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改革開放後陳永貴被迫下台,對中央政策不滿,更是揚言:抗到底

2023-12-22歷史

陳永貴作為特殊時期,火箭般上台的管理農業的副總理,在當時很多人是不服氣的,不少人認為陳永貴一個普通的農民,大字不識幾個,憑什麽就能夠當上總理呢?

在毛主席的農業學大寨的運動下,大寨的農業確實得到了發展。

但是,讓陳永貴把他的那一套做法拿過來,拿到全國去實驗的時候,就突然發現不靈了。

因此,在各種壓力下,陳永貴被迫下台,與此同時,中央也借著安徽鳳陽小崗村的火,迅速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新的農業政策——「包產到戶」。

當時,陳永貴對此很是不滿,多次對中央的農業政策公開表達反對,甚至是揚言要:「抗到底!」。

那麽,最終陳永貴的結果如何?他當時又是怎麽做的?

陳永貴的崛起,與他所在的大寨村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寨村位於山西省昔陽縣,是一個貧困落後的山區村莊。

在1960年代,大寨村在陳永貴的帶領下,實行了一系列的農業改革措施,如實行包產到戶、擴大土地面積、發展農副業、建設水利工程等,使得大寨村的農業生產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1963年,大寨村遭遇了「七災八難」,但是大寨人民憑借著自力更生的精神,戰勝了自然災害,不僅沒有向國家要求救濟,還向國家繳納了商品糧。

大寨村的事跡,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關註和贊揚,被譽為「大寨精神」的典範。

陳永貴的名聲,也隨著大寨村的成績而傳播開來。

他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多次受邀到省裏、北京去參加各種會議,向人們介紹大寨村的經驗和教訓。

他的講話,不僅內容豐富,形式生動,而且充滿了毛澤東思想和辯證法的精髓,使得聽眾深受感染和啟發。

他的口才和才幹,得到了許多領導和作家的贊揚和推薦,如趙樹理、李一清等。

他的名字,也逐漸進入了中央高層的視野。

1964年12月,陳永貴到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在會議結束的當天,他被周恩來邀請去參加毛澤東的生日宴會。

在宴會上,毛澤東親切地握住他的手,稱贊他是一個好同誌,還為他夾菜,關心他的飲食。

第二天,首都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毛澤東和陳永貴親切握手的照片,使得陳永貴的名氣更加響亮。

1967年5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檢閱紅衛兵,陳永貴被請到毛澤東身邊。

毛澤東拉著他的手,兩次問候道:「永貴好!永貴好!」這句問候,在那個年代,就等於是領袖的最高指示。

各大報紙都以醒目的字型登出了「永貴好!永貴好!」的標題,一些報紙還把它套紅印在了報眉上面。

陳永貴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從大寨黨支部書記,同時兼任了昔陽縣委書記、晉中地委書記、山西省委副書記等職。

1975年1月,陳永貴赴京參加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周恩來在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後,叫他去醫院一趟。

周恩來告訴他,要安排他當國務院副總理,分管全國農業,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國。

陳永貴雖然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不夠,但是周恩來堅持要他接受黨的安排。

就在這次會議上,陳永貴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成為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出身的國務院副總理。

陳永貴當上了國務院副總理,但是他卻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他堅持不遷戶口,也不拿國家薪資,還經常回到大寨村去種地。

不過,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全國各地的各種各樣的運動也開始暫停。

農業學大寨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和影響。

更為關鍵的是,陳永貴在擔任總理期間,在他推廣的大寨經驗,並沒有使得全國的農業得到原本的發展。

更為關鍵是,當時的陳永貴在中央也受到了不少非議,尤其是認為陳永貴的資歷不足,所以當時的陳永貴也是受到了不少的排擠。

陳永貴自己的性子很直,一心只想要好好搞好農業,但是即便是自己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依然不見太大的起色,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永貴自己也是心灰意冷。

所以在1980年9月,在全國人大五屆三次會議上,他請求辭去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

大會同意了他的申請。

陳永貴從此結束了中央的領導崗位,回到了他熱愛的大寨村,繼續做一名普通的農民。

但是,當時在社會上也流傳了很多關於陳永貴的事情,其中最為著名的還是陳永貴反對中央農業政策。

當時,中央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推廣包產到戶,陳永貴對此有很多的意見,在他看來,這樣的作法不是共產主義,這也不符合共產主義的定義。

這樣的情況就是標準的資本主義,所以他就在多次的公開場合質疑中央的決定,尤其是農業方面的政策。

而且,還有好幾次和鄧小平發生了沖突。

他更是,多次都說他是極其反對包產到戶的,他說這是把毛主席的農業政策給毀掉了。他還強調自己要:「抗到底!」,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隨著安徽鳳陽小崗村的經驗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實行以後,陳永貴逐漸認識到確實是自己錯了,自己的經驗在大寨這個小範圍還是可以的,但是擴充套件到全國,就必須要按照經濟規律來辦事,否則留給自己的也只能是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他下台以後,有新華社的記者采訪他,問他是不是顯懷不滿?

他回答道:「就憑我這個人,大字不識幾個,很難擔得起全國的膽子,能管得了全國的農業?那些年,可愁死我了,咱不會別的,就會大寨的做法,埋頭苦幹,但是不見成效,現在包產到戶,大家都能吃飽穿暖,啥都有了,我這個人最認實,我哪有不滿,我高興著哩。」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永貴逐漸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思想上的彎子慢慢轉過來了!他終於走過了想不通、頂牛的痛苦階段。

我是 史海魅影 ,關註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