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海容,外交部金花,烈士之後,為何是主席與周總理信賴的人?

2024-04-10歷史

半個世紀之前,中國外交界有赫赫有名的「五朵金花」,分別是:王海容、唐聞生、齊宗華、羅旭、章含之。

由於王海容的特殊身世,更加引人註目。

人們總是可以從報紙頭版、或者電視的黃金時段裏你看到陪伴在毛主席身邊年輕的她。毛主席接見外賓的新聞中,十次裏面幾乎幾次都有王海容。

圍繞在她身上的神秘光環,讓她一瞬成為萬人矚目、深受關註的新聞人物。

她叫王海容,是外交部金花,是烈士之後,也是毛主席周總理信賴的人。

圖|毛主席與王海容

王海容的特殊身份

先不提王海容在外交部,她本身的身份就比較特殊。

她是毛主席表兄王季範的親孫女,是烈士王德恒唯一的女兒。

王季範是毛主席的姨表兄,也是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的老師。當年毛主席離開家鄉,前往長沙求學,王季範對毛主席不僅在經濟上解囊相助,學業上認真教誨,而且還全力支持其開展革命活動。

而王德恒,是王季範的獨子。

圖|毛主席與王季範(左一)等人在一起

當年毛主席率領紅軍跋山涉水,萬裏長征,最後紮根陜北。王季範向來支持毛主席的革命事業,他讓獨子王德恒前往延安,參加革命,為抗日事業而戰鬥。

王德恒離開家鄉時,王海容尚在繈褓之中。

他一路輾轉來到延安,見到毛主席。王德恒告訴毛主席:「我從長沙來延安時,父親就跟我說過,表叔為老百姓吃了很多苦,他讓我到延安來跟表叔學習,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幸福去吃苦!」

王德恒口中的「表叔」,就是毛主席。

他的話讓毛主席很高興,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道:「德恒啊,你父親的這些想法很好。」

經過毛主席的批準,王德恒留在了延安。之後在毛澤民的介紹下,王德恒加入共產黨,並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完成學業。

圖|毛主席

在艱苦的抗戰時期,王德恒接受組織安排,回到家鄉湖南,秘密從事地下工作。不幸的是,1941年王德恒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在逃離過程中被敵人子彈擊中,當場犧牲。

王德勝犧牲時,女兒王海容只有3歲,兒子王起華年紀更小,才只有1歲。兩個孩子在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就永遠失去了父親。

王德恒犧牲後,王季範悉心教養兩個孩子長大。

新中國成立後,王季範歷任長郡中學校董事會董事長、政務院參事室參事,並親自前往中南海,與毛主席相見。

毛主席緊握王季範的雙手,真摯關懷:「德恒是個好伢子,這也是你當父親的教育之功!人民是忘不了的,我毛澤東也是忘不了的。」

他關心王季範:「你要節哀,要多多保重,還要照顧好他的一雙兒女,他們是烈士遺孤啊......有何難處,可以直接找我,我們是一家人,不必客氣!」

事實確如此,他們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

圖|王季範在李敏的婚禮上

一次王季範到中南海時,特意將孫女王海容帶在身邊,這也成就了王海容與毛主席的第一次見面。

早在來京之前,王海容就在祖父那裏聽到過毛主席的名字,只是對她而言,「毛主席」還是一個很陌生的稱呼。

王海容跟著祖父來到中南海,見到和藹可親的毛主席。王季範告訴她,應該稱呼為毛主席為「公公」,這在家鄉話中就是「祖父」的意思。

王季範和毛主席平輩,王海容算是毛主席的表侄孫女,理當如此稱呼。

圖|王海容

實際上,關於「稱呼」還是一個趣事。

那是多年後王海容見到孔東梅,她們一個是王季範的孫女,一個是毛主席的外孫女,屬於平輩。但二人年紀差距較大,王海容出生於1938年,孔東梅出生於1972年,要比她小三十多歲。

