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先輩們
「夏商周秦西東漢」這是中小學生熟知的歷代王朝更替順序。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是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王贏政繼承先輩留下來的功業,順時乘勢,奮發努力,終於兼並六國,統一了整個天下。更名號,稱為「始皇帝」,聲威震動四海。今天我們來看看秦始皇的先輩們是怎樣苦心經營,建功立業的,秦國的王位又是怎樣傳給贏政的呢?
秦襄公受封始立國
秦的祖先,也是顓頊帝的後代。秦本為地處偏遠西方的一個部落,其遠祖多以馴獸駕車見長,為舜帝馴養禽獸,禽獸大多馴服。虞舜時,柏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他姓嬴。
殷商時期,秦部落在西戎為殷保西部邊境。西周時期,贏氏也在為周王朝守西部邊境,周宣王時秦仲為西陲大夫。但中原各國視秦為戎狄,不與它交通。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秦襄公率兵營救周王朝,作戰有力,立了戰功。周平王東遷洛邑的時候,襄公帶兵護送周平王,為周平王搬家。
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授給他爵位,在這時才使秦國成為諸侯國。岐山以西的土地,當時已被西戎侵奪,周平王所賜的土地,其實是張空頭支票。是秦襄公帶領部族,趕走西戎,建立了秦國。
秦穆公征晉霸西戎
秦穆公是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秦國發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他繼位的第一年(前659),親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了勝利。後來,他又從晉國迎娶了妻子,開了與中原諸侯國通婚的先河。「秦晉之好」這個成語就是出自他與晉國聯姻的典故。
秦穆公求賢若渴,他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了流亡在楚國的百裏傒,委於重任(號稱五羖大夫)。經百裏傒引薦,又派人帶著厚重的禮物去迎請來能人蹇叔,也讓他當了上大夫。有了賢才相佐,秦國逐漸發展壯大。
晉國獻公去世後,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幫助夷吾奪得君位,是為晉惠公。晉國大旱,派人來秦國請求援助糧食。群臣意見不一,最後穆公采納百裏傒、公孫支的意見,還是給晉國支援了糧食。
過了幾年,秦國發生饑荒,請求晉國援助糧食。晉國不但不支援糧食,還趁機發動軍隊攻打秦國。穆公也發兵,親自前往迎擊,與晉惠公夷吾在韓原交戰。穆公受傷,晉軍包圍了穆公,戰況危急。突然有三百多個鄉下人,不顧危險驅馬沖開了晉軍的包圍,穆公得以脫險,反而又活捉了晉君夷吾。
這三百多鄉下人拼死救穆公,原來是為了報答偷吃馬肉被赦免的恩德。當初,穆公遺失了一匹良馬,岐山下人把它抓來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們,要加以法辦。穆公說:「君子不能因為牲畜的緣故而傷害人。我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會傷人的。」不但赦免了他們,還賜酒給他們喝。
秦穆公俘虜了晉君回到秦國,準備用晉君祭祀上帝。周天子聽說此事,來替晉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她穿上喪服,光著腳也來求情。秦穆公就答應讓夷吾回國,跟晉君訂立盟約,以諸侯之禮相待。夷吾回國後,獻出河西的土地給秦國,還派太子圉到秦國作人質。這時候,秦國的地盤向東已經擴充套件到了黃河。
晉惠公夷吾病重,在秦國作人質的太子圉偷偷溜回晉國。晉君去世,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後來,秦穆公又幫助夷吾的哥哥重耳回國奪取了君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就是赫赫有名的春秋第二霸。秦穆公兩次擁立晉君,秦晉之緣,剪不斷,理還亂。
穆公三十三年(前627)春天,鄭國有個人向秦國出賣鄭國,說:「我掌管鄭國的城門,可以來偷襲鄭國。」秦國派三位將軍率兵向東進發,穿過晉國,去偷襲鄭國。軍隊開進到滑邑,鄭國商人弦高帶著十二頭牛準備去周朝都城洛邑出賣,碰見了秦軍。
弦高轉而向秦軍獻上他的牛,說:「聽說貴國要去討伐鄭國,鄭君已做好了防守和抵禦的準備,派我帶了十二頭牛來慰勞貴國士兵。」秦國的將軍眼看偷襲鄭國不成,只好滅掉滑邑(晉國的下屬國),帶兵返回。
這時候,晉文公死了還沒有安葬。太子晉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剛剛喪父,趁我辦喪事的時候攻破中國的滑邑。」晉襄公發兵在殽山阻截返回的秦軍。晉軍發起攻擊,把秦軍打得大敗,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晉軍俘獲了秦軍三位將軍。
