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豪格:滿清最悲情的開國名將,大西政權的「終結者」

2024-07-27歷史

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清史稿】

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自幼跟隨父親皇太極東征西征,參與征討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的戰役,累建功勛。天啟六年(1626年),後金(滿清)的締造者努爾哈赤因攻打寧遠時受到炮傷發作去世,皇太極即位,成為後金(滿清)新的領導人。皇太極上位後,提拔豪格為八旗之首的鑲黃旗旗主。

而後,豪格率鑲黃旗參與了幾乎皇太極時代所有的戰事,崇禎八年(1635年),豪格與多爾袞(皇太極的弟弟)率軍攻打蒙古察哈爾部,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晉、蘇泰福晉、林丹汗的兒子額哲,並收繳元朝傳國玉璽,徹底將漠南蒙古納入後金(滿清)的版圖,對明朝形成了居高臨下的有利戰略態勢。

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立滿清王朝,豪格被冊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監管戶部。同年十二月,皇太極發動二征北韓的戰爭,豪格率部為先鋒,一路打到南漢山城,迫使北韓國王與皇太極簽訂城下之盟,根據盟約,北韓放棄與明朝的宗藩關系,轉而對滿清稱臣納貢,此戰徹底解除滿清的側後威脅,此後清軍可以全心全意經營入關事務。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皇太極圍困明朝在遼東最重要的要塞錦州,松錦之戰正式打響,豪格受命攻打 義州,切斷錦州城內明軍的外援。崇禎十四年(1641年)初,豪格在松山大敗山海關前來馳援錦州的明軍。而後,明廷以兵部尚書洪承疇督率13萬明軍精銳馳援錦州,明軍來勢洶洶,迅速攻破清軍三道封鎖線,為防止明軍匯合,豪格果斷率軍屯守在松山、杏山之間,阻止洪承疇向錦州方向運動。

不久後,明軍糧道被襲,大敗,洪承疇只得收攏殘部退守松山城,皇太極趁勢合圍松山。崇禎十五年(1642年),困守在松山的明軍將領夏承德派人到清軍大營請降,豪格隨即親率左右兩翼精銳入城,八旗兵繼進,松山陷落,洪承疇被俘。而後杏山、塔山、錦州相繼陷落,明朝在遼東的防務力量遭到淪陷性打擊。戰後敘功,豪格居第一,皇太極賞賜豪格馬鞍一副、蟒緞百匹。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去世,因生前沒有冊立太子、也沒有留下遺詔,皇太極死後,清廷內部圍繞著最高權力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又軍功赫赫,本來是皇位的最佳繼任人。但豪格當時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那就是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手握兩白旗,又有多鐸、阿濟格等宗室悍將的支持,實力絲毫不遜色於豪格的兩黃旗系統。豪格與多爾袞爭持不下,雙方的支持者更是劍拔弩張,大有內戰一觸即發之勢。最後,雙方妥協,決定擁立6歲的福臨繼承皇位,支持豪格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共同攝政(後來濟爾哈朗被多爾袞排擠出最高決策層,多爾袞獨攬攝政大權),如此一來豪格便於皇位失之交臂。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攝政王多爾袞抓住中原大亂的機會,統率滿蒙漢八旗精銳入關,占領京師(今北京)。十月,多爾袞迎接孝莊皇太後、順治皇帝入主京師,並將都城從盛京遷往北京,豪格亦奉命率盛京留守部隊進入京師,並受命率部剿滅山東、河北地區的反清義軍。因豪格的特殊身份,多爾袞一般不讓其統率大軍,但因為清軍入關後,戰場太寬,獨當一面的統帥又嚴重不足,多爾袞只得「冒險」讓豪格再次掌兵。順治三年(1646年),多爾袞以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督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以及滿蒙漢精銳10萬人西征張獻忠。

彼時,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麾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其(大西四將)戰力彪悍,大西軍更是數十萬眾,又占據天府之國,地勢險峻,著實是個難啃的骨頭。眾人皆以為豪格會在西南碰壁,但豪格不愧名將,短短數月,豪格便率軍突破張獻忠的漢中防線,同年十一月,豪格又以奇襲之策,在西充大敗張獻忠,並親自射殺張獻忠。張獻忠一死,大西軍四分五裂,豪格迅速攻取成都,斬殺大西軍數萬人,孫可望等人只得率殘部遠走雲貴,大西政權覆滅。至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豪格又攻取明軍控制的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等地,盡取巴蜀全境。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西征大軍班師回京,順治皇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以示優渥。因為豪格平定四川的功勞,讓其聲望迅速提升,這遭到了攝政王多爾袞的猜忌,於是,多爾袞以豪格「隱瞞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等罪名,將豪格下獄,並廢黜了豪格的親王爵位。同年四月,豪格莫名其妙地死於獄中,時年40歲,一代名將就此隕落。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親政,為豪格平反,並恢復豪格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