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0年,趙一曼兒子寄封諷刺信到中南海,主席看完只回了6個字

2024-04-25歷史

1960年,毛主席正在中南海的辦公室工作,警衛員這時候送來了一封信件,主席開啟這封信閱讀完後皺起了眉頭,沈默不語。當他註意到信的寄件人的名字時,毛主席就對身旁的助理回復了六個字。

這個寫信人正是陳掖賢,也是抗日英雄趙一曼的兒子。當年在母親前往東北參加抗日戰爭的時候,陳掖賢在黨組織的照顧下長大,在後來趙一曼犧牲在抗戰一線,年僅七歲的他並不知道自己母親的名字。

1956年,在看到關於自己母親生平的電影,陳掖賢才知道自己的身份,才發生了後來為毛主席寫信的事件。

作為烈士的後人,陳掖賢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童年,這封信為什麽會讓主席感到不悅,毛主席又回復了那些話?

●○抗戰英雄趙一曼○●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是四川宜賓人。時年19歲的她便經常從報紙中讀到,有這樣一支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前途奔走的組織,活躍在抗爭第一線。

耳濡目染的她決心加入組織,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於是在1924年,趙一曼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經過兩年的磨煉,她最後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趙一曼也曾帶領過四川學生抵制外國商船的霸道行為,在學生運動中,她因優異的表現成為大家心中領袖,那年趙一曼21歲。

1927年,組織決定派遣一批優秀的共產主義青年前往蘇聯學習知識,於是趙一曼和同行的40名年輕人,從上海啟程,坐上一艘商船前往萬裏之外的蘇聯。

這樣一批有共同理想的年輕人,到達了蘇聯的莫斯科中山大學,並開始自己的求學之路。他們10人一組,生活上互相照顧,而趙一曼的組長正是陳達邦。

因為是同學的緣故,兩人時常在學校的長椅上討論問題,白天在課堂上學習馬克思主義,軍事學知識以及俄語,趙一曼有時因繁重的課業任務病倒了,這時候陳達邦便會細心的照顧她。

隨著關系的越來越近,兩個遠在異鄉的年輕人漸漸暗生情愫,1928年的春天,陳達邦和趙一曼在大家的祝福聲中結為了夫妻,婚禮舉辦的樸素但溫馨。

婚後,兩人感情十分甜蜜,陳達邦經常會分享自己喜愛的書籍給趙一曼閱讀,趙一曼也會照顧丈夫的日常起居,他們經常在大學的校園中散步,探討中國的未來和學習上的問題。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夫妻倆也有了自己孩子,但冬季的蘇聯天氣十分寒冷,加上學業上勞累,趙一曼身體狀況越來越糟,飽受肺炎的摧殘,經過組織討論,大家決定讓趙一曼先行回國。

趙一曼準備回國的事情並沒有告訴自己的丈夫,因為她知道陳達邦不同意自己單獨回國,為了陳達邦可以繼續自己的學業,不被兒女情長束縛,趙一曼選擇孤身回國。

臨行前,趙一曼留下了一封書信,在信中她解釋了原因,並希望丈夫在異國他鄉認真讀書,完成學業,將來報酬祖國。於是兩人在1928年11月分別。

之後趙一曼坐上渡輪回到了香港,很快又被派到湖北宜昌工作。第二年春天,他們的孩子降生了,趙一曼給他取名「寧兒」,也是後面的陳掖賢。

因為當時局勢緊張,加上反動派對地下黨的追捕,趙一曼帶著兒子輾轉於江西上海等地,因為帶著孩子十分不便,趙一曼為了完成組織上布置的任務,便將兒子托付給丈夫的堂兄。

在當時中國正飽受戰火的摧殘,日軍在東北策劃了「九一八事變」,東北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黨中央決定,派趙一曼前去東北,領導抗日工作

臨行前趙一曼和兒子拍了一張照片,誰曾想此前前往東北,母子二人再無相見之日。

●○年少的經歷○●

陳掖賢小時候在伯父陳嶽雲家中長大,在動蕩的革命年代,趙一曼夫婦都忙於革命事業,年幼的陳掖賢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

