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工作人員為周總理稱體重,毛主席知曉後突然生氣:恩來,你騙我

2024-02-17歷史

前言

1975年1月13日,周恩來總理出席第四屆人大一次會議。

會上,他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雙鬢斑白,皮膚黯淡無光,臉上大大小小布滿老人斑,原本英姿勃發的周總理顯得異常滄桑,就連曾經合體的西裝,也變得寬大了許多。

輪到周總理發言的時候,他從座位上顫顫巍巍地站起來,雙手不停地抖動著。

參會眾人都知道,敬愛的周總理已經病入膏肓,他不聽醫生的勸阻,堅持拔掉輸液管前來主持會議。

在連續多年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周總理的身體終於吃不消得垮了。 前不久,周總理剛剛入院時,工作人員為他測量了體重等其他數據,好方便將來用藥劑量。 當毛主席得知周總理的真實體重時,他老人家對這位相互扶持了大半輩子的好朋友、老戰友罕見地發了脾氣:

「恩來,你都這樣了,為什麽還要騙我!」

一向實事求是的周總理,為何與毛主席發生不愉快,二人中間是否有什麽誤會嗎?

圖|毛主席與周總理

一、家道中落,三位母親助他翺翔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原籍浙江紹興。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於江蘇淮安東郊一條偏僻的小巷裏。

其父周劭綱是個讀書人,年輕時考過秀才,當過「國學生」「主事銜」。

因生活所迫,周劭綱做過文書、收發。他秉性正直,為人忠厚老實,十分有主見。

母親萬冬兒是位大家閨秀,為人善良、性格爽朗,生性爭強好勝。

周恩來是周家的長孫,周劭綱與萬冬兒欣喜若狂,他們給這個寶貝兒子起名「大鸞」。( 周恩來的乳名,傳說中的「大鸞」(青鸞)是一種象征吉祥如意的鳥

前文說過,周恩來祖籍源於浙江省紹興,祖父這一輩才遷居江蘇淮安。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紹興有兩大出名的職業,一種是販賣「紹興黃酒」的商人,另一種就是「紹興師爺」。

周恩來的祖輩都是正宗的紹興師爺,條件比一般的普通家庭強了許多。

到了周恩來父親周劭綱這一代,原本興盛繁榮的周家已經家道衰落。

周劭綱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大哥大嫂結婚多年還沒有產下一兒半女。

加上父親年老體衰,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周劭綱的肩膀上。

周劭綱十八歲那年,經由父親介紹,迎娶了周恩來的生母萬冬兒。

冬兒在家裏排行十二,人們都稱她為「萬十二姑」。

19世紀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西方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封建糟粕仍殘留在當時社會的各個角落。

圖|周總理淮安故居,墻上的兩件掛像分別是他的父母

老年間女性社會地位低下,輕易不許上學,還要纏足。

萬冬兒為人直爽,與其他守舊女性不同,她執意要去上學,帶頭拒絕纏足。

從這點上看,萬冬兒似乎是個「刺頭」;至少在100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裏,她的這種性格不討喜,想找個門當戶對的夫家不太容易。

這就讓周恩來的父親周劭綱撿了個大便宜。

嫁到周家後,萬冬兒展示出了說一不二的脾氣本性,把整個家族內外打理得井井有條。

等到周恩來長到7~8歲時,萬冬兒常常帶著他參加一些應酬。雖然是一介女流,萬冬兒在與人交談、處理糾紛時的舉動,給周恩來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恩來在日後的政治生涯,與負責外交事務的時候, 自然而然地繼承了生母萬冬兒爽朗的性格、通達幹練的作風,以及處理問題時的果斷。

不過,即使萬冬兒如此踏實能幹,她還是抵擋不了封建糟粕的影響。

當周恩來不滿一歲時,他的小叔叔周貽淦病危。在親友的勸說下,周劭綱夫婦忍痛割愛,把兒子周恩來過繼給了四弟。(沖喜)

