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7年,湖南一老婦人到北京見毛澤東,毛澤東:咱們好久不見了

2024-04-25歷史
1957年, 毛澤東 接見了一位特別的客人,她是從湖南山村來的一位老婦人,穿著粗布衣服,坐在接見室裏,看著很拘謹。
當毛主席上前牢牢握住婦人的手,飽含情感地問候了一句:「 孫嫂,咱們好久不見了! 」聽到這聲「 孫嫂 」,她好像回到了從前在 毛澤東 楊開慧 夫妻家裏當保姆的生活了。
那個時候,因為革命事業,毛澤東和楊開慧一家從廣州回到了長沙。毛澤東做了父親沒幾年,老大 毛岸英 也才三、四歲。一家人生活雖然時有顛簸但很溫暖。
陳玉英 就是在這個時候和毛澤東一家結下了緣分,一輩子都割舍不下。緣分是從陳玉英被相中,到毛澤東家照顧楊開慧開始的。
1926年冬,國民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毛澤東從廣州到長沙,出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的書記。平時工作很多,經常外出辦事,很難同時照料到家裏,家裏的兩個兒子是三、四歲的樣子,正是頑皮需要看管的年紀,而且楊開慧身懷六甲,更是需要照顧。
毛澤東和楊開慧商量了一下,決定雇個保姆回來,照顧一家人的生活,毛澤東不在家的時候也可以有個照應。
於是,第二天毛澤東就到街上的人力市場打聽了。他從一些人口中聽到了陳玉英的名字,知道她是從鄉下來的,為人熱心,頗有些古道熱腸的感覺。關鍵是她告訴別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年的保姆了。毛澤東一聽,就覺得這個保姆人品不錯,保姆經驗又很豐富,照顧自己家裏十分合適。
他便托人和陳玉英見了一面。在長沙望麓園的家裏,兩人交談了幾句,毛澤東進行了簡單的了解。陳玉英的面容有些蒼老,但是體格很強壯,看著勞動能力不錯,是可以幹活的。問到她多少年歲的時候,聽到面前這位飽含滄桑的婦人告訴自己,她只有不到30歲的時候,毛澤東和楊開慧都有些吃驚。
陳玉英自己解釋道: 她十幾歲就開始在外打工了,後來一直在別人家裏做保姆,20多歲的年紀,卻有10年的保姆經驗。 眼前的陳玉英也是位經歷坎坷的人,毛澤東不禁在心中想到。
大致地了解陳玉英後,毛澤東和楊開慧拍板決定,就是這位陳玉英了。
楊開慧親近地挽住陳玉英的手說:「 你在我家裏做事,不用太拘束。往後住在這裏,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我們不是什麽主仆,沒有高低尊卑,我們就做一場朋友!
陳玉英後來時不時想起楊開慧對她說的這些話,又回憶起她在毛澤東家做保姆的幾年經歷,不禁感慨:他們可不就是朋友嗎?可惜,楊開慧故人已逝,陳玉英心中一陣鈍痛。
就這樣毛澤東讓陳玉英留下了,還說可以在正式工作之前回家一趟,陳玉英拒絕了。
當天她就在毛澤東家裏幹起了保姆,一幹就是好幾年,在這幾年的相處,與毛澤東一家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不是親情,勝似親情。所以才有了1957年的那一幕,兩人分別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再一次相聚,彼此都激動不已的神情,時間和分離只會讓友誼更加綿長,讓重逢來得更可貴。
陳玉英覺得自己是從鄉下來的,在毛澤東這個領導人的家裏當保姆,內心十分自卑,行動做事都十分拘謹。一開始,都只埋頭做事,不怎麽講話。過了幾天,毛澤東和楊開慧都察覺到了這一點。為了讓陳玉英待得自在些,他們都會經常和陳玉英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樣。
他們聊天的時候,毛澤東談自己在韶山的童年趣事,楊開慧喜歡和陳玉英聊幾個孩子。陳玉英感覺到兩人為人都很和善,沒有什麽高高在上的感覺。在之後的相處中,她逐漸開啟心扉,毛澤東和楊開慧也從她的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原來,她的家鄉是在寧鄉壩塘,家中只是一戶貧窮的農民家庭,因為小時候家徒四壁,一家人的生計難以為繼。家中養不活那麽多孩子,陳玉英從小就被賣到一地主家做童養媳。
幼年的她寄人籬下,日子很不好過,所以到了十來歲的時候,她就選擇外出做工了。因為她沒有裹小腳,長著一雙大腳,也沒有梳長長的辮子,整個人看上去很利落幹練,於是一些人家相中她到家中幫工。
其實,楊開慧決定讓陳玉英做保姆,有很大原因就是 陳玉英身上沒有封建風氣 。有一次,她告訴陳玉英:「 我和潤之當初一眼就看中你了,因為你沒有裹腳,也沒有留長長的辮子。裹腳布和盤頭都是封建社會留下束縛女性的糟粕,是一定要被鏟除的。你看,大腳和短頭發,讓人看著多精神啊!
