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毛主席的高參,偉人:古有孫子,今有郭子,此人水平不亞於我

2024-07-28歷史

因為偉人的一句「 古有孫子,今有郭子」 郭化若 成為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講師,而他也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偉人那句話 「此人的水平不亞於我」。

作為偉人身邊的高參,郭化若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發表過多篇軍事理論分析報告,為我方許多重大戰役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開國中將的軍銜是對郭化若最大的肯定。

然而,郭化若的革命生涯也並非一帆風順,為此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汗水。

黃埔軍校榜首

1925年,黃埔軍校第四期迎來了一位備受矚目的學生,他便是郭化若。僅僅參與了一次考試,便從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傲人成績,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都想要看看這位榜首是什麽來頭。

在黃埔軍校學習的那些日子,郭化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優異的成績,同學們對他贊嘆不已,老師也很欣賞這樣的人才。一時間,他的名聲甚至大到了老蔣那裏,在了解過後,老蔣覺得此人很符合自己的心意,向他發出了來當自己參謀秘書的邀約。

愛才惜才是一種本能,老蔣也不例外,可是郭化若卻拒絕了他兩次,對此他給出的理由是「 軍人應當效命疆場 」。其實聰明人都能看出來這不過是一種托辭,委婉的拒絕了老蔣,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郭化若的思想與以蔣為首的國民黨發生了沖突。

當時的黃埔軍校中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日後作出卓越貢獻的共產黨將領。在這一時期,各種理念思想也在學生之間流傳碰撞著,郭化若在一次戰鬥中,深受中國共產黨同誌的鼓舞,接觸到了先進思想,在那之後便毅然決然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蔣的做法一次次與郭化若的思想相違背之後,他也看清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他所追求的革命,而跟隨國民黨是沒有未來的。想通了之後的他直截了當的切斷與國民黨的聯系,加入共產黨的隊伍,開啟了自己為國效力的一生。

郭化若其實走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童年生活極度貧困。在當時那個年代就連吃飽穿暖都是很大的問題,全都多虧他自己一個人的堅持和在學習上下的苦功,他才有機會進入黃埔軍校。

寒門學子

1904年郭化若出生在 福建福州 ,在那個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的時代,他的父母為了能夠撫養唯一的男娃兒長大成才,不惜將自己的兩個女兒賣給了她人,換取兒子的學費,這件事也是他內心極度悲痛的存在。

其實郭家在以前也算是所謂的名門望族,但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郭化若父母輩時,家庭條件十分艱苦。從小他便十分聽話懂事,在物質方面沒有很強的欲望,也不追求生活品質,唯一的目標,也可以說唯一的樂趣便是讀書。

在書中,他能夠見識到自己不曾見過的世界,吸收古今賢人的思想。在學習的過程中,郭化若逐漸成長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同時他還擁有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這也成為了自己今後賴以生存的技能。

從懂事起,郭化若就找了一家報館幫老板抄寫換取一些微薄的報酬,等到長大一些之後,他開始寫起了對聯賺了一小筆錢。不過這些錢根本不足以支付他的學費,雖然在16歲那年他成功被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錄取,卻因為付不起學費選擇了放棄。

眼看呆在家中沒有出路,郭化若在接受了自己沒有學上的事實後,選擇離家打工,他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不應該再依賴父母。

郭化若來到廣州,找到了一份幫人抄寫書信筆記的零工,雖然掙不了大錢,但也基本滿足生活需要。幾年下來自己甚至還余下了一筆錢,也就是這時,他遇見了黃埔軍校招生,這一次,他決定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

心系革命

在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郭化若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機會展現自己的本領。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爆發,他追趕上了南昌起義的部隊,想要加入隊伍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但是中央卻沒有批準,因為對於郭化若這類軍事人才,中央其實另有安排。

兩個月後,郭化若同其余二十幾名年輕的同誌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輪船。他們要在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能與理論知識,是一次十分難得的留學機會,他本人對此也很珍惜。

課堂上,郭化若如饑似渴的吸收新知識,他的成績名列前茅,是那一批學生中備受矚目的存在。可是隨著時間流逝,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內心也逐漸變得不安。

