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5年毛主席與徐立清談授銜問題:我準備和蕭克談一下,讓他帶個頭

2023-12-15歷史

1976年10月深秋。

秋風蕭瑟的街頭,一中年男子漫步走在前往軍委大院的路上。

他敲開了一處房門,門內一個老人顫顫巍巍的開啟了房門,只是兩人見面以後,卻並不認識,兩人臉上都掛著迷惑之色。

中年男人問:「您是蕭克上將嗎?」

老人點點頭,詢問來客:「我就是蕭克,請問你是……」

「哦,我是彭德懷的侄子,我叫彭啟超。」

彭啟超並沒有進屋,而是就站在門口對老人說:「我今天是來專程拜訪您的,當年伯父臨終前曾委托我向您道歉。」

蕭克眸子裏泛起了一絲亮光,盡管時隔多年,但他回憶起當初時的場景,仿佛依然歷歷在目。

「都是過去的事了,我早就不介懷了,難為老總來記得我,真是不勝榮幸,感謝你專程過來一趟。」

彭啟超眼角也泛起淚花,他沒有進屋,而是向蕭克告辭後,轉身離去。

蕭瑟的秋風中,只剩下了落葉之聲在「沙沙」作響。

粟裕鎮大將,蕭克鎮上將

1955年9月,新中國第一次舉行的授銜儀式中,蕭克被授予了上將。

蕭克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一時之間有不少的議論之聲。

不為別的,以蕭克的資歷,授予上將軍銜,很多人都認為,有些太低了。

1907年7月14日,蕭克出生於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

蕭克家境比起大多數的開國將軍來說,都要好上那麽一點,家裏雖然清貧,但到底是一個書香世家,所以蕭克很早便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

圖|蕭克年輕時

大革命時期,蕭克考入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該教練所後來並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

和林彪是同期。

1927年,蕭克黃埔畢業後,即被分配到第十一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等職,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需要指出的是,蕭克加入中國共產黨時,舉國白色恐怖,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處屠殺革命群眾,蕭克卻選在這樣一個危難時刻加入中國共產黨,其革命意誌之堅定,也不由得讓人欽佩。

1927年8月,蕭克跟隨葉挺一起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也就此奠定了蕭克在人民軍隊建立初期的地位。

與後來授銜的人相比,粟裕作為大將之首,南昌起義時只是警衛班長,陳賡也只是一個營長。

如果說這還不能說明一切的話。

那麽蕭克後來跟隨朱德上了井岡山之後,於1930年擔任了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員,該縱隊當時是紅四軍的主力縱隊。

圖|抗戰時期的蕭克

1933年6月,紅六軍團成立,起下轄主力部隊是由湘贛蘇區紅八軍下轄17師(蕭克任師長)以及有湘贛蘇區紅十八軍改變來的紅18師組成的。

紅六軍團一開始設立時,並未設立軍團指揮部,於是指揮暫由紅17師師長蕭克指揮、政委蔡會文統一指揮。

1934年8月12日,紅六軍團正式設立軍團一級指揮部,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委、李達任參謀長。

1936年7月,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共同建立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蕭克任副總指揮。

抗戰爆發後,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

熟悉的人都知道,八路軍師以上的高級將領,後來都在建國後授予了元帥軍銜,而六個副師長中也有五人是元帥,唯獨只有蕭克連大將也沒評上。

抗戰時期,蕭克一度代理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初期,蕭克也擔任過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當時徐向前因長期在延安休養,後調往華北後,也是擔任的華北軍區副司令員。

圖|任八路軍120師師長的蕭克

事實上,蕭克在資歷上足以授予大將軍銜,毛主席也是心知肚明的。

原先授予元帥、大將、上將的名單多有變動。

在原來的大將名單中,有10人、15人、22人的方案,其中蕭克是在15人的方案中,與王震、宋任窮、張宗遜、周純全處於同一水平。

當時主持授銜工作,任總政總幹部部部長的徐立清將軍後來回憶:

