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渡河攔住紅軍去路,毛主席秘密拜訪一位老秀才,這才順利過河

2023-12-21歷史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後向大渡河沿岸挺近,準備進入川西北地方和紅四方面軍會合。

國民黨當局當即命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大渡河岸邊建設機槍堡壘,阻擋我軍繼續前進,與此同時,國民黨當局還派遣20軍主力及21軍的一部份兵力,向雅安、漢元一帶推進,妄圖在大渡河南岸將我中央紅軍全部「殲滅」。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水流湍急,地勢十分險要,當年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就是在大渡河邊兵敗被俘,最終飲恨身亡的,蔣介石甚至公然叫囂要讓我軍成為「石達開第二」。

當時的毛澤東原本已經擬定了大軍從安順場渡河的計劃,但是當毛澤東秘密拜訪了一位「高人」後,迅速改變了渡河計劃,紅軍因此順利渡過了大渡河,避免了成為「石達開第二」的災難性後果。

那麽,那位由毛主席親自拜訪的「高人」是誰,他又是如何幫助中央紅軍的呢?

危機

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中央紅軍主力部隊用七只小船在七天時間內順利的渡過了金沙江,紅軍部隊成功的跳出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層層包圍,沿會理至西昌大道方向繼續北上。

5月24日,中央紅軍順利走出了彜民區,向大渡河挺進,作為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的紅一師第1團在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的指揮下,直撲安順場,紅1師2、3團則在1師師長劉亞樓、政委黃甦的率領下,跟在先遣隊後面前進。

大渡河的安順場渡口,河寬300多米,水深30多米,水下有大量的暗礁,水面有大量的漩渦,因此根本沒法泅渡過去,就算能找到船,也必須先把船給牽到上遊兩裏的地方,然後在有經驗的艄公與十余名船工一起悉心配合下,讓船沿著一條斜線沖到對岸去。

而且因為對岸的渡口是石頭砌成的,一個不註意讓船碰到石頭上,那就是船毀人亡的悲慘結局。因此,想要渡河就必須要有船與經驗豐富的船夫。

此時的蔣介石也看穿了紅軍的困境,蔣介石為此專門向薛嶽與四川軍閥楊森發電,要薛嶽迅速渡過金沙江北上,楊森的20軍主力以及21軍的部份部隊向雅安、漢元一帶推進,嚴防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

同時,蔣介石還專門命令駐紮在大渡河沿岸的劉文輝麾下的第5旅第7團,收繳大渡河南岸所有的渡船,以及可以用來造船的材料,並全部集中到北岸統一進行銷毀,結果因為第24軍彜務總指揮部營長賴執中心疼南岸的自家財產,拒不執行這項命令,導致劉伯承率領的部隊於5月24日晚成功奪取了船只,順利占領了安順場。

5月25日,紅1團第1營派出了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在4名當地船工的幫助下強渡大渡河,之後紅一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順利渡過了大渡河天險。

在先遣部隊強渡大渡河的同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於5月24日從冕寧縣出發,向安順場趕來,在前往安順場的時候,毛澤東給戰士們講起了石達開的故事。

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部隊渡過金沙江後,到達了大渡河畔的紫打地渡口,結果被四川總督駱秉章堵在了大渡河,這位曾經差點活捉曾國藩的名將,面對大渡河,卻只能發出「 大江橫我前,臨流亦能渡 」的感嘆,最終兵敗被俘,不幸遇難,當年的紫打地渡口,就是如今的安順場。

毛澤東之所以在路上提及石達開是有原因的,如今的中央紅軍處境和當年的石達開十分相似,蔣介石對紅軍的「追剿」十分急切,甚至喊出了「 大渡河上戰死石達開,安順場邊活捉毛澤東 」的口號。

