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聊一聊劉備入川的班底,具體有哪些人物?為什麽沒有關羽、張飛?

2024-07-28歷史

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劉備得到了一個天大的機會,就是收到劉璋的邀請入川對抗漢中張魯。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以及龐統轉移益州的戰略不謀而合,劉備當然同意並且帶領一批人進入益州。關羽、諸葛亮、張飛、趙雲等重要將領留在荊州鎮守。那麽劉備入川帶的班底都有誰呢?其中又有哪些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人物呢?劉備入川的班底

首先小編來盤點一下劉備入川的人物的名字,可能會有疏漏。

裨將軍黃忠;軍師中郎將龐統;左將軍從事中郎糜竺、孫乾、簡雍;伊籍;荊州從事馬謖、陳震、鄧方、張存;劉琰;魏延;中郎將霍峻;荊州書佐蔣琬;輔匡;劉邕;習禎;馮習;張南;董恢;卓膺。

蜀漢方面有一個可以說是弊端吧,就是不置史官,按一些是史學家的說法,是不置記註官。陳壽因為這件事還小小地吐槽了諸葛亮一下,畢竟蜀漢的政治都是由諸葛亮主持的。這個問題這裏就不細討論了,反正最後的結果就是蜀漢很多人物的行事缺失,有的能余下一些零星的事跡,有的幹脆名字和籍貫都查證不出來,沒有辦法立傳。陳壽面對這種情況兩手一攤,他也沒轍,鍋都甩到諸葛亮頭上就完事了。

上述入川的人物中,鄧方、張存、輔匡、劉邕、習禎、馮習、張南、董恢;卓膺都沒有個人傳記,其事跡大都在楊戲所作【季漢輔臣贊】以及陳壽或多或少的補充而已。另外黃忠、龐統、糜竺、孫乾、簡雍、伊籍、馬謖、陳震、劉琰、魏延、霍峻、蔣琬都有傳記,重要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入川班底人物概述

一、無傳記人物

首先從沒有個人傳記的人物說起。鄧方先是作為朱提太守,後來成為第一任庲降都督,是蜀漢四大鎮戍(漢中、永安、江州、庲降)之一;張存本來是廣漢太守,和龐統不合,因為在龐統戰死後出言不遜被免官;輔匡參與過"夷陵之戰",最後官至右將軍;劉邕官至後將軍;習禎是亞於龐統、高於馬氏五常的荊州名士,失其行事;馮習、張南是"夷陵之戰"中的重要將領,馮習為大都督,張南為前鋒,可惜二人均戰死;董恢曾經與費祎一同出使東吳,幫助費祎化解了孫權的刁難,因此被諸葛亮看中。此事見於【襄陽記】;卓膺幹脆就只有一個名字流傳下來。

二、黃忠、魏延、霍峻

這三個人應該是純粹的武人,黃忠在劉表時期駐守在長沙攸縣,荊州投降曹操後行裨將軍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劉備進攻"荊南四郡"時投降劉備;魏延和霍峻應該都是荊州中一支豪強勢力,手中握有一些軍事力量,最後也是選擇劉備。

三人都在劉備消滅劉璋的"益州之戰"中立下軍功,霍峻以數百人堅守葭萌關,抵抗劉璋一萬軍隊的進攻;黃忠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西線主將夏侯淵,因此一戰成名躋身蜀漢名將之列;魏延先是成為漢中都督,蜀漢四大鎮戍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後來參與諸葛亮的北伐事業,取得"陽溪之戰"、"鹵城之戰"的勝利。

三、糜竺、孫乾、簡雍、劉琰、伊籍

五人的情況有些類似,糜竺、孫乾、簡雍在入川時為從事中郎,職責相當於參謀,伊籍在"益州之戰"結束後成為從事中郎。至於劉琰是劉備的故舊,劉備作為豫州刺史的時候辟劉琰為從事,也是一個"隨從周旋,常為賓客"的人物。

糜竺因為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投資而得到劉備的信任,在政治上參與不多;簡雍是劉備在涿郡起兵時的北方元老,後來幫助劉備勸降劉璋;孫乾見待亞於糜竺,而與簡雍相匹;伊籍則亞於簡雍、孫乾;劉琰在蜀漢官至車騎將軍,位次很高,但是沒有實權,後來因為懷疑劉禪與妻子胡氏有染 被殺。這五個人物在政治上的表現大多是參議和通使,不過伊籍要強於其他人,他參與了【蜀科】的制定。