「在授銜工作開始以後,主席找我談話,並對我說,你是應該授上將軍銜的,你兩次報告都要求授中將軍銜,那你就吃點虧,帶個頭,把你放在中將第一名。」

其實以徐立清評銜時的資歷,毫無疑問應當被授予上將軍銜,但徐立清將軍高風亮節,認為自己主持評銜工作,應該起帶頭作用,早在幾年前評定軍級時,徐立清將軍就主動降為副兵團級。

徐立清將軍的高風亮節,也有助於評銜工作的展開。

圖|徐立清將軍

毛主席贊揚徐立清後,話鋒立刻一轉,談到了大將軍銜的評定工作:

「評大將這個事也比較難辦,我準備找蕭克談談,讓他帶個頭,蕭克這個人我了解,他在高級幹部中是個文化人,給他授個上將,是委屈他了,他是不會計較的,排在第一位,這樣,那幾個爭著要大將的,一看蕭克是上將,他們就不好說話了,你們兩個人帶個頭,這次評銜就好辦了。」

徐立清後來將毛主席的話轉告蕭克,蕭克立即表示:

「請你轉報主席,他那麽忙,就不要找我談了,授個上將已經不錯了,戰爭中犧牲了那麽多同誌,包括我的一些上級領導,不少人連個名字都沒留下,我們還有什麽可以向組織伸手要待遇的?那只是個名而已,請主席放心。」

就這樣,蕭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上將第一人。

所謂粟裕鎮大將、蕭克鎮上將,其實也只是大家心目中的看法。

圖|1947年4月,蕭克(左一)與聶榮臻、楊成武在正太戰役前線

很多人認為以粟裕將軍的戰功,足以授予元帥,而蕭克將軍也是如此,他資歷老,戰功高,絕對是可以授予大將的。

但兩位將軍高風亮節,並不強求待遇,他們一心為公的思想,也足以讓我們永遠銘記。

蕭克將軍「戰火紛飛的環境下寫小說」

毛主席說:蕭克在高級幹部中是個文化人。

這句話倒也並不算是一句虛話。

蕭克幼年時便熟讀四書五經,後來又是師範學校畢業,本來應該站在講台上教書,卻陰差陽錯的考入了軍事院校,成為了一名將軍。

盡管如此,蕭克也從來沒忘記過自己的愛好。

圖|1938年,朱德、彭德懷、鄧小平、蕭克(右二)、彭雪楓等在山西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

1936年4月,紅二六軍團接到中央命令,要求他們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盡管面臨著重重艱險,蕭克依舊十分樂觀,在接到中央命令後,迅速向金沙江轉移,面對著浩浩江水,蕭克寫下了一首七言律詩【北渡金沙江】:

「盤江三月燧烽揚,鐵馬西馳調敵忙。炮火橫飛普渡水,紅旗直指金沙江。後開鼙鼓誠為慮,前得輕舟喜欲狂。遙望玉龍舒鱗甲,會師康藏北飛韁。」

越是激情澎湃的戰鬥歲月,越是能激發蕭克的創作興趣。

1988年,蕭克將軍創作的【浴血羅霄】榮獲當年茅盾文學獎榮譽獎項。

蕭克將軍晚年在接受采訪時,曾聊起創作這部小說的經歷:

「長征結束後,黨中央在延安召開了蘇區黨代會。會後返回部隊的路上,他和戰友們策馬揚鞭,暢談革命的前途和對未來的憧憬。路旁聳峙的高山,勾起了他對血與火的紅軍生活的追憶,他決定要寫一部蘇聯【鐵流】那樣的小說。」

圖|20世紀60年代毛主席與蕭克握手

毫無疑問,蕭克本身是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的,從他的詩歌創作中就能看出來,蕭克的文學造詣很高,早年在湘贛蘇區時,蕭克就在【湘贛紅旗】雜誌上發表過散文、詩歌。