於是周恩來名義上有了第二個母親,即為他的嬸母周陳氏。

周恩來過繼給小叔叔的第二個月,周貽淦撒手人寰,萬幸,周陳氏還有個過繼的兒子,她更加用心地呵護照顧小恩來。

周陳氏的父親是個晚清秀才,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她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如果說周恩來跟在生母萬冬兒身邊時,學會了通達幹練的處事方法,那在周陳氏身邊,他就學到了做人的深刻道理。

這兩個母親性格差異如此巨大,使得周恩來日後「動靜皆能」。

除了這兩個母親之外,周恩來還有一位乳母名叫蔣江氏,是周陳氏從鄉下請來照顧周恩來的。

蔣江氏從小沒上過學,家庭條件非常普通,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

她身上既有著勞動人民善良、仁厚的特點,同時也有底層平民愛占小便宜等陋習。

在乳母蔣江氏身邊,周恩來汲取了許多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她有時還會帶周恩來去鄉下玩耍,在那裏,周恩來如同魯迅先生一樣,結識了許多類似閏土的小夥伴,目睹了普通百姓的貧苦。

這三個母親, 一個給了周恩來生命;一個教會了周恩來做人的基本道理;另一個讓周恩來體會到了底層百姓的不容易。

特殊的生活以及周遭環境影響,使得周恩來從小就養成了高尚的情操。他從不擺少爺架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冷靜地處理對待,保持一顆孜孜不倦的初心。

圖|影視劇裏的蔣江氏形象

所以人們才會說—— 良好的家教是培養一個孩子最重要的土壤。

正因為母愛的陽光以及嬸母和乳母的寬厚待人,讓周恩來在日後各種環境下, 皆寵辱不驚,為治理國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盡管如此,周恩來身處新舊社會的過渡期,那些繁衍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家族,避免不了的與時代潮流脫節。

輕則家道中落,重則家破人亡。

歷史的車輪伴隨時代的洪流,浩浩蕩蕩席卷而來,周家逐漸破敗與衰落。

多虧了周恩來的生母萬冬兒竭力操持家務,勉強保住了搖搖欲墜的周家。

周恩來清楚地記得,在他8歲那年,母親萬冬兒與人合夥出錢買了一張彩票,得到了5000元的大獎。

可這一家人每日吃穿用度需要耗費太多金錢,單單依靠周劭綱那微薄的薪資,簡直入不敷出,5000元巨款很快就被花得一幹二凈。

周恩來9歲那年,家裏只能靠母親去借貸、典當度日。

1907年春,生母萬冬兒因為操勞過度,罹患胃癌去世,讓周恩來深受打擊。

1908年夏天,嬸母周陳氏因長期體弱多病,染上了肺癆,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周恩來失去了最愛的兩位母親,快樂的童年到此戛然而止。

更令周恩來悲憤不已的是,因為家裏無錢安葬兩位母親,父親周劭綱觍著臉一家一家地去借錢,遭受了無數的白眼,近乎用乞討的方式,才用借到的幾十元錢草草安葬了兩位母親。

二、一生傳奇,周總理少年加入革命

因為周恩來的伯父周貽賡和生父周劭綱常年在外地工作,小叔周貽淦因病早逝,還有一個伯父因為偏癱失去勞動能力。

剛剛10歲的周恩來身為家族長孫,用稚嫩的肩膀幫助父親周劭綱承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沒有了生母萬冬兒的庇佑,此時的周恩來深切嘗到人間冷暖。

