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23」1958,萬炮轟金門

2024-02-03歷史

1958年8月23日

「金門炮戰」爆發

1

1958年7月,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東地區。

7月14日,伊拉克青年軍官卡塞姆突然率部隊發動政變,一舉推翻了親美的費薩爾王朝,史稱「7·14伊拉克革命」。

這場革命的爆發,是自1958年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一個高潮——那一年的2月,在埃及總統納賽爾的牽頭下,埃及先後與敘利亞和葉門合並,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共同對抗西方殖民勢力。

伊拉克當時是中東最親美國的國家,在親美政權被推翻後,原本就已出現反西方情緒的約旦、黎巴嫩等國家更是群情激昂。眼看原本由西方控制的中東將一夜變天,美國將第六艦隊開進了波斯灣,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直接出兵黎巴嫩,英國則出兵約旦。

「中東事件」震動西方,自然也引發了東方陣營的關切。

5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文章,題目是:「六億人民同中東人民站在一起」。就在前一天,北京50萬群眾進行集會,聲援阿拉伯世界對抗西方的行動,高呼‘美軍滾出黎巴嫩’」

【人民日報】當時的版面

而就在【人民日報】刊登聲援文章的這一天晚上,大量轎車忽然魚貫進入中南海——熟悉情況的人都知道,這裏肯定有一場重要會議要召開。

這是一場緊會議,會議召開者是毛澤東,參會人士為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空軍和海軍的負責人。

在這場會議上,毛澤東說了這樣一段話:

「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裏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只做看客。我們不能只是在道義上支援中東人民,還要有實際行動。」

就在那天晚上,毛澤東向各單位負責人說出了自己要進行「實際行動」的設想:

炮擊金門。

2

金門島,地處廈門灣,全島面積152平方公裏。

從地理位置上說,金門島位於台灣海峽西面,與中國大陸最近處僅隔2.3公裏,離廈門也只有10公裏。

金門、馬祖、澎湖的地理位置 。

1949年,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中國人民解放軍三野第十兵團曾於10月下旬發起過「金門戰役」,試圖一舉解放金門。但那場戰役卻因為種種原因,成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遭受的罕見挫折:率先登島的28軍三個團9000余人,因為後續數萬部隊無法登島,激戰三晝夜,孤立無援,幾乎全軍覆沒。

「金門戰役」成為了解放軍需要吸取的慘痛教訓,卻也成了屢戰屢敗的蔣介石眼中的難得「大捷」。他不僅重重獎賞了當時的守島部隊,並且將金門和馬祖看做是他日「反攻大陸」的重要橋頭堡。

為此,國民黨在金門島上也投下了重註:設金門島防衛部,總司令為當時的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胡璉,下轄六個步兵師加特種兵部隊,共計8.5萬人,其中含31個炮兵營共380門火炮。

由於金門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大炮是國共雙方進攻的主要武器。雙方經常進行炮戰,其中1954年大陸曾對金門島發起過「9.3炮戰」,共擊沈國民黨艦艇3艘,擊傷4艘,摧毀炮兵陣地11處,倉庫6座。吃到苦頭的金門國民黨守軍自此開始加大力度實行「地下化」——大量構築地下防禦工事,將整個金門島構築成一個巨大的「地下堡壘」。

國民黨軍隊在金門島上的一處大炮工事

1958年「中東事件」爆發以來,蔣介石也意識到中共方面可能會在台灣海峽采取一些動作,而各路情報顯示,7、8月份是中共最可能對金門「動手」的日子。為此,蔣介石開始對金門島上增兵,並要求金門守軍加強警備。

到了1958年7月底,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已達10萬人,占當時台灣國民黨軍隊總數的三分之一,可見蔣介石對金門的重視程度。

8月19日,蔣介石帶著「國防部長」俞大維等一行親自登上金門島,視察前線並做訓話。

在小金門島的坑道式防炮掩體中,蔣介石對營級以上軍官訓話,特別強調:

「現在一切勝利基礎已經建立,今後全看我人之精神如何,亦即全在決心意誌,決心就是與陣地共存亡,亦即與國家共存亡。」

在大金門島的防衛司令部,蔣介石召集團級以上軍官訓話:

「……結束大陸已九年,從三十七年(指民國三十七年,即1948年,亞丘註)開始失敗,則已失敗十年。十年來受恥忍辱,含辛茹苦,日日期望反攻復國才能揚眉吐氣,此機已待十年。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近已時代不同,十年功夫不算少,此機若不到,徒有此心,並不能達到目的。」

1953年蔣介石視察金門前線時的照片

應該說,台灣國民黨方面已經預感到大陸準備對金門有所動作,但他們吃不準兩點:

對岸什麽時候動作?以及,誰來指揮這場大動作?

