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東北抗聯同時奇襲3個日軍倉庫,支隊長:只拿皮大衣,別的不要!

2024-06-07歷史

1932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正式成立,此後第二軍、第三軍……第十一軍如同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成立,在東北的抗日力量愈發強大起來, 在敵後打得日軍一刻也不得安生,令日寇欲除之而後快。

東北抗聯的前身主要是由三支部隊組成,分別是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抗日義勇軍余部。這三支部隊在日寇入侵東北以後就開始進行鬥爭,算上這些前身部隊的抗日時間,東北抗聯幾乎貫穿了整個抗日戰爭, 在抗戰歷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東北淪陷的時間比較早,日寇在東北盤踞的時間自然就比較長,相對於其他淪陷地區的控制力度更大。在這種環境之下,東北抗聯的抗日環境自然也更加艱苦,始終在敵後堅持鬥爭, 無論是兵員、補給都是大問題,即便是最簡單的溫飽問題也經常威脅著將士們的生命。

在這片白山黑土之間,雖然有著棒打麅子瓢舀魚的優質自然資源,但天寒地凍也成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最大考驗。加之日軍對東北抗聯十分痛恨,對東北抗聯的「圍剿」力度非常大,陰毒手段更是層出不窮,這就導致東北抗聯的將士們屢屢遇險,卻始終沒有放棄抗日鬥爭。

日寇的陰謀

1939年,日軍意識到東北抗聯生存的根本是東北老百姓,就像是魚和水的關系。因此,日軍打算切斷東北抗聯與老百姓之間的聯系,斷絕東北抗聯來自老百姓的支持,這會讓東北抗聯的生存物資減少,活動空間進一步壓縮,最終只能躲進山裏打遊擊。

日寇的心思十分歹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施行了「歸屯並戶」的制度 ,開始修建大量的土圍子。土圍子的圍墻是用泥土混合草修建成的,高度一般都在三米左右,底部寬1.5公尺,頂部寬1公尺左右,上方還設有鐵絲網防止攀爬。

在土圍子的外圍還有一個壕溝,類似「護城壕」,挖「護城壕」出來的泥土正好用於修建土圍子。規模大一點的土圍子會設有兩個門進出,而小一點的土圍子一般只設一個門進出,往往大門的位置會在路邊, 方便日寇的汽車進出。

這種土圍子蓋好以後,日寇就會逼迫當地村落的百姓搬進土圍子生活。村子裏的大戶人家和窮苦百姓都是如此。有些大戶人家和窮苦百姓不舍得搬走,畢竟自己祖祖輩輩的努力都在老宅裏,花費了不少資金不說,也花費了很多心血。

但日寇哪裏會管這些?遇到舍不得老宅而不願意搬進土圍子的人,直接就一把火給老宅燒掉,這樣也就沒了牽絆。所以,最終無論大戶人家還是窮苦百姓都得搬。 大戶人家還好,手裏有錢有資源,搬進土圍子還能蓋房子繼續生活。

窮苦百姓就慘了,老宅也就是土坯房子,哪裏還有錢再蓋房子?最終只能用一些木頭和草搭帳篷住。這種臨時搭建的帳篷不僅漏雨,還不保暖,往往夏天住了得風濕,冬天住了苦不堪言,能活下來就是萬幸了,更不要提支援東北抗聯的將士們了。

日寇為了切斷東北抗聯和百姓的聯系,當時沒少殺害東北的老百姓,甚至還有一些漢奸借機逞兇,栽贓陷害一些招惹了他們的人,仗著日寇的支持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日寇自然也懶得分辨是非對錯, 他們只希望用這種手段震懾老百姓,讓東北抗聯失去更多支持。

面對日寇如此規模的大動作,東北抗聯的將士們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平日裏不僅要與日寇作戰,還要為生計發愁。尤其是氣溫急劇下降的冬天,擔心暴露不敢生火,幾乎長期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缺衣少糧,生存都成了問題。

艱苦卓絕的鬥爭

抗聯二路軍二支隊當時就深陷這樣的困局之中,被迫從雙鴨山和寶清一帶撤走,轉移進深山裏躲避敵人的「掃蕩」。抗聯二路軍二支隊躲入山裏的時間,恰好處於初冬季節,而他們缺少過冬的棉衣,想要度過寒冷的冬天十分困難,急需一批棉衣保暖。

但在日軍的刻意破壞之下,抗日聯軍與當地百姓已經失去了聯系,不僅無法從百姓那裏獲取糧食,就連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資都無法獲得,棉衣更是被日軍嚴格管控, 誰敢給抗聯的將士們送棉衣、送糧食,日寇就會殘忍的屠殺村民。

二支隊的將士們自然不會看著群眾為了他們而犧牲生命,所以只能自己想辦法過冬,時任二支隊指導員的李忠義決定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奇襲。