陳玉英聽後,內心很震撼,她當時不裹腳,也不留辮子,只是為了幹活方便,不用打理,哪裏想到這麽深刻的原因啊!以前,她還會覺得,自己有大腳,頭發短短的,怕別人覺得她是異類,為此感到自卑過。原來,自己才是跟在時代的步伐之後!
在毛澤東家做保姆之前,陳玉英已經做了十多年的保姆,因為常年做苦工,一雙手都布滿了繭子,楊開慧看著很心疼,一般很重的活都不讓陳玉英幹。但陳玉英哪裏肯呢?「 你們給我開了薪水,我不幹活,心裏怎麽也過意不去啊! 」陳玉瑩直接拒絕了!
楊開慧拗不過陳玉英,只好從旁邊幫襯著她。
毛澤東一家是真的把陳玉英當成了親人對待,和她以前呆過的雇主簡直是天壤之別,能夠在毛澤東家裏做事,陳玉英覺得自己很走運。只要毛澤東和楊開慧不嫌棄自己,她願意在他們家一直把保姆做下去。
當時,陳玉英快30歲的年紀,丈夫姓孫,所以大家都叫她「孫嫂」。毛澤東比陳玉英年長幾歲,但他和楊開慧在家中也稱呼她「孫嫂」。
被毛澤東和楊開慧夫婦真誠地對待,陳玉英更加用心地照料楊開慧他們。那個時候,毛澤東公務繁忙,經常到鄉下去考察,有時還會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楊開慧就是妥妥的賢內助,經常在書房幫著抄寫整理文字材料。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陳玉英心中有數, 毛澤東是能幹大事的大人物,絕對會在未來有一番作為!
在長沙居住的那段時間,因為毛澤東是農民運動的領導人,需要在家中舉行會議。一些傑出的革命家 蔡和森 夏明翰 就經常出入毛澤東家,他們和毛澤東既是並肩戰鬥的同誌,又是誌同道合的朋友,所以相處起來比較隨意。他們經常在毛澤東家裏聚會,次數多了,大家都註意到了毛澤東家的保姆。
她看著老實本分,在他們開會的時候,絕對不會出聲打斷。只是守在書房門外,安靜地坐在小竹凳上,偶爾推開門,進來給大家添些茶水,這或許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她和毛澤東、楊開慧的相處感覺不像尋常主仆,而是像家人一樣的親近。
人待你好,你總是想要對他好,這是人之常情 。陳玉英從小就與親人分離,在地主家過著辛苦的日子,根本沒有真正嘗過親情的滋味。是毛澤東和楊開慧接納了她,以家人的身份感化了她。所以她和毛澤東一家的感情才能迅速建立起來,又能持續一輩子這麽長。
她晚年回憶,與毛澤東一家人相處的日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小事情溫暖了她的心。
毛澤東和同事們的會議開到深夜的時候,看到陳玉英還在門外,都會讓她去集市上買些包子給大家填肚子。她記得很清楚,楊開慧每次都在旁邊對自己說: 「這麽晚,孫嫂你應該也餓了,別忘了也給自己買一份。 」這個時候,陳玉英不自覺地感覺到一股熱流從心中淌過,即使再疲憊,也都感覺不到了。
毛澤東一家沒有在長沙停留很久,就離開了。陳玉英已經和楊開慧有了深厚的感情,她果斷地選擇了跟隨毛澤東一家,到武昌生活。
在武昌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陳玉英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了, 陳玉英的命運和毛澤東一家真正地聯系在一起了。
一開始,陳玉英在武昌人生地不熟,不敢隨便到外面走動,大部份時間都待在家裏。楊開慧怕她在家被悶壞了,就經常帶著她出去走動。
每次她獨自出門辦事的時候,毛澤東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因為擔心孫嫂沒文化,認不到字,她講的寧鄉方言武昌人大多聽不懂,萬一走丟了怎麽回家呢?毛澤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給陳玉英寫了一塊布條,布條上面的內容是: 武昌都府第四十一號陳玉英
他叮囑陳玉英,出門的時候把布條揣在口袋裏,如果迷路了,就把布條拿出來,問問路人。