3

1958年7月中旬,正在福州市郊布置防汛工作的葉飛接到了一個電話。

7月正是台風季,福州在最近的一次台風中受災比較嚴重,葉飛當時的職務是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福州軍區政委,他的工作重心已經放到省委了。

那個電話是從北京打來的保密電話,必須要葉飛本人接。預感到會有大事的葉飛抄起電話,電話那頭是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王尚榮:

「中央已經決定,要在近期炮擊金門,由你負責指揮。」

葉飛聽到這個命令還不太相信,一方面自己已經主抓省委工作了,另一方面,福州軍區的司令員是韓先楚,自己只是政委,雖然韓先楚因為急性肺炎在北京304醫院治療,但作戰還是應該由司令員來指揮才是。所以他問:

「是不是中央要我指揮的?應該是由軍區領導指揮啊?」

王尚榮給了葉飛肯定的回答,並且告訴他,是毛澤東親自點的將。

當知道是毛澤東親自點將之後,葉飛還是頗為激動的。

因為這次讓他來指揮炮擊金門之戰,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原來也確實擔任過福州軍區司令員,也不僅僅是因為韓先楚確實正在治病,更是因為,當年那場教訓慘痛的「金門戰役」指揮,正是他葉飛。

「金門戰役」失利後,當時身為第十兵團司令的葉飛當即向中央請求處分,但中央還是信任他,讓他準備組織第二次金門戰役。之後韓戰爆發,解放台灣的行程被擱置,一晃九年,葉飛心裏還是一直有一股不服的悶氣的。

現在,毛澤東給了他這個雪恥的機會。

葉飛,1914年出生於菲律賓,開國上將。

將軍已定,軍令已下,所有戰備工作開始高速運轉。

就在毛澤東召開中南海緊急會議的第二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粟裕召集海軍,空軍,炮兵及總參謀部負責人下達作戰指令:

所有部隊必須在7月24日前進入陣地,違者軍法論處。

一時之間,廈門成了一座巨大的兵營:

32個炮兵營共459門大炮,從福建省各地克服各種天災和道路交通困難,五天之內全部進入陣地;12艘停在上海吳淞港的魚雷快艇,放棄走海路,由火車專列直接運到廈門;520架戰鬥機從四面八方轉場,全部集結廈門。

廈門前線軍民一起拖行火炮

7月27日,廈門沿海一帶的作戰部署已經全部完畢,葉飛心情激動地等著電話——只要北京一聲令下,廈門萬炮齊發。

然而,北京卻遲遲沒有聲音。

4

8月20日,已經焦急等待了快一個月的葉飛,終於接到了北京來的電話:

「請你立刻飛到北戴河,毛主席要見你。」

葉飛立刻搭乘空軍運輸機飛往北戴河,並在第二天見到了毛澤東,當時彭德懷、林彪、王尚榮也在場。

葉飛把金門炮戰的部署和打法一一作了匯報,毛澤東聽了之後突然問了一句:

「你們用這麽多的炮,會不會打死美國人?」

葉飛如實回答:

「肯定打得到啊,主席。」

彭德懷在一旁插話:

「美國的顧問已經配備到了國民黨部隊的營一級了。」

面對葉飛和彭德懷的回答,毛澤東良久不語,好一陣才問了一句話:

「有沒有可能不打到美國人?」

葉飛回答:

「主席,這是無法避免的。」

毛澤東隨即就讓葉飛去休息,這場會議並沒有得出結果。

那一晚,葉飛徹夜難眠,他走到院子裏散步,發現毛澤東屋子裏也亮著燈。

第二天,會議繼續進行。葉飛得到了毛澤東斬釘截鐵的回復:

「就照你們擬定的計劃打!」

不過,毛澤東讓葉飛暫時不要回福州,就留在北戴河,用電話指揮——顯然,毛澤東非常重視「第一炮」。

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負責指揮所有炮擊行動的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在廈門雲頂巖指揮所收到了「一級戰備」的命令:

