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董卓被殺後,王允為何沒能掌管大權?後來西涼軍為何會攻破長安?

2024-06-01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播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前言

董卓被殺後,朝廷一度看似恢復了秩序,王允作為誅殺董卓的關鍵人物,理應順理成章地掌握大權。然而,歷史的車輪卻沒有按照預期捲動。

王允為何未能穩坐權力之巔?長安城又為何在不久之後被西涼軍攻破,陷入更大的動蕩之中?

在這段動蕩的歲月裏,隱藏著復雜的權力賽局和未曾預料的變數。王允的失勢和長安的淪陷,到底是命運的偶然,還是必然的結果?

董卓之死:局勢大好,但王允的致命錯誤

192年4月,隨著董卓被呂布刺殺,長安城內原本的對峙局面頓時一掃而空。此時的王允,可謂是手中掌握著東漢朝廷的重權,前程似錦。

首先,王允憑借自己的智謀,迅速穩定了長安城內的局勢。他第一時間釋出特赦令,將董卓屬下的官員一網打盡,並派遣皇甫嵩攻占了董卓的老巢郿塢,將大量的財富擄獲回長安。

同時,他還默許了眾人對董卓及其家族的瘋狂報復。在這一系列的果斷舉措下,王允成功掌控了東漢中央政權的大部份權力。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王允能夠及時做出正確判斷,穩住了局勢。畢竟,在董卓被殺之後,整個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長安城內, 所有人都在觀望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如果王允此時沒能迅速主導局面,就很難阻止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乘虛而入。因此,他的這些舉措無疑彰顯了他極強的政治智慧和果斷決心。

而在此前,董卓麾下的幾名重要中郎將,如牛輔、董越等人,也沒有第一時間起兵反叛。這無疑給王允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如果這些人一旦發動叛亂,無疑會立刻引發長安城內的一場血戰。

前有董卓橫死,後有自己得勢,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王允自然也蒙上了一層飄飄然的自負。他開始越來越大意,在處理那些曾經效忠於董卓的人時,也變得愈加反復無常。

蔡邕之死:王允的另一大失策

就在王允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時,他的失策卻接踵而至。蔡邕,這位東漢著名的文學家,之前雖然也曾在董卓麾下做事,但相比其他人而言,他的處境確實比較特殊。

因為在董卓篡位之前,蔡邕就一直在朝廷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當時東漢文壇的巨擘。當董卓得勢之後,雖然蔡邕曾經表示過不願為之效勞,但最終還是被迫接受了董卓的任用。

不過,蔡邕的內心其實還是對董卓懷著一種厭惡與反感的。而在董卓被殺後,王允召開宴會時,一個不經意的嘆息,卻激怒了隨時都在警惕的王允。

在王允看來,這無疑就是蔡邕對董卓死亡表示遺憾,這顯然是一種政治錯誤。因此,他立即下令逮捕了蔡邕,最終導致了這位大文學家在獄中死亡。

這一做法,又一次引發了董卓舊部的不滿。因為蔡邕雖然地位顯赫,卻並沒有實際的軍事實力。

但王允偏偏選擇了他作為下手的物件,這就讓其他人不免將矛盾對準了王允本人。在王允的眼中,蔡邕不過是一個值得清洗的物件。但在其他人看來,這無疑等同於宣戰。

一個文人大儒的死亡,難免會讓更多與其有淵源的人感到憤怒和不安。因此,此舉無疑引發了董卓舊部對王允的強烈反思,進而導致了後續的嚴重後果。

賈詡之謀:董卓舊部再次崛起

在蔡邕之死引發眾怒之後,董卓的另一些舊部,如李傕、郭汜等人,也開始采取反擊的行動。

這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就是一位名叫賈詡的謀士。賈詡看出,當下這些董卓舊部之所以還沒有動手,關鍵在於他們害怕王允下令全面清洗。但在蔡邕之死之後,這種恐懼也開始慢慢消退了。

賈詡雖然在董卓陣營中只是一個謀士,但其政治頭腦可謂是異常敏銳。他深知,王允雖然暫時掌控了局面,但內心也充滿了恐慌與戒備。

因為一個真正穩紮穩打的政治家,是不會做出如此反復無常的事情的。於是,賈詡就給這些董卓余部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以替董卓報仇的名義,攻打長安。

他告訴李傕、郭汜等人,只要他們現在采取行動,必定能引起關東的其他群雄前來相助,到時候就能徹底打敗王允這個殺害董卓的仇人。

在賈詡的鼓動下, 李傕、郭汜等人很快就凝聚起了一支超過十萬人的大軍 ,向著長安發起了進攻。

這支叛軍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時間內集結如此之大,關鍵在於它們都屬於董卓舊部。在董卓倒台後,這些人除了擔心被清洗之外,內心更多的是一種報復的沖動。

再加上賈詡這樣的謀士一鼓動,他們瞬間就找到了一個合法化自己行動的理由。只可惜,王允此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支叛軍的可怕之處。

在他看來,董卓的舊部既然沒有第一時間發動反撲,那麽自己也無需太過擔心。結果,直到這支十萬大軍抵達長安城下,王允才意識到了危機的嚴重性。

新豐之戰:東漢最後一線希望

面對這支蜂擁而來的強大叛軍,王允終於意識到了危機的嚴重性。他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當初應該盡快派遣實力雄厚的將領,去徹底拿下董卓舊部的軍事力量。

但現在為時已晚,王允只能匆忙調遣董卓的兩名中郎將——徐榮和胡軫,率領殘余軍隊去抵擋這支叛軍。

這兩人雖然同樣出身於董卓陣營,但實力卻遠不如當年的牛輔、董越等人。而且,他們二人此時內心也充滿了對王允的戒備和猜忌。

畢竟,在蔡邕之死事件中, 他們已經見識到了王允的反復無常 。因此,他們無法百分之百地信任王允。

很快,這個由徐榮和胡軫率領的防線,就在新豐一帶遭到了叛軍的猛烈進攻,輕易被打垮。在這場戰役中,徐榮更是英勇戰死。胡軫雖然逃脫了,但最終卻也選擇了投降。

這一仗的潰敗,徹底摧毀了王允最後的防線。此後,李傕、郭汜等人很快就攻入了長安城,王允再也無力阻擋。

城破之後,呂布帶著數百親兵,僥幸逃脫,而王允則無處可逃,被俘後當場處死。就這樣,東漢王朝最後一線希望,也就此隕落。

結語

董卓之死固然標誌著東漢政局的一大轉折,但王允最終卻因為一系列的失策,葬送了這次寶貴的機會。

他的反復無常,不僅引發了董卓舊部的眾怒,更是直接導致了長安城的淪陷。 或許,歷史往往會以一種不可預測的方式,去懲罰那些狂妄自大的人。無論如何,這段往事,都值得我們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