孔東梅第一次見王海容時,見其與母親裏面年紀相仿,直接稱呼她為「阿姨」。李敏這才趕緊解釋:「不是阿姨,你和她同輩。」

王海容笑著對年幼的孔東梅說:「哈哈,小東梅,叫我海容姐姐。」

圖|王海容(後排右三)

彼時的王海容已經變得穩重許多。但初見毛主席時,王海容還是個稚嫩的小姑娘,在長輩們面前,她肆意展示著自己天真的一面。

毛主席、王季範等人坐在一起,在豐澤園頤年堂聊天,王海容就在附近玩耍。

毛主席註意到了她,臨走時,毛主席笑著說她:「你這個人挺奇怪的,第一次見我也不害怕?」

王海容倒是直言不諱:「我幹嘛怕你啊?你也不會吃了我。」......一番稚嫩又真實的對話將在場的人都給逗樂。

圖|毛主席

王海容來到北京後,先後在北京師大女附中、女五中就讀,1957年她高中畢業。

畢業前夕,王海容隨祖父來到中南海,得到毛主席的親切關懷。毛主席問她:「畢業後有什麽打算啊?」

「主席公公,我還沒有想好呢。」王海容回答。

毛主席給她提建議:「你可以去報考大學嘛,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人才哩。」

王海容直言:「培養一個大學生國家要花不少錢,如果考不上,我就去當工人、農民......」

她充滿誌氣、一心愛國的模樣,讓毛主席十分贊賞,情不自禁地對一旁王季範說道:「九哥,你生了個好兒子,又養了個好孫女。你看海容,不大年紀,就有了憂國憂民的意識,這很了不得哩。」

毛主席還笑著表示,培養教育王海容姐弟,是他和王家共同的責任。他的這份惦記與牽掛讓王季範、王海容都覺得十分感動。

王海容參加了高考,遺憾的是,她未能如願考上大學。

圖|毛主席和家鄉群眾在一起,左一為王季範

就像她在毛主席面前所說的那樣,「如果考不上,我就去當工人、農民。」1958年,20歲的王海容走進北京化工廠,做學徒。

她在化工廠學習鍛煉三年,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學習,並寫了一篇文章,毛主席親自見她,為她指導。

在毛主席的鼓勵下,王海容決定:重新從工廠重新走進學校。

圖|毛主席

1960年夏天,王海容再度向「高考」發起沖擊,並成功考進北京師範學院俄語專業。在校期間,她幾乎是如饑似渴地學習,祖父王季範就在北京,王海容卻很少回家中去。

她用很多的時間閱讀學習專業領域內的書籍,當然,她不止是學習專業內的東西,還閱讀哲學、文學、數學、甚至軍事領域內的東西,也自學英語、法語、德語等不同的外語。

於是在學校,人們常常看到有一個身影,不懼任何條件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王海容學的是俄語,原本在她畢業後,不出意外地就是成為一名俄語教師。但在毛主席的建議下,王海容大學畢業後未去執教,而是又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英文專業。

圖|毛主席與王海容

毛主席很關註王海容的學習,並做出指示:讓負責教自己英語的章含之每周給王海容補兩次課。

在毛主席的關懷、王海容的教導、以及她本身的努力下,王海容的英文學習進步很快。

196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王海容被安排在外交部辦公廳工作。

就這樣,這個昔日在中南海天真玩耍的小女孩一步步走到人民領袖毛主席、周總理的身邊,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這一年,她27歲。

圖|毛主席與周總理

來到毛主席、周總理身邊

初到外交部時,王海容主要是負責部長與周總理的文電收發、以及其他的文秘工作。再到後來,她歷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等職務。

在毛主席接待外賓的新聞中,常常可以看到她和唐聞生的身影。

毛主席逐漸年邁,對王海容、唐聞生二人展示出極大的信任,她們二人經常可以出入毛主席的住所,對她們而言,毛主席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她們可以和毛主席坐下來,無拘無束地談話聊天。