「5點半開炮,但必須有毛主席命令才能開炮!」

此時,福建前線的所有炮兵部隊早已做好戰鬥準備:

31軍負責指揮的「廈門炮群」麾下15個炮兵營,主攻小金門;28軍負責指揮的「蓮河炮群」17個炮兵營,主攻大金門;6個海軍海岸炮兵連,全部瞄準料羅灣,準備封鎖海面上一切船只。

金門和廈門的地理位置圖。金門島含大金門,小金門,大擔島,小擔島共12座島嶼,主峰太武山,海拔257公尺

在北戴河,作戰部部長王尚榮手持電話聽筒——聽筒的另一頭,是在廈門指揮部的石一宸,他一直在等待命令。

石一宸後來回憶:

「王部長說,老石啊,你別急,我們電話都不掛,我們都等待命令。」

石一宸說,當時在電話裏,兩個人一句話都不說,就在聽彼此緊張的呼氣聲。

5點30分,石一宸終於聽到了他期盼已久的那一句命令:

「開炮!」

頓時,459門早已瞄好各個方位的大炮,同時發出了怒吼。

天崩地裂,地動山搖。

解放軍的一處炮兵陣地

5

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15分,在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總司令胡璉正在陪客人走向餐廳。

需要司令親自陪同的客人,自然不是普通客人,他是台灣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他奉蔣介石之命,留守金門島幾天,為島上將士鼓勁。

當晚七點,胡璉為歡迎俞大維,準備了盛大的舞會,同時在5點45分安排了周末駐島官兵的「同心聚餐會」,地點就放在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湖中餐廳。屆時,俞大維還要代表蔣「總統」犒勞三軍將士代表。

俞大維在胡璉和三位副司令趙家驤,章傑和吉星文的陪同下,邊說邊笑地走向翠谷餐廳。快進餐廳時,胡璉看了看手表,拉了拉俞大維,表示時間還早,想和他單獨說兩句話。

三位副司令就先行進入了餐廳,胡璉和俞大維留在了外面。

就在這個時候,胡璉忽然臉色大變——他聽到了空中傳來了」嘶嘶」的恐怖呼嘯聲。

多年的戎馬生涯告訴他:肯定有無數炮彈往這裏飛來了。

大驚失色的胡璉扔下俞大維,在衛兵的保護下立刻就鉆進了地下指揮所。在隆隆炮聲中,胡璉抄起電話下令全線反擊——但他發現,全島的電話線都已經被炸斷了。

文官出身的俞大維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嚇得手足無措,被旁邊一個科長急忙拉到一塊山石下躲避,結果後腦還是被一顆米粒大的彈片擊中,血流如註,但好在沒有穿透腦殼。

胡璉,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在抗戰中以「石牌保衛戰」聞名。屬陳誠的土木系,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金門王」,後者號稱「西北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俞大維和胡璉都是幸運的。炮戰一開始,翠谷湖中餐廳就被對岸解放軍的炮火炸成了一片廢墟,剛進入餐廳不久的三個副司令趙家驤,章潔和吉星文,前兩人被當場炸死,吉星文腰部被彈片擊中,第二天傷重不治。

胡璉一開始絕不相信解放軍的炮火能打到他的防衛部——他的防衛部是特地建在太武山背朝大陸方向的山腳下,理論上解放軍的大炮是不可能打得到的,所以他認為解放軍一定開發了什麽新式武器。

但其實只是他低估了解放軍炮兵的訓練水平胡靈活作戰能力:他們早就算好了炮彈的射程和調整好了發射角度,將炮彈向空中打到最大射程之後再垂直落下,正好砸中翠谷。

至於金門守衛司令部的具體方位,解放軍事先透過審訊抓來的國民黨特務已經完全掌握,早就瞄準好了——共有6個炮兵營共72門大炮,一共準備了6000發炮彈,專門對準了翠谷。

至於5點30分的攻擊時間,也是有意挑好的:那個時間,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正好是用晚餐時間,精神上會比較懈怠。

「開炮」命令下達後,早有準備的解放軍459門大炮一共對金門進行了三波次的炮擊:

第一波次代號「台風」,持續時間15分鐘,覆蓋金門島全部島嶼,最為猛烈;