對於搞創作而言,一時的沖動與漫長的創作歷程是有沖突的,也可能面臨靈感枯竭。

不過對蕭克而言,似乎不用缺乏靈感,因為他的靈感就是來源於自己的真實經歷。

晚年面對記者采訪時,蕭克仍然激動地說:

「你不知道哇,我讀完【鐵流】,心裏很不平靜。我們經歷的戰爭,遠比【鐵流】裏寫的要復雜得多,精彩得多。所以我要寫出來。」

來到黃土高原上一個叫鎮原的小地方,蕭克開始了【浴血羅霄】的創作。盡管後來抗戰爆發,蕭克作為八路軍120師副師長一道開赴前線,中斷了小說創作,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心裏的這份沖動。

蕭克將軍的兒子蕭星華也回憶稱:

「那時候的紙很少,有什麽破紙拿起來就用,有時敵機來了就躲到防空洞寫。」

圖|蕭克將軍與妻子蹇先佛

1938年2月,日偽軍一萬余人大舉進攻晉西北地方,當時八路軍120師正在配合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反攻太原、石家莊,得知情況的後賀龍、蕭克立即率部回援。

鑒於敵強我弱,120師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連續收復晉西北七座縣城。

蕭克不僅僅是旗開得勝,還總結出了一套用打夜戰的辦法來對抗敵人的猛烈火力,蕭星華稱:

「三井之戰中,敵人是一個大隊加炮兵中隊及工兵,父親率717團在三井附近待機,由午後待至午夜後才攻擊,拂曉將敵全部擊潰。」

蕭克在晉西北工作期間,還將遊擊戰的方法推廣給國民黨軍隊。

晉西北七座縣城收復後,蕭克又想起來,自己還有半拉小說沒有寫完,於是又重新拿起筆來。

每天晚飯後,蕭克就點起一根蠟燭,放上一摞白紙,挑燈夜戰,時間一長,賀龍、關向應都知道了蕭克在寫小說,關向應還笑著調侃:

「老蕭,你要不當兵,準會去搞文藝工作。」

圖|關向應

【浴血羅霄】的稿子,蕭克斷斷續續地寫了三年,一直到1939年10月才算是完成第一版初稿。

司令員用業余時間寫小說,在部隊裏可以說是一件稀罕事,【晉察冀日報】總編輯鄧拓看了小說書稿後,提了幾點修稿建議,他告訴蕭克:

「還可以再充實一些,多了可以刪。」

因為過於操勞,蕭克得了肺病,不得不暫時停下來休養,到後來也沒機會再進行改動,蕭克將這些雜七雜八的碎紙片交給夫人蹇先佛保管,蹇先佛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照顧這些書稿,畢竟都是丈夫的心血。

不過就連蕭克也沒想到,後來這部書稿還引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彭德懷去世前委托侄子向蕭克道歉:讓你們受苦了,對不起

1950年4月,蕭克受命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訓部,承擔全軍的軍事訓練計劃的制定。

由於當時我軍軍事訓練計劃制定上,並沒有經驗,因此只能參考蘇軍的意見,蕭克用了5個月的時間,籌建了軍訓部,並根據蘇軍一些條令、條例,編寫了我軍三大條令的初稿。

1951年2月,彭德懷從北韓歸國後,蕭克將擬定好的條令初稿給他看,並向他提出:

「既然已經把條令擬定好,不如從華北軍區抽調一個連來演示一下。」

彭德懷現場觀看了條令演示,認為還不錯:

「可以,就這樣搞。」

圖|彭德懷

當時借鑒蘇軍經驗盡管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過分強調蘇軍經驗,照搬照學的思想。

於是漸漸地,也產生了一些批評的聲音。

1958年5月的軍委召開擴大會議中,蕭克更是首當其沖。

原本準備出版的【浴血羅霄】也不得不中斷,後來有人打電話,要他將小說書稿交出來。

蕭克很不理解:「我的小說能有什麽問題?」

夫人蹇先佛也苦笑:「早知道如此,當初還不如燒了的好。」

盡管如此,但蕭克依然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他多次對大家說:

「自己是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候入黨的,從入黨時起,決心永遠站在黨的立場上。」