寄人籬下的生活讓陳掖賢缺少關愛,幼年的成長過程缺少大人的指點,漸漸陳掖賢的性格也變得十分孤僻,不善於與他人交流。

七歲那年,陳掖賢受到了東北寄來的一份信件,從信中內容得知,自己的母親已經被日軍殘忍殺害了,這讓年幼的他十分傷心,這也更加激起了他的愛國情懷。

即使知道母親因為抗擊日軍,犧牲在東北,但陳掖賢也不知道母親的本人究竟是誰,只是認為母親是萬千革命烈士中的一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掖賢看到了電影【趙一曼】,影片中趙一曼被敵人抓住後,堅決不肯說出革命軍情報,並義正言辭的說出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敵人便對她施以極刑,最後壯烈犧牲。

陳掖賢這才知道,原來影片中的「寧兒」就是自己,自己記憶中模糊的母親輪廓,正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趙一曼。

●○成年後的生活○●

之後陳掖賢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他也決定認真讀書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的頭腦,將來報酬社會和祖國,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因為陳掖賢是烈士的子女,組織上對他關照有加,並特別給他發放了一筆撫恤金。可陳掖賢堅決不肯接受,認為這筆錢可以給更加有需要的人。

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母親為了民族的大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作為趙一曼的兒子,他更應該用實際行動踐行這種精神。自己還沒有為國家貢獻力量,又怎能接受這筆數額巨大的金錢呢。

後來陳掖賢大學畢業之後,前往北京工業學院任教,性格孤僻怪異的他經常自己一個人獨處。但在工作中,他總是盡職盡責的完成任務。

同事們對他褒貶不一,因為有些生活中的問題確實難以接受,比如陳掖賢不修篇幅,不註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宿舍中經常又臟又亂,遍地都是煙頭紙屑,導致沒有人願意和他住在一起。

此外陳掖賢的自控能力很差,生活中經常入不敷出。當時他每月薪資有69元,但是沒有經濟管理能力的他,經常在月初買酒和零食,沒到月末就已經花光了全部的錢,於是陳掖賢時常到辦公室申請提前拿下個月的薪水。

1957年,陳掖賢和張友蓮結婚了,婚後生活開始十分穩定,後來隨著兩個孩子的降生,家裏的生活開支變大。

加上陳掖賢不會規劃財務支出,又不肯把錢交給妻子保管,最終夫妻之間矛盾加劇,最終兩人離婚收場,將孩子交給其他親屬撫養。

離婚後的陳掖賢依舊不吸取教訓,每天花錢大手大腳,好友袁寶珊便開始幫他管理薪資的開支,這件事也受到學校的監督,在三方同意的情況下開始實行。

袁寶珊將每月薪資買好一個月的飯票,並將余下的金額分為四等分,每一星期給陳掖賢一份,當作他日常的零用錢,但是這並沒有改變陳掖賢的生活習慣。

好幾次陳掖賢覺得日常開支不夠,前來找袁寶珊索要金錢未果,他又開始到處借錢,並偷偷將飯票換成現金去花,和好友袁寶珊也漸漸疏遠了起來,最後這個計劃只能作罷。

因為幼年時期沒有父母的關愛,導致陳掖賢性格上有一些缺失,加上他平日裏不善言辭交流,很多負面情緒在他心裏開始積壓,陳掖賢的情緒越來越難以控制。

學校黨委十分關心陳掖賢的身體身體情況,擔心他因此患上心理疾病,於是安排陳掖賢休假調整,並讓同事帶他去醫院治療。

●○給主席寫信○●

1960年,國家發生了三年自然災害,面對此等艱難情況,加上陳掖賢難以勸解的怪異性格,他拿起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

信件內容是用 【憶秦娥】的詞牌格式填詞,描繪了當時百姓困苦的生活情況。

主席收到這封信後,沈默不語,看到信件姓名標示陳掖賢後,轉身向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在得知這個人是趙一曼的兒子,主席說出了六個字:不要追究此事。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一行為可能會引發不利的影響,但考慮到他是趙一曼的兒子,毛主義為了保護烈士子女,傳承烈士精神,並沒有對陳掖賢進行批評教育。

●○其父陳達邦○●

趙一曼去世之後,陳掖賢的父親陳達邦從蘇聯回國後,也找過自己的兒子, 可兩人並沒有發生想象中父子相認相擁而泣的感人情景

陳達邦是中國的第一代紙幣印刷工程師,在蘇聯完成學業的他,本想著回國和妻兒團聚,但收到了上級的任命,前往莫斯科印刷廠擔任中國分部主任,這份任期時長六年。

1935年,吳玉章去巴黎參與【救國日報】的出版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報紙字型的解析度,吳玉章便請之前在蘇聯工作過的陳達邦來幫忙。