然而此時的毛澤東對當初石達開如何戰敗,為何戰敗並不十分清楚,他也擔心中央紅軍部隊可能會步石達開的後塵。

為了和時間賽跑,中央紅軍部隊冒著高溫只用兩天時間就走完了300多裏的山路,於5月26日下午4點左右順利抵達了大渡河渡口邊的劉伯承指揮部。

因為短時間急行軍的緣故,毛澤東當時雙腳已經磨出了血泡,但他還是迅速會見劉伯承,聽他匯報情況。

劉伯承告訴毛澤東,雖然先遣部隊已經成功控制了大渡河渡口,但是搭橋工作並不順利,因為水流實在太過湍急,浮橋剛搭到江中五分之一處就被河水給沖走了,現在我們紅軍隊伍有一只完好的、能載30名戰士的渡船。

除此之外,我們正在安排部隊奪取敵人的兩艘渡船、打撈敵人沈在水裏的一艘破船,加起來差不多能有4只木船承載戰士渡河。

毛澤東聽劉伯承說完後心裏不由得一沈,因為當初紅軍渡過金沙江用了7條船,那船比大渡河邊的這些船還要大,戰士們渡江還用了整整7天7夜。

如今薛嶽的部隊已經抵達了西昌北部,楊森的軍隊距離紅軍也只有幾天的路程了,如果只靠4艘小船渡河的話,那麽數萬人的中央紅軍想要渡過安順場,最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真要這麽做的話,那麽紅軍就真的成「石達開第二」了。

對紅軍處境憂心忡忡的毛澤東當天晚上徹夜難眠,就在毛澤東輾轉反側的思索紅軍應該如何渡河時,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找到了他,說自己剛才拜訪了附近鎮子上的一位90多歲的老秀才,老人叫宋大順,曾經親眼目睹過當年石達開是如何覆滅的,對當地的情況十分熟悉。

毛澤東夜訪「高人」

據李富春講,那位老人見到他後,還給他念了一首詩:

前有大渡河天險阻攔,右有唐軍門雄師百萬。

左有松林河鐵索斬斷,後有鐵寨子倮倮把關。

毛澤東認為,老人的這首詩雖然文筆不甚佳,但是卻道盡了石達開當時的處境,前方大渡河阻攔著自己,右邊有唐友耕的百萬雄兵,左方和後方皆是絕路,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想到這裏毛澤東再也坐不住,趕緊從床上站起來對李富春說道:「看來這是位高人啊,我們有必要去拜訪一下這位前清的秀才了。」

李富春知道毛澤東這些天一直沒休息過,於是連忙對他說道:「您先休息,我們派人去把那位老秀才請來,反正他就住在安順場的另一頭,離這裏也不遠。」

但毛澤東還是決定秘密拜訪那位老秀才,以示尊重。當毛澤東見到那位老秀才後,開門見山地問道:「老人家,您知道當年石達開因何落敗,是怎樣被俘的嗎?」

老秀才聽後點了點頭,然後用文縐縐的語言描述了石達開當初的經歷:同治二年( 1863年 )4月,石達開兵不血刃地渡過金沙江後,率3萬余眾於5月抵達大渡河南岸之紫打地,恰巧此時他的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石達開因此決定犒賞全軍,大宴三天。

就在石達開白白浪費的三天時間裏,總兵唐友耕的軍隊已經逼近大渡河北岸,四川總督駱秉章用重金收買了當地土司,彜兵部隊為清廷所用,石達開部隊因此陷入了四面埋伏的境地。

雖然不甘失敗的石達開多次組織部隊進行突圍或者強渡大渡河,但因為他白白浪費了三天時間,大渡河河水暴漲,根本無法渡河。

後來石達開率領部隊與清軍交戰時,彜族土司嶺承恩背信棄義發起偷襲攻占了石達開部隊的大營,雖然石達開後來率領部隊將大營奪回,但是大營內的存糧已經被嶺承恩的軍隊給搶走了,他們臨走之前還放了一把火,一點兒余糧沒有留下。

就在石達開部隊彈盡糧絕之際,駱秉章掛出了「投降免死」的旗幟,石達開不願手下將士跟隨自己一同坐以待斃,於是給駱秉章寫了一封信,表示願以自己一人性命換手下人安全。

駱秉章收到信後大喜,趕緊派人去紫打地見石達開,勸他「解甲歸田」,成功騙石達開簽署了城下之盟,結果石達開部隊投降後,駱秉章背信棄義,將石達開擒拿然後淩遲處死。

毛澤東聽老秀才講完石達開的遭遇後,沈默良久,72年前,石達開的3萬人馬就是在這安順場上全軍覆沒,如今不足3萬人馬的中央紅軍也被困在了這安順場,和當年石達開的遭遇何其相似,難道中央紅軍真的要步石達開的後塵嗎?

