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少奇先生到底有多牛?

2024-07-17歷史

1938年9月,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橋兒溝召開。透過這次會議,教員把組織路線和政治路線確立下來了。在這次大會上,延安制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

劉少奇擔任中原局書記,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的工作,全都由劉少奇來管,中原局的管轄範圍是長江以北和隴海路以南。

「發展華中」的戰略重任就交給了劉少奇。

教員給了半個月時間讓劉少奇準備好,帶著李先念、郭述申、朱理治等幾十名幹部,分乘四輛大卡車,離開了工作了三年的華北。

到了華中,劉少奇啟用了大名鼎鼎的假名字「胡服」,開啟了華中生涯。

劉少奇一行人,沖破重重阻礙,經過西安,到三門峽澠池,抵達駐馬店確山縣。

到了華中後,劉少奇先調研了一下,發現華中的發展停滯,全是王明的「功勞」,他從前主持長江局的時候,整軍備戰積蓄糧食的正經工作一樣都沒幹。以前在華北的敵後工作幹得風生水起,結果在華中的抗日遊擊戰爭,連基本的工作都沒有。

劉少奇面對的是華中這樣的爛攤子,群眾沒武裝,政權沒建立,無幹部,無部隊,華中的組織,沒有跟上最新變化,全是王明之前灌輸的陳舊思想,保守的很。

劉少奇的任務,就是在華中這種荊棘密布的荒野中,開辟出華中抗日戰爭的新局面。

破局不但從物質上破,最重要從思想方面上破。

東南局的項英,是王明路線的堅定支持者,他比較固執,不願向華中發展,直到1938年底,新四軍只有1-2萬余人,沒有整合起來,大部份散落在大江南北,和八路軍的50多萬人,華北的80多萬黨員相比,可謂無能至極!

項英連教員的話不一定聽,更不會聽劉少奇了。

劉少奇早就知道項英這副模樣,他果斷不和項英纏結,拋開他自創局面。他在三門峽把附近的幾個縣委召集過來,開了一個月的會議,傳達了六屆六中全的精神,講了抗日遊擊戰爭的做法。然後他帶李先念等人到了駐馬店確山縣竹溝,在這裏設計指導華中的發展戰略。

戰略說的再好,也要有人執行,劉少奇出發前,要來了李先念這位幹將,結果派上大用場了。劉少奇到華中的時候,手上資源非常有限,只有160人,並且包括了警衛員,醫生等非戰鬥人員。劉少奇交給李先念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帶著160人去湖北中部發展,短時間內要拉起不低於5000人的軍隊,並且劉少奇給了李先念一個底氣——不要管項英,不要管國民黨的各種限制,一切後果由劉少奇來頂住,放心大膽地去闖,去幹吧!

1939年1月,李先念率領由160余人組成的新四軍豫鄂獨立遊擊大隊自河南確山竹溝鎮南下,進入鄂豫邊區,深入敵後,獨立自主地開展敵後遊擊戰爭。他一路南下,一路整編散亂的抗日力量,使支隊迅速發展到9000余人。

劉少奇在華中待了3個多月,安排了皖東、江北的一些布置,發展了10多支遊擊隊,隨後就被教員叫回延安了。直到1939年9月,他又離開了延安。

因為,華中的局勢越來越混亂,簡直要控制不住了。罪魁禍首就是項英,如果再讓他來搞下去,華中的戰略布局就會一塌糊塗。

因為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以後,多方勢力都安靜下來,日寇把目光瞄向了敵後根據地,老蔣把矛頭指向了八路軍和新四軍。

在國軍的有意打壓下,華中發生了一系列慘案,影響最大的是平江慘案。平江慘案的訊息傳到延安,教員非常惱火,召開了會議,針對老蔣故意制造摩擦的問題,一定針鋒相對,不再退讓。

所以華中的發展一定要加速,把華北和華中連成一片,才是重中之重。項英勝任不了,就得弄下去,讓劉少奇出馬吧!

9月15日,劉少奇從延安再次南下前往華中,執行「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他直接趕到中原局在駐馬店確山縣竹溝的工作地點,10月初就到了竹溝。他多年下來的敏銳觸覺發生了作用,預感到國軍很快就會進行偷襲,所以馬上得搬家,果不其然,10天後,國軍偷襲了竹溝。搬家還沒徹底,還有百余名傷員和家屬沒有及時撤出來就被國軍殺掉了。

劉少奇很忙,他急於把華中的情況搞清楚。離開竹溝後,經過汝南、項城、沈丘,在11月4日到達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部所在地,渦陽以北的新興集。

第六支隊是彭雪楓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發展到了7個團7000多人的規模。劉少奇檢閱後,非常高興,他覺得彭雪楓是可托大事的將才!在到新興集之前,他一路調研得出來的材料,早就對華中的未來規劃成竹在胸,他下了命令:

「在淮河以北、隴海路以南,黨所領導的一切武裝部隊,統一歸彭雪楓同誌指揮,因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尚有兩個大隊在隴海路以南活動 。

集中力量創造永夏、蕭、宿四縣根據地,加強地方工作,健全省委,發展地方黨。加強部隊的正規化,鞏固部隊繼續擴大主力部隊。在一二月後,主力部隊及省委於部抽一部即越過津浦路東去創造蘇北根據地。在蘇北我們活動的可能性更大,更可放手。」

劉少奇要創造蘇北根據地,這想法非常正確,蘇北是什麽地方?是徐州、宿遷、連雲港、鹽城這一帶,盛產糧、油、鹽等物資。而且蘇北這塊地,恰巧沒有國民黨在那裏紮根,而且它與山東相連線,拿下了蘇北,就能讓華中華北連成一片。

這塊兵家爭奪之地,沒這麽容易拿下。國民黨的韓德勤和89軍在蘇北一帶活動,卡在新四軍朝蘇北敵後發展的關鍵道路上,韓德勤和顧祝同關系非常好,顧祝同待在皖南軍部屁股後面,而韓德勤則駐紮在蘇北的關隘,把新四軍鎖死在了江南。

而彭雪楓的部隊在淮北一帶活動,是未來從皖東地區攻入蘇北地區的重要力量。

所以劉少奇果斷放權給彭雪楓,把淮河以北和隴海路以南的部隊指揮權都交給了他。

還有李先念的遊擊隊,活動在湖北和安徽交界的那一帶。

劉少奇的目的很明確,讓彭雪楓和李先念在劃定的區域裏,把所有能武裝的力量全部整合起來,組成強大的部隊,建立政權。

交代完彭雪楓以後,劉少奇和徐海東馬不停蹄來到了皖東,到了皖東,發現項英的毛病,比想象中還要嚴重!

皖東是向蘇北發展的橋頭堡,附近有津浦鐵路,是八路軍最應該占據的地方。

可惜項英無動於衷,王明視而不見,發展皖東根據地的大好時機,白白錯過了。

總理之前和項英談過話,對他說三條規定——哪個地方空虛,我們就向哪個地方發展;哪個地方危險,我們就到哪個地方去創造新的活動地區;哪個地方只有敵人偽軍,友黨友軍較不註意,沒有去活動,我們就向哪裏發展。

項英害怕摩擦的話就去沒人的地方發展呀,可他偏不,抽調了部份部隊過江後,就不敢放手了,畏手畏腳,還搞「精兵主義」,不讓江北部隊放開手腳。

好好的新四軍,分散成了四大塊,項英帶著軍部守在皖南;陳毅帶著第1、第2支隊在江南建設茅山根據地;張雲逸他們帶著第4、第5支隊活動於安徽東部和安徽北部;譚震林帶領的第3支隊,在皖南抗日前線銅城和繁昌一帶活動。

各有各的想法。劉少奇到了皖東後,一看,項英這爛攤子實在是該罵,他直接當著中原局委員和張雲逸他們的面,痛斥項英不行。罵完後,直接說自己的想法——就是向東進入蘇北地區,創造蘇北根據地才能有大發展,才能跟華北連成一片,才能在未來的解放戰爭中,真正出奇兵。

但是敵人不是傻子,日軍和韓德勤都看出了新四軍的威脅,日軍怕新四軍在津浦鐵路線搞破壞,韓德勤怕皖東地區的新四軍對蘇北造成威脅。

於是日軍出動了幾千人聚集到滁州、全椒一帶,對新四軍皖東駐地發動進攻。韓德勤聚集五個團的兵力向皖東地區推進。

劉少奇的計劃很難實行,他之前把自己的計劃告訴項英,但頑固的他仍然要獨立行動堅持在江南,就不去蘇北。並且嚷嚷道把之前派出去過江的兩個主力團還給他,各幹各的。

無奈之下,計劃被外因韓德勤日軍,內因項英聯合起來攪黃了,劉少奇只能向延安報告,暫時去不了蘇北。

這一次,劉少奇真的發火了。他在中原局會議上,針對項英大力批評。

其實項英不是故意拖後腿,因為他被王明統一戰線的思想徹底洗腦了,再加上老蔣故意挑三揀四,不給新四軍擴軍的機會,把新四軍的編制減少很多,項英不敢反抗,只能忍氣吞聲,大講特講「兵不用多,只在於精」的精兵主義。

項英自己不敢發展就算了,還百般阻擾別人招兵買馬,這就過分了。劉少奇更不滿意的是,為什麽華中的幹部不敢放手發展呢?因為項英告訴他們幹部,說情況特殊,這個理由算哪門子理由?