國內革命如火如荼,而他們這些學生卻什麽也做不了,甚至有無聊的留學生劃分起了派別搞對立。這令郭化若十分惱火,自己來留學的初衷就是報效祖國,現在看來卻根本沒做出實績。

思及此,郭化若向校方提出了退學回國的申請,但是學校一次次的打回了他的申請,為此他開始曠課抗議,終於讓校長願意和他好好談一談。

在對話中,郭化若表示了自己參與革命的急切,校長也被他的情緒感染,最終決定退後一步,給了他一張禁閉條子,禁閉一周後,他便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去留。

一周後,郭化若將蘇聯的瑣事安排妥當後便緊趕慢趕回到了國內,他所追尋的第一個團體,便是紅軍的隊伍,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理想。

來到井岡山見到朱將軍後,對方對於這位黃埔畢業留學歸來的人才十分歡喜,當下便任命郭化若為第二縱隊的參謀,對他寄予了厚望。

不久後的一次戰鬥中,他展現了驚人的作戰天賦,既有城府又有勇氣,即使對面在戰前放出了假訊息迷惑我方,仍被郭化若看穿,使出一招「擒賊先擒王」,最終獲得了戰鬥的勝利。

於是,郭化若便在這支隊伍裏,從參謀升到了參謀長,屢次立功後成為了縱隊長。不過因為某些原因,這段時間偉人並不在此處,紅四軍的工作急需他前來主持,於是朱將軍等人寫了幾封信帶給偉人,其中便有郭化若的一封信。

在信中,郭化若對於戰爭形勢和革命提出了許多一針見血的深刻見解,讓偉人很難不註意到他,回來後,他直接點名要見這位同誌。在這次談話中,偉人也留下了很有意思的一句評價:雖然你是福建人,但是你的思想卻不「浮見」,反而是「深見」。

從這時起,郭化若受到了重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待在偉人身邊從事參謀工作,而自己的職位也升到了參謀處處長、總前委秘書長。在一次次的大小戰役中,郭化若不斷豐富自身的軍事理論,結合偉人的戰略思想,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論指導。

備受重用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一些理念上的沖突,國民黨人不願追隨中國共產黨的戰略領導,在與敵人對戰中盡顯疲態。為了整個國家的安危存亡,毛主席特地吩咐郭化若開始研究宣傳古兵法,幫助國民黨軍官們認識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性。

於是【赤壁之戰及其對民族戰爭的啟示】、【齊燕即墨之戰的初步研究】等文章一一被釋出在雜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透過這些古代戰爭作為例子,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偉人的良苦用心,變得愈發團結起來。

在偉人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了馬列主義,開始學會運用「唯物辯證法」批判性的作出戰略決策,而郭化若就是他最為衷心的聽眾,一直在身體力行的踐行他的思想。

郭化若透過同樣的方法開始研究【孫子兵法】,古文晦澀難懂,卻從不輕言放棄,他查遍資料,稿子寫滿一堆又一堆,終於小有所得。一本近四萬字的【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讓偉人也不禁感嘆,更是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古有孫子,今有郭子」,可見對其的欣賞與重視。

在提供作戰參謀、編寫理論分析之外,郭化若將時間運用到了極致,一點沒有休息的時間,馬不停蹄的投入到軍事教育事業中去。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為學生們提供切實的作戰指導和思想教育,要知道作戰並不靠蠻力,其中戰略部署十分重要,而「戰略學」這門課程原先便是準備請偉人授課的,可是偉人卻推薦了郭化若,稱「他的水平不亞於我」。

在之前,郭化若便有過在學校任職的經歷,他不僅教授知識,還為學生們編寫教材,內容將國外軍事教材並與中國當下發展需要相結合,帶來的效果十分成功。

1944年,中央組織建立延安炮兵學校,這份艱巨的工作便落在了郭化若的身上。他不辭辛勞,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學校宣布開課,而郭化若則擔任學校校長,這份經歷是他最為難忘的回憶之一。

1995年,郭化若去世,享年91歲,他的一生是為革命奉獻的一生,有勇有謀、忠誠可靠的將士值得我們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