慢慢地,整個周家幾乎家徒四壁,任何能換錢的東西都已經被拿走,日子十分困頓。

周圍的親戚生活條件同樣不好,想去借錢,基本上十有九回都無功而返。

甚至最窮的時候,淮安老家的那所房子都被抵押出去,只能靠借賬度日。

盡管如此,一些家族裏的親友長輩,還讓周恩來抄一張親戚朋友的生日,每逢這些日子哪怕是去借錢都要去送禮磕頭,千萬不能耽誤了禮節。

周恩來對這些 愚昧行為雖然憤憤不平,卻無力制止反抗,這讓他迫切渴望打破封建桎梏。

為了借錢,更為了應付債主,周恩來需頻繁出去應酬,請人家寬限些日子。

每一次的賠笑應酬,使得周恩來思想感情極具冷化, 他已經看不到社會與民族未來的方向,用「仿徨無助」來形容當時的周恩來都已經不恰當,應當「萬念俱灰」了。

就在此時,周恩來遇見了生平中第一位政治啟蒙老師,亦是他的表舅舅龔蔭蓀。

龔蔭蓀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通讀四書五經,卻是一位革新派人物,周恩來一有時間就去表舅舅家,與表姐一起學習念書。

表舅家除了有許多古籍之外,還有不少進步的報刊,拓寬了他的思想。

圖|11歲時的周恩來

周恩來13歲那年,遠在遼寧沈陽的大伯父托人捎信回淮安老家,想接周恩來去東北上學。

原來,大伯父周貽賡外出跑生活,已經在北方地區小有成就,生活安穩。因為膝下無子女,他一直希望周恩來到自己身邊生活,畢竟大家都是親叔侄,互相還有個照應。

這令周恩來激動不已,他總算可以繼續求學了。

臨別之際,第三個母親(乳母蔣江氏)為他一件一件地整理行裝,戀戀不舍地送走這個視如己出的孺子。

離別之際,周恩來回望這個令他又恨又愛的淮安老家,心裏頭一時思緒萬千,他一步一回頭地離開江南魚米之鄉,遠赴遼東。

周恩來其實對這個閉塞的小城沒有太多留戀, 唯一不舍的是三位母親的教誨,與童年時期的美好時光。

他更不清楚,這一走,此生再也沒有回過淮安。

1910年春,周恩來順利抵達遼寧沈陽,大伯父周貽賡早就等在火車站外,他熱情地幫周恩來提著行李。

一行人準備返回住所,大伯父拉著周恩來的手,指著火車站外不遠處一片更加繁華的地區說道: 「你沒事的時候不要隨便到這裏面來玩……

話音還沒落,一輛急速而來的小汽車左右搖擺,「轟」一下撞到了一位抱孩子的大姐。

肇事者連車都沒下,繼續搖搖晃晃地走了,那位被撞的大姐口鼻汩汩流血,眼看是活不成了。

外國人撞人的時候,附近有好幾名正在巡邏的警察,警察們卻無動於衷。 按照周恩來的想法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既然你把人撞死了,就必須要有所賠償,接受法律的制裁。

或許是看出了他的想法,大伯父語重心長地對周恩來說 :「這裏是洋人的租界,也就是外國人的地盤,如果不小心惹出麻煩,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那大姐等於是白死了。」

周恩來不解地說道 :「這裏畢竟是中國的領土,為何任由那些外國人耀武揚威?」

大伯父傷感地回答道: 「中華荒唐不振!」

說完,他連忙拉著周恩來的手,繞開租界回了家。

1910年秋,周貽賡把周恩來送進了新建的遼寧東關模範學校學習。

為了解國內外的大事,周恩來用自己的零花錢訂了一份時報。

此時的東北正處於混亂不安的局面,日俄戰爭剛結束不久,十幾萬中國的無辜百姓死於非命。

日本以武力吞並與中國僅一水之隔的北韓半島,隨後氣焰更囂張,甚至揚言要把東北三省納為大日本帝國的版圖,沙俄式微,根本不敢有所反抗。

此情此景,令周恩來悲憤不已。

他既想著參加革命驅趕倭寇,更想著喚醒民智,讓百姓們都堅強起來。

當武昌起義的訊息傳到沈陽,周恩來為了表示擁護革命,剪掉了象征屈辱的辮子,引得同學們紛紛效仿。

有一天上課時,東關模範學校的校長突然心血來潮,到課堂上詢問學子們 :「諸生因何而讀書?」

不少學子們都說 :「為明理讀書、為父母記賬讀書、為光耀門楣讀書」 ,這些答案對校長不甚滿意。

周恩來站起身,不卑不亢,用濃重的淮安方言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番鏗鏘有力的話語,使得校長欣喜若狂,他拍著周恩來的肩膀對同學們說 :「有誌者,當效仿周生。」