就在毛澤東沈默不語時,宋大順老秀才再次開口說道:「其實當年石達開是可以逃出生天的,他向西可以去昌都,向南可以往雲南,向北還可以去康巴,結果他明明知道清軍的追擊部隊已經近在眼前,結果就因為小妾給他生兒子的事情,選擇大宴三天白白耽誤了軍機。

再加上紫打地處在峽谷之間,清軍兩頭一堵,他就只能選擇渡河了,結果又因為河水暴漲,渡河也成了妄想,只能坐以待斃,徒呼奈何了。」

毛澤東知道,老秀才這是在提醒自己要盡快離開安順場,如果不果斷撤離,那麽部隊將會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但是,部隊又應該去哪兒呢,如果不渡過大渡河,那麽部隊還是將會陷入死地,只有渡過大渡河和紅四方面軍會合,才能奪取一線生機。

想到這裏毛澤東目光灼灼的看著老秀才,說道:「老先生,紅軍應該如何做才能擺脫如今的困境?」

老秀才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然後搖頭晃腦地說道:「現在來看,紅軍部隊想要離開此地是比較困難的,但想要渡河還是有方法的。如果你們不嫌辛苦,順著大渡河往上走300多裏到達瀘定,那裏有一座鐵索橋,那是康熙爺禦批,朝廷撥款建造的,如果你們迅速離開安順場抵達瀘定橋,逃出升天的機率極大,切記,安順場絕不可久留,此地就是一處絕境。」

老秀才的這番話,讓毛澤東十分振奮,紅軍隊伍窮是窮,但是不怕辛苦,紅軍戰士哪一個不是經過長途跋涉鍛煉過來的?

於是毛澤東緊緊地握著老秀才的手,說道:「多謝老先生了。」

老秀才擺了擺手說道:「紅軍部隊紀律比石達開好,比國民黨的紀律更好,所以我願意幫助你們紅軍,切記,多耽誤一分鐘就多一分的危險,一定要抓緊時間趕路。」

夜半密令

拜別了老先生後,毛澤東迅速命人找了一張地圖,在確認了瀘定橋的大致位置後,趕往渡河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部署紅軍離開安順場的作戰事宜。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及重要軍事指揮人員到會時,已經是5月27日淩晨1點多了。

毛澤東環視了一圈後說道:「同誌們,現在國民黨的軍隊追得很緊,如果我們繼續在這裏等船過河的話,最起碼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過河,那我們就真的就成為第2個石達開了,因此我們必須馬上離開安順場。」

與會人員對毛澤東的這些表態並不感到驚訝,他們也知道僅靠4條船送3萬人過江是極其不現實的事情,於是直勾勾的看著毛澤東等他宣布作戰計劃。

毛澤東喝了一口水,然後繼續說道:「我建議,我中央紅軍兵分左右兩路北上,右路軍由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從安順場渡河,然後沿右岸到達瀘定,爭取奪下瀘定橋,為另一路軍隊開啟北上的通道。

林彪率領紅一軍團2師、軍團部以及紅五軍團為左縱隊,沿大渡河左岸前往瀘定橋。記住,我們必須趕在敵人前面,完全控制瀘定橋並渡過大渡河,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全軍覆沒的命運。」

與會人員對於毛澤東的這一決策,紛紛表示贊同,毛澤東見沒人反對,於是宣布:「兩縱隊於明天早晨5點正式出發,限三日內到達160公裏外的瀘定橋,兩岸部隊互為照應,溯河而上,軍委縱隊和左縱隊一起從瀘定橋過河,請各位先回隊裏組織部隊準備出發,越快越好。」