原來,支隊長王效明接到準確訊息,有偵查員在密山中發現三個日軍的被服倉庫,由於倉庫在深山密林中,又處於日軍的控制範圍,所以防守力量薄弱。王效明將訊息告訴李忠義後,兩人一商量決定打這一仗, 畢竟嚴寒馬上就要降臨,若不抓住機會拼著一次,恐怕就要被凍死。

王效明安排好行動計劃以後,隊伍馬上兵分三路出發,決定三路人馬抵達以後,對三個倉庫同時發起進攻。不得不承認的是,日寇確實狡猾,倉庫的防守雖然薄弱,但選址實在刁鉆,每個倉庫都處於深山密林之中,進出都是山間小路,行進十分困難。

二支隊艱難跋涉了兩天多時間,這才在第三天下午抵達了倉庫。兩支隊伍同時按照約定發射了代表著就位的訊號,李忠義看到以後發射一顆代表著行動的訊號彈,三支隊伍同時向日軍物資倉庫發起進攻。

新的危機

日軍倉庫的圍墻非常高,圍墻上方還有鐵絲網,但二支隊的將士們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 帶了很長的大木杠子當梯子,又帶了厚厚的氈墊子,可以蓋在鐵絲往上翻過去,防止被鐵絲網上的尖刺割傷。

行動開始之後,李忠義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第一個沖上了圍墻。但就在李忠義即將成功時,腳下的杠子突然斷了一截,李忠義一下子失去重心,就要跌落下去。幸虧李忠義反應快,雙手一下子搭在圍墻上,這才沒有掉下去,等其他戰士將斷一截的杠子推到他的腳下,他這才借力登上了圍墻,其他戰士也在杠子重新頂好後陸續上了圍墻。

李忠義帶人悄無聲息的摸進去以後,發現倉庫的防守非常松懈,竟然只有三個日本兵,兩個人在火炕上睡覺,一個放哨的日本兵也在門口睡著了。李忠義立刻派人控制了他們,並給後續進來的人下令: 「所有人都只拿皮大衣,能拿多少拿多少,別的東西一律不要!」

李忠義的決定太正確了,其他的物資再好,也不及皮大衣這種保命的東西重要啊。因此,將士們每人拿了一大包皮衣後,開始撤離倉庫,準備返程。與此同時,另外兩個倉庫也紛紛得手,背上皮大衣的大包裹後開始撤離。

在撤離之前,李忠義下令放火燒了倉庫,不給敵人留下可用物資。由於該倉庫存放的都是棉衣、皮衣等易燃物質,大火燒起來以後很快就火光沖天。周邊的日寇見到山裏的火光,立刻從方位判斷出是他們的倉庫著火了,意識到倉庫遭到了我軍的破壞,馬上出兵圍了過來。

一方面是日軍的汽車運兵,一方面是我軍背著沈重的皮大衣走山路,雙方的速度明顯不在一個水平,李忠義的隊伍很快就被日軍從外圍給包圍了。但李忠義並未慌亂,因為敵人雖然追的緊,不時也會開幾槍, 但他判斷日軍根本就沒有發現他們的具體蹤跡,只知道大概位置。

李忠義帶著隊伍就這樣繼續行進了40裏路,終於被敵人發現了蹤跡,雙方交火後李忠義腿部受傷。所幸,李忠義的腿傷並不嚴重,只是被敵人的子彈擦傷了皮肉。同時黑夜再次降臨,讓追擊的日軍不敢冒險上山進攻,只好圍而不攻,企圖等待天亮。

李忠義自然知曉日軍的想法,因此果斷決定突圍。但皮大衣非常沈重,每人背著大包袱突圍顯然不現實, 便下令找一個隱蔽處挖坑,將皮大衣全部埋起來,等突圍以後再尋機挖出來帶走。

日軍沒想到李忠義會這樣決定,因此當晚在李忠義埋好皮大衣開始突圍時,顯得有些慌亂。李忠義趁亂率部成功突圍,卻並未走遠,而是選擇在附近的山林裏潛伏下來,畢竟皮大衣才是此次行動的關鍵。

日軍知曉突圍部隊沒有帶走皮大衣以後,也想到了李忠義藏皮大衣的做法,便派人開始搜山,打算找到皮大衣。但老天顯然不眷顧這群侵略者,下起了鵝毛大雪,大地被雪覆蓋起來,一時間難以分辨哪裏被挖過,再想找皮大衣無異於大海撈針。

一場大雪後,氣溫驟降,李忠義等人凍得難受,日寇也扛不住嚴寒,又嘗試搜尋兩次就撤了回去。李忠義則趁機找到做好的記號,將大衣挖出來順利帶走, 讓二支隊的將士們全都有了皮大衣穿,順利度過寒冬,繼續與日寇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