在東北上學的三年裏,周恩來經常早早地去學校幫助老師們幹活,學習成績很好,卻從不驕傲,給全校師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當周恩來學完小學的課程以後,他於1913年春,跟著伯父離開沈陽赴天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開學校。

圖|在南開學校念書的周恩來(前排左一)

南開學校是近現代中國按照西方歐美辦學方式開辦的一所中學,兩位創辦者張伯苓、嚴修都非常出名,思想較為開放。

因為成績優秀,在校期間表現出色,周恩來成為南開學校唯一一個免除全部學雜費的學生。

1917年9月,周恩來從南開學校畢業前往日本明治法律學校學習;1919年,周恩來參加了「五四運動」被捕。

南開中學迫於壓力,把周恩來開除學籍,嚴範孫先生對周恩來非常賞識,無償捐出7000大洋,資助周恩來和李福景前往法國留學。

在法國留學期間,周恩來認識了同樣勤工儉學的小平同誌, 二人意氣相投,很快成為並肩作戰的革命戰友。

1921年,周恩來在法國加入共產黨,於1924年回國。

之後數年,周恩來一直活躍在革命的前線,先後領導了多場工人運動。

1925年8月,周恩來與鄧穎超正式成婚;1927年,南昌起義失敗後,周恩來與朱德聽聞毛主席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決定揮師北上,與毛主席、陳毅老總在井岡山會合。

圖|黃埔軍校時期的周恩來

周恩來後參與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主持了「國共談判」。

多年的戎馬生涯裏,周恩來始終堅定地支持毛主席,他們倆篳路藍縷,經歷了無數苦難,終於1949年10月,光榮地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

三、日理萬機,毛主席責備恩來「騙了他」

1954年,周恩來率領外交部門參加了「萬隆會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6年12月至1957年2月,周恩來馬不停蹄地存取了亞、歐11個國家。

透過外交行動,不僅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同時還爭取到了許多盟友的幫助。

這才有了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提出的「26號決議」,讓中國重返聯合國擔任常駐理事國之一,驅逐了中國台灣省的代表。

20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從評價周恩來: 「他是我見過印象最深刻的人之一,待人謙虛、舉止優雅,為中美關系作出巨大貢獻。」

然而,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早就讓周恩來的身體亮起了紅燈。

1972年5月,周恩來進行了一次身體檢查,這一查不要緊,專職保健醫生張佐良發現檢查報告上寫著四個紅血球。

再仔細一看,周恩來的尿液中發現紅血球,很有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者前列腺、膀胱腫瘤,甚至是癌癥。

張佐良不敢多想,急忙聯系醫院領導,準備為周總理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

1972年5月15日,總理詳細的檢查報告出爐,結果顯示周總理患上的是「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

連續好幾次檢查,其結果顯示都是癌癥。醫護工作人員不敢告訴周總理,先通知了鄧大姐,鄧穎超強行讓周恩來放下工作前往醫院治療。

不久後,周總理沒有與任何人打招呼,偷偷跑了出來,回到中南海繼續工作。

醫院的工作人員趕忙追了出來,讓周總理回到醫院接受治療,他老人家卻告訴醫生們 :「你們不要著急,先讓我忙過這一段,查出癌癥有什麽辦法?我這麽大歲數了,能多忙幾天就行了。」

醫生們急得團團轉,誰也攔不住總理繼續工作。

1973年1月,周恩來在辦公室出現了一次極為嚴重的便血,預示著他的身體到達臨界點,再不入院治療休養,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鄧大姐若還在中南海西花廳時,周恩來顧及妻子,裝模作樣地休息幾天;一旦鄧穎超出差,總理又我行我素。