四、馬謖、陳震、蔣琬

馬謖和陳震是以荊州從事入蜀,蔣琬則是州書佐,位置低於馬謖、陳震。這三個人為什麽放在一起呢?小編認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入川時地位不高,後來則受到重用。

馬謖的名氣遠遠高於他的地位,諸葛亮北伐時,以馬謖為主將駐守街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刷政治資本的機會,但是馬謖搞砸了,還弄丟了性命;陳震做過尚書令頂替李嚴的位置,後來作為衛尉出使東吳,與孫權歃盟瓜分天下;蔣琬更是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大司馬錄尚書事,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實,僅次於劉禪的蜀漢二把手。

五、龐統

最後說到龐統。龐統在入川的時候,無論是名望還是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都很高,在"益州之戰"中的功勞也不小。從名望上來說龐統受到龐德公、司馬徽的鍍金,成為所謂"南州士之冠冕",也擁有了為陸勣、顧劭、全琮等人鍍金的資本;地位上來說龐統雖然前期不被劉備重用,但是經過魯肅、諸葛亮的舉薦與劉備本人的品鑒後,龐統的地位飛速上升,成為荊州治中從事(比一般的州從事更加重要),又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在入川的過程中,龐統做過的貢獻是要高於諸葛亮的。龐統以荊州荒殘、益州富庶,以及"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的理由勸說劉備將重心轉移到益州,並且拋開道德上的抱負;在入川之後,龐統又獻上上、中、下三策,幫助劉備誘殺楊懷、高沛奪取白水關。可惜龐統在進攻雒城時中流箭而死,如果他沒有死得這樣倉促,未來的貢獻和地位應當更高。入川班底的特點

我們看入川班底中這些人物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資歷特別高的名將。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這個堪稱最強的陣容全部留在了荊州。黃忠、魏延可以說是與關、張、趙相提並論的名將,但是在當時並未顯名。黃忠長期以來一直在劉表所控制的長沙郡,也沒有與江東集團交戰的記錄;魏延在入川之前,也沒有什麽戰績記載。至於馮習和張南,雖然在"夷陵之戰"中被賦予重任,但二人連個人傳記都沒有,也無法與上述名將並列。

在入川班底中,明確記載擁有掌兵作戰的能力的人有黃忠、魏延、龐統、霍峻、馮習、張南、輔匡、鄧方、卓膺,八人中僅龐統有一定的聲望,然而第一龐統的聲望僅流傳於荊州、揚州一帶,第二龐統的聲望是士人的層面,而非將名。關羽、張飛這兩個真正打出名望的將領老老實實待在荊州而已。

劉備不帶關、張入川,而帶一些資歷和表現略遜的將領,小編認為其原因大概有三點:

第一,劉備需要避免劉璋的警惕。劉備進入益州的目的絕對是要消滅劉璋實作跨有荊、益的目的,不過表面上當然要做出人畜無害的樣子迷惑劉璋。所以關羽、張飛這樣的名將都不入川,手中的士兵也只有萬人不到。一旦爆發戰爭 後,關羽、張飛一樣可以從荊州入川,還能牽制劉備面對的壓力。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第二,荊州的安穩至關重要。在沒有獲得益州之前,荊州是劉備唯一的立足之地。孫權和劉備對益州都有想法,而劉備一直在阻撓孫權,兩家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一些矛盾。如果劉備率領所有名將入川,孫權再偷襲荊州,那麽劉備就會陷入進退失據的極度危險的境況。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曹操再度進攻孫權進一步促進曹、孫兩家矛盾的時候,劉備才放心地與劉璋決裂,並且命令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川。

第三,劉備也可能有鍛煉隊伍的想法。如果任何戰事都交給關羽、張飛來做的話,那麽劉備集團中的人才就永遠鍛煉不起來,因為沒有經歷過實戰的考驗。比如馬謖在紙上談兵頭頭是道,在實戰中卻被張郃一擊即潰。魏延、黃忠在入川之前沒有明顯戰功,而在"益州之戰"的過程中,他們表露出自己的軍事才能,也積攢了一定的升遷的資本。在"漢中之戰"之後,黃忠位列四方將軍,魏延身為漢中都督,這也是劉備不拘一格拔擢人才的表現之一。

綜合以上原因,劉備的入川班底的組成就比較好理解,而這些人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和期望,幫助劉備消滅劉璋取得益州,開啟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