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兒,他對晉襄公說:「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們回國,好讓秦君能親自痛痛快快地烹掉他們。」晉君答應放了秦軍三位將軍。三位將軍回國,穆公穿著白色喪服到郊外迎接他們,公開承認了派兵偷襲鄭國的錯誤,恢復了三個人原來的官職俸祿,更加厚待他們。
秦晉殽山之戰,秦國吃了虧。這時,西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國,促成了秦穆公將擴張的目光從東轉向西方。由余的祖先是晉國人,逃亡到戎地,他還能說晉國方言。戎王聽說穆公賢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國,去觀察了解秦國。
秦穆公在與由余接觸交往中,發現由余是個能人,穆公對臣下道:「我聽說鄰國有聖人,將是對立國家的憂患。現在由余有才能,這是中國的禍害,我該怎麽辦呢?」秦國的內使王廖向穆公獻上離間之計,穆公依計而行。
穆公對由余顯示出極大的熱情,與他座席相連而坐,互遞杯盞一塊兒吃喝。多次宴請由余,詢問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穆公殷切挽留由余,不讓他回國。再派人送給戎王十六名歌妓,戎王接受,非常喜愛迷戀,整整一年不曾遷徙更換草地,牛馬死了一半。
拖了很久,戎王對由余產生了猜疑,穆公才讓由余回國。由余多次向戎王進諫,戎王都不聽,失去了戎王對他的信任。穆公又屢次派人秘密邀請由余。就這樣,由余離開戎王,投降了秦國。穆公以賓客之禮相待,對他非常尊敬,向他詢問應該在什麽樣的形勢下進攻戎族。
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國采用由余的計謀攻打戎王得勝。增加了十二個屬國,開辟了千裏疆土,稱霸於西戎地區。周天子派召公過帶著鉦、鼓等軍中指揮用的器物去向穆公表示祝賀。
三十九年(前621),秦穆公去世,安葬在雍,陪葬的人達一百七十七人。秦國人為他們悲痛,君子說:「秦穆公擴充套件疆土,增加屬國,在東方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了西戎,但是他沒有成為諸侯的盟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死了就置百姓於不顧,還拿他的良臣為自己殉葬。」
春秋時期,是諸侯爭相稱霸的時期。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是大家公認的霸主。秦穆公算不算霸主,尚有爭議,原因就在於此。
秦孝公招賢振國威
秦穆公去世,後繼位的幾位君主都沒有大的作為。直到戰國初期,秦孝公繼位,才有了新的變化。孝公元年(前361),黃河和殽山以東有六個強國,六雄地位已經形成。秦孝公與齊威王、楚宣王、燕悼侯、趙成侯、魏惠王、韓哀侯並立。
當時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是戰國初期的強國。楚國的土地從漢中往南,據有巴郡、黔中是個大國。周王室衰微,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爭殺吞並。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諸侯們象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秦孝公認為,諸侯看不起秦國,是莫大的恥辱。
他向全國發出招賢令,說:「從前,我們穆公在岐山、雍邑之間,實行德政、振興武力,在東邊平定了晉國的內亂,疆土達到黃河邊上;在西邊稱霸於戎狄,拓展疆土達千裏。天子賜予霸主稱號。諸侯各國都來祝賀,給後世開創的基業,盛大輝煌。我要緬懷先君的遺誌,使秦國強盛起來。賓客和群臣中有誰能獻出高明的計策,我將讓他做高官,分封給他土地。」
衛鞅聽說頒布了這個命令,就從衛國來到秦國,透過景監求見孝公。衛鞅勸說孝公實行變法,制訂刑罰,在國內致力於農耕,對外鼓勵效死作戰,給以各種獎罰。孝公采用衛鞅的新法,王室大臣有人反對,百姓也抱怨不休。
無論阻力多大,孝公還是堅決支持衛鞅變法,經過了三年,百姓反而覺得適應了。孝公任命衛鞅擔任左庶長,繼續推行新法,從此秦國逐漸強盛起來。
(註:因孝公封給衛鞅的土地在商,號「商君」,衛鞅又叫做商鞅,教科書稱「商鞅變法」)
秦孝公去世,太子惠文君繼位。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衛鞅。當初衛鞅剛在秦國施行新法時,得罪了太子,秦國的宗室也大多怨恨衛鞅。太子惠文君登基,衛鞅逃跑,抓回來,定他個反叛之罪,處以五馬分屍之刑。惠文君雖然殺了衛鞅,但仍遵循他所推行的新法,繼續走強秦之路。
惠文君在位之際,有兩個人,一個叫蘇秦,一個叫張儀。他們雄心勃勃,以權變之術和雄辯家的姿態出現在各諸侯國面前。蘇秦遊說六國,使六國合縱締約反秦,秦人幽閉函谷關達十五年;張儀也遊說六國,暴露合縱的短處,用以附會自己的連橫主張,拆散合縱。
惠文君十三年(前325),魏君稱王,即魏襄王,韓君也稱王,即韓宣惠王。這一年,張儀也推尊惠文君為秦惠王,同時又承認魏、韓兩君的王號,具有鞏固秦與魏、韓連橫的作用。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合縱連橫,山東六國相爭,強秦得利。到了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太子武王繼位時。南韓、魏國、齊國、楚國、趙國都賓從(歸服)秦國了。