這次會議開了整整兩個多小時,外面也下起了雨,毛澤東等黨和軍隊的領導人沒有休息,等到5點到來後,和部隊一起火速向320裏外的瀘定橋飛奔而去。

飛奪瀘定橋

5月28日,毛澤東收到了一封急報,蔣介石已經知道了紅軍隊伍強渡大渡河成功的事跡,並猜出了我軍將從瀘定橋渡河的打算,因此專門對多路大軍下達命令,要他們在30日前到達瀘定,占領瀘定橋,宣稱一定要把紅軍「剿滅」在大渡河邊。

情況緊急,毛澤東趕緊給林彪發電,要求作為左縱隊先鋒團的紅一軍團4團提前一天,在5月29日奪下瀘定橋。

四團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接到命令時已經是27日晚上了,部隊剛剛到達什月坪,距離瀘定還有整整240裏路,想要在兩天內跑200多裏路,還要透過作戰奪取瀘定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但黃開湘和楊成武毫無怨言,當即命令部隊準備出發,部隊也喊出了「 走完二百四,趕到瀘定橋! 」的口號。

當時前往瀘定橋的道路是前人在絕壁上鑿出來的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戰士們遇山開山,遇水搭橋,在一天半的時間裏,接連和川軍部隊打了兩仗,並順利的於29日淩晨抵達瀘定,之後很快就到達了瀘定橋附近。

瀘定橋是大渡河的第1座鐵索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 即公元1705年 ),該橋由13根鐵索組成,其中底部9根鐵索,兩邊四根鐵索當做扶手,該橋全長103.67公尺。

當四團的戰士抵達瀘定橋時,瀘定橋對岸的敵人已經開始修築工事,他們還順便拆去了橋上的板橋,瀘定橋上只剩下了13根光溜溜的鐵索鏈。

針對這一情況,4團迅速召開了連以上幹部大會討論奪橋事宜,經過討論後,團裏正式決定由2連選出22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從敵人手裏將瀘定橋給奪過來,同時由3連派出一隊人組成鋪橋突擊隊,在2連戰士們沿鐵索渡橋時,往鐵索上鋪木板供後續人員渡橋。

為了能順利完成渡橋任務,戰士們找到住在附近的人民群眾,借了大量的木板和門板當作鋪橋工具。

下午兩點,右縱隊的先頭部隊紅3團1營也順利占領了距離瀘定橋2公裏外的安樂壩,一個營的國民黨守軍全部被我軍殲滅,之後我軍運用敵人的特別口令,成功的混入了瀘定城內,然後向瀘定橋趕來。

下午4點,4團正式發起總攻,以2連連長廖大珠為隊長的奪橋突擊隊帶著衝鋒槍、馬刀、以及十來個手榴彈,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奪橋之戰。

隨著沖鋒號的響起,22名勇士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鐵索,與此同時我方所有的武器齊刷刷地向河對岸的敵人開火,為22名勇士提供火力支援。

敵人發覺了我軍的行動後,迅速用機關槍向我方射擊,結果被我軍火力壓制,當戰士們即將抵達對岸時,狗急跳墻的敵軍當即點燃了堆在橋頭的橋板,迅速燃起了熊熊大火。

楊成武見狀,從指揮所的胸墻內跳出,對著渡橋的戰士們喊道:「同誌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了,沖過去!」

突擊隊隊長廖大珠二話不說,第一個沖入了火海,緊隨其後的是從三連調過來的支部書記劉金山,之後戰士們一個一個地沖入火海,和敵人進行激烈交火,而鋪橋突擊隊的戰士們也一邊鋪木板一邊發起沖鋒。

正巧此時右縱隊的戰士們也抵達了瀘定橋,火焰很快就被撲滅,經過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守橋敵軍倉皇撤退,兩岸紅軍在瀘定城內順利會師。

兩天後,中央軍委抵達瀘定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脫下軍帽,望著大渡河,對在飛奪瀘定橋行動中犧牲的3名戰士們進行哀悼,並對戰士們致以敬意。

而那位指引中央紅軍走瀘定橋的宋大順老人,也永遠為歷史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