沒有辦法,醫院領導只好找到葉劍英元帥,請他去勸勸總理。葉劍英自知除了鄧穎超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勸住周總理繼續工作,他只好將事情告訴了毛主席。

毛主席當時身體同樣不太好,他聽到了周總理身體極度虛弱的訊息,本著對老朋友、老戰友的關心,毛主席以半開玩笑半命令的方式,讓周恩來去醫院住一段時間。

1973年3月,醫生們在玉泉山臨時搭建一個手術室,為周總理進行第一次手術。

手術很成功,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松了一口氣,不過術後復健非常重要,他們竭力要求總理留在醫院休息,便於隨時進行觀察。

圖|周恩來與鄧穎超

因為有了「前車之鑒」,醫院的領導直接組成一個看護小組,24小時跟在周總理身邊,就是不讓他回去工作。

甚至還有人哭著跪著讓周總理安心養病,他老人家大手一揮,強行闖了出去,又回到工作崗位上。

1974年,整個一年時間,周恩來做了好幾次手術,每一次術後病情總會很快復發。

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人而言,連續的手術已經讓他元氣大傷,每每快要康復時,周總理又選擇了透支身體的方式去工作。

說句不好聽的話, 這就如同「油盡燈枯」。

醫生們反復勸說沒有用,葉元帥、小平同誌包括毛主席反復勸說還是沒有用。

1974年3月,毛主席的身體出現很大問題,眼睛快要失明,連站起來都有些費力。

他忍著痛苦,讓工作人員去問問周總理的病情怎麽樣了?

1974年3月20日,周總理顫巍巍地親自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將他的病情以及詳細病因說清楚,包括體重等其他數據。

當工作人員把周總理的病情經過,還有體重和歷史病因透過口述的方式報告給了毛主席之後,他老人家罕見地生氣發火 :「恩來呀,恩來,你怎麽能騙我這麽久。」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周總理的身體已經開始抱恙,毛主席當時就勸告他要以身體為重,工作可以放放。

每一次二人見面,毛主席總是感覺總理原本孱弱的身體似乎越來越瘦,詢問他到底有多重,每次答案都是 90~100斤

直至1974年3月,醫護人員為周總理詳細測量體重後發現他老人家的體重只有60~61斤。

毛主席這才得知 :數年來為了不讓自己擔心,周總理都是刻意隱瞞自己體重。

因為二人身體都出現了問題,誰也無法去探望誰,彼此又關心著對方,所以周總理和毛主席用電話和書信的方式相互關心。

1974年6月,周恩來的身體出現了其他的問題,他不得不離開中南海前往醫院治療。

周恩來把病房改為「臨時工作室」,讓工作人員把所有資料全部搬到醫院裏,他要繼續工作。

1975年1月,周恩來從醫院中出來,參加了四屆人大一次會議。

1976年1月8日上午9:57,人民敬愛的周總理,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人民。

那天得知訊息的朱德元帥拄著拐前往北京301醫院,看著周總理的遺體,他老淚縱橫,低聲呼喚道 :「恩來你再睜開眼看看我,我是老朱啊。」

此時的小平同誌與葉劍英、陳錫聯等人正召開會議,當聽到訊息後,小平同誌連續下達三道命令:

第一,以中央名義發訃告,組成治喪委員會,通知中國駐外各領事館降半旗;

第二,海邊防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第三,立即向毛主席報告周總理逝世的訊息。

訊息傳到中南海,毛主席坐在窗前,久久不語。

1976年1月11日,數十萬群眾自發走上十裏長安街,一路相送總理。

圖|周恩來與鄧小平

毛主席原本掙紮著想去參加追悼會,可他的身體容不得去悼念老朋友了。

結語

如今的中國早已脫胎換骨,不是當年「不振荒唐」的舊社會了。

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敢輕視我們,這是所有革命先烈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也是周總理窮盡一生的心願。

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對周總理的感念之情,他與毛主席、小平同誌足以堪稱「世紀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