秦武王有野心,他要「一窺周室」,對甘茂說:「我想開一條哪怕只能容車子透過的路,到達洛陽,看一看周王的都城,即使死了也不遺憾了。」秦武王有力氣,喜好角力,武王與孟說舉鼎比力氣,折斷了膝蓋骨,英年早逝,在位僅四年。
武王無子,他的異母弟弟繼位,是為昭襄王。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姓羋,稱為宣太後。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後主政。她先與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後又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秦趁機發兵攻滅義渠,除掉了秦國的西部大患。
宣太後晚年愛魏醜夫(她的情人),病將死時,還希望魏子為殉(陪葬),後經庸芮勸說乃止,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昭襄王一統奠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其母宣太後當權,外戚魏冉為相,「王少,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將,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等地。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聽從範雎的計謀,奪了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拜範雎為相,推行 遠交近攻 的策略,繼續擴張。秦昭襄王除政治廉明,外交軍事方針正確之外,還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軍隊,取得一系列重大戰役的勝利,在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中戰勝趙軍,掃除了東進障礙。
公元前256年又滅掉西周公(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東西周分治時的西周公),周朝的傳國寶器九鼎運進了秦國。滅周不僅表明秦統一天下的決心和意誌,更顯示了秦已具備擊敗東方各國聯合進攻的雄厚實力,這一事件給各國造成深刻的心理威懾,意義深遠。
滅周是一個新紀元的真正開始,「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東方各國的末日也真正來臨。秦昭襄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去世,太子安國君登位,是為孝文王。孝文王在位才三日,也死了。他的重要事跡,就是冊立異人為嫡嗣,他死後異人繼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之子就是秦王政(秦始皇)。
莊襄王為質生始皇
秦莊襄王異人,是昭襄王之孫,孝文王(安國君)之子。他的爺爺昭襄王在位時間很長,原先冊立的太子,沒熬到繼位就死了。太子死後,昭襄王立次子安國君為嗣。
異人在安國君二十多個兒子中,排位居中,對繼承王位本無希望。被派往趙國作人質,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秦國屢次攻趙,他的處境很艱難。
這時,有個陽翟的大商人呂不韋知道了他的情況,認為是「奇貨可居」,決定進行一次政治賭博,呂不韋設法結識了他,成為密友。呂不韋又用重金買通了太子安國君(孝文王)寵愛的華陽夫人,使她收異人為養子,勸說安國君立異人為嫡嗣。
因華陽夫人出生於楚國,為博取華陽夫人的歡心,異人在呂不韋的授意下,改名為子楚。
子楚在邯鄲作人質時,與趙姬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對於秦始皇的身世,有的人說,秦始皇是子楚的兒子,承繼秦王族正宗血統;有的人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是呂氏竊取了強暴之秦的全部權力。歷來爭議不斷,至今未有定論。
司馬遷寫【史記】時,將兩種說法都寫進去,流傳了下來。在【秦始皇本紀】中的原文是:「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另在【呂不韋列傳】中的原文則是:「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不管後世對秦始皇的身世如何評說,接下來的史實是: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繼位三天後突然暴薨,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子楚繼位後,拜呂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執掌朝政大權。
公元前247年五月,秦莊襄王駕崩,十三歲的贏政繼位為秦王。二十六年後(前221),秦王政滅六國一統天下,號稱始皇帝。
---- END ----
作者簡介
舟行岸移:男 72歲 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