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還在嫌棄農村廁所?看完古代歐洲的廁所,才明白古中國人的智慧

2024-06-03歷史

「於道之外未屏,三十步而為之圜,高丈。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這是【墨子·旗幟】中,對古代公共廁所的一段記載。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共廁所早已在中國出現。

說起來,你可能不會相信,在美國有一位叫做朱莉·霍蘭的教育博士花了八年的時間來研究廁所歷史。而後得出了一個讓人驚奇萬分的結論,那便是人類文明史的出現並非源自於文字的發明,而是源自於古代「廁所」的出現。

她認為自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糞坑」出現之後,人們便不會再到處遊走用於躲避自己的糞便,從而「定居」下來最終形成古代文明。當然,如此奇葩的結論她到底是透過什麽研究得出來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廁所的出現對人類文明行程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探究此事,就會發現中國農村的廁所出現時間可能並為如同史料中那般源自於秦漢之前,而是秦漢以後。

那麽,農村廁所是什麽樣子的呢?

其實,歷來農村中的廁所通常都是圍砌起來的一個「蹲坑」,這是最簡單也最普及的農村廁所。即便農村廁所設計簡單,毫無美醜之言,但其中卻能看出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一、農村的廁所

對於城市中的居民來說,上廁所通常使用的都是抽水馬桶。可能在公司上班的地方或者其他地方使用公共廁所時,會見識並使用「蹲便器」。說起來,但凡是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農村的廁所全部都是跟「蹲便器」很相似的「蹲式便坑」,只不過沒有蹲便器那麽「豪華」罷了。

從歷史的演變角度來講,幾千年下來,農村的廁所幾乎沒什麽變化。基本上都是修建一個側屋,裏面挖一個「便坑」,上面修建為「蹲坑」的模樣,然後就成了一個簡單通用的廁所。

當「便坑」中的糞便滿了之後,便會將其收集起來作為肥料施在自家的田地中,自古以來莫不如是。其中最大的區別,莫過於因人力物力的緣故導致古代農村廁所修建極為簡單。若非就地簡單挖個便坑,就是弄一些夯土進行稍微修築一下。

至於現在的農村,一些偏遠地區或者家境貧寒的地方,仍然沿襲著古代農村廁所的特點。對於家境一般或者稍微富裕點的家庭來說,廁所可能會用水泥、瓷磚來進行修建。其中本質上仍舊是「蹲坑」的模樣,只不過外表漂亮了許多。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印象中的農村廁所都是臟、亂、差的表現。但是對於古人來說,除了吃飯這樣的大事之外,其他的都是「小事」了。更何況,農村廁所設計的雖然簡單,但卻充滿著智慧。比如說,修建廁所之後,隨地大小便這個不好的習慣就被改掉了。同樣的,因為自古以來農民都靠地吃飯的緣故,農家肥的利用率也上了很大一個台階。

換句話說,農村的廁所其實從某種方面來說,已經非常「先進」了。這一點,對比同時期的世界各國廁所便能知道。

那麽,和農村的廁所相比,古代歐洲的廁所又是什麽樣子的呢?

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的是,直到十八世紀,歐洲人使用上抽水馬桶之前,上廁所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二、古代歐洲廁所

歐洲在古羅馬時期,那時候的廁所就是一個大屋子,裏面是用石板建造的「坐便器」,石板上面開著小孔,下面是便坑。當時歐洲人進入廁所之後不僅僅是為了如廁,更是為了交流談話。據說,當時廁所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交場合。

咋一看似乎也沒什麽,但是因歐洲人不愛衛生的緣故,廁所中經常有蟑螂和老鼠進行閑逛,有時候在人上廁所的時候會上來發動攻擊,非常可怕。更讓人覺得危險的是,因為是公共社交場合的緣故,「廁所」中沼氣堆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很有可能會將正在如廁的人「炸」上天。

當然,那個時候人們的認知中沒有沼氣這個概念,所以每次上廁所前會在墻壁上刻上咒語進行祈禱,以免自己也步入被炸上天的後塵。

隨著時間的發展,歐洲人逐漸將廁所建在大橋上或者河流邊,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傾倒排泄物的時候方便一些,而且也更容易清理一些。然而悲劇的是,不論是橋下,或者河流旁邊,當排泄物被傾倒出去的時候,總會波及他人。甚至有時候廁所都會被沖垮,如此一來,對他人而言更為危險了。

倘若那些沒有院子的平民百姓,則基本上都會準備一些便桶放在廚房的洗碗槽旁邊。這樣一來,等便桶滿了之後就可以直接將其傾倒在大街上。如果比較講衛生的話,可能會走點遠路,將其傾倒在河流當中。或許對於歐洲人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對於國人來說,便桶放在廚房實在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事實上,無論怎麽說,古代歐洲的廁所都讓人不敢恭維。對比中國古代農村的簡單廁所設計來看,無論從哪方面對比,中國農村廁所都完勝歐洲的廁所。

當然,說到這個話題,不免會引來爭議。譬如說,古代中國和古代歐洲是否有「隨地大小便」的現象等等?

其實,廁所這個建築雖然早已出現,但個人的不文明現象卻是都有。

三、廁所之外的「不文明」現象

這一點,在中國古籍方面有一些比較確鑿的證據記載。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期間,也就是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內,雖然商業一片繁榮,但其背後的公共設施卻是非常落後。

偌大一個北京城,其內公共廁所寥寥無幾,僅有的幾個還是收費的。以至於後來有「京師無廁」的說法。對於當時的人來說,若非是特殊情況,或者有什麽難言之隱,恐怕沒有人會特意滿大街去尋找公廁的。於是,清代【燕京雜記】中有了「故人都當道中便溺」的相關記載。而且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這樣「不文明」,就連一眾官員也帶頭行如此「不文明」之事。

說完古代中國的這種不文明現象,再來說一說古代歐洲的這種現象。可以肯定的是,以前歐洲人確實有隨地大小便的習慣。比如說,在1665年夏天的時候,查理二世和王室人員在牛津度假離開之後。

一個古董商人將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日記中稱盡管他們表面看上去衣冠整齊,但他們其實非常無禮、粗魯。但凡他們待過的地方,煙囪裏、書房中、臥室裏等等地方都是糞便。

法國的路易十四為了解決一直所苦惱的隨地大小便問題,想出了一個比較奇葩的主意。那就是從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楓丹白露宮實施輪流搬家制度。糟蹋完一個地方之後搬到另外一處,然後安排仆人清掃先前待過的地方。

由此可見,隨地大小便這樣的不文明現象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存在的。只不過,人們對於西方的印象多半都是來自於熒幕上的光潔鮮亮,從而忽視了其背後深藏的汙濁之處。

結語:

若論不文明現象,毫無疑問,無論哪個國家都是存在的,這一點基本上是沒什麽可辯駁的。不過,論及廁所的使用和廁所的設計,筆者認為還是中國農村裏來使用的「蹲式」廁所更為先進,更為合理一點。

不過,若將廁所文化的發展作為人類文明史的標誌來進行探討,這就值得商榷了。畢竟,這樣的觀點恐怕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無法認同的。對此,你是怎麽看待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