試問一下, 有哪戶主人會這麽體貼下人? 在楊開慧的一封信件中,她曾經這樣寫道:「 我同情處在社會底層的同胞,也忌恨那些身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 」當時他們家裏也不富裕,但還把孫嫂當成家人一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還有一次,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楊開慧一家和陳玉英在金錢上卻不會計較地那麽仔細。陳玉英剛到毛澤東家的時候,出門買菜,每樣菜花了多少錢,她都會記清楚,然後回家報給楊開慧聽,楊開慧一開始還會認真地聽,覺得孫嫂做事認真。
但是,過了不久,楊開慧就察覺到了,孫嫂可能是擔心自己不信任她。於是,她告訴陳玉英:「 孫嫂,每次出門買了東西,花了多少錢,不用特意向我匯報,用了多少就是多少,我們不會多心。 」就是再親近的人,也很難做到絕對的信任,更何況是相處沒多久的人。
在毛家的頭一年,對陳玉英的認知是極大的顛覆。在沒遇上毛澤東和楊開慧之前,她也在別人家裏做保姆,別說給予的尊重了,就是一點人情味兒的關懷都是奢求。一旦做了錯事,只會招來主人家無情的謾罵,甚至是殘忍地毆打。這樣的經歷,陳玉英也有過,所以她以為,自己這樣生在社會底層的人,不僅生活清貧,在人格上也矮了一截。
年輕的時候,她無依無靠,生活很坎坷,但是遇上了毛澤東和楊開慧,他們給了她親人般的關懷,也給了她精神上的指引。
毛澤東一家來到武昌生活之後,對革命事業投入了更多的心血,也招來了更多的危險。
1927年的農歷三月,楊開慧在陳玉英的照顧下,身體十分健康,在醫院順利生下 毛岸龍 。因為毛澤東當時公務很繁重,經常在外奔波忙碌。直到楊開慧生產後的第四天,他從外地匆匆趕到醫院,對楊開慧很歉疚地說道:「 對不起開慧!沒有及時來看你! 」夫妻多年,楊開慧對毛澤東的為人很了解,知道他肯定手頭上有緊急的事情要處理,於是她只是淡淡地笑了下,回道:「 不要緊,你的事業也很重要。孩子到了出生的時候,你在,我要生;你不在,我也要生。孫嫂把我和孩子都照顧的很好。
毛澤東把出生四天的孩子,從陳玉英手上抱過來時,還一邊說道:「 我不在這裏,沒有哪個把我的毛伢子換掉了吧? 」說完,楊開慧和陳玉英都被逗笑了。
當時革命的形勢危急,很多重擔都壓在了毛澤東的身上,毛澤東不得不先去處理公務。看到毛澤東憂心妻兒的樣子,陳玉英想到毛澤東一家對自己的恩情,直接向他打包票: 我可以把他們都照顧好,您只管去工作吧!咱們的未來都需要你!
雖然毛澤東和楊開慧從沒有明確提過自己的身份、以及他們正在做的事業,但是他們經常和朋友在家裏高談闊論「 民族解放 」「 馬克思 」「 共產黨 」、兩人還一起創辦了文化書社、組織農民運動,這些事情,夫妻二人從來沒有避開陳玉英。
陳玉英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外面在鬧革命,家中的毛楊二人還與街上那些轟轟烈烈的學潮密切相關。她不懂什麽思想,但是知道這些主義是能夠改變中國社會的。毛澤東和楊開慧是能夠將這些「武器」拿在手裏的人。
向毛澤東立下了「 軍令狀 」,陳玉英照顧楊開慧母子更加盡力,幾乎寸步不離病房,使盡了渾身解數給楊開慧調養身子。當時家中長輩都不在身邊,多虧了陳玉英無微不至的照顧,楊開慧很感激孫嫂,兩人的情誼更加深厚了。
楊開慧很快能夠回家了,一家人過了一段平淡的生活。可是外面的形勢也更加嚴峻了!毛澤東幾乎一直在外忙碌,一向淡定從容的楊開慧也時不時緊蹙眉頭,看著不安。
陳玉英看在眼裏,但她不懂政治上的東西,只能在生活上為他們分憂。
終於, 看似平靜的日子被打破了 。就在不久之後, 汪精衛 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武漢作為革命中心,危及武昌局勢,大量共產黨被國民黨無情逮捕、槍殺。
當時共產黨力量比較弱小,只能保留有生力量,先撤到農村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毛澤東也準備前往湘贛地區的農村,組織武裝鬥爭。這是一件充滿危險的事情,楊開慧和三個孩子被送回了長沙。照顧他們的陳玉英自然也一起回去了。
陳玉英還記得臨行前一晚,毛澤東和孩子們的交談聲、楊開慧的淚眼,都使這場離別更加沈重。即使楊開慧已經習慣與毛澤東離別,但是她預感這次分離與以往不同。
第二天的清晨,為了掩人耳目,毛一家和陳玉英踏著晨露就出發了。坐了幾天的火車,楊開慧和陳玉英帶著三個孩子回到了長沙板倉老家。
