。在魯班場戰役中,幹部團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護了中革軍委和毛澤東同誌,穿插往來於各戰線,調動敵軍,對整個戰役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金沙江和通安州的戰鬥中,幹部團更是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數倍之敵作戰,確保了後續部隊的渡江,贏得了世人的贊譽,被稱為「禦林軍」。

在經歷了大渡河、雪山等嚴峻考驗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成功會師。沙窩會議決議,將軍委幹部團與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合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大學。

軍委幹部團最終完成了其最初的使命,盡管在紅四與紅一之間還發生了許多波折,但這支軍隊或者學校最終到達了陜北,創造了另一個傳奇——「抗大」。

鐵帽子的紅軍,既是革命的傳奇,也是歷史的見證,它經歷了輝煌,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被後人永遠銘記。#百家幫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