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司馬懿:熬過難事,做好小事,看準大事

2024-02-27歷史

年少時讀三國,總對英雄人物心生向往。

文想成為多智近妖的諸葛亮,武想學一身是膽的趙子龍。

可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真正厲害的人物,竟是司馬懿。

他29歲進入仕途,40歲接觸兵權,60歲得到重用,70歲大權在握。

雖然難,雖然苦,他都扛下來、熬過去,笑到了最後。

世事多變,是課堂,也是考場。

難事考驗,小事磨煉,大事成全。

01 熬過難事

老子曾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撐過至暗時刻的最好方式,就是一個字:熬。

司馬懿深諳此道,一輩子靠著熬和忍,擊垮了對手,成就了人生。

輔佐曹魏時,曹操猜忌心頗重。

一天,他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裏吃食。

這恰好對應了司馬懿父子三人,而「槽」諧音「曹」,豈不寓意司馬氏會取代曹氏?

於是,曹操把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會甘做人臣。

面臨這種處境,司馬懿沒有退縮,而是用謹慎熬過難關。

無論是給曹操進言,還是給曹丕獻策,他都謹小慎微。

這種做小伏低的姿態,漸漸打消了曹氏父子的疑心。

逞一時之能,不過是匹夫之勇。能忍,會熬,才是大丈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所謂暗處,再出現每一點縫隙,都是光。

所謂低谷,再邁出每一步,都是向上。

02 做好小事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人這一輩子,做好當下的小事,才能觸及未來的成功。

建安六年,司馬懿出任河內郡的上計掾(yuàn) ,當時的士族很不屑這類職位。

就連身邊的好友,也曾調侃他,「鷞鳩(shuāng jiū,鷹)也願意吃鵓鳩(bó jiū,小型水鳥)的食物嗎?」

但他卻認為,「盡小者大,積微者著」。

即使是小官,他也盡心盡職,屢次在轄區走訪,將郡內人口登記成冊,方便管理。

不僅如此,他還協助郡守,核實財政,開源節流,興修水利。

對於百姓遇到的問題,他更是事無巨細,盡力解決。

正因為這種小事不糊弄的作風,郡守才將他向上推薦,讓他有了後來的成就。

【韓非子】中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真正厲害的人,不僅著眼未來,更能著手當下。

因為他們懂得,「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一個人,只有做好小事,才能做成大事。

03 看準大事

看過這樣一句話:

「大家都能看見的機會並不是機會,真正的機會都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看透這層紙,還要有一根能捅破窗戶紙的手指。」

能看出大事,能盯住大事,方能成就自己。

曹操去世後,司馬懿由文轉武,漸漸有了兵權。

他領兵有一個習慣,每到一處,必親自登高繪制兵線圖,親自考察選取耕種的地點。

然後墾辟荒野,推行軍屯(jūn tún,駐軍就地耕種)。

兒子司馬師十分不解,認為戰事沒有結束,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種地這種小事上。

司馬懿卻說:「過去箕(jī)子談治國,把民食放在第一位。領兵,把兵糧放在第一位。此事關乎戰爭成敗,不可小覷(qù)。」

正是看準了種地這樣的「大事」,讓司馬懿總能耗得起,並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真正厲害的人,分得清孰輕孰重,看得透孰大孰小。

看準大事,才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