由於陳達邦優秀的專業技能,【救國日報】的出版十分順利,加上他十分勤奮刻苦,在工作之余,努力學習法語,這讓他進步神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吳玉章照片

1942年,陳達邦結束了自己在國外的工作生涯,回到了祖國的土地上。之後他和親友在重慶開辦了「中國印刷廠」,幫助中共中央印刷重要的文章和報刊。

回到家鄉之後,陳達邦迫切的想要見一下自己從未謀面的兒子,在親友的幫助下,陳達邦來到自己五哥家中,見到了年幼的陳掖賢。

可能是父子從未見過面,陳掖賢對這個父親表現的很是冷淡,在外人看來,兩人就像是遠房的親戚,和父子這份關系根本不掛鉤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一年,人民幣的印刷品質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時候吳玉章想起了以前在巴黎一起工作過的陳達邦。

經過上級批準,陳達邦來到中國人民銀行,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套人民幣印刷的工作,為了排除印刷中遇到的問題,陳達邦在工作車間廢寢忘食,更沒有時間和自己的兒子見面。

陳達邦

後來陳達邦和蘇聯相關技術人員改進技術,終於印刷出了第一版人民幣,為之後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0年,陳達邦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前往趙一曼紀念館,他為愛妻寫下了【憶一曼】一文,也算是為她做完最後一番事情。

趙一曼紀念館

●○堅守本心○●

陳掖賢雖然生活上有很大缺點,但是他對待自己是十分嚴格的,平日裏工作認真仔細,在烈士子女的這層身份 中,他把自己看作普普通通的人民群眾,並將母親視作自己的精神支柱。

陳達邦有一次在工作空閑,找到兒子,時年正好遭遇大災害,許多人民吃不飽飯,看到自 己的兒子陳掖賢面黃肌瘦,便帶他來到餐廳,拿出七角錢的飯票,請他吃肉丸子。

本來這頓飯是讓陳掖賢補充營養,可是見慣人民疾苦的陳掖賢哪裏肯接受這樣的「特權」,他對父親的所作所為大感失望,認為自己 走上了特權道路 ,這對他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在當時陳掖賢的精神狀況已經出現了問題,大對數人都認為是母親為國家獻出生命的行為,對陳掖賢影響很大,讓他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從不敢背叛母親留下的信仰和精神。

●○平凡的生活○●

1969年, 陳掖賢之前的工作地北京工業學院解散 ,他也被組織安排到機械工廠工作,在這裏工作了13年。

年少時陳掖賢遍想著報效國家,可心懷鴻鵠之誌的他來到這裏工作,並沒有地方施展拳腳,這也使得他每天依然心情不好,不與外人交流,將自己封閉的嚴嚴實實。

電影中趙一曼形象

家庭生活的拮據,加上張友蓮經常生病,這讓他十分悲觀,可能是想到母親為祖國做貢獻,而自己連日常生計都難以維持,內心落差巨大,成為了壓倒他最後一根稻草。

1974年同事發現陳掖賢好幾天沒來上班,撬開房門才發現他餓昏在床上。由於搶救及時,陳掖賢撿回了一條命,事後同事討論說他可能是絕食才昏倒的。

1984年,陳掖賢又失蹤了幾天,當大家來到他家看望時,發現陳掖賢已經自縊身亡了,年僅53歲。

影視劇中的趙一曼形象

●○結語○●

我們生活在一個安穩和平的年代,但這份安定時無數像趙一曼一樣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不向敵人屈服的精神,和高貴的品格依然值得後人學習。

陳掖賢作為烈士之後,從來不肯接受組織給與的特權,生活上雖然存在花錢大手大腳的問題,但是他恪守本心,工作上盡職盡責,時刻想著要向母親一般,報效祖國。

也許是童年的遭遇讓陳掖賢有了難以愈合的心理疾病,但他這份憂國憂民,時刻關心人民生活的疾苦是值得敬佩的,不以烈士後人的身份自居,過著平凡的生活,這本身就是十分難得的。

最後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