第二波次代號「暴雨」,持續5分鐘,主要針對開始零星還擊的國民黨炮兵陣地——哪裏還擊就打哪裏。

第三波是一輪急襲,故意放在晚上7點35分開始,打得就是以為炮擊已經停止,出來搶救維修的國民黨軍隊。

僅前兩個波次,在短短20分鐘內,459門大炮就發射了3萬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分鐘發射1500發炮彈,總共有600噸鋼鐵傾瀉在了金門島上。

這種炮擊的猛烈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次炮擊,也徹底震懾了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

「金門炮戰」中的解放軍炮兵陣地

由於當時全島的電話線都已被炮火炸斷,國民黨守軍已經不顧規定,用報話機明碼通話。對岸負責監聽的解放軍情報人員聽到的幾乎全都是哀嚎,而且反復集中在兩個字:

「慘吶!慘吶!」

8月23日炮擊開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開始對金門島進行全面封鎖:不僅每天萬炮齊發,先前運送到的魚雷艇也主動出擊,開始攻擊國民黨的軍艦,而520架戰鬥機輪番起飛,經過與國民黨空軍激烈的空中較量,牢牢掌控了金門島上空的制空權。

10天之後,金門島已完全被封鎖。

盡管金門島一直被國民黨說成是「獨立堡壘」,但其實島上的彈藥和日常生活的給養,都是來自台灣的運送。當炮火封鎖持續了10天後,島上已經基本彈盡糧絕,官兵的士氣也極度低落。

葉飛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此時發動登陸作戰,金門島唾手可得。

但是,9月3日,從北京來的一紙命令,再一次出乎葉飛的意料:

「所有炮位一律停止炮擊,敵方開炮也不準還擊,否則軍法論處!」

9月4日,金門島的上空一片寂靜。

炮火背後的賽局開始了。

6

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了一項聲明:

中國領海寬度為12海裏,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艦船,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授權,不得進入中國領海及其上空。

這話是說給誰聽的,不言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示意圖。當時西方國家主張的領海寬度是3海裏,中國是第一批主張12海裏領海的國家,之後成為了共識。目前有100多個國家主張12海裏寬度的領海。

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隨即發表聲明,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12海裏的任何要求。同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發表「新港聲明」,表示美國國會聯合決議,授權總統使用美國武裝部隊,保護金門和馬祖等有關陣地。

其實早在炮轟金門的第二天,蔣介石就急電美國總統艾森豪,除了匯報三個副司令被炸死之外,還將大陸方面打來的炮彈數量增報了三倍。

盡管艾森豪一直主張蔣介石棄守金門和馬祖,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下令第七艦隊立刻開進台灣海峽,另調第六艦隊兩艘航母從中東趕往支援,與此同時,38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在台灣南部登陸。9月5日,第七艦隊四艘航母共起飛戰鬥機141架次,其中有一架闖入中國12海裏領空。

台灣媒體立刻興奮起來,有的媒體很快列出了美國五個級別的保護行動:最低階別是「護航」,最高級別是「向大陸投擲原子彈」。

炮打金門是容易的,甚至打台灣也不難,難搞的是台灣背後的那個國家。

從9月4日淩晨到9月7日,炮擊一共停止了三天。

頭兩天,蔣介石沒敢下令行動,直到9月7日,他終於下定決心,派出5艘登陸艇,在美國第七艦隊兩艘重型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的護航下,駛往金門島,開始給島上補充物資。

整個航行過程中,對岸的解放軍一炮未發。

葉飛不是不想打,而是沒接到命令。

金門炮擊開始之後,葉飛就從北戴河趕到廈門一線指揮,吃住都在司令部。看到國民黨開始從容地往金門島上卸運補充物資,葉飛一直在打電話向北京請示,但北京方面始終沒有松口。

直到9月7日晚上,命令終於來了:

「9月8日恢復炮擊,規模要大於8月23日。」

但是,命令後面還附了一條讓葉飛覺得頗為棘手的指令:

「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9月8日,在前一天嘗到甜頭的國民黨艦隊再次在5艘美國軍艦的護航下,開往金門補給。在駛近金門島附近時,5艘美艦停止前進,國民黨的運輸艦開始向岸邊駛去。

葉飛等的就是這個時間差。

數千發炮彈,瞬間從空中呼嘯而至。

國民黨6000噸級的大型運輸艦「美樂」號很快被炮火覆蓋,船體斷為兩截,沈入海中,其他多艘運輸艦也多處中彈起火。

第一聲炮響的時候,不遠處的美艦立刻調轉180度,結束了12海裏區域,自始至終,一炮未發。

台灣隨軍記者在國民黨運輸艦上指著美艦大罵:

「這他X的是什麽朋友?!這是什麽狗屁護航?!」

9月11日,苦於金門島上缺乏物資補充,蔣美混合編隊再次駛向金門,而第二次的畫面簡直是第一次的復刻版本:

對岸解放軍炮聲一響,美艦整齊劃一地調頭結束12海裏,把蔣艦孤零零地留在解放軍的炮火覆蓋範圍之內。

「金門炮戰」中台灣軍艦上的傷員

至此,中國已經徹底摸清了美國人的底牌:

雖然有「協防」約定,但他們不肯為台灣賠上一兵一卒。

在這樣的情況下,「金門炮戰」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局面。

7

按照毛澤東最初的想法,確實是想收復金門和馬祖的。

8月23日第一天開始炮擊的時候,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毛澤東就明確提出了想法:

「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台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

但是,當炮戰進行了一個階段以後,形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三方的利益訴求已經不難分析:

從大陸方面來看,炮擊金門取得預期成果,並且解放金門已經被證明不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但如果這樣做的話,勢必會將金門和馬祖的國民黨軍隊全部趕回台灣——在目前尚無計劃完全解放台灣的情況下,會造成台灣本島與大陸的徹底隔離;

從國民黨方面來看,經歷了韓戰洗禮的解放軍無論是從武器裝備還是戰鬥素養,已絕非九年前可比,再現」金門大捷」已是天方夜譚。但金門和馬祖是台灣目前唯一與大陸聯系的「紐帶」,如果遺失,所謂的「反攻大陸」將再也無從談起;

從美國方面來看,雖然與台灣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但協防金門和馬祖絕非美國人的利益所在,迫於面子只能擺擺樣子。美國人最希望的是蔣介石索性放棄金門和馬祖,讓台灣徹底與大陸隔絕,造成「兩個中國」的既成局面。

所以,中共中央炮擊金門的宗旨,很快從「收復金門」,改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金門島上備戰的國民黨守軍

9月6日,蘇聯外長葛羅米柯秘密訪華。在此之前,美國媒體曾渲染美國駐關島空軍已經奉命,隨時準備攜帶核彈轟炸中國大陸,而蘇聯隨即表態:如果遠東發生戰爭,社會主義陣營將集體援助中國。

周恩來會見了葛羅米柯,轉達毛澤東的三點想法:

第一,中國這次不是要解放台灣,而是要懲戒國民黨長期以來對福建沿海的騷擾;第二,中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出現「兩個中國」,第三點是一句承諾:

如果與美國全面開戰,中國將獨立應對,不會把蘇聯拖下水。

而此時的海峽兩岸,在炮火的硝煙之外,似乎都開始明白對方在想什麽了。

9月15日,中國和美國開始在波蘭華沙恢復大使級談判。美國要求中國先停火再說,而中國要求美國全部撤出台灣再停火。美國在感受到了中國方面的強硬態度後,開始向中方釋放一個訊號:

美國願意迫使蔣介石放棄金門和馬祖,以換得台灣和澎湖的安全。

但這個方案立刻讓中國警覺:

如果蔣介石的軍隊撤出金門和馬祖,那麽台灣將和大陸徹底隔離,這樣美國就非常容易制造「台灣地位未定」的輿論,進而在台灣駐軍,台灣解放將遙遙無期。

在大陸警覺的同時,蔣介石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在了解到美國的意圖之後,蔣介石在9月29日召開新聞釋出會,公開發表聲明:

「金門和馬祖是台灣的屏障,自動放棄這些島嶼,等於敞開門戶,所以金、馬地區必須固守,哪怕是由國民黨獨立作戰,也絕不後撤!」

這是蔣介石第一次對金、馬地區放棄使用「進攻大陸的橋頭堡」這樣的說法,而改用「防禦的屏障」。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斥責蔣介石不肯放棄金門和馬祖是「極其愚蠢的」,但蔣介石隨即約談協防台灣的美軍駐台司令莊萊德,再一次強硬表態:

「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絕不撤出金門。」

因為無論是「橋頭堡」還是「防禦屏障」,蔣介石已經明確認識到一點:

撤出金門,台灣將徹底與大陸隔離,他不願意做那個分裂國家的千古罪人——他是堅持「一個中國」的。

既然蔣介石的底牌也已經摸清了,那麽大陸方面也該有所表示了。

8

1958年10月6日,中國政府發出了一封【告台灣同胞書】。

這份聲明的第一句話是: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

而通篇的要表達的主題是這樣的:大陸和台灣的問題是中國人內部的問題,與美國人無關,兩岸都是同意「一個中國」的,「美國人總是要走的。」

聲明很快就放到了蔣介石的辦公桌上。蔣介石很清楚,這份聲明雖然落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但肯定是毛澤東親自寫的。

透過聲明,蔣介石證實了自己對對岸的猜想:不會登陸金門,堅持「一個中國」。

蔣介石在台灣宅邸中

也就是在那一天,中國政府公開宣布: 從10月6日起,廈門停止炮擊7天。

但是「停止炮擊」是有條件的,條件只有一個: 美軍艦隊不準護航。

在之後的7天時間裏,國民黨的運輸船隊終於可以安心地給金門島補充物資了,而那也是金門島上的10余萬國民黨守軍第一次正式得到物資補給。

7天的停止炮擊時間到了之後,大陸方面宣布再延長兩周。

但是在那兩周裏,大陸有兩次是恢復了大規模炮擊:一次是10月19日,因為美國艦隊又一次護航了;另一次是10月20日,因為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存取台灣。

10月23日,杜勒斯完成了他訪台的使命。作為談判成果,美國和台灣交換了籌碼,終於達成了一致:

美國宣布將協防台灣,而蔣介石做出公開承諾,將放棄「武力統一中國」的說法——自此以後,「反攻大陸」的口號被改成了「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訊息一出,很多跟隨蔣介石到台灣的老兵痛哭流涕:他們覺得自己再也返回不了大陸了。

金門島上,眺望大陸的國民黨士兵

10月25日,中國政府又發出了一封【再告台灣同胞書】,開頭是這樣的:

「我們完全明白,你們絕大多數都是愛國的,甘心做美國人奴隸的只有極少數。同胞們,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一時難於解決,可以從長商議。」

而在這封公告中,中國政府再一次做出了承諾:

以後炮擊分單雙日,雙日不打炮,保證金門物資能夠充分供應;單日可能會開炮,但也不一定會開。

公告對金門島上的物資補充,專門指出一點:

「如有不足,只要你們開口,我們可以供應。」

這份公告,依舊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發的,但誰都知道,肯定還是出自毛澤東的手筆。

至此,大陸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只要你們別過分,我們支持你們守下去。

有分析人士指出,大陸的「雙不打單打」意味深長:雙不打,是讓金門島守軍休息,以便長期固守,單打,是提醒國民黨守軍,國家尚未統一。

而之所以不停止炮擊,是為了給蔣介石以繼續駐守金門的理由。

但無論如何,這意味著持續了64天的大規模「金門炮戰」,至此告一段落。

9

大陸方面確實信守了承諾。

從1959年1月開始,廈門方向對金門的炮擊開始明顯減少,期間只有在1960年6月17日和19日兩天,有過上萬發炮彈規模的射擊——那是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台和離台之日。

但那兩次炮擊所有彈著點都經過精心測算,主要落在無人區和國民黨炮兵陣地之間,幾乎不會造成任何傷亡。

自1961年12月中旬起,福建前線的炮兵部隊只在單日向金門島發射宣傳彈了。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美國宣布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個部份」,同時廢除美國和台灣的【共同防禦條約】。

同日,中國政府釋出【告台灣同胞書】,宣布從即日起,停止對金門諸島的一切炮擊。

歷時21年的的「炮擊金門」,至此正式落下帷幕。

(本文完)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1、【執政大較量,萬炮轟金門】(葉飛,【福建黨史月刊】,2004年11期)

2、【蔣介石對1958年炮擊金門的應對——以<蔣介石日記>為中心】(劉大禹,【台灣研究集刊】,2012年01期)

3、【親歷炮擊金門戰鬥】(黃卓士,【檔案時空】,2016年07期)

4、【炮擊金門的前因後果】(夏明星,【黨史縱橫】,2016年02期)

5、【1958年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的原因探析】(王文東,【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11期)

6、【六十年前炮擊金門記】(趙賡,【世紀風采】,2018年10期)

7、【1958年台灣海峽危機的台前幕後】(梅興無,【紅巖春秋】2020年09期)

8、【國家記憶:1958,炮擊金門】(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