劉少奇的想法就是每個地區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哪裏有敵人、漢奸、偽政權,我們就可以打進去建立抗日根據地!因為國軍不願意去那些地方硬碰硬,我們新四軍可以,就要進去和小鬼子們搶肉吃,壯大自己!

劉少奇地位崇高,說話極有分量,一番教育就把幹部們的思想弄通了,然後下了命令,皖東在1940年6月以前擴大到3.5萬人與槍。

剛剛解決了江北新四軍幹部的思想問題,但安徽那邊又出事了,本來鎮守安徽的國民黨是廖磊,他對我軍態度比較友好,結果在1940年,廖磊掛了,換上來的人是不友好的李品仙。

他一上來,就調兵遣將,想要把皖東的新四軍包圍起來,這時候,徐海東病情加重,躺在床上爬不起來,無法指揮。怎麽辦?劉少奇是筆桿子,幾乎沒有軍事經驗,如果要退守自保是沒問題的。

但他偏不,選擇硬剛到底,想要借皖東這一仗徹底解決皖東地區的頑敵,也要給新四軍吃一顆定心丸。

李品仙部隊是從津浦鐵路西面,向新四軍發起進攻,劉少奇調集四、五支隊主力,先將從南邊進攻的敵人擊潰,隨後順勢攻占定遠縣城,嚇得從北面進攻的敵人只能撤兵回援定遠,正中四支隊的埋伏。兩次激戰,消滅了李品仙兩千多人。

韓德勤也趁火打劫,從從津浦鐵路東面,發起了進攻,劉少奇命令留守路東的部隊,收縮兵力,堅守陣地,迅速調來羅炳輝的第五支隊主力和第四支隊一個團連夜趕回路東,緊接著就給陳毅發電報,讓他調動已經到江北的葉飛部隊從西邊援助路東的新四軍。東西兩路援軍到了,擊潰了韓德勤。

打退敵人後,劉少奇迅速派人到各處建立政權。皖東根據地終於建成了,下一個目標是建立蘇北根據地,把皖東和蘇北連成一片,再跟華北連成一片,整盤棋就都活了。

可是在皖南的新四軍日子就不好過咯,他們沒有根據地,還得面對被老蔣分割包圍的危險。項英想背靠皖南山區,待形勢一變,不跟老蔣硬碰硬,立馬進入山區。

陳毅知道死守在皖南,只會完蛋,要趕緊走,跑到蘇北才能海闊天空。粟裕也幫項英開啟好突圍的口子,只要項英點頭,他就有把握把皖南部隊接走。

結果項英萬分猶豫就是不挪窩,蘇北形勢不等人,也罷,陳毅和粟裕帶走主力軍過江了。

劉少奇管不了他,也不管了,他現在專註對付韓德勤,派遣陳毅領導江北軍,配合黃克誠援軍,狠狠擊敗了韓德勤,打掉了他的囂張氣焰,黃橋戰役大獲全勝,蘇北抗日根據地的事,基本就成了。

劉少奇到達蘇北後兩個月,也就是1941年1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對於皖南事變,劉少奇非常心痛,七天七夜沒有合眼,他想救新四軍,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圍魏救趙。

如果顧祝同對皖南新四軍動手,馬上讓江北新四軍包圍韓德勤,同時山東八路軍把沈鴻烈包圍住。顧祝同一動,就消滅韓德勤和沈鴻烈。

但是,隨後的訊息傳出來,皖南新四軍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2000余人突圍,大部份犧牲打散了,葉挺被捕,項英犧牲。

訊息傳到延安,教員打算進行大反攻,這時候,劉少奇從悲憤中清醒過來,仔細考慮一下,覺得發動軍事上的反攻,對我不利,便向延安提出了:在政治上全面反攻,在軍事上暫時不實行反攻的重要建議。

他看出老蔣雖然先翻臉,但不敢徹底翻臉,是有顧忌的,因為還沒做好全面進攻的準備,如果我們先翻臉了,正中了他們下懷,所以把皖南事件這種重大新聞交給輿論上發酵,讓老蔣顧忌不敢輕易下手,爭取足夠的時間,鞏固華中,壯大新四軍實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延安采納了劉少奇的建議。

皖南事變後,老蔣把責任都甩到了新四軍頭上,還要撤銷新四軍番號。

這個時候,全國人民都已經知道了新四軍這支部隊,名聲已經打出去了,老百姓認可,老蔣撤不撤銷番號已經無所謂了,我們還能重新建立起嶄新強大的新四軍。

1月20日,延安釋出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

任命陳毅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在重建新四軍軍部的演講現場,陳毅在演講快結束時,向新四軍的將士們隆重介紹了新四軍政委劉少奇。

站在台上的英俊挺拔的男子,取下了「胡服」的化名,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宣布自己的真實姓名:劉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