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人造反當皇帝,為何要先搶傳國玉璽,不能重新做一個嗎?

2024-05-17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楊軼涵

編輯|t

引言

黃渤主演的電影【瘋狂的石頭】不少人都看過,為了一塊石頭,讓許多搶破了腦袋。

其實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也有這麽一塊「瘋狂的石頭」 ,讓千百年來歷朝歷代帝王搶破了頭。

它就是「和氏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傳國玉璽。 自從卞和偶然發現它以來,它的命運在幾千年間就沒消停過。從秦始皇到明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幾乎所有帝王都在盯著這個玉璽。

不過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麽這麽一個普普通通的印章,會讓這麽多帝王不惜一切都要得到它呢? 都當皇帝了,就不能大方點自己做一個嗎?

(圖為現代玉璽)

一、「和氏璧」的命運

和氏璧,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卞和意外得到了它。出於對國君的忠誠,他決定將這塊寶玉獻給楚歷王。

但是由於當時的和氏璧處於一個未打磨的狀態,因此楚歷王就以欺詐的理由,砍了卞和的一只腳。等到楚厲王去世以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嘗試將未打磨的和氏璧獻給國君,結果再次被當成是騙子,從而失去自己的另一只腳。

最後還是楚文王發現了這塊美玉「和氏璧」 ,楚文王本想因此嘉獎卞和,但是此時的卞和已經不想再要任何賞賜。既然美玉有了歸宿,自己的名聲也得以平反,那麽自己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相比那些世俗的賞賜,倒沒有歸老荊山來得更加實在。

卞和倒是消停了, 可是這塊玉石卻在幾千年的時間裏,一直都沒有消停。

(圖為現代玉石擺件)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將和氏璧制成傳國玉璽,並且打秦朝開始: 「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

這就是說, 傳國玉璽等於皇帝的公章,代表著「君權神授」的合法地位。

只有蓋了公章的詔書才能生效,而且這個詔書拿到地方去,從皇帝的角度來講就是「如朕親臨」。

但是西漢末公元8年,王莽篡位,逼漢孝元太後交出玉璽。孝元太後這老太太也是倔,直接給這玉璽摔壞一個角。

(圖為秦始皇陵兵馬俑)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家得到傳國玉璽後,建立魏國,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八個隸字 「大魏受漢傳國之璽」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公元329年,後招石勒滅前趙,光是拿到還沒完,又開始糟踐這個傳國玉璽,在右側加刻 「天命石氏」

600多年後,到了唐末的五代十國時期,這時候這塊傳國玉璽,又經歷了更大的磨難。 石敬瑭稱帝失敗後,不再是單純往玉璽上加字了,直接帶著玉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圖為京劇中曹操扮相)

轉眼又是一百多年,宋朝建立,根據史料記載,宋朝時期這塊傳國玉璽還短暫出現了一段時間,不知是真是假。可惜南宋被滅後,元朝時期,這塊傳國玉璽是徹底不見了蹤影。

乞丐皇帝朱元璋上位後,因為自己出身的原因,老朱可謂是最缺這塊玉璽來給自己做身份的, 但即便是老朱派出大軍去蒙古那邊找了數年,依舊沒找到這塊傳國玉璽。

(圖為朱元璋和大將徐達)

打這之後,這塊傳國玉璽就再也沒有現世過。其實後代也有很多獻玉璽的人,包括如今也有很多相關的新聞報道。但那些都是贗品,那塊自始皇帝開始流傳的傳國玉璽至今不知所蹤。

如今中國和傳國玉璽相關的文物,是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紫砂覆鬥紐「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

那塊璽經乾隆帝鑒定,和史料中記載的傳國玉璽差了十萬八千裏,不過畢竟是老物件,被乾隆帝當成古玩了,進而得以留存 。

(圖為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紫砂覆鬥紐「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

二、傳國玉璽的意義在哪?

要搞明白傳國玉璽為什麽會如此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重視,就要弄清傳國玉璽的歷史意義是什麽。我們將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一傳國玉璽是象征皇帝身份的物件,二傳國玉璽是國家權威和合法性的代表。

首先這是象征皇帝身份的物品。

公元前220年,始皇帝統一九州,由此新的國家政權誕生了。為了國家大計著想,除了我們熟悉的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他還開始實行中央集權制。

所謂的中央集權制,就是國家權力以皇帝為中心,中央設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地方設立郡縣制,郡、縣的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管轄,其中最基礎的行政單位叫做裏長,有鄉人強有力者擔任。像劉邦最初的官職就是泗水亭長,相當於泗水這個地方的派出所所長。

這麽多機構,就需要統一公章。 不同的公文配有不同的公章,皇帝的公章就是這個傳國玉璽。

(圖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寓意皇權)

只有蓋了公章的公文,才能在流程上生效。皇帝下發的公文叫做「詔書」,官員蓋了印有公章的詔書等於「如朕親臨」。接到詔書的官員要像見到皇帝本人一樣行禮。

自此全國上下都統一聽從皇帝的號令。因此這塊玉璽只有皇帝可以用,群臣若擅自動用,則為「司馬昭之心天下可知」的舉動了。

所以,傳國玉璽是皇帝的政治身份之象征,也象征著皇帝身份的權威性,誰都想自己能擁有它。

(圖為清宮皇帝的龍書案)

第二則是傳國玉璽是國家權威和合法性的代表。

那有人會說,既然如此,新任的君主再刻一塊新的不就完了嗎?又不是沒有匠人或者銀子,何必要去搶呢?沒那麽容易,因為這還象征當朝皇帝統治者身份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即「君權神授」。

君權神授,字面意思就是神賜天命。在古代,人們對科學還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統治者會利用宗教的力量來管理本國的人民。他們宣揚自己的權力是神的旨意,作為人民只可以按照他的照做即可,不可以違抗。

舉個例子,比如三國時期的諸侯,大家董卓曹操都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為的就是讓自己出師有名。像是袁紹、東吳的孫策等人,想要稱王稱帝,出兵討伐,都需要理由,傳國玉璽便是最好的理由,因此才會爭個不停。

這種社會歷史現象並不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比如中世紀歐洲的統治階級利用天主教的力量、日本的統治者會稱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孫,以神道教總神官的姿態現身等等。

(圖為日本神道教神社)

在中國的歷史中,傳國玉璽的撰文就是最好佐證。在秦始皇制作的傳國玉璽上,篆刻著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始皇在刻這句話的時候,想的是自己的秦帝國可以延續千萬年。自己是天子,又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統一的功績,他想的是這份權利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自己是始皇帝,自己有兒子,兒子有孫子……直到國家出現秦萬世。

但是他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打下的萬世基業,只到了秦二世就被迫改朝換代了。

因此這塊傳國玉璽象征著皇帝即位的合法性。

隨著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張騫作為外交使節訪西域開始,九州開始逐漸和周邊國家有了連線。此時皇帝不僅僅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更是國家形象的象征。因此皇帝的公章也成為國家的代表。 皇帝給外國使節的公文也成了國家權威的合法性代表之一。

(圖為張騫出使西域)

結語

總的來說,中國人都是比較看重所謂的「正統」的,歷朝歷代諸侯軍閥內鬥無數,對於他們對於我們來說,其實都一樣,傳國玉璽代表的就是皇帝,沒拿到這東西,心裏是不踏實的。

就像如果讓你現在當皇帝,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要身穿黃袍、坐上龍椅、拿到這塊象征皇權的玉璽印章,才算是像一個皇帝了,對吧?

參考資料:

[1]曹昇.【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年

[2].北京故宮博物院.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