回到老家,並不意味著她們要過上隱姓埋名、不問世事的安全日子,革命還未勝利,楊開慧也是共產主義者,她仍要繼續投身與革命。
楊開慧忙於鬧革命,所以照顧孩子們的擔子就幾乎落在了陳玉英的肩上,當時毛澤東的大兒子毛岸英已經是個懂事的「小大人」了,在家裏,他經常幫助陳玉英一起照看弟弟。
毛岸英很喜歡這個穿著樸素的婦人,孩子看待人和事總是很直接,他們心中的偏向就是非黑即白的,毛岸英知道陳玉英就是個好人,因為她對待自己的家人很好,即使母親不在家,有什麽好的東西都是先給自己和弟弟。
毛岸英在長大後,陳玉英沒有在家裏做保姆了,但是他心裏總是念叨著她,很想知道她的近況。於是,他每次寫家書的時候,都會寄一封給陳玉英,經常在信中叮囑陳玉英好好保重身體,可以說,在毛岸英心中,她是除了楊開慧以外最重要的女性長輩。
在秋收起義之後,湖南的反動軍閥眼看著工農革命軍的勢頭正盛,害怕對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脅,決定在革命的領導人身上下手。
他們派出密探,得知毛澤東正在湘贛邊的農村根據地,想要在共產黨的地盤對他下手,難度很大。但是又得到訊息:毛澤東的妻兒沒有和他呆在一起。於是他們決定抓捕楊開慧,伺機獅子大開口,威脅毛澤東,破壞正在進行的農民革命。
但是他們的詭計落空了,楊開慧早就在組織上得知了反動分子意圖用自己要挾毛澤東,她開始很少回家,外出一定喬裝打扮,多年的革命經歷還讓她練就了反偵察的技能。
湖南軍閥連楊開慧的行蹤都查不出來,只能不斷縮小監視區,楊開慧想要回家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家中還好有陳玉英在照顧孩子,讓她松了一口氣。但是陳玉英和三個孩子在家裏的日子就不好過了,陳玉英每天出門買菜的時候,能夠感覺到房子附近多了一些陌生面孔,雖然他們穿著平民的粗布衣裳,但陳玉英直覺這些人身份不一般,而且是 沖著他們來 的。
天天被反動派盯著,陳玉英的心一直緊繃著,但是她在孩子面前沒表現出來,為了不打草驚蛇,她每天正常出門買菜,可以看出 陳玉英雖然只是一個保姆,但是個極有膽色的人
等到了毛岸英生日的那一天,是1930年的10月24日,為了躲避追查,已經很久沒回家看孩子的楊開慧,實在忍受不住相思之苦,冒險回家了。
讓楊開慧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被多年的鄰居出賣了。楊家旁邊住著 範覲溪 ,此人當時已經是湖南軍閥的特務分子。他為了區區1000大洋的賞金,就把鄉鄰出賣了。
看著被特務們包圍的楊開慧,陳玉英不顧他們手上的槍,就沖進去,把楊開慧護在身子後面。但是寡不敵眾,最後範覲溪把楊開慧和陳玉英一起抓走了。眼睛毒辣的範覲溪,看出 這個保姆不一般
兩人被關在了長沙監獄,被軍閥一陣嚴刑逼供,想要她們說出毛澤東的行蹤。面對殘酷的刑罰,楊開慧只是咬牙忍著,絕不開口,敵人的鞭子就狠狠地抽向她,陳玉英看了,恨不得撲上去,用自己代替楊開慧。
陳玉英大聲唾罵這些殘害同胞的行為,敵人的鞭子轉而抽向了陳玉英,她也和楊開慧一樣,只是沈默,絕不向敵人妥協。
在長沙監獄,楊開慧和陳玉英苦難相依,兩人被多次提審,都沒有向反動派低下自己的頭顱,兩位女性,在敵人面前展現了她們的鐵骨錚錚。
不幸的是,敵人沒有展現一點的心慈手軟。楊開慧最後在識字嶺被殺害。
陳玉英得知後,一時間悲痛欲絕,但想到楊開慧的三個孩子,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之後,在黨的營救下,逃脫了監牢。第一時間就趕往了楊開慧的家裏,照看孩子和楊開慧的母親。
為了躲避死纏爛打的反動派,不拖累還在楊開慧家中的毛岸英他們,她只好含淚告別了楊開慧的三個孩子,只身一人回到了老家。
這一分別,就是經年之久。
陳玉英和毛澤東一家只有四年的相處時間,在人的一生中算是短暫的,但是陳玉英把毛澤東和楊開慧視作生命中的「 貴客 」,將她從苦難的生活中解放出來,對她造成的影響是延續一輩子的,而陳玉英也不只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生命中的「過客」,因為他們把這位孫嫂當作家人,一起度過了平靜的家庭生活和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她是家人也是同誌