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賡、粟裕地位一度相當,3年間差距拉大,兩次失誤是關鍵

2024-01-19歷史

陳賡的經歷豐富,甚至超過了許多元帥。陳賡的作戰指揮才能卓越,曾經與粟裕齊名,被譽為"陳賡和粟裕,兩人相似之處還真不少"。

他們加入革命的時間相近,一同參加了南昌起義,論及職位的話,他們在革命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盡管粟裕在華野成為副司令,成為實際的軍事主官後,陳賡在軍隊中的地位仍然不會低於他。盡管陳賡在當時領導的是陳謝兵團,而這個兵團的規模達到了八萬余人,直接由中央領導,是無庸置疑的戰略兵團。

然而,經過近3年的時間,粟裕和陳賡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這種差距在淮海戰役時尤為明顯,粟裕成為了此次戰役的重要指揮者之一,華野的軍事主官,指揮著16個縱隊。

而陳賡當時只有四個縱隊的兵力,不再是中央直接領導的戰略兵團統帥,與粟裕的差距已經非常明顯。從資歷、謀略,甚至是人際關系等方面來看,陳賡都不遜色於粟裕。

那麽,究竟是什麽導致了陳賡和粟裕之間的差距迅速拉大呢?

1947年,對解放軍來說是艱難的一年,但毛主席仍然決定經略中原,試圖突破困局。為了實作這一戰略構思,劉鄧大軍放棄了成熟的根據地,輕裝上陣。

然而,這個大膽的行動立即引起了敵軍的註意,白崇禧迅速明白劉鄧大軍的意圖,糾集重兵向其所在地發起猛攻,企圖破壞我軍的戰略意圖,甚至全殲劉鄧大軍。

盡管劉鄧大軍有卓越的指揮者,但他們的武器裝備差,加上丟掉了重火力武器,無法與白崇禧部的精銳部隊作戰。如果劉鄧大軍只是孤軍奮戰,那麽他們的處境堪憂。

然而,毛主席的經略中原計劃並非僅由劉鄧大軍執行,陳粟的華野和陳謝兵團也是其中的一部份。這三支部隊在中原地區相互協作,形成了強大的力量。

此時,劉鄧大軍雖然陷入困境,但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

陳賡和粟裕主張不直接援救劉鄧大軍,而是透過攻打平漢路,迫使白崇禧回援來解劉鄧大軍的困境。在毛主席的決定下,陳謝兵團和陳唐兵團合並,雖然這個戰果可喜可賀,但還需要攻占確山縣才能達到圍魏救趙的目標。

確山守軍是敵整編第20師,他們戰鬥力和凝聚力很強,曾經重創華野的主力縱隊。但無論敵軍戰鬥力多強,只要解放軍的戰士清楚自己的目的,就一定能攻占確山。

陳賡制定的作戰計劃忽略了確山縣的一個制高點,導致我軍進攻進展緩慢,給了敵軍回援的機會。而這個回援僅僅只是派了三個師的兵力。

陳謝兵團和陳唐兵團共同作戰,雖然因為兩個兵團地位相當導致合作困難,但初期指定指揮者陳賡在指揮過程中出現失誤,因此他要對此承擔責任。

攻占確山失利導致劉鄧大軍無法在大別山立足,華野擔任主攻兵團,中野側翼策應。然而,陳賡再次出現失誤,錯失劉伯承創造的絕佳戰機。

1948年,陳錫聯率兵猛攻確山,其實只是佯攻,目的是為了打援,而陳賡早已率領3個縱隊和1個旅的兵力形成包圍圈。

陳賡將軍正在指揮一次關鍵的戰役,目標是殲滅張軫兵團。然而,他卻在關鍵時刻遭遇了一個小挫折。原來,張軫兵團的電台被我軍監聽,他透過電台故意欺騙朱其平,稱他要繼續東進與解放軍拼命。

然而,他卻在電報結尾用日語告知朱其平真實目的,即他要東進是假,退回南陽才是真。陳賡將軍攔截了兩人的通訊內容,但他並不認識那些日文。

考慮到第4縱隊兵力少於敵軍,又不是主攻部隊,他決定撤走該部隊,給敵軍讓路。然而,沒想到的是,張軫兵團並未繼續東進,而是突然調頭返回鉆進了南陽,我軍再想追擊已經來不及了。

這樣一來,分割全殲張軫兵團的計劃泡了湯。此後,陳賡的軍事生涯開始走下坡路,與粟裕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長期擔任副手。

盡管如此,陳賡依然是出類拔萃的頂尖存在,他的指揮造詣有目共睹,他的功勞也是名列前茅。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在上海搞情報工作,以及「哈軍工」的建立,陳賡幾乎在任何領域都有卓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