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揭開樂山歷史上的一道謎題:平羌江與平鄉江究竟是哪條江?(上)

2024-03-04歷史

周倫斌/文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為人們所熟知。

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平羌江指哪裏?【水經註】【元和郡縣誌】【一統誌】以及部份誌書,特別是明清以後,時而說平羌江在岷江段,時而說平羌江是青衣江,即使同一人也把青衣水、平羌江、平鄉江混用。

歷史真相呢?

平羌江,是岷江流經青神縣漢陽壩至樂山城東一段水路的古稱,是岷江流入樂山(古稱南安縣、嘉州、嘉定府)的一段。

明代曹學佺的【蜀中名勝記】說:「蜀江至此,始有峽之稱」。據【元和郡縣圖誌】卷31【嘉州】:「平羌縣:[中下。南至州一十八裏。]本漢南安縣地,周武帝置平羌縣,因境內平羌水為名。」

平羌郡和平羌縣都是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所設(時屬眉州)。治所在今四川樂山市東六十裏。

【寰宇記】卷74平羌縣:「因平羌山為名。」大業三年(607年)屬眉山郡。十一年(615年)遷治於岷江東岸牟子鎮一帶。唐屬嘉州。寶歷二年(826年)又移於開峽驛(今樂山市北四十裏)。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省入龍遊縣。既然「平羌縣,因境內平羌水為名」,那麽「平羌水」得名就是早於平羌郡、縣。「平羌水」得名大致在於南北朝時期,「平羌江」實是因北周武帝(560—578年在位)時鎮羌所帶來的,即「攘卻夷獠」,當時西邊的主要「夷獠」正是羌人。

南宋陸放翁【登荔枝樓】中有「平羌江水接天流,涼入簾櫳已似秋」之句。明代詩人胡直唱道「平羌江上放孤舟,想見峨眉影素秋」,詩僧夢觀「月輪掛樹光團團,平羌影落秋波寒」。

清代詩人方覲吟「平羌江口江水清,峨嵋山頭山月明」。到清代,張船山【嘉定舟中】更有了「平羌江水綠迢遙,夢冷峨眉雪未消。愛看漢嘉山萬疊,一山奇處一停橈。」清代名士王士禎,將他登臨樂山淩雲山的詩句題名為【晚渡平羌江,步上淩雲頂】,有「故人咫尺不相見,夢繞平羌江水涯」之句。

而平鄉江呢?

「平鄉」,是個地名,在漢代已出現,夾江千佛巖東漢【永和開道碑】中有「平鄉」地名,即在東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之前即有,「平鄉江」卻遲在【水經註·青衣水】首見。足見「平鄉江」是因「平鄉」得名。

東漢【南安長王君平鄉道碑】記載(現夾江縣古涇口處):「維平鄉明高大道,北與武陽,西與蜀郡青衣、越嶲通界。」東漢這裏有分路,一至越嶲,一至武陽。

當時樂山為蜀郡南安縣,所轄夾江、洪雅都屬於平鄉,南北朝時的【水經註】載:「青衣水經平鄉,謂之平鄉江」。

隋唐【益州記】載:【益州記】曰:平鄉江東逕峨眉山,在南安縣界。去成都南千裏。然秋日清澄,望見兩山相峙,如蛾眉焉。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說:「青衣水,一名平羌水」;清陳登龍【蜀水考】中說:「平羌河又過洪雅縣南」。

【水經註】曰:「青衣水,經平鄉謂之平鄉江」;唐【元和郡縣誌】載:「青衣水,一名平羌水,在縣南一裏」。北宋【太平寰宇記】說「平羌水,源出盧山縣浮圖山,經嚴道縣,入當縣界,亦曰青衣」,又「平羌水,上源曰邛崍水,又名平鄉水。西北至嚴道縣流入,至眉州洪雅縣界下,又名青衣水」。

【圖經】雲:平羌水自盧山發源,至嚴道之多功峽合碉門、榮經三江,抵郡城下,自此而東即與陽山江合流,匯於淩雲、九頂之前,故嘉州亦號平羌江。

(未完待續,請看【揭開樂山歷史上的一道謎題:平羌江與平鄉江究竟是哪條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