彭老總後來也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對待蕭克等一大批同誌上,晚年他拉著侄子彭啟超的手對他說:

「1958年的事,讓你們受苦了,對不起同誌們!」

1976年,彭啟超將伯父的原話轉告給蕭克。蕭克聽後,心中生出無限感慨:

「彭老總不愧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圖|【浴血羅霄】小說

一切往事煙消雲散後,【浴血羅霄】小說的出版也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1985年,蕭克將軍從一線退下來後,即著手開始考慮修改小說的事項,盡管老將軍年事已高,但他對小說的創作,依舊充滿了熱情,為此還寫了兩幅對聯聊以自慰:

雕蟲半世紀,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

戎馬六十年,樂得解甲,賦閑難再閑

當時的解放軍文藝出版社,聽說了蕭克老將軍手裏有本小說時,就計劃將小說正式公開出版。

那會兒的【浴血羅霄】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羅霄軍】。

當年初稿完成以後,蕭克雖然經過幾次修改,但都是小規模,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潤色修飾,加上那時候工作忙碌,蕭克也沒有時間整理。

現在有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同誌幫助進行修改,蕭克又重新提起了興致,為了深入了解當年紅軍在羅霄山脈時的戰鬥經歷,蕭克帶著工作人員不顧高齡深入當年古戰場進行實地考察,與當地的老紅軍、老百姓進行深入的了解。

圖|1975年7月30日,蕭克(右二)陪同葉劍英、徐向前接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學員

【浴血羅霄】講述的故事是:

土地革命時期,中央紅軍面對國民黨軍第五次反圍剿時的情形,羅霄山脈中段湘贛蘇區主力羅霄縱隊接到黨中央的指示,向北轉移,去新的蘇區,但由於敵人已經預判了羅霄縱隊的行蹤,派出了優勢兵力進行攔阻和圍剿,羅霄縱隊傷亡嚴重,特別是兩個多月的行軍,有許多年輕的戰士付出了生命。

鑒於敵我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再往北突圍,意義已經不大,為保存部隊失利,羅霄因此向中央征詢,能否返回湘贛蘇區革命根據地,中央最後同意了羅霄的請求,聽說要再次返回家鄉,所有的戰士們心裏都很高興,經歷重重困難後,羅霄縱隊終於擺脫了敵人的追兵,成功返回了已經離開了三個月的家鄉。

小說中,有關羅霄縱隊的故事,就是蕭克的親身經歷。

蕭克修改稿子時,那種嚴肅認真的態度,也影響著身邊的人,有時他會采納周圍人的一些建議,但有些時候他認為堅持不改的地方,就一字也不動,而且他還會詳述不能改動的原因。

圖|1980年3月蕭克與巴基史坦金斯頓國防學院副院長合影

【浴血羅霄】後來歷經四次改稿,由原來的40多萬字,刪改到僅剩下25萬字,內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比原來更多了一些細節。

盡管如此,蕭克將軍也是在二次校對稿子,確認無誤後,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988年八月一日建軍節前夕,【浴血羅霄】公開出版,發行後引起了全國熱烈響應,在人民大會堂的研討會上,【浴血羅霄】被認為是 真實再現紅軍生活的小說,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給讀者一種全新的感受。

【浴血羅霄】被著名作家夏衍稱為是 「中國當代軍事文學史上的一部奇書」。

1991年3月29日,第三屆矛盾文學獎在北京頒獎,【浴血羅霄】獲得了榮譽獎,已經年過八旬的蕭克將軍與路遙、當代作家劉白羽一同登上了領獎台,這在當年被人們稱之為是文壇盛事。

圖|1988年,蕭克與歐陽毅

面對如此褒揚,蕭克反而十分平靜,1991年10月19日,蕭克將軍寫了一首小詩:

「小詩問世意難酬,愧對諸君獎過遒。非屬附庸風雅事,但傾心海報同儔。」

一首小詩,展現蕭克老將軍的如海的胸襟與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