圖|毛主席接見尼克森,王海容在記錄

進入七十年代後,毛主席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他也更少地出現在公眾視線裏,而王海容、唐聞生二人要比常人見到毛主席的機會更多,許多重要的話也是由她們代為轉達。

譬如1974年由鄧小平擔任代表團團長,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

江青對此有意見,卻無法當面見到毛主席。她便只好給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王海容、時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的唐聞生打電話。

電話中,江青要求她們將毛主席、周總理同意鄧小平參會的批示撤回,王海容只好無奈回應:「由鄧小平率團出席這次會議的報告毛主席已經圈閱,外交部無權撤回此報告。」

江青幾度給她們打電話,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要她們撤回那份已經做了批示的報告。

王海容十分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定地回復對方:「凡是經毛主席、周總理批準的報告,都不能撤回。」江青看找她們不成,最後竟氣得大罵起來:「你昏了頭,腦子僵化。」

圖|毛主席與鄧小平

王海容選擇將所有的情況都如實向毛主席報告,毛主席也再度明確表態:「讓鄧小平出席聯大,是我的意見。」

毛主席親筆給江青寫信,表明自己的態度,江青這才不再將纏結,選擇擁護毛主席的決定。

當王海容、唐聞生在人民大會堂見到周總理,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周總理,周總理恍然大悟:「原來是你們向主席反映了情況的結果。」

在毛主席身邊做事,再加上她本身「烈士後代」的身份,王海容難免受到許多的關註,但她總是十分堅定自己的原則,對待工作格外認真。

圖|左起:王海容、巴桑、李敏、唐聞生

這從一件小事中就可見一斑。

一次幾位參事要與一位美籍華人女士展開座談,王海容親自組織工作人員提前打掃布置場地,在會談開始前,她又事無巨細地檢查。

檢查過程中,王海容發現抽水馬桶有一點不幹凈,她立即蹲下身來,自己拿起抹布一點點擦幹凈,跟在她身後的工作人員又欽佩,又羞愧。

工作中哪怕一點點小事情,她都會十分細致認真,這也讓她在外交部的工作深受認可與贊賞。

圖|毛主席和工作人員在一起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主席與世長辭。

毛主席幾乎是看著她成長起來的一個長輩,她和毛主席身邊親近的工作人員一樣,難以接受這一噩耗。

毛主席永遠閉上了雙眼,安詳地躺在花叢中接受人們的悼念,王海容難掩悲慟之情,扶倒在毛主席遺體面前痛哭不已,無論怎樣,眼淚始終止不住。

在周總理、毛主席相繼逝世後,王海容依舊深耕在中國的外交領域上,竭盡所能為中國外交事業做貢獻。

從青春年華到兩鬢銀絲,她將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外交事業。

圖|毛主席與王海容

一生未婚,拒寫回憶錄

和唐聞生一樣,王海容的一生都沒有走進婚姻。

在她風華正茂時,她就走上外交之路,將精力奉獻給國家,到後來更無心考慮自己的婚姻問題,所遇無良人,便終生未婚。

但她並不孤獨,王海容與自己的親人們生活在一起,過著平凡且簡單的生活。

圖|王海容

她這一生是輝煌且值得回憶的。所以在她的晚年生活裏,有朋友勸她寫回憶錄:「要不你就寫回憶錄,你如今具有大大的新聞價值,就憑你的那些經歷,寫個幾十萬字,最好拿到國外去發表,起碼也能掙它個幾千幾萬的稿費花花。」

王海容會笑著說:「那倒也是啊,要得,要得!」

雖然她嘴上如此說,但落到實處,王海容並未真正動筆。有數十家報刊、甚至海外的出版社來找她,許以高報酬,王海容都婉拒了。

或許是來日不可追,亦或許是往事不願憶,但終歸一點,真正的她不會為錢財所迷。

對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而言,「王海容」三個字也代表了一段傳奇,一個時代!#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